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还是坏孩子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zi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初中生;学习焦虑;心理咨询
  一、来访者基本情况
  女,15岁,初三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一般。精神状态正常,意识清楚,情绪波动,易激惹。因近期学习状态不佳,有时情绪烦躁,常与同学、老师发生冲突,有时在水池边哭泣,经语文老师推荐来到咨询室,后能主动求助,定期来访。无躯体症状。没有做心理测试。
  主诉进入初三下学期,情绪变得容易烦躁。每天看到作业就烦,不想写;听到老师上课不停地强调知识点就焦躁;有次课上因政治老师批评自己作业未做完而顶撞,现在不想上政治课;班主任有时向家长告状,回家就会被父亲骂,有时父亲还会打她。父亲早年患过鼻咽癌,目前恢复良好,但脾气不好,经常对她和母亲发脾气。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曾用皮带抽打过她,她趴在地上无法躲避。目前和父亲除了打招呼外无其他交流。现在父亲病休在家,家里都靠母亲一人支撑。母亲很辛苦,经常出差。所以她不想早回家独自面对父亲,经常和同学在外面游荡玩耍,比较晚了才回家休息。
  母亲对她很好,尽管很辛苦,但从不会短了她的零花钱,希望她能考一个好的高中,将来能进舅舅的公司帮忙。但是之前她学习不够努力,落下很多功课,现在进入初三复习阶段,很多知识都不懂,很着急,很烦躁。
  二、观察和他人反映
  来访者一头短发,行为举止像个男孩。会谈中情绪低落,信心不足,谈到父亲时激动而对抗。据同学与老师反映,来访者平时在同伴交往中往往以保护者自居,乐于帮助别人,重义气,出手大方,人际关系良好。但脾气暴躁,自控力不足。她刚进初中时学习还不错,后来不怎么用心,目前成绩在班级排名靠后。最近一个月来,课堂听课、作业等情况比较糟糕,班主任找家长谈过话,效果不明显。
  三、来访者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
  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的家庭。父亲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来访者在父亲的暴力及权威下由小时候的无助,开始发展为对抗,对抗的方式之一是回避父亲,除了打招呼没有其他交流,母亲出差时宁可在外闲逛也不愿早回家单独面对父亲;二是做一个让父亲头痛的“坏孩子”,以自己糟糕的成绩和行为表现来证明父亲教育的失败。当老师向父亲通报她的表现使她被父亲批评责骂时,她会无助和愤怒,转而将愤怒指向老师,从而对个别老师和学科产生对抗情绪,直接导致学习兴趣下降。
  来访者和母亲的关系很亲近,能体会母亲的辛苦,对父亲不工作却对母亲发脾气的态度非常愤怒,想保护母亲不受伤害。所以她内心想听母亲的话,成为一个认真学习的好孩子。一直以来,来访者内心在学习问题上存在着“双趋冲突”:既想成为报复父亲的“坏孩子”,又想成为回报母亲的“好孩子”。尤其是到了初三下学期,中考压力明显增加,这一冲突更加剧烈,导致了容易激惹、逃避作业等厌学行为,想破罐子破摔的同时又担心辜负母亲,从而情绪低落。
  四、咨询过程
  来访者进行了12次面询,共分为三个阶段。
  (一)起始阶段
  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以倾听为主,收集来访者的相关信息,使得来访者能够充分地表达,释放内心的焦虑与冲突。此阶段主要了解来访者情绪变化的触发事件及情绪反应,了解求助者的过往经历。
  (二)指导与帮助阶段
  1.确定目标
  改变其错误的认知观念,了解自我的状态,接纳真实的自己;建立自信,学会自我控制,不再以他人关注获得安全感;重建亲子关系,修复来访者的家庭支持系统。
  2.实施过程
  通过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来访者澄清自己对父母的态度,表达真实的内心。来访者渴望来自父亲的认可与呵护,心疼母亲的辛苦与付出。
  引导来访者分析自我的现状,逐渐明确自身学习能力和学习优势等,确定合理的中考目标,明晰自己的生涯规划,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恢复自信。
  与来访者的家长进行沟通,开展家庭治疗,让来访者的父母看到一个真实的孩子,通过家庭系统的重建,修复来访者的支持系统。父亲的改变、母亲的调整给来访者越来越多的支持和鼓励。
  与班主任及科任老师交流,帮助老师们重新认识这个“乖张”的孩子,给予她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三)巩固与结束阶段
  为了巩固效果,提高来访者的自控能力,咨询师与来访者制定了行为契约,对双方的行为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来访者对咨询师的要求是:如果她做得不好,咨询师也要耐心地对待她并尊重她。确实,当来访者感受到接纳后,心态逐渐平和。当然,咨询过程中也有反复。其中有一次来访者因一时无法达到行为契约中的要求,急躁之下把契约撕得粉碎。但是过了几天,冷静下来后又向咨询师要了一份原稿,回家后把这份契约装进了镜框。
  五、咨询效果评估
  经过咨询,来访者的情绪状态明显改善,亲子关系良好,学习努力,已经能够完全适应正常的初三学习生活。咨询师认为来访者已经克服了心理问题的困扰。经过半年的随访,巩固效果良好:中考成绩比预期的高出一百多分,来访者最终考上了预期的一所“3 2”的专科学校,其后在学校表现积极,参加各类竞赛与实践活动,成绩相当不错。
  六、咨询感悟
  著名的心理专家武志红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陪伴是难得的心理救助。”美国一位资深的咨询师也认为,如果来访者没有做好改变的准备时,再好的咨询师也是枉然。而如何让来访者做好改变的准备,我想陪伴或许是一个好的办法。陪伴是对来访者的理解、接纳和积极关注,这是来访者真正需要的。每个人的生命历程都是独一无二的,只有来访者自己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明”路,开启自我成长的新篇章。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南京,210029)
