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黑龙江科技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受“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影响,导致学生创新素质不高,工程实践能力不强,突出的有两个问题,“德”——做人的素质和“实践能力”——做事本领,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工程意识、人文精神缺失,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脱节的问题日趋明显。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实践基地的自身优势,以培育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坚持教育创新,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试模式、学生管理等方面大胆改革,不断创新。
一 MPE-CDIO理念的提出
教育理念领航学校的发展方向。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实施,黑龙江科技学院更加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九五”后两年改革指导意见》中,把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为“思想道德素质高、工程实践和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1993年开始实行毕业生德育答辩,注重“成人成才教育”。在1999年的教学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大工程”教育理念,制定了《关于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案》。随着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黑龙江科技学院进入了由外延建设向内涵发展的转型阶段。学校立足重德育、重实践的优良办学传统,主动适应新型工业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全面发展、成人成才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需要为目标,不断更新教育思想,逐步确立了“大德育、大工程、大实践”的教育理念。
“大德育”:一方面指对学生的“成人”教育,使学生成为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人,成为具有时代特征、为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的人,成为具有崇高理想信念、为民族振兴做贡献的人。另一方面指在办学过程中实施“三全”育人,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大工程”: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将工程建立在与经济、社会、科学、人文、自然、环境、法律、道德等为一体的大系统中,把人才培养置于这样一个大工程背景下,实施工程教育。
“大实践”:指把实践育人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将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知识、德育等各种理论教育,通过系统实践来消化、固化、融合、升华,在实践中统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
“三大”教育理念是有机整体,体现在人才培养上,“大德育”是先导,“大工程”是背景,“大实践”是途径。而MPE-CDIO(Moral Prafice Engineering-Conceive Design Implement Operate)理念是基于黑龙江科技学院的“大德育”、“大实践”、“大工程”三大教育理念,融合国际先进的CDIO的标准和大纲创立一种全新的本科工程教育人才模式,M即德育,P即实践,E即工程。旨在培养学生四种能力,即技术知识和推理能力、个人职业能力和态度、个人交往能力和企业、社会环境下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系统的能力(以下简称四种能力),为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一个全新的发展思路。
二 构建MPE—CDIO人才培养模式
黑龙江科技学院素有重德育、重工程、重实践的优良传统,长期致力于工程教育。在办学定位上以工为主,以矿业工程为特色,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以服务为宗旨。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努力培养“大工程”背景下的思想道德素质高、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工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一)优化课程体系,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
高等院校工程教育课程体系一般并未突破以学科本位为主线的课程框架,从而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CDIO工程教育理念要求:一是具有导引性的基础课程,引导工程实践入门,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尽早领略工程技术的精华,并且让他们亲手制造一些简单的东西;二是常规课程以相互具有有机联系的方式传授;三是具有高级设计制造经验以综合应用之前所学。因此,学校必须改革理论教学体系,重新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更新课程内容,在注重传统技术的同时,增加高新技术的传授,有目的地开设有关创造技能技法的思维训练课,并在理论教学中运用有关创造性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形成具有现代工程特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方案和配套的教学大纲。
(二)以“三大理念”为引领,重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一是构建“大德育”体系。一方面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为切入点,以实践育人为重要途径,设置德育学分,规定德育的毕业标准,实施德育答辩与考核制度;另一方面把育人工作作为一项硬性要求纳入岗位职责中,明确育人的工作标准,把育人实际效果作为各级各类人员考核的重要内容,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二是构建“大工程”教育体系。把工程教育作为通识教育,设置为全校所有专业的必修课,实施工科类、管理类、文科类等不同训练方案的工程训练,使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进行了工程意识培养,开展了系统的工程教育,培养工程意识,提高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三是构建“大实践”体系。构建四个实践能力模块,即通用能力实践模块、基础能力实践模块、专业能力实践模块、综合创新能力实践模块;培养四种能力,即通用实践能力、基础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综合创新实践能力,实现实践能力培养四年不断线。
(三)加强实践教学,培育工程实践能力
一是搭建工程基础训练平台。组建校级工程训练中心,搭建融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工程意识、工程知识、能力和工程素质于一体的大工程实践训练与创新平台,面向全校开展工程训练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二是搭建专业工程训练平台。各学科专业按学科特点和方向搭建专业工程训练平台,如电气工程实践基地、经管类专业实践基地等,培养学生的专业工程素质与技能。
三是搭建工程高端平台。引进欧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设备,建立国内一流水平的“现代制造工程中心”、“中奥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培养学生高端工程素质与技能。
四是搭建校企合作培养平台。实施大企业战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广泛开展校企联合办学,与哈飞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龙煤集团等企业建立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基地,构建“本科基本平台+校企合作或产学研合作或定单式培养模块”的“3+1”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从单一化向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机制转变。
(四)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工程师资队伍建设
