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疗改革再下一城。继公立医院改革后,国务院又印发了《关于全面实施居民大病保险的意见》,此意见的落地不仅加速大病医保的全面推广,同时也为医疗行业相关细分领域的发展带来良机。
大病医保“全覆盖”工作正式展开
8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标志着大病保险从区域试点开始走向全国覆盖。从《意见》要求来看,我国2015年底大病保险支付比例应达到50%以上,覆盖所有基本医保人群,到2017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大病保险制度,与医疗救助等制度紧密衔接,共同发挥托底保障功能,有效防止发生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
对于大病保险全覆盖的要求,其实早在201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在印发的《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就已经提出,当时只是进行了相关试点工作。如今《意见》正式出炉,标志着大病医保全覆盖工作的正式展开。据国务院医改办数据,截至2015年4月底,31个省份均已开展试点相关工作,其中北京等16个省份全面推开,分别有287个和255个地级以上城市开展了城镇居民和新农合的大病保险工作,覆盖约7亿人口。大病患者实际报销比例在基本医保报销的基础上提高了10~15个百分点,可以达到实际报销比例的70%左右,有效缓解了因大病致贫和返贫的问题。
对于此次《意见》的出台,广发证券认为有两大亮点:1,界定标准。大病医保在各地试点中,界定标准有所区别,但是基本以病种的确定为主,比如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重大疾病。本次明确指出了以发生高额医疗费用作为“大病”界定标准,使得覆盖病种更为广泛。2,商保参与。《意见》指出,人社部、卫生计生等多部门制定大病保险基本政策,招标选定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大病保险业务,并对其采取免征营业税、保险业务监管费以及2015~2018年实行免征保险保障金的优惠。两者结合将更为规范和专业,并且能形成对医疗机构和医疗费用的有效制约。
而研究人士在记者采访时也表示,“2015年为改革年。本次大病医保实施,将利于大病相关的医疗服务和药物,明年大病医保筹资规模将达300亿元~400亿元。根据医改动向及各征求意见文件的时间进度安排,预计将会有分级诊疗、处方药网售、药房托管、药价谈判、医保目录调整等相关的重磅政策出台。可重点把握变革中的机会,继续挖掘产业价值链重塑带来的结构性机会,而市场空间与政策弹性将是医药各子领域发展的风向标”。
大病医保推进居民商业险意识
本次大病医保全面推进明确了时间节点和赔付比例,这是我国医保格局出现的新变化,对整个医疗医药产业链将影响深远。
“国务院推动社会保障和商业保险相结合的重大创新政策,未来政府将通过招标选定商业保险来承办大病保险。”相关研究人士认为,大病医保全面推进将大幅增加保险公司的保单,对保险公司来说是利好消息。另外,社会保障和商业保险相结合的重大创新政策的出台也将刺激商业健康险的爆发性增长。由于大病保险被政府定性为保本微利,未来健康保险公司介入的动力在于借助庞大的客户资源和政府支持二次开发“健康管理产业链”,从健康管理的大蛋糕中分利。
与此同时,大病保险的全面推开还将进一步完善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其更大的背景是我国医疗保健体系中,医保的地位正在逐渐提升,将逐渐发挥“出资人”的监督谈判作用。平安证券认为,保险机构作为支付方的话语权和专业性不断增强,整体上将实施“控费用、调结构”,总量层面上,保险公司会更有动力和能力去控制不合理的医疗费用,同时,以提高健康保障水平为目标,促进结构调整,未来疗效与性效比成为药企和器械企业的核心竞争要素。当然,商业健康险的加快发展,将进一步为医药行业中的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互联网医疗、高端医疗服务的发展提供保障。
