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话是写人的常用方法。人物不能都是哑巴。但大妈应该说大妈的话,大妈三岁的孙女则应该童言无忌。俗话说,什么树开什么花,什么人说什么话。通过对话可以表现人物,把人物写活。情节的发展,场景的转移,性格的展现,都可以靠对话来完成。从对话中,可以看出人的性格特征来,比如《渔夫和魔鬼》中有这样的对话:“渔夫啊,准备死吧!你选择怎样死吧,我立刻就要把你杀掉!”这是魔鬼在狞叫。“我犯了什么罪?我把你从海里捞上来,又把你从胆瓶里放出来,救了你的命,你为什么要杀我?”这是渔夫的疑问。
在古代的小说中,作家是很喜欢并很善于使用对话的。“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就是这样。那里面有个叫王熙凤的人物,她出场的时候,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已经成为一种典范了。黛玉刚进贾府,正和贾母等谈论着自己的体弱多病和吃药等事,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发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说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红楼梦》中到处都是大段大段的对话。比如,宝玉跟了林黛玉来,问道:“好好的又生气了。就是我说错了,你到底也还坐在那里,和别人说笑一会子。又来自己纳闷。”林黛玉说:“你管我呢!”宝玉笑道:“我自然不敢管你,只没有个看着你自己作践了身子呢。”林黛玉说:“我作践坏了身子,我死,与你何干!”宝玉说:“何苦来,大正月里,死了活了的。”林黛玉说:“偏说死!我这会子就死!你怕死,你长命百岁的如何?”宝玉笑道:“要像只管这样闹,我还怕死呢,倒不如死了干净。”黛玉忙说:“正是了,要是这样闹,不如死了干净。”宝玉说:“我说我自己死了干净,别听错了话赖人。”通过这些对话,宝玉、黛玉的性格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读者一目了然,可以省掉许多笔墨。
遗憾的是,小朋友们经常写“哑巴作文”。不信,请看:
学校运动会上,萧明参加400米赛跑时被旁边的选手撞倒在地,没拿到名次,伤心得哭了起来。同学们纷纷上前安慰,他终于破涕为笑。
在这段话中,同学们都成“哑巴”了。
哪怕是只说了一句话,用对话的方式表达出来,跟没有用对话来表达,差别也是很大的。很多小朋友觉得在写作文的时候用对话来表现人物很麻烦。比如“老师说:‘好!’”这句话,也就四个字,但是主语、谓语、宾语全部到场,标点符号也动用了三个,还必须带上“说”,感觉真的很啰唆。于是有人动脑筋,把它简化为“老师说好”。还是四个字,意思似乎也差不多,写起来方便多了,但再读一遍可能就可以感觉到差异—情态不同。别小看冒号和引号,它们将老师说话时兴奋的神态表现出来了,整句话带有赞许的意味。而简化后的话则显得平淡甚至勉强。所以,写作文一定要学会写对话,这样作文才会更丰富、生动、精彩。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作文中的对话呢?不妨用用以下方法—
一是语境想象法。萧明同学在赛跑时被别人撞倒,没拿到名次,难过得哭了,同学们会怎么安慰他呢?张三可以说:“这次没有拿到名次,没有关系,下次可以继续努力。”这话说得很有道理。李四可以说:“没关系的,这次没有拿到名次,不是你的错,而是因为你在跑步时被别人撞倒了。以后努力,一定可以拿到名次的。”听了这话,萧明心里一定会舒服不少。王五可以说:“没关系,我们知道你已经尽力了。只要你下次跑步时多加小心,一定能拿到名次。”这不是挺会安慰人的吗?马六可以说:“没事的,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话算得上经典。大家这么一开口,人就活了,内容就具体了。所以,用“语境想象法”让作文中的人物开口说话,真的很有必要。
