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目前我国交通系统的安全现状为出发点,浅谈道路设计和交通安全之间的关联与设计要点,分别从平面、纵面、组合、交叉四中类型的道路进行针对分析,提出结合了城市道路安全设计理念的应对对策。希望借助本文的分析,能够有效地提高城市道路的设计能力,进而确保交通系统为城市发展增添助力。
关键词:道路设计;交通安全;线形;交通标识
前言:
近些年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交通体系的建设,在此过程中国内交通、贸易、運输系统都在不断地建设,各种各样的道路结构都在积极地筹备与组建。与之对应的是交通问题的数量也在交通结构越发复杂的过程中不断增加,且这种趋势仍在每年递增。交通问题不仅会影响社会局势的稳定,同时也会导致许多人员伤亡,导致社会各界开始质疑道路设计质量。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道路设计单位就必须找出交通安全危险源头,采取有效的应对方法,尽可能降低交通事故发生。
一、国内交通安全现状
据国家统计局于2017年2月发布的统计公报得知,我国在2016年的机动车数量再创新高,共计达到了19440万辆[1]。其中约有低速货车与三轮汽车881万辆,同比增长12.8%。与之对应的是在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我国交通事故发生几率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由于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甚至已经占各类生产死亡事故的78.8%[2]。
根据资料显示,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主要问题源自于人、环境、路、车。除驾驶员自身原因的主管要素,即不遵守交通规则、危险驾驶、疲劳驾驶外,还有道路环境一类的客观要素影响,如公路的设计不合理、路面缺少抗滑能力、雨雪天气、大雾天气。一直以来道路的设计质量就是人们所关心的重点,是交通事故引发最重要的内在因素。为保障人们的出行质量,道路设计不仅要满足交通集散率要求,同时还应考虑驾驶因素引发的事故概率。只有加强了上述要素的设计重视,才能够保障交通系统健康的发展,减少事故发生几率,为人们提供健康的行车环境。
二、道路设计与交通安全关联与设计要点
交通体系的基础就是道路,道路质量对交通体系是否安全有着绝对的影响力。结合近些年道路安全问题克制,影响交通体系安全的主要要素包括交通设置、路面状况、道路交叉、道路特征等。此外道路设计还要将车辆性能与驾驶员驾驶习性考虑在内。
(一)平面线形
在道路结构中平面线形是最常见结构之一,平面线形直线段长度与平曲线半径都是影响车辆安全的重要要素。
虽然直线有着设计简单、方向明确的特征,不过从交通安全以及驾驶员安全心理角度来说,如果路段的直线长度过长,那么驾驶员就会逐渐失去对交通事故的安全警觉。单调的直线路段,会让驾驶员因疲劳出现反应迟钝问题,失去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除此之外,驾驶员夜间行驶很容易受到对面过来的车辆影响,尤其是开着闪光灯的车辆,会导致驾驶员无法看清前方道路,进而引发交通事故。据资料显示,很多交通事故斗鱼过长的直线线段有关,直线距离超过4千米,汽车事故发生率为1.5%。因此有规定40千米每小时路段,直线最长距离应小于800米;60千米每小时路段,直线最长距离应小于1200米;80千米每小时路段,直线最长距离应小于1600米[3]。
车辆行驶在平曲线半径时为离心运动,所以需要为路面提供充足的摩擦力,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车辆行驶安全。假使道路摩擦力不足,车辆就会产生侧倾斜,进而导致驾驶员因为精神紧张出现操作失误问题,这是交通事故最主要的发生要素。根据资料显示,只要当圆曲线半径超过2000米,那么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一般会很低。当数值变小之后,事故的发生几率也会不断提高。
(二)纵面线形
这种线性表示的是道路竖平面的变化,其中竖直线的坡长、坡度、半径都是影响交通质量、交通安全的原因。
