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番茄栽培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555xxx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从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营养土配制、播种、苗期管理、定植、田间管理、肥水运筹等方面总结了无公害番茄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 番茄;无公害;播种;定植;田间管理
  中图分类号 S641.2.04 .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5-0106-01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认识水平的提高,无公害蔬菜生产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也关联着农民的经济效益,要大力提倡和支持。提倡无公害蔬菜生产,不仅单纯指蔬菜的品种、品质、产量,同时也要提高蔬菜生产过程中对土壤肥力的保持以及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因此,在无公害番茄栽培上要求蔬菜硝酸盐含量不能超标,如果施用不当或超量使用,不仅造成土壤盐渍化,还降低了番茄的品质。要想培育出无公害的番茄,口感似西瓜、沙瓤,关键是有机肥的使用,每年夏季要准备鸡粪、猪粪,从养殖场运回后,堆积在田间地头,掺入辛硫磷颗粒剂和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用废旧的棚膜捂严,3~4个月后肥料充分腐熟,施入土壤既不烧根又不产生地下害虫,在整地时应施入充足的有机肥,另外掺入煮熟的大豆3 750 kg/hm2或腐熟豆饼6 t/hm2或腐熟芝麻酱3 t/hm2。此外,要采用配方施肥技术、使用物理生物技术防治病虫草害,尽可能减少农药的施用量,使用防虫网、频振式杀虫灯。现将无公害番茄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
  选择口感好、抗病能力强、高产、坐果能力强、耐低温弱光能力强的番茄品种。如美国粉王、苏粉12号、中研988、968等。选好种后,先用清水浸泡种子3~4 h,再放入10%磷酸三钠溶液浸20~30 min,捞出洗净后催芽(防病毒病),或用福尔马林300倍液浸种1~5 h,用清水洗净,或用55 ℃温水浸种10 min并不断搅拌后,在25 ℃温水中浸种4~5 h,进行催芽,温度25~30 ℃,待种子1/2以上露白即可播种。
  2 营养土配制
  要求床土肥沃没有病菌、害虫,保水保肥能力强,透气性良好(3年以上未栽培过番茄的田土),肥料选用充分腐熟发酵的有机肥[1]。用6份过筛田土加上4份充分腐熟有机肥混合,也可以各占1/2(如果土质黏重可加少量沙子或过筛炉灰)。混合肥土加入二铵1.5 kg/m3、草木灰15 kg/m3、多菌灵0.5 kg/m3,然后充分混合均匀。
  3 播种
  播种的前一天铺好加温线,再将苗床浇足底水,水渗下后再在床面上撒1层营养土,然后播种,用种量不宜超过10 g/m2。单粒播,播后覆土厚0.8 cm,苗床再用50%多菌灵8 g/m2拌细土撒于床面上,以防猝倒病。最好上面覆盖稀疏稻草,盖1层地膜,以便出苗整齐。温度白天25~30 ℃、夜间5 ℃以上,4~5 d即可出苗。
  4 苗期管理
  出苗后及时揭掉地膜,逐渐降温,白天25 ℃左右,夜间15 ℃左右,以防徒长,当幼苗1~2片真叶时1次移苗进钵(分苗前一般不浇水)。选壮苗,淘汰弱苗、病苗、畸型苗,分苗要带土起苗,避免伤根,移苗后保持较高温度有利生根、缩短缓苗期,气温白天28 ℃,夜间18 ℃(每棚夜间可加2个火炉加温)。缓苗后逐步炼苗,使其成为壮苗,以提高番茄的抗病能力,气温白天18 ℃、夜间10 ℃,并及时通风。在整个育苗期间必须让秧苗充分接受阳光照射,以保证秧苗生长。阴雨天,保温材料也应及时揭掉,棚膜要保持清洁,以增加光照。在苗期苗床见干见湿。缺水及时补充,用病毒A 5 000倍液 喷得利5 000倍液混合喷施1次,防病毒病。采取“以促为主、适当控制”的方法,一般追肥结合浇水进行,分苗和定植前各追肥1次,用清水粪肥或0.1%~0.3%尿素和磷酸二氢钾。定植前5~7 d把营养钵挪动位置,要低温炼苗。
  5 定植
  定植前将整个大棚密闭,闷棚10~15 d,并将多菌灵粉22.5 kg/hm2對湿润细土750 kg拌匀,在撒匀基肥的同时,匀撒药土。做到带肥带药定植。幼苗5片叶为定植适宜期,定植时淘汰病弱苗,选择壮苗。壮苗标准是苗高适中(20~25 cm)节间短,茎杆粗壮,上下一致,具有7~8片叶,叶片掌状,叶大而厚,叶柄粗,普遍见大蕾但未开花,幼苗大小一致,根多而粗,无病虫害,无损伤。提倡大棚套小棚以栽培整地做畦,采取大小垄栽培,大行80 cm,小行50 cm,株距30 cm,也可采用双行栽培,畦宽1.1 m,行株距47 cm×27 cm。盖地膜要求破口小,扶苗出膜要轻,盖膜要拉紧铺严、紧贴地面,种植孔周围用土压严、压牢,为防止杂草可采用黑地膜或定植前用氟乐灵或丁草胺750~1 500 mL/hm2对水喷洒畦面。
