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比观察传统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与腹腔镜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2012年笔者所在医院进行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60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30例,A组采用腹腔镜手术修补穿孔,B组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进行穿孔修补。比较A组和B组手术所用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所需时间、住院的总天数及术后需镇痛药的患者例数。结果:A组手术所需时间、手术中的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所需时间,住院的总天数及术后需镇痛药的患者都要远远小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技术修补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具有创口小、痛苦小、恢复快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作为普通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以前多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方法修补缺损。随着腹腔镜这一微创技术在普外科临床实践的不断增多,腹腔镜技术修补溃疡穿孔效果亦十分理想。传统开腹手术的最大缺点在于创面大、易感染,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慢,甚至可出现肠粘连和梗阻现象。腹腔镜具有创口小、恢复快、患者痛苦小等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2012年笔者所在医院进行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30例。A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2~76岁,平均46岁;B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9-78岁,平均47岁。其中病理学诊断,A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20例,胃溃疡穿孔10例;B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18例,胃溃疡穿孔12例。A、B两组患者年龄、身体状况、病程分布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出现上腹部持续性钝痛,查体有腹膜刺激症状,立位腹部平片示膈下见游离气体,提示上消化道穿孔。
1.3 手术方法
A组使用腹腔镜技术修补溃疡穿孔,术前留置胃管,所有病人均采用全身麻醉,脐上缘建立气腹,压力15mmHg(1mmHg=0.133kpa),用腹腔镜探查腹腔,根据探查情况确定穿孔部位及穿孔大小后,再建立2个5mm鞘管。吸尽腹腔内渗液和食物残渣,观察穿孔大小、瘢痕范围、水肿程度,胃穿孔在缝合前常规取穿孔边缘一小块组织做病理学检查。镜下用7号丝线,距穿孔缘5mm垂直消化道纵轴横缝三针,并将大网膜覆盖穿孔处固定,大量0.9%氯化钠溶液反复冲洗腹腔,至吸出液澄清为止。小网膜孔处留置引流管自腹壁引出。B组手术切口为典型上腹部正中切口,长约15-20 cm,探查穿孔部位及穿孔大小,7号丝线,距穿孔缘5mm垂直消化道纵轴横缝三针,并将大网膜覆盖穿孔处固定。A组和B组术后均常规禁食、胃肠减压、抑酸、抗感染、肠外营养等治疗。患者出院后继续服用抑酸药物及正规抗HP治疗,三月后复查胃镜。
1.4 观察指标
手术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所需时间、住院总天数及术后需镇痛药的患者例数。
1.5 统计学处理
对本次实验所得数据采用SPSS l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A组手术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所需时间、住院的总天数及术后需镇痛药的患者例数都要远小于B组。
3 讨论
1990年Mouret[1]首先报道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后,国内学者也随之陆续开展此项手术。随着微创理论的普及、腹腔镜外科手术设备的提高和手术经验的积累,腹腔镜技术已被普遍应用于普外科手术中。上消化道穿孔修补的术式随之产生较大的发展,主要分为缝合修法和粘补法两类。国内冯英强等[2]对17例患者应用生物胶将穿孔和大网膜粘合修补穿孔,虽然报道认为疗效满意,但价格较昂贵,且与传统缝合术式相比较存在填塞处再次穿孔的可能性。目前国内学者大多数采用腹腔镜下缝合穿孔的修补方法。目前已公认在胃十二指肠溃疡治疗中,腹腔镜技术具有明显的切口感染率和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小于传统技术,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要远快于传统开腹切除术,术中出血量也远少于传统开腹手术。以上这些指标都可从本次研究对比中看出。同时腹腔镜这一技术应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术中时,因其本身在手术过程中对腹腔的探查过程,能尽量避免误诊和漏诊,使诊断率明显提高,特别是对于术前诊断不明的患者,能有效避免无谓的剖腹探查和诊断延误。但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对术者要求较高,特别是腹腔镜下缝合打结技术[3]。只要能熟练掌握腹腔镜技术,其应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治疗中必然能有效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创口感染情况,同时患者恢复更快。综上所述,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Mouret P,Francois Y,Vignal J,et al. Laparoscopic treatment of perforated peptic Ulcer.Br J Surg,1990,77:1006.