在投资机会上,平安证券认为可从医保角度寻找顺应行业趋势的几类企业:1,医保基本成本考虑,更青睐高品质国产药品和器械的进口替代,包括国产创新药、高品质医疗器械和疗效确切的独家中药:包括恒瑞医药、华海药业、鱼跃医疗等公司。2,具有质量成本控制意识的医疗服务企业有望胜出,或立足于以专业化分工协助公立医院控制费用的第三方服务机构也将获得成长空间。包括信邦制药、爱尔眼科、迪安诊断等。3,慢病管理闭环,未来随着商业健康险的发展,致力于互联网医疗降低整体医疗费用的相关企业将会受益。如福瑞股份(慢性肝病管理O2O)、乐普医疗(心血管全产业链闭环)等。
大病用药全面受益
随着本次大病医保的全面推进,有望使医药市场容量大幅提高,一些之前受困于高额医疗费用而无法及时医治的患者以及被压抑的医疗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
市场人士认为,《意见》出台将有利于推动相关领域药物的市场开拓空间,毕竟在此前有些药物因为价格等方面的原因而无法进入医保,如今可以借助此次机会突破限制,开拓市场,如恒瑞医药、华海药业、华东医药、乐普医疗、和佳股份等一些临床疗效确定的专科药和器械的生产企业有望借助价格和疗效的优势扩大市场范围。
而考虑到大病保险与大病保障的受益病种相对较为集中,医药费用最高的重大疾病主要集中在血液透析、恶性肿瘤、重大心脑血管、肝炎及糖尿病等疾病上,在相关细分医疗领域,齐鲁证券认为可从三方面挖掘机会上:1,血液透析市场。随着我国医保报销比例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透析治疗越来越重视,透析产业的市场需求不断被激发,从事相关业务的企业也将分享政策扶持和行业成长带来的红利。2,治疗全过程中费用高、占比高的双高品种。如以抗肿瘤药物尤其是靶向药物为代表。3,病程长疗效比较确定的品种。其中以肝炎抗病毒药物和糖尿病相关药物为代表。这些领域值得重点关注,而在相关上市公司中,可优先考虑产品系列化布局先发优势的血透企业(宝莱特、蓝帆医疗、常山药业)、抗肿瘤靶向类药物产品线丰富的企业(恒瑞医药、丽珠集团、双鹭药业、海正药业)、涉及生产研发肝炎抗病毒药物及糖尿病相关药物的企业(通化东宝、复星医药、广生堂)等。
透析市场迎来发展机遇
本次《意见》出台后,血液透析市场发展被券商分析师们纷纷看好,认为医保覆盖是透析产业爆发的核心驱动力,而在政策的大力推动下,血液透析产业也步入黄金增长期。
对于血透产业,早在2012年卫生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将血透纳入大病保险补偿政策,实际支付比例不低于50%,并要求按费用高低分段制定支付比例。2013年,大病医保进一步扩容,提出对于符合相关条件的贫困人群还将额外得到15%的民政医疗救助基金,合计报销比例不低于90%。2014年3月19日,国家卫计委医管局发布《关于征求独立血液透析中心管理规范和基本标准意见的函》,在3个方面有显著的政策倾斜。加上此次《意见》的发布,医保覆盖提升将驱动血透产业爆发。
对于血透产业规模,中金公司测算,目前我国每年新确诊的终末期肾病病人应在10万~15万人,存量病人约200万,按年治疗费用7万元/人计算,潜在市场规模超千亿元。而当前规律透析的存量病人仅有30万左右,治疗率不足15%,这为行业成长提供了广阔空间。
从血液透析产业链划分上来看,主要分为透析机、透析粉液、透析器、耗材等,除透析粉液外,其余三项均为欧美日企业的天下。7家欧日制造商垄断了国内血液透析机近80%的市场份额,国内共6家企业分食剩下的20%市场份额。目前在血液透析市场中,德国费森尤斯、瑞典金宝、德国贝朗等几家外资企业占据了大部分市场。只有在透析药品领域,中国药商才具有一定竞争力。
总之,虽然在终端血液透析市场上,中国企业具有明显优势。但如果上溯至产业链各环节,则对我国相关医药生产企业不利。不过,即使在这种不利局面下,仍有部分上市公司选择了介入外资企业主导的领域与之展开竞争。如蓝帆医疗在2014年10月投资7224万元建设年产2000万套体外循环管路以及血液净化治疗装置项目,同时对东泽医疗及上海透析进行增资意在建立血液透析中心。新华医疗在血透中心规划上是最为完备的设备企业,其董事长赵毅新表示,公司2015年建成20家,2016年再建30家,计划到2020年,新华医疗血液透析产品线整体营收规模在10亿元以上。国内医疗器械上市公司宝莱特表示,血液透析类业务收入大幅增长,目前正在申请透析机生产牌照。