竖直线坡长如果过长,就会导致车辆在加速与减速时需要很长的时间去准备,这会使得车辆出现车速过低或过高问题的发生,进而爆发安全事故。车辆上坡时需要不断地提速,如果车速过快那么将很有可能出现驾驶员反应不及时的问题,进而导致安全事故发生。此外车速过快还会造成驾驶员迅速疲劳,这些问题都是道路设计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车辆下坡时为了避免发生装车问题就必须适当对车辆减速。不过由于不同车辆有着不同的自重以及减速机动性,尤其是载重车辆在减速时很有可能会出现侧翻,进而发生交通事故。当然载重车辆在减速时还会磨损路面,即便该车辆不会发生交通安全,但在长此以往下去,必然会有车辆因路面失去了抓力影响车辆平稳性。
竖直线坡度如果很大,那么车辆就会出现涉车失灵与熄火问题,进而发生交通事故。在坡度较大的下坡,车辆受自重影响会不断加速,在惯性、重力的影响下,大大提高了撞车几率。据资料显示,坡度为-2%至2%区间内的道路坡度很少发生交通事故[4]。这种坡度的道路能够满足汽车视距要求,方便驾驶员调整车速。
竖直线半径会影响到行车的视距。此外竖曲线半径还有路线转折,会对行车安全造成一定影响。当竖曲线的半径越大,那么竖曲线半径形状就越接近直线,能够为车辆提供更大的行车视距,帮助驾驶员轻松地掌握路段、路况,避免交通事故发生。反之假使半径竖曲线过小,那么驾驶员的行车视距就会过小,无法让驾驶员清楚地掌握前方路段情况。在过极点后产生超重与失重悬空的感觉,造成交通事故。此外竖曲线半径如果较小,还会致使车辆离心率过大,降低车辆和路面摩擦性。
(三)组合线形
道路的线性设计必须满足有关规定与规则要求,选择不同程度绕行,合理组合不同的平曲线与竖曲线。适宜性是线形组合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其与交通安全有着必要的联系。为减少交通事故发生几率,就必须合理组合缓和曲线、圆曲线、直线。如地形条件较好的地区路段设计应尽可能使用直线路段,减少道路工程量。不过为了防止驾驶员在驾驶时出现疲劳问题,就必须适当引入一定量的缓和曲线和圆曲线。设计与组合平纵曲线时,应尽可能使用长度较小的平曲线,以及使用长度较长的竖曲线和平曲线,为车辆提供平缓、连续性的行车视距。 (四)交叉路线
交叉路线主要包括两种,分别是立体交叉与平面交叉。平面交叉能够直接导致交通冲突。假使一方车辆非正常行驶,如突然转换方向、停车、改变车速,而另一方车辆却没有做任何应急避险对策,就会发生车辆碰撞事故。立体交叉相对来说事故发生几率较低,危险性较小。在平面设置交叉路线必须要合理划分交通假使区域,为驾驶员提供更多的行车视距。道路设计部門可以通过设置道路路线与交通警示牌等方式,提高交叉路线汽车行驶安全性。
首先交叉道路行车速度、视距、坡度都要严格按照公路施工标准设计,假使无法满足要求,应调整交叉路线、主线几何线形。
其次交叉道路应选择与地形相符的交叉模式,结合辅线、主线特征,将提高主线通行有效性为基本原则,避免支线交通影响到主线交通。
三、城市道路安全理念设计要点
(一)安全设计
1.直线
城市道路主要有放射环形、方格这两种形式。使用视距良好的直线、使用交通信号灯增加停车次数、控制车速能够为交通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在设计道路直线长度时,应严格按照道路设计规范,结合实际情况为驾驶员提供安全的行驶条件。
为保障驾驶员能够安全出行,道路平曲线最小半径应当满足公式其中R为曲线的最小半径,V为车速,i是最大横坡,?为横向力。根据国家的建议取值,当V=120、100、80、60、40、30时,?需要达到0.1、0.12、0.12、0.14、0.14、0.15。
2.曲线
凹形、凸形曲线设计均要考虑视距、行程时间、失重冲击/缓和超重三点要素。因此曲线路段的程度与半径必须要保持适宜。根据建议V在达到80、60、50、40、30、20时曲线的最小长度应为70、50、40、35、25、20。
此外平纵线组合应满足力学、运动学要求,充分考虑驾驶员的心理、视觉特征,力求平纵面线性大小均衡。道路线形影在视觉上为驾驶员提供自然视距,从而使驾驶员的心理、视觉保持系协调。避免长直接路段设置凹形曲线,避免陡坡与半径小的平曲线组合。
(二)交叉口设计
安全设计如下:第一点明确交通流的主从关系,交叉口应优先选择十字形交叉、T形交叉。第二点避免5条以上道路交叉。第三点交叉的角度应尽量接近90度,避免倒角交叉、位错交叉问题发生。第四点应尽可能减少交叉口面积,从而加快车辆通过速度。第五点做好车辆的右转设计,强制要求车辆右转降速,保障交叉口行驶安全。第六点交通信号灯应安排在交叉口右侧,结合车流情况以确定信号灯的控制时间。第七点如果交叉口的进口道为上坡、急转弯则需要张贴标识或设置标语、警示牌,使驾驶员能够提前掌握前方路况,降低事故发生几率。
