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在这个人才要求越来越精准的精细化招聘时代,同质化求职者的路将会越走越窄。如何在求职中一鸣惊人,个性与精准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标准。《职业》联合全球知名求职全程解决方案提供者“橙之信”推出专栏,将正确的求职理念和科学的求职技巧倾囊相授。
元旦假日的第三天, 客厅的一声惊叫骤然打破了白色世界里的静谧。
“好险啊,差点进入信用黑名单了!”
“出什么事了,你这语气好像天要塌了一样。”
“上月末本来是应该销掉那张全球通的,已经欠费三个月了。也不知道平时忙些什么,忘了。今天趁着假期去了趟移动营业厅。再晚几天就惨了,被拖进信用黑名单,就永无翻身之日了。不过,也挺亏的,白白交了一个月的钱。”
“知足吧你,现在只是多交100,再拖一个月,估计你得多交更多。”
谈话到这儿的时候,一种蒸发的感觉越来越清晰,那是一种叫做信用的蒸发,在橙之信每日所接触的应聘领域中,信用的悄然流失让人感触颇深。可是信用无形无骨,它会蒸发吗?我的答案是:“是,它会蒸发。”
信用与海运贸易强国
CCTV-2一度热播的记录片《大国崛起》中有这样一段故事:
1596~1598年之间,荷兰有一位名叫巴伦支的船长为了开辟新航路,带领17名水手游走北极圈,却不幸在北极圈内的三文雅附近被冰封的海面困住了八个月。在这一漫长又艰难的岁月里,巴伦支船长和十七名船员拆掉了甲板做燃料,靠打猎勉强维持生命。尽管陆续有八名船员不幸死去,但巴伦支船长和剩下的9名船员丝毫未动船舱中的货品——那里有可以挽救他们的衣物和药品。冬去春来,幸存的巴伦支船长终于把货物完好无损地送到了每位客户手中。
他们有充分的理由打开托运箱,等到了目的地,再加倍偿还托运者。但是,荷兰商人用生命作代价,立信立人,创造了传之后世的经商法则。这个故事迅速传遍了欧洲商界,从此以后,荷兰的国际贸易客户日益增多,并逐步发展为海运贸易强国,几百年来惠泽世世代代的荷兰人。
故事很简单,但它是不是也切实拨动了你的某根心弦?问问自己:是什么推动了我的奶酪?文雅曰:以信立;通俗讲:信用。
信用与“人间蒸发”的面试大学生
说到信用,各路媒体每日都会不厌其烦地报道种种事迹;各类人群提起信用,都能或深或浅地扯上几句。这些或俗或雅的“信用脸谱”比比皆是,就不一一赘述了。那么,在信用这一概念被越来越常挂在人们嘴边的时代,初探职场的部分大学生又是怎样诠释他们的“信用”呢?
在此,我只是站在一个普通职场人的位置,描描自己亲见亲历的细琐之事,述述自己所感所悟的信用蒸发。
最近公司正在推行一项宣传公司理念的公益实习生计划。根据公司流程,需对报名参加的学生进行既定的挑选过程,当然,面试这一环节必不可少。就这样,问题来了。
每次走过前台的时候,行政助理基本都在埋头电话预约实习生面试——
“您好,这里是XX公司。恭喜您通过我们的实习生简历筛选环节!公司人事部计划本周三下午两点为您提供第一次面试,不知道您是否方便过来?”
“目前本周三我没什么特殊安排,到时一定准时参加面试。”
……
然而,据最近三个月的观察,每天预约安排五个面试者,一般情况下按约定参加面试的有两人,其余三人则不见其人不闻其音,甚至取消预约的电话也没有。一开始公司同仁们只是觉得不守信用者只是少数,不足为患。但是随着预约人数的增加,失信人数也与日俱增,最后以至于达到让人震惊的地步。有位同事曾说:“前几年预约面试,通知一个算一个,现在即使通知30人来面试,还是觉得心里没底,极有可能一个都不来,一个道歉电话也接不到。现在的大学生究竟是怎么了,对于应聘如此的不守信、不尊重,不可理解!”
