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校园欺凌说“不”

来源 :世界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ogar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的青少年越来越注重保护个人隐私,不愿和家长交流,而家长和学校也把“不干涉青少年私人空间”当作理所当然的事,这导致许多网络欺凌事件直到后果很严重时才被发现。
  加拿大的2月不仅因为情人节而浪漫,更因为“粉色衬衫日”而意义非凡。“粉红衬衫”听起来很温馨,却诉说着一个悲哀的校园欺凌故事。
随着校园枪案的增加,少年儿童的自杀率高升,校园欺凌也随之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故事发生在2007年新斯科舍省的一个小镇上,一名9年级男孩在开学第一天穿了件粉红色衬衫去上学,没想到受到同学的嘲笑和欺负。该校12年级学生David Shepherd和Travis Price认为不能对这种欺凌行为忍气吞声,便购买了50件粉红色衬衫,支持那个受欺凌的孩子。他们号召大家一起参与这项被命名为“粉红海洋”的声援活动,第二天全校就有几百名学生自愿穿上粉红色的衣服,以实际行动对这种欺凌现象表示愤怒和抵抗。此事很快从小镇传播开来,又扩散到全国,甚至美国。
  现在,每个加拿大学生对“粉红日”的故事都耳熟能详,加拿大还把每年2月25日设立为“反欺凌”纪念日,提醒中小学的孩子们不要欺负身边比自己弱小的同学;也不要害怕被比自己强大的同学欺负,要懂得求助和保护自己;另外,一旦发现身边有校园欺凌行为,要懂得怎样去帮助被欺凌者。
  老师们更是利用“粉红衬衫日”进行反校园欺凌的“情景教学”。为了让“反欺凌”成为我校良好校风,“粉红衬衫日”当天细心的校办公室人员特意为没有粉红衬衫的老师准备了一件,使得我们所有老师都穿上了粉红T恤。如今,我们在这天穿上粉红衬衫传达的是和11年前新斯科舍省小镇上的学生一样的心声:“停止欺凌”。
  那么,遭到大家抵制的“欺凌”行为到底是哪些呢?根据加拿大皇家骑警划分欺凌分为四种,分别是物理欺凌、言语欺凌、社交欺凌和网络欺凌。物理欺凌包括肢体上殴打、盗窃包括破坏受害人物品、强迫受害人做一些不情愿的事情、违背当事人意愿的性接触等。言语欺凌包括戏弄、讥笑对方性取向或性别、种族、宗教、种族或文化等、违背当事人意愿的性评论、乱呼其名、散布对方谣言、讽刺挖苦等。社交欺凌包括把当事人当替罪羊、用涂鸦或手势侮辱人、群起孤立某人、把当事人逐出一个团体等。网络欺凌包括在线传播谣言、发送威胁性的短信、通过电子邮件恐吓某人、在社交网络社区取笑某人、假冒他人作怪、窃取和公开某人的身份或个人信息等。

校園欺凌屡见不鲜


  统计数字显示,在11岁到16岁的加拿大孩子里,每7个就有1个会遭到欺凌。但一直以来,人们总觉得是孩子之间“哄闹”,所以往往选择不加介入。而随着校园枪案的增加,儿童少年的自杀率高升,校园欺凌也随之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校园欺凌对新移民孩子也不例外,由于语言障碍很难融入当地同学的社交圈,甚至莫名其妙容易成为被欺凌和校园暴力对象。有的同学无法向老师解释清楚情况,只好忍气吞声,有的被威胁被迫向家长隐瞒真相,独自承担校园暴力造成的压力和恐惧,有的则会请家长出面解决。
言语欺凌包括戏弄、讥笑对方性取向或性别、种族、宗教、种族或文化等、违背当事人意愿的性评论、乱呼其名、散布对方谣言、讽刺挖苦等。