(三)无障碍设施、行人过街、非机动车道
合理设置无障碍设施与行人过街,确保骑行者、行人过街安全。在人行道、过街设施、车站处设置盲道、轮椅坡道、缘石坡道,保障对应群体安全出行。
合理设置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为行人提供安全的出行条件。当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为同一平面,需要将人行道设置在道路外侧。如果有条件还可以通过设置绿化隔离带,保障行人安全。
(四)交通安全标识设计
交通安全标识应做好整体布局工作,保持交通标识、交通标识间和交通设施间的统一、无矛盾、内容一致。合理安排引导标识,从而使不熟悉路况者能够不发生错误的驾驶行为。安全标示应考虑行车人员对标识的理解能力、识别能力、感知能力,结合反应时间、反应速度确定标识设置的具体位置。此外还要根据道路附属的设施与构造物要素对标识物进行设计考虑,确保行车人员能够准确辨别标识物,避免附属设施与构造物遮挡住标识物。
结语:
综合本文所述内容,道路设计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汽车出行质量,优质的道路体系能够为安全出行提供必要性保障。道路设计时,设计师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秉承安全理念设计道路体系。合理设置交叉口、道路线性。优化道路交通标识,重视非机动车道、行人过街、无障碍设施的有效设计。不断改进、调整道路的合理性、科学性,为人们的安全出行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波.道路设计与交通安全的关联和设计要点[J].中国高新科技,2017(08):22-24.
[2]董熙强.道路设计与交通安全的关联和设计要点[J、OL].交通世界,2017(29):19-20
[3]董熙强.道路设计与交通安全的关联和设计要点[J].交通世界,2017(29):19-20.
[4]《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中国交通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6[J].中国公路学报,2016,29(06):1-161.
关键词:道路设计;交通安全;线形;交通标识
前言:
近些年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交通体系的建设,在此过程中国内交通、贸易、運输系统都在不断地建设,各种各样的道路结构都在积极地筹备与组建。与之对应的是交通问题的数量也在交通结构越发复杂的过程中不断增加,且这种趋势仍在每年递增。交通问题不仅会影响社会局势的稳定,同时也会导致许多人员伤亡,导致社会各界开始质疑道路设计质量。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道路设计单位就必须找出交通安全危险源头,采取有效的应对方法,尽可能降低交通事故发生。
一、国内交通安全现状
据国家统计局于2017年2月发布的统计公报得知,我国在2016年的机动车数量再创新高,共计达到了19440万辆[1]。其中约有低速货车与三轮汽车881万辆,同比增长12.8%。与之对应的是在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我国交通事故发生几率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由于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甚至已经占各类生产死亡事故的78.8%[2]。
根据资料显示,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主要问题源自于人、环境、路、车。除驾驶员自身原因的主管要素,即不遵守交通规则、危险驾驶、疲劳驾驶外,还有道路环境一类的客观要素影响,如公路的设计不合理、路面缺少抗滑能力、雨雪天气、大雾天气。一直以来道路的设计质量就是人们所关心的重点,是交通事故引发最重要的内在因素。为保障人们的出行质量,道路设计不仅要满足交通集散率要求,同时还应考虑驾驶因素引发的事故概率。只有加强了上述要素的设计重视,才能够保障交通系统健康的发展,减少事故发生几率,为人们提供健康的行车环境。
二、道路设计与交通安全关联与设计要点