对没有如期参加面试者,我们也曾电话回访,结果只有两种:一是不接电话;二是称自己临时有事,无法赴约。随后我们也曾去过一些大学,在大三、大四的学生中间做了一次“关于如何处理面试预约”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约17%的人表示,公司打来电话,如果觉得合适就一定会参加面试,否则就直接拒掉。约36%的人表示,会先答应面试,毕竟是一次机会,然后再看自己的安排,如果有比该面试更重要的事或更好的面试,之后会打电话过去推掉,与己方便与人方便。另外约47%的人则表示,肯定会先答应面试,到面试时间,想去就去,不想去不去就是了;即使不去,也不会通知面试单位取消面试。
针对这一群体组,我们做了更进一步的调查。主要问题是:为什么既不参加面试,也不取消面试,失信于应聘单位?总的来说,他们的答案有以下几种:
1.临时有事,去其他地方了。
2.单位也不是很有名气,不去也没什么,本来也不是很想去,反正以后也不想再应聘这家单位了。
3.也不是故意的,前天还记着呢,后来忙着忙着就忘记了。
4.在宿舍,有点累,不想出门。
5.公司也都清楚,有必要打电话吗?还得浪费几毛钱。
不知道你对这几种回答有什么感觉?当我第一次按顺序将它们排列于页面之时,一种无形的蒸发让我颤抖,那是一种名为信用的东西在蒸发。
在这些学生的潜意识里,信用是种轻飘飘的概念。也许他们没有想过偶尔的不守信对自己会有什么影响,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被拖进了企业用人黑名单;即使清楚自己以后在这家公司永远被毙,也可能会侥幸地想还有很多其他单位。
但是你想过吗?信用是种意识,是种气质,是种结构。一旦信用意识淡漠了,那么信用气质的丧失和信用结构的瓦解也将随之而来。信用一旦丧失,则难以完全恢复,即使“亡羊补牢,为时未晚”,那也需要你再走上很久曲曲折折的“山路”。另外,企业也有着自己的商圈,失信于一家企业,有可能意味着你已经失信于多家同类企业。
虽然信用黑名单有一定的“市场”,比如银行,比如移动话费,但我想大家还是不要再因为信用而为企业用人黑名单“添枝加叶”了。当然,我们并不会要求让你像巴伦支船长一样,去趟北极圈以表明自己的决心,但时刻铭记“信用”二字是必须的。此外,很简单:在你有急事的时候,拿出30秒拨个电话;在你无意向的时候,及时拒绝;在你琐事缠身的时候,订个手机闹铃提示;在你累的时候,喝杯咖啡提提神,然后出门;在你犹豫电话费的时候,慷慨一点……
一切就都OK!
元旦假日的第三天, 客厅的一声惊叫骤然打破了白色世界里的静谧。
“好险啊,差点进入信用黑名单了!”
“出什么事了,你这语气好像天要塌了一样。”
“上月末本来是应该销掉那张全球通的,已经欠费三个月了。也不知道平时忙些什么,忘了。今天趁着假期去了趟移动营业厅。再晚几天就惨了,被拖进信用黑名单,就永无翻身之日了。不过,也挺亏的,白白交了一个月的钱。”
“知足吧你,现在只是多交100,再拖一个月,估计你得多交更多。”
谈话到这儿的时候,一种蒸发的感觉越来越清晰,那是一种叫做信用的蒸发,在橙之信每日所接触的应聘领域中,信用的悄然流失让人感触颇深。可是信用无形无骨,它会蒸发吗?我的答案是:“是,它会蒸发。”
信用与海运贸易强国
CCTV-2一度热播的记录片《大国崛起》中有这样一段故事:
1596~1598年之间,荷兰有一位名叫巴伦支的船长为了开辟新航路,带领17名水手游走北极圈,却不幸在北极圈内的三文雅附近被冰封的海面困住了八个月。在这一漫长又艰难的岁月里,巴伦支船长和十七名船员拆掉了甲板做燃料,靠打猎勉强维持生命。尽管陆续有八名船员不幸死去,但巴伦支船长和剩下的9名船员丝毫未动船舱中的货品——那里有可以挽救他们的衣物和药品。冬去春来,幸存的巴伦支船长终于把货物完好无损地送到了每位客户手中。
他们有充分的理由打开托运箱,等到了目的地,再加倍偿还托运者。但是,荷兰商人用生命作代价,立信立人,创造了传之后世的经商法则。这个故事迅速传遍了欧洲商界,从此以后,荷兰的国际贸易客户日益增多,并逐步发展为海运贸易强国,几百年来惠泽世世代代的荷兰人。
故事很简单,但它是不是也切实拨动了你的某根心弦?问问自己:是什么推动了我的奶酪?文雅曰:以信立;通俗讲:信用。
信用与“人间蒸发”的面试大学生
说到信用,各路媒体每日都会不厌其烦地报道种种事迹;各类人群提起信用,都能或深或浅地扯上几句。这些或俗或雅的“信用脸谱”比比皆是,就不一一赘述了。那么,在信用这一概念被越来越常挂在人们嘴边的时代,初探职场的部分大学生又是怎样诠释他们的“信用”呢?