二是添枝加叶法。“那吃什么呀?”这句简单的话,可以通过添枝加叶,变成各种“款式”的对话。1.我高兴地说:“那吃什么呀?”2.我生气地说:“那吃什么呀?”3.我气得快哭了,说:“那吃什么呀?”4.我撒娇地说:“那吃什么呀?”—高兴、生气、气得快哭、撒娇,这些都是表示神态的词。添加之后,对话就更具体、生动、明白。还可以继续添枝加叶,变成这样的对话—1.我乐得蹦起来,高兴地说:“那吃什么呀?”2.我就知道妈妈不同意,我立刻噘起嘴巴,生气地说:“那吃什么呀?”3.我一会儿摇着妈妈的手,一会儿给妈妈捶背,用娇滴滴的声音撒娇地说:“那吃什么呀?”加上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语,能把话“说”得更形象、生动、丰富。
三是华丽转身法。如:“妈妈大声说:‘赶快写作业去!’我低声说:‘遵命,女王!’妈妈马上大笑着说:‘你这猴子,太皮了!’”这组对话中的三个句子用了三个“说”,一“说”到底,能把这几个“说”字换一下吗?比如:“妈妈大声喊:‘赶快写作业去!’我低声答:‘遵命,女王!’妈妈马上大笑:‘你这猴子,太皮了!’”不重复“说”字,能让句子更有趣、更多彩。在写对话时除了用“说”,还可以用别的字,甚至可以直接省略“说”。不用“说”,换另一个字,可以换成这些字:喊、叫、问、答、骂、呼、吼、吟、读。不用“说”,换成两个字的词,可以换成这些词:质问、责备、表扬、批评、讨论、嘱咐、恳求、提议、劝告、训斥、抗议、抱怨、祝福、吹牛、唠叨、商量、狡辩、嘲笑、讽刺、怒吼。不用“说”,换成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字组成的词,可以换成这些词:打圆场、耍贫嘴、议论纷纷、胡言乱语、破口大骂、七嘴八舌、窃窃私语。
我们比较一下这三句话:
1.萧明说:“我没有拿到名次……”2.萧明无可奈何地说:“我没有拿到名次……”3.萧明摊了摊手,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我没有拿到名次……”
显然,让人物说话有多种方式,在想象语境的基础上,通过添枝加叶,实现华丽转身,写语言可以不用出现“说”,而是演变成动作或神态,灵活地放在话前、话中或话后,这样就有了细节描写,就不会仅仅是干巴巴地写“某某说”了。
有部叫《九品芝麻官》的电影,里面的芝麻官包龙星,人称白脸包公。他的嘴很厉害。他一说话,能让死人复活。他一说话能把一排蜡烛灭掉。他能把弯的铁管子说直。他一说话就能掀起滔天巨浪,能把海里的鱼虾都掀到岸上。这张嘴本事大吧?同时也告诉我们,能说不等于会说,我们要学会一些说话技巧,让人物对话灵动起来。这样,把话“说”得更精彩了,我们的作文也就更出彩了!
在古代的小说中,作家是很喜欢并很善于使用对话的。“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就是这样。那里面有个叫王熙凤的人物,她出场的时候,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已经成为一种典范了。黛玉刚进贾府,正和贾母等谈论着自己的体弱多病和吃药等事,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发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说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红楼梦》中到处都是大段大段的对话。比如,宝玉跟了林黛玉来,问道:“好好的又生气了。就是我说错了,你到底也还坐在那里,和别人说笑一会子。又来自己纳闷。”林黛玉说:“你管我呢!”宝玉笑道:“我自然不敢管你,只没有个看着你自己作践了身子呢。”林黛玉说:“我作践坏了身子,我死,与你何干!”宝玉说:“何苦来,大正月里,死了活了的。”林黛玉说:“偏说死!我这会子就死!你怕死,你长命百岁的如何?”宝玉笑道:“要像只管这样闹,我还怕死呢,倒不如死了干净。”黛玉忙说:“正是了,要是这样闹,不如死了干净。”宝玉说:“我说我自己死了干净,别听错了话赖人。”通过这些对话,宝玉、黛玉的性格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读者一目了然,可以省掉许多笔墨。
遗憾的是,小朋友们经常写“哑巴作文”。不信,请看:
学校运动会上,萧明参加400米赛跑时被旁边的选手撞倒在地,没拿到名次,伤心得哭了起来。同学们纷纷上前安慰,他终于破涕为笑。
在这段话中,同学们都成“哑巴”了。