  6 田间管理
  一般定植后7 d不通风,保温为主,促进缓苗。当温度超过 30 ℃应通风换气,白天25~30 ℃,夜间15 ℃,晴天中午,两膜放气,避免棚内温度过高,引起日烧果或着色不良。采用单干整枝,及时打掉侧枝,摘除下部老叶、黄叶,无限生长型的品种可根据需要留足果穗后,抹平顶芽。操作前要消毒洗净手。单干整枝,留3~4果穗,每果穗留果3~4个,第1 果穗畸型花果较多应摘除。注意底叶不宜过密、适度整枝打叉,保证植株叶片繁茂。最好采用圆锥架或“人”字架,绑秧时将果穗配置在叶荫处,加强通风,阳光过强可采用遮阳网覆盖。番茄在授粉期可采用释放蜜蜂的方法代替防落素或2,4-D处理花的方法。如果气温低,落花落果严重,要喷防落素,忌浓度过高,不能重复喷,以免产生空洞果和顶尖果,发现畸型果及时摘除,可以向上再留1穗果。
  7 肥水运筹
  定植前施用优质腐熟有机肥12~15 t/hm2、过磷酸钾1 500 kg/hm2、草木灰1 500 kg/hm2,原则是重施深施。前期土壤见干见湿一般不浇水,进入果实采收期保持土壤湿润。当第1花序果长到鸡蛋大小时可进行第1次追肥浇水,一般随水冲施人粪尿7 500 kg/hm2,另加尿素75 kg/hm2、钾肥150 kg/hm2、磷酸二铵300 kg/hm2。第2~3果穗施肥方法相同。
  8 病虫害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在保护地管理中采用生态防治方法,达到少用药、生产出无公害番茄的效果。在病虫防治上,坚持生物防治与物理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综合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原则[2-3]。生态防治重点是调整棚内温度,创造一个适合番茄生长而不适合病虫害发展的棚内条件。早疫病、晚疫病、灰霉病是番茄的主要病害,疫病出现中心病株时用45%百菌清烟剂2.25 kg/hm2防治,分放5处,隔7 d熏1次,连熏2~3次。灰霉病可用2%武夷菌素水剂100倍液或50%农历灵可湿性粉剂100倍液喷雾防治,连喷2~3次[4]。生物防治是采用银灰色反光膜驱蚜、设黄板诱蚜及白粉虱、加盖遮阳网、防虫网杜绝外界害虫进入,简单的方法是在通风口用尼龙网纱罩住,涂上黄漆和机油,挂在行间高出植株顶部,密度为525块/hm2,隔7 d涂1次机油黄漆,防效可达85%;在番茄有白粉虱0.5~1.0头/株时,释放丽蚜小蜂4.2万头/hm2, 隔7 d放1次。
  9 适时采收
  果实充分膨大,果皮由绿变白、白变黄或变红,进入白熟期,此时即可采收。注意采收前20 d禁止使用农药、化肥。
  10 参考文献
  [1] 唐新燕.设施番茄栽培技术[J].新疆农业科技,2010(3):29.
  [2] 于桂玲.呼和浩特地区日光温室番茄的模式化栽培[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7(5):31.
  [3] 王俊文.番茄病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J].江西农业学报,2006,18(4):139.
  [4] 石宜娟,邹积田.药剂防治保护地番茄晚疫病试验[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1):52-56.
其他文献
济宁是国内六大工程机械产业基地之一,制造业十分发达。在新常态下,传统制造业市场急剧萎缩,发展面临诸多困境,提“智”、转型尤为迫切。信息产业在济宁的横空出世、异军突起,恰恰
氮化镓(Ga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凭借着高电子迁移率、低导通电阻和高击穿场强等优点,在高频器件和大功率开关器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但经时击穿会导致在正常工作电
针对传统输电线路故障定位精度较低且易受故障后暂态分量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输电线路故障定位方法。构建基于系统状态和故障位置的电力系统运行数据集,基于最
摘要 分析了农村雷电防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农村雷电灾害防御措施,以期为减少农村雷击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农村防雷;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 P4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01-0265-01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做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近年来,随着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