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和素质教育的切实推进,学习新课标,掌握新理念,研究新方法,已成为基础教育界的一大亮点。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是初中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
具体说来,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从而获得结论的过程。其基本特征是:
1.具有主动性
研究性学习不能只是流于形式,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因此,从心理学角度看,研究性学习要顾及学生主体的好奇、兴趣、疑问,教师要注意挖掘。
2.具有问题性
研究性学习最大的特点就是把思维的空间交给学生,它强调了学生自主把握知识的生成过程,然后运用知识去自主解决问题,以解决问题为主线。
3.具有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要面向全体学生个性发展,同时学习目标也具有开放性,在内容上也是开放的。研究性学习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评价标准也不是唯一的,具有多元性,因此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4.具有生成性和创造性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新思维、新创意、新设计。同时,周围的客观环境也会有新的变化。教师要随时发现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新情况并善于捕捉,以促使学生兴趣的火花不断迸发,使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
二、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1.教师是活动的设计者
在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设计研究性问题,创设有利于自主研究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现问题,获得情感体验。
2.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
研究性学习形式多样,在校内要查阅资料,动手做实验;在校外,到工厂、社区搞社会调查。这些活动都需要教师认真组织,周密安排,以免组织不当,费时费力,影响效果。
3.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
对研究课题的确定是全过程关键的第一步,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研究成果的质量。教师要注意引导并与学生一起参与。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既要坚持学生自主性原则,又要引导学生走出误区。
三、研究性学习实施的途径
1.从教材中确定研究的主题
教材中的某些基本原理、概念、成因等知识,虽然前人已有定论,但对学生来说还是未知的,可以把这类问题设计成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的课题。如在学习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民族》一课时,可将“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某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等作为研究课题,让学生查阅资料,利用网络及各种媒体收集资料。
2.从生活中选择与学科内容有关的问题
研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通过亲身参加生活实践活动,如收集资料、调查、访问等去直接感受。如学习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水资源》这一课时,要求学生调查家乡的水资源利用情况,调查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小组进行,由各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可设计如下课题:⑴本地用水有哪几种类型;⑵农业生产用水分为几类;⑶本地以哪种灌溉方式为主;⑷本地种植的农作物与水资源是否适合等等。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各组指定一名学生作为课题负责人,各小组带着自己的课题进行研究活动,最后全班会战,这样可使学生知道家乡的水资源利用类型,并提出一些节水的建议和措施。
3.引导学生写研究日记
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随时记录下来,随后如有了新的思索和发现,再跟踪记录。这样长期积累,就可以把平时的所记整理成研究报告,学生会养成研究的好习惯并一步步走上成功的阶梯。
4.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想
目前,课堂依然是常规学习的主要空间,而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地理学科内容,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获得真知。
综上所述,研究性学习优点很多,在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改善学生学习地理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责编 周侯辰)
一、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
具体说来,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从而获得结论的过程。其基本特征是:
1.具有主动性
研究性学习不能只是流于形式,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因此,从心理学角度看,研究性学习要顾及学生主体的好奇、兴趣、疑问,教师要注意挖掘。
2.具有问题性
研究性学习最大的特点就是把思维的空间交给学生,它强调了学生自主把握知识的生成过程,然后运用知识去自主解决问题,以解决问题为主线。
3.具有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要面向全体学生个性发展,同时学习目标也具有开放性,在内容上也是开放的。研究性学习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评价标准也不是唯一的,具有多元性,因此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4.具有生成性和创造性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新思维、新创意、新设计。同时,周围的客观环境也会有新的变化。教师要随时发现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新情况并善于捕捉,以促使学生兴趣的火花不断迸发,使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
二、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1.教师是活动的设计者
在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设计研究性问题,创设有利于自主研究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现问题,获得情感体验。
2.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
研究性学习形式多样,在校内要查阅资料,动手做实验;在校外,到工厂、社区搞社会调查。这些活动都需要教师认真组织,周密安排,以免组织不当,费时费力,影响效果。
3.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
对研究课题的确定是全过程关键的第一步,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研究成果的质量。教师要注意引导并与学生一起参与。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既要坚持学生自主性原则,又要引导学生走出误区。
三、研究性学习实施的途径
1.从教材中确定研究的主题
教材中的某些基本原理、概念、成因等知识,虽然前人已有定论,但对学生来说还是未知的,可以把这类问题设计成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的课题。如在学习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民族》一课时,可将“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某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等作为研究课题,让学生查阅资料,利用网络及各种媒体收集资料。
2.从生活中选择与学科内容有关的问题
研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通过亲身参加生活实践活动,如收集资料、调查、访问等去直接感受。如学习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水资源》这一课时,要求学生调查家乡的水资源利用情况,调查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小组进行,由各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可设计如下课题:⑴本地用水有哪几种类型;⑵农业生产用水分为几类;⑶本地以哪种灌溉方式为主;⑷本地种植的农作物与水资源是否适合等等。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各组指定一名学生作为课题负责人,各小组带着自己的课题进行研究活动,最后全班会战,这样可使学生知道家乡的水资源利用类型,并提出一些节水的建议和措施。
3.引导学生写研究日记
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随时记录下来,随后如有了新的思索和发现,再跟踪记录。这样长期积累,就可以把平时的所记整理成研究报告,学生会养成研究的好习惯并一步步走上成功的阶梯。
4.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想
目前,课堂依然是常规学习的主要空间,而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地理学科内容,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获得真知。
综上所述,研究性学习优点很多,在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改善学生学习地理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责编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