交通体系的基础就是道路,道路质量对交通体系是否安全有着绝对的影响力。结合近些年道路安全问题克制,影响交通体系安全的主要要素包括交通设置、路面状况、道路交叉、道路特征等。此外道路设计还要将车辆性能与驾驶员驾驶习性考虑在内。
(一)平面线形
在道路结构中平面线形是最常见结构之一,平面线形直线段长度与平曲线半径都是影响车辆安全的重要要素。
虽然直线有着设计简单、方向明确的特征,不过从交通安全以及驾驶员安全心理角度来说,如果路段的直线长度过长,那么驾驶员就会逐渐失去对交通事故的安全警觉。单调的直线路段,会让驾驶员因疲劳出现反应迟钝问题,失去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除此之外,驾驶员夜间行驶很容易受到对面过来的车辆影响,尤其是开着闪光灯的车辆,会导致驾驶员无法看清前方道路,进而引发交通事故。据资料显示,很多交通事故斗鱼过长的直线线段有关,直线距离超过4千米,汽车事故发生率为1.5%。因此有规定40千米每小时路段,直线最长距离应小于800米;60千米每小时路段,直线最长距离应小于1200米;80千米每小时路段,直线最长距离应小于1600米[3]。
车辆行驶在平曲线半径时为离心运动,所以需要为路面提供充足的摩擦力,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车辆行驶安全。假使道路摩擦力不足,车辆就会产生侧倾斜,进而导致驾驶员因为精神紧张出现操作失误问题,这是交通事故最主要的发生要素。根据资料显示,只要当圆曲线半径超过2000米,那么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一般会很低。当数值变小之后,事故的发生几率也会不断提高。
(二)纵面线形
这种线性表示的是道路竖平面的变化,其中竖直线的坡长、坡度、半径都是影响交通质量、交通安全的原因。
竖直线坡长如果过长,就会导致车辆在加速与减速时需要很长的时间去准备,这会使得车辆出现车速过低或过高问题的发生,进而爆发安全事故。车辆上坡时需要不断地提速,如果车速过快那么将很有可能出现驾驶员反应不及时的问题,进而导致安全事故发生。此外车速过快还会造成驾驶员迅速疲劳,这些问题都是道路设计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车辆下坡时为了避免发生装车问题就必须适当对车辆减速。不过由于不同车辆有着不同的自重以及减速机动性,尤其是载重车辆在减速时很有可能会出现侧翻,进而发生交通事故。当然载重车辆在减速时还会磨损路面,即便该车辆不会发生交通安全,但在长此以往下去,必然会有车辆因路面失去了抓力影响车辆平稳性。
竖直线坡度如果很大,那么车辆就会出现涉车失灵与熄火问题,进而发生交通事故。在坡度较大的下坡,车辆受自重影响会不断加速,在惯性、重力的影响下,大大提高了撞车几率。据资料显示,坡度为-2%至2%区间内的道路坡度很少发生交通事故[4]。这种坡度的道路能够满足汽车视距要求,方便驾驶员调整车速。
竖直线半径会影响到行车的视距。此外竖曲线半径还有路线转折,会对行车安全造成一定影响。当竖曲线的半径越大,那么竖曲线半径形状就越接近直线,能够为车辆提供更大的行车视距,帮助驾驶员轻松地掌握路段、路况,避免交通事故发生。反之假使半径竖曲线过小,那么驾驶员的行车视距就会过小,无法让驾驶员清楚地掌握前方路段情况。在过极点后产生超重与失重悬空的感觉,造成交通事故。此外竖曲线半径如果较小,还会致使车辆离心率过大,降低车辆和路面摩擦性。
(三)组合线形
道路的线性设计必须满足有关规定与规则要求,选择不同程度绕行,合理组合不同的平曲线与竖曲线。适宜性是线形组合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其与交通安全有着必要的联系。为减少交通事故发生几率,就必须合理组合缓和曲线、圆曲线、直线。如地形条件较好的地区路段设计应尽可能使用直线路段,减少道路工程量。不过为了防止驾驶员在驾驶时出现疲劳问题,就必须适当引入一定量的缓和曲线和圆曲线。设计与组合平纵曲线时,应尽可能使用长度较小的平曲线,以及使用长度较长的竖曲线和平曲线,为车辆提供平缓、连续性的行车视距。 (四)交叉路线
交叉路线主要包括两种,分别是立体交叉与平面交叉。平面交叉能够直接导致交通冲突。假使一方车辆非正常行驶,如突然转换方向、停车、改变车速,而另一方车辆却没有做任何应急避险对策,就会发生车辆碰撞事故。立体交叉相对来说事故发生几率较低,危险性较小。在平面设置交叉路线必须要合理划分交通假使区域,为驾驶员提供更多的行车视距。道路设计部門可以通过设置道路路线与交通警示牌等方式,提高交叉路线汽车行驶安全性。