[2] 冯英强,范敏,孔维庆.腹腔镜下生物胶治疗上消化道急性穿孔.中国实用医药,2008,16:106-107.
[3] 姜永明,吴自忠,许泽峰.腹腔镜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应用体会.江西医学,2008,11:1170-1171.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作为普通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以前多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方法修补缺损。随着腹腔镜这一微创技术在普外科临床实践的不断增多,腹腔镜技术修补溃疡穿孔效果亦十分理想。传统开腹手术的最大缺点在于创面大、易感染,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慢,甚至可出现肠粘连和梗阻现象。腹腔镜具有创口小、恢复快、患者痛苦小等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2012年笔者所在医院进行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30例。A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2~76岁,平均46岁;B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9-78岁,平均47岁。其中病理学诊断,A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20例,胃溃疡穿孔10例;B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18例,胃溃疡穿孔12例。A、B两组患者年龄、身体状况、病程分布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出现上腹部持续性钝痛,查体有腹膜刺激症状,立位腹部平片示膈下见游离气体,提示上消化道穿孔。
1.3 手术方法
A组使用腹腔镜技术修补溃疡穿孔,术前留置胃管,所有病人均采用全身麻醉,脐上缘建立气腹,压力15mmHg(1mmHg=0.133kpa),用腹腔镜探查腹腔,根据探查情况确定穿孔部位及穿孔大小后,再建立2个5mm鞘管。吸尽腹腔内渗液和食物残渣,观察穿孔大小、瘢痕范围、水肿程度,胃穿孔在缝合前常规取穿孔边缘一小块组织做病理学检查。镜下用7号丝线,距穿孔缘5mm垂直消化道纵轴横缝三针,并将大网膜覆盖穿孔处固定,大量0.9%氯化钠溶液反复冲洗腹腔,至吸出液澄清为止。小网膜孔处留置引流管自腹壁引出。B组手术切口为典型上腹部正中切口,长约15-20 cm,探查穿孔部位及穿孔大小,7号丝线,距穿孔缘5mm垂直消化道纵轴横缝三针,并将大网膜覆盖穿孔处固定。A组和B组术后均常规禁食、胃肠减压、抑酸、抗感染、肠外营养等治疗。患者出院后继续服用抑酸药物及正规抗HP治疗,三月后复查胃镜。
1.4 观察指标
手术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所需时间、住院总天数及术后需镇痛药的患者例数。
1.5 统计学处理
对本次实验所得数据采用SPSS l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采用χ2检验,P
A组手术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所需时间、住院的总天数及术后需镇痛药的患者例数都要远小于B组。
3 讨论
1990年Mouret[1]首先报道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后,国内学者也随之陆续开展此项手术。随着微创理论的普及、腹腔镜外科手术设备的提高和手术经验的积累,腹腔镜技术已被普遍应用于普外科手术中。上消化道穿孔修补的术式随之产生较大的发展,主要分为缝合修法和粘补法两类。国内冯英强等[2]对17例患者应用生物胶将穿孔和大网膜粘合修补穿孔,虽然报道认为疗效满意,但价格较昂贵,且与传统缝合术式相比较存在填塞处再次穿孔的可能性。目前国内学者大多数采用腹腔镜下缝合穿孔的修补方法。目前已公认在胃十二指肠溃疡治疗中,腹腔镜技术具有明显的切口感染率和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小于传统技术,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要远快于传统开腹切除术,术中出血量也远少于传统开腹手术。以上这些指标都可从本次研究对比中看出。同时腹腔镜这一技术应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术中时,因其本身在手术过程中对腹腔的探查过程,能尽量避免误诊和漏诊,使诊断率明显提高,特别是对于术前诊断不明的患者,能有效避免无谓的剖腹探查和诊断延误。但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对术者要求较高,特别是腹腔镜下缝合打结技术[3]。只要能熟练掌握腹腔镜技术,其应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治疗中必然能有效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创口感染情况,同时患者恢复更快。综上所述,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Mouret P,Francois Y,Vignal J,et al. Laparoscopic treatment of perforated peptic Ulcer.Br J Surg,1990,77:1006.
[2] 冯英强,范敏,孔维庆.腹腔镜下生物胶治疗上消化道急性穿孔.中国实用医药,2008,16:106-107.
[3] 姜永明,吴自忠,许泽峰.腹腔镜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应用体会.江西医学,2008,11:1170-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