以工程为背景,以工程实例、案例为载体,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在课程内容上突出教学内容的时代特征,与职业资质认证接轨。在教学方法上要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将“讲、做、讨论”有机结合。创立体验式、精细化、实践式教学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在课堂教学中制定若干联系实际的“小课题”,提倡合作学习、小组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把理论学习与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加强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
一 MPE-CDIO理念的提出
教育理念领航学校的发展方向。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实施,黑龙江科技学院更加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九五”后两年改革指导意见》中,把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为“思想道德素质高、工程实践和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1993年开始实行毕业生德育答辩,注重“成人成才教育”。在1999年的教学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大工程”教育理念,制定了《关于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案》。随着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黑龙江科技学院进入了由外延建设向内涵发展的转型阶段。学校立足重德育、重实践的优良办学传统,主动适应新型工业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全面发展、成人成才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需要为目标,不断更新教育思想,逐步确立了“大德育、大工程、大实践”的教育理念。
“大德育”:一方面指对学生的“成人”教育,使学生成为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人,成为具有时代特征、为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的人,成为具有崇高理想信念、为民族振兴做贡献的人。另一方面指在办学过程中实施“三全”育人,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大工程”: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将工程建立在与经济、社会、科学、人文、自然、环境、法律、道德等为一体的大系统中,把人才培养置于这样一个大工程背景下,实施工程教育。
“大实践”:指把实践育人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将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知识、德育等各种理论教育,通过系统实践来消化、固化、融合、升华,在实践中统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
“三大”教育理念是有机整体,体现在人才培养上,“大德育”是先导,“大工程”是背景,“大实践”是途径。而MPE-CDIO(Moral Prafice Engineering-Conceive Design Implement Operate)理念是基于黑龙江科技学院的“大德育”、“大实践”、“大工程”三大教育理念,融合国际先进的CDIO的标准和大纲创立一种全新的本科工程教育人才模式,M即德育,P即实践,E即工程。旨在培养学生四种能力,即技术知识和推理能力、个人职业能力和态度、个人交往能力和企业、社会环境下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系统的能力(以下简称四种能力),为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一个全新的发展思路。
二 构建MPE—CDIO人才培养模式
黑龙江科技学院素有重德育、重工程、重实践的优良传统,长期致力于工程教育。在办学定位上以工为主,以矿业工程为特色,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以服务为宗旨。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努力培养“大工程”背景下的思想道德素质高、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工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一)优化课程体系,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
高等院校工程教育课程体系一般并未突破以学科本位为主线的课程框架,从而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CDIO工程教育理念要求:一是具有导引性的基础课程,引导工程实践入门,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尽早领略工程技术的精华,并且让他们亲手制造一些简单的东西;二是常规课程以相互具有有机联系的方式传授;三是具有高级设计制造经验以综合应用之前所学。因此,学校必须改革理论教学体系,重新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更新课程内容,在注重传统技术的同时,增加高新技术的传授,有目的地开设有关创造技能技法的思维训练课,并在理论教学中运用有关创造性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形成具有现代工程特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方案和配套的教学大纲。
(二)以“三大理念”为引领,重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一是构建“大德育”体系。一方面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为切入点,以实践育人为重要途径,设置德育学分,规定德育的毕业标准,实施德育答辩与考核制度;另一方面把育人工作作为一项硬性要求纳入岗位职责中,明确育人的工作标准,把育人实际效果作为各级各类人员考核的重要内容,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二是构建“大工程”教育体系。把工程教育作为通识教育,设置为全校所有专业的必修课,实施工科类、管理类、文科类等不同训练方案的工程训练,使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进行了工程意识培养,开展了系统的工程教育,培养工程意识,提高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三是构建“大实践”体系。构建四个实践能力模块,即通用能力实践模块、基础能力实践模块、专业能力实践模块、综合创新能力实践模块;培养四种能力,即通用实践能力、基础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综合创新实践能力,实现实践能力培养四年不断线。
(三)加强实践教学,培育工程实践能力
一是搭建工程基础训练平台。组建校级工程训练中心,搭建融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工程意识、工程知识、能力和工程素质于一体的大工程实践训练与创新平台,面向全校开展工程训练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二是搭建专业工程训练平台。各学科专业按学科特点和方向搭建专业工程训练平台,如电气工程实践基地、经管类专业实践基地等,培养学生的专业工程素质与技能。
三是搭建工程高端平台。引进欧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设备,建立国内一流水平的“现代制造工程中心”、“中奥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培养学生高端工程素质与技能。
四是搭建校企合作培养平台。实施大企业战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广泛开展校企联合办学,与哈飞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龙煤集团等企业建立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基地,构建“本科基本平台+校企合作或产学研合作或定单式培养模块”的“3+1”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从单一化向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机制转变。
(四)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工程师资队伍建设
以工程为背景,以工程实例、案例为载体,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在课程内容上突出教学内容的时代特征,与职业资质认证接轨。在教学方法上要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将“讲、做、讨论”有机结合。创立体验式、精细化、实践式教学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在课堂教学中制定若干联系实际的“小课题”,提倡合作学习、小组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把理论学习与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加强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