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一带一路”生态旅游带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优化措施,以期为推动生态旅游行业可持续发展相关课题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一带一路;生态旅游带;发展模式;措施
一、“一带一路”生态旅游带发展研究的重要意义
加强“一带一路”生态旅游带发展研究,能够将国家“一带一路”构想和丝绸之路国际生态旅游带建设有效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沿线国家旅游资源进行优势互补,共同提高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进而实现深度合作和融合,推动文化建设软实力不断提升。
二、“一带一路”生态旅游带发展相关资源优势分析
“一带一路”生态旅游带沿线区域生态系统多样化,且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等都比较丰富,为“一带一路”国际生态旅游带构建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资源支持。这里自然旅游资源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且伴随国际旅游经济快速发展,为沿线国家绿色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吸引了全世界游客的关注,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两端有两大国际旅游目的地聚集区,客源市场不断发展壮大,未来旅游市场基础与发展潜力也非常广阔[1]。
三、“一帶一路”生态旅游带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析
(1)资源类型多样,开发利用难度大。“一带一路”生态旅游带涉及到的沿线地区往往植被覆盖面积广、种类多,开发程度不同,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不利于生态资源的全面开发和有效融合发展[2]。(2)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相对滞后。“一带一路”生态旅游带想要得到全面发展,且发挥重要的作用,需要巩固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受到经济发展条件限制,交通等方面建设相对滞后,沿线的很多国家高速铁路等还在规划阶段或者设计使其,影响了旅游交通设施的配套建设和整体旅游形象,不利于生态旅游带的快速发展。(3)安全问题、民族冲突和矛盾等影响旅游安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国家之间在合作交流等方面受到民族文化差异、文化认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影响,导致不能有序开展安全合作,在相关的机制合作和组织等方面没有深度融合,虽然举办一些高峰旅游论坛,但是远不能达到实现沿线国家互动交流、融洽发展的良好机制。(4)品牌竞争和差异化旅游品牌发展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在品牌建设、深度开发和形象打造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挖掘和研究,需要结合地区实际打造独特的差异化产品,才能更好地进行营销,获得良好的市场销量,当前很多产品互相模仿等,甚至形成恶性竞争,不利于生态旅游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四、“一带一路”生态旅游带发展模式构建
为全面突破发展瓶颈,有效推动“一带一路”生态旅游带可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构建一体化综合性发展模式,进而有效地指导行业发展和生态旅游体系建设。(1)要明确定位。要充分理解和深刻把握“一带一路”生态旅游带发展内涵,立足我国和沿线周边国家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丝绸之路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等,从整体上进行综合分析,并打造分板块体现特色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旅游综合带,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分成三大模块。一个是战略性主导产业,充分巩固生态旅游业的引领地位,激发旅游行业的发展活力,将沿线周边的所有资源进行整合分析,并上升至战略高度进行集约化管理,从而构建一条适合沿线国家统一发展的主导产业,进而拉动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周边产业链发展。一个是结合我们国家实际情况,对林业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将林区生态产业发展和旅游发展进行紧密融合,构建现代化同步发展体系。(2)要明确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并做好有序衔接。一方面要从战略高度对如何构建国际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生态旅游带进行思考,将中东西部各类资源进行融合,进行资源共享,从而有效带动一体化建设。另一方面要处理好近期发展和长期发展的关系,将第一欧亚大陆桥、中印孟缅经济走廊、海上丝绸之路空间布局分布进行全面整合,并将四大自然旅游区进行高度融合,共同促进“四区三带”自然生态旅游带渐成体系和规模,发挥应有的作用。(3)确立发展模式。要勇于站在全球化高度,打造生态文明旅游模式和大旅游模式,以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吸收和接纳更多的资源和更先进的发展理念,围绕旅游产业发展,带动衍生产业链的发展,将和旅游相关的上下游产业有效贯通,构建大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五、“一带一路”生态旅游带发展对策
(1)优化设计,先行试点。要将生态旅游带发展模式和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先行进行试验示范建设,加强旅游部门和林业部门、政府之间的合作,以及各国政府之间的交流,共同参与生态旅游带体系建设,执行有效的推进措施,在政策制定、整体规划、资源开发与要素配置、资源整合与营销管理、市场监管、安全与服务等方面形成配套措施,进而充分发挥各部门的力量,保证“一带一路”生态旅游带发展模式的有序贯彻落实。(2)完善配套交通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为保证“一带一路”生态旅游带发展模式的健康运行,除了要做好试点示范建设以外,还要在配套基础交通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予以强化,既要在政策方面争取更多的支持,又要在信息化建设,构建生态旅游城市网络,加快多边合作、提高服务效率等方面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积极引入“互联网+”理念,将智慧旅游、绿色旅游等理念融合渗透到生态旅游带发展建设中,实现文化大繁荣。同时还要加强品牌建设,在旅游产品自有品牌和旅游风景区独特旅游品牌包装打造、衍生产品营销推广、旅游教育、旅游高峰论坛、环境体验等方面进行开拓发展。随着国家“一带一路”理念的提出,不仅对我们国家,乃至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也可以看到随着“一带一路”理念的实施,在具体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尤其是面临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需要沿线国家共同研究和探讨,才能更好地提高推进效果,提高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率。
(作者单位: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
作者简介:陈薇,1980年生,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态旅游。
参考文献
[1]吕君.“一带一路”背景下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6,(06):13-17.
[2]董锁成,赵敏燕,郭鹏,石广义,李宇,李泽红,王隽妮,朱少卿.“一带一路”生态旅游带发展模式与对策[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06):647-655.
