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甘薯块根为材料,研究高温及未经高温处理对块根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处理后,商薯19、徐薯23、苏薯8的POD活性下降幅度较非高温处理材料大,达到了0.37~0.92
【基金项目】
: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nycytx-16),农业部农作物保护项目(NB2010-2130135-0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甘薯块根为材料,研究高温及未经高温处理对块根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处理后,商薯19、徐薯23、苏薯8的POD活性下降幅度较非高温处理材料大,达到了0.37~0.92;而在贮藏期的第12~92 d,高温处理薯块的平均POD活性均较非高温处理材料低,并且稳定。但无论是高温还是非高温处理材料,在贮藏92 d后其POD活性均迅速增强,在112~132 d达到高峰,并且高温处理材料的平均POD活性均较非高温处理材料高。经高温处理的薯块,其健康率最高,达到了94.7%。因此,贮藏期0~92
其他文献
以贞丰县鲁容乡孔明村为例,对黔西南州布依族村寨家庭人口结构和经济状况(年收入、年支出)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当地存在家庭收入低、劳动力外流趋势明显、劳动技能单一等问
贵州乌江渡的水力冲蚀迹象表明,高坝泄洪容易破坏喀斯特岸坡的稳定性,泄洪强度与岸坡地质抗冲蚀能力之间的不均衡关系,则是导致岸坡形貌发生剧变的根本原因。据分析,乌江渡水
本文通过田间小区对比试验,探讨不同肥源、不同施肥方式、不同施用量对茶树重要害虫田间发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GS-C4处理茶棍蓟马的田间发生量最低,相对防效为45.38%,GS-CS2
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PRA),在贵州省修文县2个村和林业部门调查影响人工林培育质量的非技术因素。结果表明:除造林技术因素外,政策、管理、经济及自然等非技术因素,都对人工林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