“看图策略”在低段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来源 :学子·教育新理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72007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入学不久的低年级小学生,不论是思维还是语言都处于形象表述阶段。提高他们看图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但能为今后解决复杂问题打下基础,还能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呢?我认为在教学中牢牢把握住孩子的年龄特征,充分利用教材编排特点,适当对教材进行微观创造,大胆培养一年级学生看、叙、问、究的能力。我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摸索,感觉要逐步增强一年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坚持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
  一、细致观察,知晓图意
  弄清图意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捕捉图画中的数学信息,感知数学问题情境,获取解决问题的基本条件,一年级学生在观察图画时,往往是盲目、零乱的,教师应充当引路人,在关键时候给予一些提示性的语言,让学生做到有目的、有顺序、多角度、多层次对教材中的图画进行观察,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教学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连加”这一内容,当出示图画让学生观察时,教师相关提示:“仔细观察图上的小鸡由同部分组成,每部分分别有多少只?”这样既让学生看懂图意,又能将学生的思路顺其自然地引到解决问题上来,避免学生的盲目性。
  二、敢于表达,完整叙述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辅助条件就是学生能口述问题的经历过程。由于尚未摆脱幼儿园小朋友的稚嫩思维,刚入小学的一年级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表达往往是只言片语,缺乏完整的叙述。教师应多挖掘教材中的情境创设因素,借助直观手段,激发学生“说”的欲望,不断引导学生完整叙述。同时还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表达能力,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说”的机会,逐步培养学生思维的完整性。在训练“说”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
  班级里,总有那么一些胆大敢说的孩子,也不乏胆小怕言的学生,针对实际,我时时以敢说者带动,激励怕言者。教学中,对于那些爱探索、肯带头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对于那些不善于发言,怕发言的学生给予鼓励的目光,并加以适当的点拨、适时的引导,增强他们说的勇气和信心,只要他们能开口,哪怕声音说得再轻说得再离谱,我也会以鼓励的口吻对待,让他感到自己也能说,即使说错也没关系。长期如此的坚持训练,就会增加孩子们说的勇气和信心。
  2.让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一年级学生,知识面窄,语言贫乏,尤其是数学语言更难以正确表述,他们往往能够想到、做到,但不一定能正确表达出来。对此,教师在训练的过程中一定不要过于急躁,急于求成,应该循序渐进逐步提升这方面的能力。比如在刚开始训练时,教师在认真倾听学生发言之后采取“教”——即学生不会说教师可以代其劳,一句一句地教学生将话说清楚,说完整,或者“补”——即学生在没说到、没说清楚的地方教师及时补充,让学生能完整地表述。在通过一段时间的“帮”与“扶”后,就可慢慢“放”之,让学生独立操作。比如到了一年级上册的中后期,当学生看到一幅图后,教师可采取先让学生自己说,然后同排互说,让两名同学在说与倾听的过程中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完整表述的目的,最后在班级推选优秀代表发言。在这样不断的训练过程中,学生就会养成“说”的习惯,具备“说”的能力。
  3.教会学生使用关键词语,将所说内容连成一段完整的话
  看图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将一幅情境图图意完整地表述,光能将一幅图中的一部分用一句话完整地说出来还远远不够。因为每一句话之间没有关键词语连接,说出来将会很零乱、很散,不利于学生思维完整性的发展。比如前面提到的教学“连加”时,当学生知道图上的小鸡由三部分组成时,教师马上又提出让学生说出是由哪三部分组成?即:“有5只在吃米,跑来了2只和跑来了1只。”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引出以下三个词语“原先,先,又”,让学生完整地表述就能说出这样一段话:“原先有5只小鸡在吃米,先跑来了2只,又跑来了1只。”紧接着教学“连减”,当看到这幅小鸡图时,学生就能脱离老师的帮助,独立说出“原先有8只小鸡在吃米,先跑了2只小鸡,又跑了2只小鸡”。当然,学生要掌握的关键词很多,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图意灵活处理,灵活运用。学生掌握和理解了这些词语的意思后,就可运用于看图解决问题之中,从而能将一幅图意完整表达。
  三、培养意识,善思善问