关键词:一带一路;生态旅游带;发展模式;措施
一、“一带一路”生态旅游带发展研究的重要意义
加强“一带一路”生态旅游带发展研究,能够将国家“一带一路”构想和丝绸之路国际生态旅游带建设有效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沿线国家旅游资源进行优势互补,共同提高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进而实现深度合作和融合,推动文化建设软实力不断提升。
二、“一带一路”生态旅游带发展相关资源优势分析
“一带一路”生态旅游带沿线区域生态系统多样化,且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等都比较丰富,为“一带一路”国际生态旅游带构建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资源支持。这里自然旅游资源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且伴随国际旅游经济快速发展,为沿线国家绿色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吸引了全世界游客的关注,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两端有两大国际旅游目的地聚集区,客源市场不断发展壮大,未来旅游市场基础与发展潜力也非常广阔[1]。
三、“一帶一路”生态旅游带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析
(1)资源类型多样,开发利用难度大。“一带一路”生态旅游带涉及到的沿线地区往往植被覆盖面积广、种类多,开发程度不同,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不利于生态资源的全面开发和有效融合发展[2]。(2)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相对滞后。“一带一路”生态旅游带想要得到全面发展,且发挥重要的作用,需要巩固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受到经济发展条件限制,交通等方面建设相对滞后,沿线的很多国家高速铁路等还在规划阶段或者设计使其,影响了旅游交通设施的配套建设和整体旅游形象,不利于生态旅游带的快速发展。(3)安全问题、民族冲突和矛盾等影响旅游安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国家之间在合作交流等方面受到民族文化差异、文化认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影响,导致不能有序开展安全合作,在相关的机制合作和组织等方面没有深度融合,虽然举办一些高峰旅游论坛,但是远不能达到实现沿线国家互动交流、融洽发展的良好机制。(4)品牌竞争和差异化旅游品牌发展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在品牌建设、深度开发和形象打造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挖掘和研究,需要结合地区实际打造独特的差异化产品,才能更好地进行营销,获得良好的市场销量,当前很多产品互相模仿等,甚至形成恶性竞争,不利于生态旅游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四、“一带一路”生态旅游带发展模式构建
为全面突破发展瓶颈,有效推动“一带一路”生态旅游带可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构建一体化综合性发展模式,进而有效地指导行业发展和生态旅游体系建设。(1)要明确定位。要充分理解和深刻把握“一带一路”生态旅游带发展内涵,立足我国和沿线周边国家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丝绸之路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等,从整体上进行综合分析,并打造分板块体现特色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旅游综合带,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分成三大模块。一个是战略性主导产业,充分巩固生态旅游业的引领地位,激发旅游行业的发展活力,将沿线周边的所有资源进行整合分析,并上升至战略高度进行集约化管理,从而构建一条适合沿线国家统一发展的主导产业,进而拉动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周边产业链发展。一个是结合我们国家实际情况,对林业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将林区生态产业发展和旅游发展进行紧密融合,构建现代化同步发展体系。(2)要明确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并做好有序衔接。一方面要从战略高度对如何构建国际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生态旅游带进行思考,将中东西部各类资源进行融合,进行资源共享,从而有效带动一体化建设。另一方面要处理好近期发展和长期发展的关系,将第一欧亚大陆桥、中印孟缅经济走廊、海上丝绸之路空间布局分布进行全面整合,并将四大自然旅游区进行高度融合,共同促进“四区三带”自然生态旅游带渐成体系和规模,发挥应有的作用。(3)确立发展模式。要勇于站在全球化高度,打造生态文明旅游模式和大旅游模式,以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吸收和接纳更多的资源和更先进的发展理念,围绕旅游产业发展,带动衍生产业链的发展,将和旅游相关的上下游产业有效贯通,构建大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五、“一带一路”生态旅游带发展对策
(1)优化设计,先行试点。要将生态旅游带发展模式和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先行进行试验示范建设,加强旅游部门和林业部门、政府之间的合作,以及各国政府之间的交流,共同参与生态旅游带体系建设,执行有效的推进措施,在政策制定、整体规划、资源开发与要素配置、资源整合与营销管理、市场监管、安全与服务等方面形成配套措施,进而充分发挥各部门的力量,保证“一带一路”生态旅游带发展模式的有序贯彻落实。(2)完善配套交通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为保证“一带一路”生态旅游带发展模式的健康运行,除了要做好试点示范建设以外,还要在配套基础交通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予以强化,既要在政策方面争取更多的支持,又要在信息化建设,构建生态旅游城市网络,加快多边合作、提高服务效率等方面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积极引入“互联网+”理念,将智慧旅游、绿色旅游等理念融合渗透到生态旅游带发展建设中,实现文化大繁荣。同时还要加强品牌建设,在旅游产品自有品牌和旅游风景区独特旅游品牌包装打造、衍生产品营销推广、旅游教育、旅游高峰论坛、环境体验等方面进行开拓发展。随着国家“一带一路”理念的提出,不仅对我们国家,乃至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也可以看到随着“一带一路”理念的实施,在具体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尤其是面临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需要沿线国家共同研究和探讨,才能更好地提高推进效果,提高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率。
(作者单位: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
作者简介:陈薇,1980年生,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态旅游。
参考文献
[1]吕君.“一带一路”背景下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6,(06):13-17.
[2]董锁成,赵敏燕,郭鹏,石广义,李宇,李泽红,王隽妮,朱少卿.“一带一路”生态旅游带发展模式与对策[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06):647-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