大病医保“全覆盖”工作正式展开
8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标志着大病保险从区域试点开始走向全国覆盖。从《意见》要求来看,我国2015年底大病保险支付比例应达到50%以上,覆盖所有基本医保人群,到2017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大病保险制度,与医疗救助等制度紧密衔接,共同发挥托底保障功能,有效防止发生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
对于大病保险全覆盖的要求,其实早在201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在印发的《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就已经提出,当时只是进行了相关试点工作。如今《意见》正式出炉,标志着大病医保全覆盖工作的正式展开。据国务院医改办数据,截至2015年4月底,31个省份均已开展试点相关工作,其中北京等16个省份全面推开,分别有287个和255个地级以上城市开展了城镇居民和新农合的大病保险工作,覆盖约7亿人口。大病患者实际报销比例在基本医保报销的基础上提高了10~15个百分点,可以达到实际报销比例的70%左右,有效缓解了因大病致贫和返贫的问题。
对于此次《意见》的出台,广发证券认为有两大亮点:1,界定标准。大病医保在各地试点中,界定标准有所区别,但是基本以病种的确定为主,比如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重大疾病。本次明确指出了以发生高额医疗费用作为“大病”界定标准,使得覆盖病种更为广泛。2,商保参与。《意见》指出,人社部、卫生计生等多部门制定大病保险基本政策,招标选定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大病保险业务,并对其采取免征营业税、保险业务监管费以及2015~2018年实行免征保险保障金的优惠。两者结合将更为规范和专业,并且能形成对医疗机构和医疗费用的有效制约。
而研究人士在记者采访时也表示,“2015年为改革年。本次大病医保实施,将利于大病相关的医疗服务和药物,明年大病医保筹资规模将达300亿元~400亿元。根据医改动向及各征求意见文件的时间进度安排,预计将会有分级诊疗、处方药网售、药房托管、药价谈判、医保目录调整等相关的重磅政策出台。可重点把握变革中的机会,继续挖掘产业价值链重塑带来的结构性机会,而市场空间与政策弹性将是医药各子领域发展的风向标”。
大病医保推进居民商业险意识
本次大病医保全面推进明确了时间节点和赔付比例,这是我国医保格局出现的新变化,对整个医疗医药产业链将影响深远。
“国务院推动社会保障和商业保险相结合的重大创新政策,未来政府将通过招标选定商业保险来承办大病保险。”相关研究人士认为,大病医保全面推进将大幅增加保险公司的保单,对保险公司来说是利好消息。另外,社会保障和商业保险相结合的重大创新政策的出台也将刺激商业健康险的爆发性增长。由于大病保险被政府定性为保本微利,未来健康保险公司介入的动力在于借助庞大的客户资源和政府支持二次开发“健康管理产业链”,从健康管理的大蛋糕中分利。
与此同时,大病保险的全面推开还将进一步完善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其更大的背景是我国医疗保健体系中,医保的地位正在逐渐提升,将逐渐发挥“出资人”的监督谈判作用。平安证券认为,保险机构作为支付方的话语权和专业性不断增强,整体上将实施“控费用、调结构”,总量层面上,保险公司会更有动力和能力去控制不合理的医疗费用,同时,以提高健康保障水平为目标,促进结构调整,未来疗效与性效比成为药企和器械企业的核心竞争要素。当然,商业健康险的加快发展,将进一步为医药行业中的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互联网医疗、高端医疗服务的发展提供保障。