  一年级新生都有一个现象,不善提出数学问题,甚至在刚入学时,还根本不知道什么叫问题,比如当教师口述:山上有3个人,山下有2个人,共有几个人?请学生像老师一样口述一遍,多数学生会这样叙述:山上有3个人,山下有2个人,一共有5个人。不知不觉中把教师的问题作了一个回答。而学生自己观察图画时,教师请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也往往连同结果共同描述。有些学生在老师口述条件,让他提问时,他脱口而出的是列出的一个解答算式。教材在编排时对重要的数学内容都是按照“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叙述方式编排。在与生活紧密接触,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中,学生只有具备了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才能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应用意识。同时在一年级学生中养成两个条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解决复杂生活问题奠定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适时引导,鼓励评价等手段逐步训练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提问能力,激发学生的提问欲望。其实归结起来一年级上册的看图解决问题不外乎两大类:一类是知道各部分求整体,就可引导学生学会用“一共……”的句式提问;另一类是知道整体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就可教会学生用“还剩……”“还有……”的句式提问。这样一来就将学生心目中较为困难的看图提问简单化,明了化。
  四、乐于探究,灵活运用
  新教材中,计算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紧密,开放性非常强。一个问题情景包含的数学问题可以用多种方式,多个角度尝试解决。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灵活运用教材,鼓励学生勇于探究,敢于创新。比如还是在教学“连加”这一内容时,当学生提出问题列出一个解答算式“5+2+1=8”后,我并没有结束对这一内容的教学,而是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究,引导学生:“以前学过将两部分和起来可以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在这里将三个数和起来我们还可以列出哪些算式呢?”从而打开学生的思路,让他们说出“5+2+1=8、1+5+2=8、1+2+5=8、2+1+5=8、2+5+1=8”这些算式,在无形中又跟学生渗透了三个数的排列与组合问题,为以后学习相关知识埋下了一个伏笔。在下面“连减”的教学中,我将教材设计的“原先有8只小鸡在吃米,先跑了2只,又跑了2只”改为“原先有8只小鸡在吃米,先跑了2只,又跑了1只”。当学生在解答时,不用老师提示,就可列出两个算式:“8-2–1=5、8-1-2=5”。通过探究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信息的多样化,只有经过仔细分析,勤于思考,应用能力才会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重庆市开县东华中心小学 )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电压无功自动控制装置(AVC)的基本原理及控制策略,重点分析了AVC在广东惠州天然气发电有限公司实际应用中所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为同类型电厂AVC装
一种具有I^2C串行总线的微控制器系统存储器和电源监控的完全解决方案。结合CAT1025芯片给出了LPC2103微控制器系统的电源监控复位电路,介绍了基于I^2C总线的2Kb EEPROM存储器
针对传统模型参数辨识方法和遗传算法用于模型参数辨识时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微粒群优化(PSO)算法的模型参数辨识方法,利用PSO算法强大的优化能力,通过对算法的改进,将过程模型
2010年1月14日,北京--智能电网作为下一代电网的发展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已获得广泛关注,世界各政府和企业对于建立智能电网来改进电能分配和节约电能的需求不断增大。作为全球
2009年4月15日,北京讯 日前,德州仪器(TI)宣布推出具备集成型50mA低压降稳压器、支持移动电话以及其他手持式电子产品的业界最小型1.1A锂离子线性电池充电器。
愉快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通过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教学,具有愉快教学和课堂教学双重性质。愉快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全体学生内在
小学数学课程与日常生活有着极其密切的关联性,因此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将生活与课堂联系在一起,将有效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促使教学内容直观化、形象化,提升课堂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如何才能科学合理地实施生活化教学模式,促使数学课堂鲜活生动起来呢?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将有效提升数学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一、生活化教学的基本原则  1.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对于小学数
目的探究结直肠癌(coloretal cancer,CRC)患者术前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及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检测结果与CRC临床病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文明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使他们顺利完成由“自由人”向“社会人”的过渡,就是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做好准备。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对在小学生中进行口语交际的策略进行了探索。  一、培养兴趣,调动参与  1.示范引路  小学生阅历浅,语言表达尚处于生长发育期,特别是低年级的口语交际训练,典型示范尤为重要。老师要巧手示范引路,但示
期刊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教育部门加强了各级教师培训平台建设,特别是县级教师培训平台建设。江苏省率先启动了县级教师培训中心的建设评估工作,通过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