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新课标的广泛推广与深入实施,当前越来越多教师强调深度学习对学生把控知识,运用知识的重要意义。小学阶段的数学概念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学生只有把握数学概念定义,才能为后续数学学习提供条件。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探讨小学高年级概念教学中深度学习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数学;高年级;概念教学;创新实践
新课标背景下,数学的概念学习成为小学重点学习内容,多年的教学实践也发现,小学生数学概念的掌握情况直接关系其后续数学学习的效果,一旦学生没能深刻掌握数学概念,了解数学问题,在后续深度学习中则会举步维艰,影响学习效果。深度化的概念学习应成为高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但由于数学学习过程本身存在枯燥乏味、理论性强的劣势,很容易导致教学过程缺乏有效性,因此还需教师不断摸索探究。
一、深度学习的内涵及价值分析
深度学习属于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师结合小学数学学科、数学概念知识版块对深度学习理论进行研究,将其融入展开教学,首要工作就是处理好两个层面的问题,第一是初级层次的深度学习问题,这个阶段的深度学习是针对数学实践理论而言,这是因为当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依旧受到传统教育观的影响,存在死记硬背、机械学习的情况,导致很多小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完全从背诵出发,造成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后果,停留在浅层次的学习上,无法真正地吃透知识点[1]。因此初级层次的概念教学要求教师先是提出深度学习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多元的教学形式来强化学生对数学概念深度学习探索的意识。第二是高级层次的深度学习,跳脱出表层的学习,而是将学生对概念的认知提升到高阶思维当中,强调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深度学习过程中逐渐建立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架构,形成融会贯通的能力,才能将知识真正内化并为己所用[2]。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概念教学中应用深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深度概念学习的转变是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表现,这样的学生主体学习模式能够渗透到教学课堂上,将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推向深入的创新教育核心中。其次深度学习有助于促进小学教育的发展,如今信息技术手段已广泛应用于教学课堂上,被融入到现代化教育工作中,形成推动教学效率提高的主流载体,很大程度上也刺激深度教学进一步创新和探索[3]。
二、小学数学高年级概念教学中深度教学实施步骤
(一)在实践操作基础上深化概念感悟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实,要确保小学生真正掌握数学概念,就必须亲身经历实际操作,将抽象的概念知识转化为形象的内容,产生深刻的理解。因此进行概念教学时,教师要多利用概念的演变形成创新性的情境,再与一些操作实践相结合,学生在感悟体会中进行实践操作,深化印象,才能真正掌握数学概念。
比如教学“位置与方向”的内容,为了确保学生了解其概念,教师可以引入导入性的谈话,将我国的地图挂出来让学生观察,随便选择8个地点,学生则负责表述各个地点的位置方向如何,两个地名之间的位置方向如何。在带入情境的基础上学生完成“位置与方向”确定的学习目标,频繁练习、提问和回答,最终掌握关于位置与方向的表述方式,也对其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以对比分析的方式强化概念认知
深度学习要求教师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形成一种推理性的关系,串联数学概念性的知识,不但有助于让学生对相关的数学概念性知识有整体的认知,还能从整体角度展开审视与分析,为深度学习知识奠定基础。因此在实际的操作中,教师要注重将相似的概念调取出来,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发现本质差异,在深度解析的视角上来掌握。
比如教学“长方体与正方体”,学生在大致了解两种概念以后,教师将深度理解延伸到长方体与正方体特征的内容上,增设一个比较的环节,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两者的特征,比如相同点有长方体与正方体都有面、棱、定点且在数量上都相同,不同点则在于形状、面积、棱的长度各不相同。在此基础上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动态演示,学生在观察中了解两种物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层层比较下深入了解其性质,最终掌握其概念内容。
(三)以问题教学引发学生的认知思考
小学生在认识知识、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很多疑问,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和发问,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深度剖析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正确的思维解答问题,最终获得结果和答案。在实际操作上,教师针对教材中的重点知识进行编排创新,创设疑问,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思路加以解决,深度掌握解题方法,举一反三,形成正确思维,进而深度理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比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针对一些无法对圆的周长概念进行推导的学生,教师要在其思维基础上设置疑问,如“关于周长的计算中,圆和正方形、长方形相比没有角,于是很难求解线段的长度,也就难以求解圆的周长”,那么教师就要将“直径、半径”的概念引出来,让学生思考半径与周长的关系,从而找到求解的正确方法,在此基础上重新反思圆的周长的概念,形成记忆并将其掌握。