哪怕是只说了一句话,用对话的方式表达出来,跟没有用对话来表达,差别也是很大的。很多小朋友觉得在写作文的时候用对话来表现人物很麻烦。比如“老师说:‘好!’”这句话,也就四个字,但是主语、谓语、宾语全部到场,标点符号也动用了三个,还必须带上“说”,感觉真的很啰唆。于是有人动脑筋,把它简化为“老师说好”。还是四个字,意思似乎也差不多,写起来方便多了,但再读一遍可能就可以感觉到差异—情态不同。别小看冒号和引号,它们将老师说话时兴奋的神态表现出来了,整句话带有赞许的意味。而简化后的话则显得平淡甚至勉强。所以,写作文一定要学会写对话,这样作文才会更丰富、生动、精彩。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作文中的对话呢?不妨用用以下方法—
一是语境想象法。萧明同学在赛跑时被别人撞倒,没拿到名次,难过得哭了,同学们会怎么安慰他呢?张三可以说:“这次没有拿到名次,没有关系,下次可以继续努力。”这话说得很有道理。李四可以说:“没关系的,这次没有拿到名次,不是你的错,而是因为你在跑步时被别人撞倒了。以后努力,一定可以拿到名次的。”听了这话,萧明心里一定会舒服不少。王五可以说:“没关系,我们知道你已经尽力了。只要你下次跑步时多加小心,一定能拿到名次。”这不是挺会安慰人的吗?马六可以说:“没事的,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话算得上经典。大家这么一开口,人就活了,内容就具体了。所以,用“语境想象法”让作文中的人物开口说话,真的很有必要。
二是添枝加叶法。“那吃什么呀?”这句简单的话,可以通过添枝加叶,变成各种“款式”的对话。1.我高兴地说:“那吃什么呀?”2.我生气地说:“那吃什么呀?”3.我气得快哭了,说:“那吃什么呀?”4.我撒娇地说:“那吃什么呀?”—高兴、生气、气得快哭、撒娇,这些都是表示神态的词。添加之后,对话就更具体、生动、明白。还可以继续添枝加叶,变成这样的对话—1.我乐得蹦起来,高兴地说:“那吃什么呀?”2.我就知道妈妈不同意,我立刻噘起嘴巴,生气地说:“那吃什么呀?”3.我一会儿摇着妈妈的手,一会儿给妈妈捶背,用娇滴滴的声音撒娇地说:“那吃什么呀?”加上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语,能把话“说”得更形象、生动、丰富。
三是华丽转身法。如:“妈妈大声说:‘赶快写作业去!’我低声说:‘遵命,女王!’妈妈马上大笑着说:‘你这猴子,太皮了!’”这组对话中的三个句子用了三个“说”,一“说”到底,能把这几个“说”字换一下吗?比如:“妈妈大声喊:‘赶快写作业去!’我低声答:‘遵命,女王!’妈妈马上大笑:‘你这猴子,太皮了!’”不重复“说”字,能让句子更有趣、更多彩。在写对话时除了用“说”,还可以用别的字,甚至可以直接省略“说”。不用“说”,换另一个字,可以换成这些字:喊、叫、问、答、骂、呼、吼、吟、读。不用“说”,换成两个字的词,可以换成这些词:质问、责备、表扬、批评、讨论、嘱咐、恳求、提议、劝告、训斥、抗议、抱怨、祝福、吹牛、唠叨、商量、狡辩、嘲笑、讽刺、怒吼。不用“说”,换成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字组成的词,可以换成这些词:打圆场、耍贫嘴、议论纷纷、胡言乱语、破口大骂、七嘴八舌、窃窃私语。
我们比较一下这三句话:
1.萧明说:“我没有拿到名次……”2.萧明无可奈何地说:“我没有拿到名次……”3.萧明摊了摊手,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我没有拿到名次……”
显然,让人物说话有多种方式,在想象语境的基础上,通过添枝加叶,实现华丽转身,写语言可以不用出现“说”,而是演变成动作或神态,灵活地放在话前、话中或话后,这样就有了细节描写,就不会仅仅是干巴巴地写“某某说”了。
有部叫《九品芝麻官》的电影,里面的芝麻官包龙星,人称白脸包公。他的嘴很厉害。他一说话,能让死人复活。他一说话能把一排蜡烛灭掉。他能把弯的铁管子说直。他一说话就能掀起滔天巨浪,能把海里的鱼虾都掀到岸上。这张嘴本事大吧?同时也告诉我们,能说不等于会说,我们要学会一些说话技巧,让人物对话灵动起来。这样,把话“说”得更精彩了,我们的作文也就更出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