  编辑/张 帆 王 桢 终校/丁 尧
其他文献
@iTigre:亲,如果输了,我一定给差评~  @WINTER:马云出手了~马化腾你还在等什么?深圳队在水深火热中期盼着你……  @老梂迷:绿地没钱吗?还不是和绿城一样,没大动作就没作为。希望这些土豪有大手笔,将中超打造成亚洲顶级联赛,只有一个恒大没意思。  @秦大大:马云收购了绿城,以后买卖球员可以通过支付宝了,球员不行还可以退货。  @zj-Chen0922:如果马云做了大股东,队名是杭州天猫
俞樾(一八二一——一九零六),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县人。晚清著名朴学大师,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曾主讲苏州紫阳书院、杭州诂经精舍等,海内外求学者甚众,被尊为“东亚唯一的宗师”。一生笔耕不倦,著有五百卷巨著《春在堂全书》。  这样一位严谨治学、造诣颇深的著名学者,却提出了偏激的“废医论”,成为近代史上反对中医“第一人”,于情于理都令
二○○九年底,农业部下属的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颁发了两种转基因水稻、一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证书,很快引发了一场关于转基因问题的争论。  今年三月十日,一些学者发布了《关于暂缓推广转基因主粮的呼吁书》,我是第一批签名人之一。呼吁书产生了很大的反响,支持的很多,反对的也不少。最常见的指责是:这些签名人都是文史哲领域的学者,没有一个转基因专家,因此,他们的建议没有价值。的确,在发起者中,只有蒋高明
三场公益活动由湖南时代邮刊有限责任公司和相关小学主办。活动现场邀请知名作家进行主题讲座,和孩子们分享阅读、写作经验;由时代邮刊副总编辑、《小溪流》主编黄菲和资深编辑向孩子们介绍《小溪流》,并展开面对面交流互动;时代邮刊公司还向三所学校捐赠刊物,启动漂流阅读活动,鼓励孩子们用阅读丰富生活、充实精神世界。  在育才东屯小学现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黄亦鸣的讲座重点阐述了阅读与作文的关系。她与孩子们亲切交
〔摘要〕面对多名学生的数学考后焦虑,心理教师采用了国内学者曾海波的合作对话私董会的框架,引导学生展开合作对话,通过对话的邀请,彼此建立关系,在关系及意义的流动中讨论“令人满意的未来生活”,效果较好。学生们对“令人满意的未来生活”还没有确定的答案,但未来的可能性被打开,关于未来生活的图景在学生们心中变得更加清晰和明朗。同时,对“令人满意的未来生活”的探索也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思考自己的生涯目标,去考虑自
“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一个珍视人民的国家也必将兴旺发达。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时刻牵挂的,正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在一次次的基层调研中,习近平都率先垂范,在细微处展示着领导干部应该如何亲民、爱民、为民着想。无论是对困难群众的关怀,还是对青年学子的期望,生动的细节里,体现的都是总书记的人民情怀。  从年头到年尾,心里始终有人民  2017年1月24日,农历除夕前的第三天,刚从瑞士出访回
提 要:甲骨文、金文、简帛等出土先秦两汉文献里有一些反映避讳心理和人名避讳的材料,它们可以用来进行文史考证。但由于秦汉时期避讳不严、传抄等原因,在利用避讳字考证时还需其他相关材料印证,进而形成完整的证据链以确证。如果找不到其他材料验证、仅有避讳字材料时,也可“大胆立论,慢慢求证”。即使不严整的“此避彼不避”之文字避讳,对文本断代也有价值。分析出土文献中的避讳材料,结合传世文献,我们认为,俗讳(畏惧
〔关键词〕个案辅导;潜意识;异性交往;条件性情绪反射;杠杆解  一、小博的苦恼  17岁的小博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在学校学习好、思想上进、体育很棒,还是班长,平时关心同学,经常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眼里,小博是个名副其实的好学生。可是最近老师发现这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阳光开朗了,而是经常心事重重的,对待同学也不像以往那么热情了。老师和小博的妈妈进行了一次谈话,这才知道小博近期的苦恼。原来小
摘要: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计划中的一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校拥有课程开发的主动权。校本课程的开发,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能促进学校特色形成。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价值取向    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是指以某所学校基地而开发的课程。它的目的在于尽可能满足社区、学校、学生的差异性,充分利用学校社区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供选择的课程。  从我国目前
人是通过概念认知世界的,概念就是我们感知这个世界的精神之镜。概念大多从肯定性角度进行构思,如人、树、政治、法律等等,这些概念在传统逻辑学中被称作“肯定性概念”(positive concept),因为定义此类概念就是对所指之物事拥有某种属性做出肯定性判断。然而,世界是复杂的,有些物事并不是以拥有而是以不存在某种属性作为自己的本质特性,或者说对某种属性的否定就是其属性。其中,又分三种情况:一种是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