三、小学高年级概念教学的创新实践
(一)依托感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在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对很多高年级学生而言,概念本身并不陌生,但学习的过程却离不开系统性,需要学生对概念的知识进行积累,相互串联,才能融会贯通,由感性逐渐上升到理性,最终发展思维,深度掌握。那么在开展“百分数的认识”教学时,要让学生深度了解百分数,教师就要利用大量的资源加深学生的理解,这时可引入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情境和数据,如期中考试班级的合格率为99.6%,家长的工资一年增加了15%的幅度,肯德基餐厅的季营业额增加220%等等,从具体存在的实践中介绍有关百分比的知识点,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与常识深化认识,促进理解,才能更好地吸收和内化。
(二)围绕概念点形成知识网络
由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概念教学涉及到的概念知识点较多,其中低年级阶段学生多为初步理解,而高年级段学生则要在概念增加的基础上有概念的重叠和延伸,概念知识并非单一存在,也不属于独立状态,而是要融合所学内容形成新增的知识点,因此教师必须确保学生能够深度理解,加以区分,才能真正把握。在开展概念教学时,教师要为学生构建概念点知识网络,可应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理顺各知识点。比如教学“比的认识”,在教师预设的框架中就要罗列出分数、比、除法等相关的概念内容,进行梳理,找出这些概念点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体框架,学生才能一目了然,正确区分。
(三)概念教学中突出情感体验
小学高年级学生通常对数学有一定的认知,概念的教学也不再是冰冷知识点的传授,教师要善于渗透情感,激发学生兴趣。在开展教学时教师需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点,传递概念时尊重其情感体验,多以生活化的概念来进行引导,深化学生认知与理解,也鼓励学生利用概念解答生活常识。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引入学生爱玩的扑克牌游戏开展“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教师拿出10、J、Q、K四张牌,由最大的K表示13引出问题,一一分析J和Q表示的数字,引出数字概念。学生由日常生活游戏场景导入,激发兴趣,突出情感,更能快速融入其中,深化概念理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枯燥乏味的小学高年级概念知识点的教学,教师要站在深度学习的视角,对教学过程和引入的模式进行创新研究,以学生喜欢的方式融入学习价值,才能真正深入人心,提高效率,为学生后续数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高诗韵.论小学高年级数学中的概念教学[J].华夏教师,2017,11(12):51.
[2]楊树彬.浅谈小学高年级数学概念教学优化策略[J].魅力中国,2019,2(50):334-335.
[3]谭岸鸣.概念图评价法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8(20):56.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数学;高年级;概念教学;创新实践
新课标背景下,数学的概念学习成为小学重点学习内容,多年的教学实践也发现,小学生数学概念的掌握情况直接关系其后续数学学习的效果,一旦学生没能深刻掌握数学概念,了解数学问题,在后续深度学习中则会举步维艰,影响学习效果。深度化的概念学习应成为高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但由于数学学习过程本身存在枯燥乏味、理论性强的劣势,很容易导致教学过程缺乏有效性,因此还需教师不断摸索探究。
一、深度学习的内涵及价值分析
深度学习属于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师结合小学数学学科、数学概念知识版块对深度学习理论进行研究,将其融入展开教学,首要工作就是处理好两个层面的问题,第一是初级层次的深度学习问题,这个阶段的深度学习是针对数学实践理论而言,这是因为当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依旧受到传统教育观的影响,存在死记硬背、机械学习的情况,导致很多小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完全从背诵出发,造成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后果,停留在浅层次的学习上,无法真正地吃透知识点[1]。因此初级层次的概念教学要求教师先是提出深度学习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多元的教学形式来强化学生对数学概念深度学习探索的意识。第二是高级层次的深度学习,跳脱出表层的学习,而是将学生对概念的认知提升到高阶思维当中,强调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深度学习过程中逐渐建立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架构,形成融会贯通的能力,才能将知识真正内化并为己所用[2]。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概念教学中应用深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深度概念学习的转变是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表现,这样的学生主体学习模式能够渗透到教学课堂上,将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推向深入的创新教育核心中。其次深度学习有助于促进小学教育的发展,如今信息技术手段已广泛应用于教学课堂上,被融入到现代化教育工作中,形成推动教学效率提高的主流载体,很大程度上也刺激深度教学进一步创新和探索[3]。
二、小学数学高年级概念教学中深度教学实施步骤
(一)在实践操作基础上深化概念感悟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实,要确保小学生真正掌握数学概念,就必须亲身经历实际操作,将抽象的概念知识转化为形象的内容,产生深刻的理解。因此进行概念教学时,教师要多利用概念的演变形成创新性的情境,再与一些操作实践相结合,学生在感悟体会中进行实践操作,深化印象,才能真正掌握数学概念。