首先交叉道路行车速度、视距、坡度都要严格按照公路施工标准设计,假使无法满足要求,应调整交叉路线、主线几何线形。
其次交叉道路应选择与地形相符的交叉模式,结合辅线、主线特征,将提高主线通行有效性为基本原则,避免支线交通影响到主线交通。
三、城市道路安全理念设计要点
(一)安全设计
1.直线
城市道路主要有放射环形、方格这两种形式。使用视距良好的直线、使用交通信号灯增加停车次数、控制车速能够为交通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在设计道路直线长度时,应严格按照道路设计规范,结合实际情况为驾驶员提供安全的行驶条件。
为保障驾驶员能够安全出行,道路平曲线最小半径应当满足公式其中R为曲线的最小半径,V为车速,i是最大横坡,?为横向力。根据国家的建议取值,当V=120、100、80、60、40、30时,?需要达到0.1、0.12、0.12、0.14、0.14、0.15。
2.曲线
凹形、凸形曲线设计均要考虑视距、行程时间、失重冲击/缓和超重三点要素。因此曲线路段的程度与半径必须要保持适宜。根据建议V在达到80、60、50、40、30、20时曲线的最小长度应为70、50、40、35、25、20。
此外平纵线组合应满足力学、运动学要求,充分考虑驾驶员的心理、视觉特征,力求平纵面线性大小均衡。道路线形影在视觉上为驾驶员提供自然视距,从而使驾驶员的心理、视觉保持系协调。避免长直接路段设置凹形曲线,避免陡坡与半径小的平曲线组合。
(二)交叉口设计
安全设计如下:第一点明确交通流的主从关系,交叉口应优先选择十字形交叉、T形交叉。第二点避免5条以上道路交叉。第三点交叉的角度应尽量接近90度,避免倒角交叉、位错交叉问题发生。第四点应尽可能减少交叉口面积,从而加快车辆通过速度。第五点做好车辆的右转设计,强制要求车辆右转降速,保障交叉口行驶安全。第六点交通信号灯应安排在交叉口右侧,结合车流情况以确定信号灯的控制时间。第七点如果交叉口的进口道为上坡、急转弯则需要张贴标识或设置标语、警示牌,使驾驶员能够提前掌握前方路况,降低事故发生几率。
(三)无障碍设施、行人过街、非机动车道
合理设置无障碍设施与行人过街,确保骑行者、行人过街安全。在人行道、过街设施、车站处设置盲道、轮椅坡道、缘石坡道,保障对应群体安全出行。
合理设置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为行人提供安全的出行条件。当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为同一平面,需要将人行道设置在道路外侧。如果有条件还可以通过设置绿化隔离带,保障行人安全。
(四)交通安全标识设计
交通安全标识应做好整体布局工作,保持交通标识、交通标识间和交通设施间的统一、无矛盾、内容一致。合理安排引导标识,从而使不熟悉路况者能够不发生错误的驾驶行为。安全标示应考虑行车人员对标识的理解能力、识别能力、感知能力,结合反应时间、反应速度确定标识设置的具体位置。此外还要根据道路附属的设施与构造物要素对标识物进行设计考虑,确保行车人员能够准确辨别标识物,避免附属设施与构造物遮挡住标识物。
结语:
综合本文所述内容,道路设计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汽车出行质量,优质的道路体系能够为安全出行提供必要性保障。道路设计时,设计师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秉承安全理念设计道路体系。合理设置交叉口、道路线性。优化道路交通标识,重视非机动车道、行人过街、无障碍设施的有效设计。不断改进、调整道路的合理性、科学性,为人们的安全出行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波.道路设计与交通安全的关联和设计要点[J].中国高新科技,2017(08):22-24.
[2]董熙强.道路设计与交通安全的关联和设计要点[J、OL].交通世界,2017(29):19-20
[3]董熙强.道路设计与交通安全的关联和设计要点[J].交通世界,2017(29):19-20.
[4]《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中国交通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6[J].中国公路学报,2016,29(06):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