在此,我只是站在一个普通职场人的位置,描描自己亲见亲历的细琐之事,述述自己所感所悟的信用蒸发。
最近公司正在推行一项宣传公司理念的公益实习生计划。根据公司流程,需对报名参加的学生进行既定的挑选过程,当然,面试这一环节必不可少。就这样,问题来了。
每次走过前台的时候,行政助理基本都在埋头电话预约实习生面试——
“您好,这里是XX公司。恭喜您通过我们的实习生简历筛选环节!公司人事部计划本周三下午两点为您提供第一次面试,不知道您是否方便过来?”
“目前本周三我没什么特殊安排,到时一定准时参加面试。”
……
然而,据最近三个月的观察,每天预约安排五个面试者,一般情况下按约定参加面试的有两人,其余三人则不见其人不闻其音,甚至取消预约的电话也没有。一开始公司同仁们只是觉得不守信用者只是少数,不足为患。但是随着预约人数的增加,失信人数也与日俱增,最后以至于达到让人震惊的地步。有位同事曾说:“前几年预约面试,通知一个算一个,现在即使通知30人来面试,还是觉得心里没底,极有可能一个都不来,一个道歉电话也接不到。现在的大学生究竟是怎么了,对于应聘如此的不守信、不尊重,不可理解!”
对没有如期参加面试者,我们也曾电话回访,结果只有两种:一是不接电话;二是称自己临时有事,无法赴约。随后我们也曾去过一些大学,在大三、大四的学生中间做了一次“关于如何处理面试预约”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约17%的人表示,公司打来电话,如果觉得合适就一定会参加面试,否则就直接拒掉。约36%的人表示,会先答应面试,毕竟是一次机会,然后再看自己的安排,如果有比该面试更重要的事或更好的面试,之后会打电话过去推掉,与己方便与人方便。另外约47%的人则表示,肯定会先答应面试,到面试时间,想去就去,不想去不去就是了;即使不去,也不会通知面试单位取消面试。
针对这一群体组,我们做了更进一步的调查。主要问题是:为什么既不参加面试,也不取消面试,失信于应聘单位?总的来说,他们的答案有以下几种:
1.临时有事,去其他地方了。
2.单位也不是很有名气,不去也没什么,本来也不是很想去,反正以后也不想再应聘这家单位了。
3.也不是故意的,前天还记着呢,后来忙着忙着就忘记了。
4.在宿舍,有点累,不想出门。
5.公司也都清楚,有必要打电话吗?还得浪费几毛钱。
不知道你对这几种回答有什么感觉?当我第一次按顺序将它们排列于页面之时,一种无形的蒸发让我颤抖,那是一种名为信用的东西在蒸发。
在这些学生的潜意识里,信用是种轻飘飘的概念。也许他们没有想过偶尔的不守信对自己会有什么影响,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被拖进了企业用人黑名单;即使清楚自己以后在这家公司永远被毙,也可能会侥幸地想还有很多其他单位。
但是你想过吗?信用是种意识,是种气质,是种结构。一旦信用意识淡漠了,那么信用气质的丧失和信用结构的瓦解也将随之而来。信用一旦丧失,则难以完全恢复,即使“亡羊补牢,为时未晚”,那也需要你再走上很久曲曲折折的“山路”。另外,企业也有着自己的商圈,失信于一家企业,有可能意味着你已经失信于多家同类企业。
虽然信用黑名单有一定的“市场”,比如银行,比如移动话费,但我想大家还是不要再因为信用而为企业用人黑名单“添枝加叶”了。当然,我们并不会要求让你像巴伦支船长一样,去趟北极圈以表明自己的决心,但时刻铭记“信用”二字是必须的。此外,很简单:在你有急事的时候,拿出30秒拨个电话;在你无意向的时候,及时拒绝;在你琐事缠身的时候,订个手机闹铃提示;在你累的时候,喝杯咖啡提提神,然后出门;在你犹豫电话费的时候,慷慨一点……
一切就都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