比如教学“位置与方向”的内容,为了确保学生了解其概念,教师可以引入导入性的谈话,将我国的地图挂出来让学生观察,随便选择8个地点,学生则负责表述各个地点的位置方向如何,两个地名之间的位置方向如何。在带入情境的基础上学生完成“位置与方向”确定的学习目标,频繁练习、提问和回答,最终掌握关于位置与方向的表述方式,也对其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以对比分析的方式强化概念认知
深度学习要求教师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形成一种推理性的关系,串联数学概念性的知识,不但有助于让学生对相关的数学概念性知识有整体的认知,还能从整体角度展开审视与分析,为深度学习知识奠定基础。因此在实际的操作中,教师要注重将相似的概念调取出来,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发现本质差异,在深度解析的视角上来掌握。
比如教学“长方体与正方体”,学生在大致了解两种概念以后,教师将深度理解延伸到长方体与正方体特征的内容上,增设一个比较的环节,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两者的特征,比如相同点有长方体与正方体都有面、棱、定点且在数量上都相同,不同点则在于形状、面积、棱的长度各不相同。在此基础上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动态演示,学生在观察中了解两种物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层层比较下深入了解其性质,最终掌握其概念内容。
(三)以问题教学引发学生的认知思考
小学生在认识知识、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很多疑问,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和发问,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深度剖析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正确的思维解答问题,最终获得结果和答案。在实际操作上,教师针对教材中的重点知识进行编排创新,创设疑问,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思路加以解决,深度掌握解题方法,举一反三,形成正确思维,进而深度理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比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针对一些无法对圆的周长概念进行推导的学生,教师要在其思维基础上设置疑问,如“关于周长的计算中,圆和正方形、长方形相比没有角,于是很难求解线段的长度,也就难以求解圆的周长”,那么教师就要将“直径、半径”的概念引出来,让学生思考半径与周长的关系,从而找到求解的正确方法,在此基础上重新反思圆的周长的概念,形成记忆并将其掌握。
三、小学高年级概念教学的创新实践
(一)依托感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在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对很多高年级学生而言,概念本身并不陌生,但学习的过程却离不开系统性,需要学生对概念的知识进行积累,相互串联,才能融会贯通,由感性逐渐上升到理性,最终发展思维,深度掌握。那么在开展“百分数的认识”教学时,要让学生深度了解百分数,教师就要利用大量的资源加深学生的理解,这时可引入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情境和数据,如期中考试班级的合格率为99.6%,家长的工资一年增加了15%的幅度,肯德基餐厅的季营业额增加220%等等,从具体存在的实践中介绍有关百分比的知识点,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与常识深化认识,促进理解,才能更好地吸收和内化。
(二)围绕概念点形成知识网络
由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概念教学涉及到的概念知识点较多,其中低年级阶段学生多为初步理解,而高年级段学生则要在概念增加的基础上有概念的重叠和延伸,概念知识并非单一存在,也不属于独立状态,而是要融合所学内容形成新增的知识点,因此教师必须确保学生能够深度理解,加以区分,才能真正把握。在开展概念教学时,教师要为学生构建概念点知识网络,可应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理顺各知识点。比如教学“比的认识”,在教师预设的框架中就要罗列出分数、比、除法等相关的概念内容,进行梳理,找出这些概念点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体框架,学生才能一目了然,正确区分。
(三)概念教学中突出情感体验
小学高年级学生通常对数学有一定的认知,概念的教学也不再是冰冷知识点的传授,教师要善于渗透情感,激发学生兴趣。在开展教学时教师需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点,传递概念时尊重其情感体验,多以生活化的概念来进行引导,深化学生认知与理解,也鼓励学生利用概念解答生活常识。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引入学生爱玩的扑克牌游戏开展“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教师拿出10、J、Q、K四张牌,由最大的K表示13引出问题,一一分析J和Q表示的数字,引出数字概念。学生由日常生活游戏场景导入,激发兴趣,突出情感,更能快速融入其中,深化概念理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枯燥乏味的小学高年级概念知识点的教学,教师要站在深度学习的视角,对教学过程和引入的模式进行创新研究,以学生喜欢的方式融入学习价值,才能真正深入人心,提高效率,为学生后续数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高诗韵.论小学高年级数学中的概念教学[J].华夏教师,2017,11(12):51.
[2]楊树彬.浅谈小学高年级数学概念教学优化策略[J].魅力中国,2019,2(50):334-335.
[3]谭岸鸣.概念图评价法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8(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