在投资机会上,平安证券认为可从医保角度寻找顺应行业趋势的几类企业:1,医保基本成本考虑,更青睐高品质国产药品和器械的进口替代,包括国产创新药、高品质医疗器械和疗效确切的独家中药:包括恒瑞医药、华海药业、鱼跃医疗等公司。2,具有质量成本控制意识的医疗服务企业有望胜出,或立足于以专业化分工协助公立医院控制费用的第三方服务机构也将获得成长空间。包括信邦制药、爱尔眼科、迪安诊断等。3,慢病管理闭环,未来随着商业健康险的发展,致力于互联网医疗降低整体医疗费用的相关企业将会受益。如福瑞股份(慢性肝病管理O2O)、乐普医疗(心血管全产业链闭环)等。
大病用药全面受益
随着本次大病医保的全面推进,有望使医药市场容量大幅提高,一些之前受困于高额医疗费用而无法及时医治的患者以及被压抑的医疗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
市场人士认为,《意见》出台将有利于推动相关领域药物的市场开拓空间,毕竟在此前有些药物因为价格等方面的原因而无法进入医保,如今可以借助此次机会突破限制,开拓市场,如恒瑞医药、华海药业、华东医药、乐普医疗、和佳股份等一些临床疗效确定的专科药和器械的生产企业有望借助价格和疗效的优势扩大市场范围。
而考虑到大病保险与大病保障的受益病种相对较为集中,医药费用最高的重大疾病主要集中在血液透析、恶性肿瘤、重大心脑血管、肝炎及糖尿病等疾病上,在相关细分医疗领域,齐鲁证券认为可从三方面挖掘机会上:1,血液透析市场。随着我国医保报销比例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透析治疗越来越重视,透析产业的市场需求不断被激发,从事相关业务的企业也将分享政策扶持和行业成长带来的红利。2,治疗全过程中费用高、占比高的双高品种。如以抗肿瘤药物尤其是靶向药物为代表。3,病程长疗效比较确定的品种。其中以肝炎抗病毒药物和糖尿病相关药物为代表。这些领域值得重点关注,而在相关上市公司中,可优先考虑产品系列化布局先发优势的血透企业(宝莱特、蓝帆医疗、常山药业)、抗肿瘤靶向类药物产品线丰富的企业(恒瑞医药、丽珠集团、双鹭药业、海正药业)、涉及生产研发肝炎抗病毒药物及糖尿病相关药物的企业(通化东宝、复星医药、广生堂)等。
透析市场迎来发展机遇
本次《意见》出台后,血液透析市场发展被券商分析师们纷纷看好,认为医保覆盖是透析产业爆发的核心驱动力,而在政策的大力推动下,血液透析产业也步入黄金增长期。
对于血透产业,早在2012年卫生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将血透纳入大病保险补偿政策,实际支付比例不低于50%,并要求按费用高低分段制定支付比例。2013年,大病医保进一步扩容,提出对于符合相关条件的贫困人群还将额外得到15%的民政医疗救助基金,合计报销比例不低于90%。2014年3月19日,国家卫计委医管局发布《关于征求独立血液透析中心管理规范和基本标准意见的函》,在3个方面有显著的政策倾斜。加上此次《意见》的发布,医保覆盖提升将驱动血透产业爆发。
对于血透产业规模,中金公司测算,目前我国每年新确诊的终末期肾病病人应在10万~15万人,存量病人约200万,按年治疗费用7万元/人计算,潜在市场规模超千亿元。而当前规律透析的存量病人仅有30万左右,治疗率不足15%,这为行业成长提供了广阔空间。
从血液透析产业链划分上来看,主要分为透析机、透析粉液、透析器、耗材等,除透析粉液外,其余三项均为欧美日企业的天下。7家欧日制造商垄断了国内血液透析机近80%的市场份额,国内共6家企业分食剩下的20%市场份额。目前在血液透析市场中,德国费森尤斯、瑞典金宝、德国贝朗等几家外资企业占据了大部分市场。只有在透析药品领域,中国药商才具有一定竞争力。
总之,虽然在终端血液透析市场上,中国企业具有明显优势。但如果上溯至产业链各环节,则对我国相关医药生产企业不利。不过,即使在这种不利局面下,仍有部分上市公司选择了介入外资企业主导的领域与之展开竞争。如蓝帆医疗在2014年10月投资7224万元建设年产2000万套体外循环管路以及血液净化治疗装置项目,同时对东泽医疗及上海透析进行增资意在建立血液透析中心。新华医疗在血透中心规划上是最为完备的设备企业,其董事长赵毅新表示,公司2015年建成20家,2016年再建30家,计划到2020年,新华医疗血液透析产品线整体营收规模在10亿元以上。国内医疗器械上市公司宝莱特表示,血液透析类业务收入大幅增长,目前正在申请透析机生产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