  我邻居洪太太刚从台湾来加半年,是陪女儿来读高中的,她女儿是非常聪明的“学霸”。不过,由于刚来本地,口语表达尚不流利,加上性格内向,平时不大和同学说话,更别提课后交往。有时同学问她问题,她听不明白,便不予回答。过了一阵子,大家都觉得这个中国同学很不友好,特别对她学习那么好,却不愿意帮助别人看不惯,班上不少本地人都疏远她、孤立她,有的甚至以言语或粗鲁动作威胁,要“改造”她。
  课堂上有老师在,大家相安无事,可没有老师监管的午餐时间问题就来了,那些同学有意无意往她身边蹭,故意找茬。孩子不知如何面对冲突,只有当场流眼泪的份,更被吓得第二天不敢上学。
  洪太太去找了老师但并没能彻底解决问题,她们毕竟初来乍到,凡事不甚了解。更何况寄人篱下,文化观念迥异,有些事的确说不清。无奈之下,她干脆一连几个月,每天中午11点半以后带着便当,到女儿学校陪她一起用餐,安慰女儿并消除她心中恐惧,力所能及地抵制欺凌。
  北美的教育工作者发现,一半以上的校园暴力和欺凌手段,都是发生在学生与学生之间,而且很多学生因为害怕,或者受到欺凌也不懂得如何求助或自我保护,结果使对方肆无忌惮变本加厉。
  我听另一朋友讲,她女儿初来乍到时被白人孩子盯上,被逼着买毒品,贩毒同学还以武力相胁不让告诉家长。那孩子生性老实,果真完全照做,要不是家长对她“频繁要钱又不见花在何处”心生疑窦,这事恐怕还将一直隐瞒下去。朋友因为及早发现端倪直呼万幸。
  另一方面,由于文化传统习惯等方面的不同,我们华人并不介意的事情也许在加拿大就被视作欺凌。譬如,有天我们所有国际留学生在学校图书馆开会,我负责把门不让闲人进去也不让里面的人随便出来。有个学生想上厕所跟我交涉,我放他出去了。这时,站在走廊另一侧的校长把我喊去,问那个学生是不是不尊重我,我被问得一头雾水。原来,那个学生在说话时嗓门大了点,肢体动作幅度也有些夸张,让校长误以为他仗着人高马大欺负老师。我解释说,因为学生跟我很熟所以有点“放肆”,他是想以这样的动作向我表示亲切。校长听后点点头舒了口气,但过了一会我看他还是把学生喊去,教育他与人交往要有得体的表达方式。   随着对当地文化了解的不断加深,我也会提醒自己平时说话注意,别一不小心冒犯了学生。譬如,我们看见学生头发长了可能会好意提醒他该理发了,但这很可能被理解成你对他形象的不认可,一不小心就落个歧视他外貌的罪名。咱们中国长辈喜欢摸摸孩子头撸一把孩子小脸蛋表示亲切,我也劝您别随易伸手,以免被误会为性侵。我们华人还喜欢给人起绰号,喊起来感觉既顺口又亲切,可这也是不受加拿大人待见的行为。不如我们就入乡随俗吧。
  大家一定注意到和几年前相比,如今的青少年大多拥有智能手机、Ipad,上网进行视频交流比从前更容易,网络为欺凌行为提供了一种新工具,不仅让欺凌变得更容易,也令这种伤害更隐蔽,更剧烈,让受害者更无喘息余地,哪怕坐在校车上,也可能遭到“追杀”。
  其实,网络校园欺凌在加拿大是非常早就出现的,是加拿大未成年人较严重的安全隐患。2002年一项调查显示,当时99%加拿大中小学生上网,60%未成年学生(9-17岁)用过聊天室或网络社交平台,其中1/4收到过网络欺凌性质的邮件和信息,这还不包括手机短信收到的数量。因此,网络欺凌日益引起普遍社会关注,“反对网络欺凌”便成为今年“粉红衬衫日”的主题。中学生受到的最常见网络欺凌就是受到侮辱重伤恐吓的信息留言,被迫拍裸照后被散播于网络。
  发生于2012年的“阿曼达”自杀事件,因极具代表意义成为轰动一时的话题,引起广泛社会关注。阿曼达·托德时年15岁,是我们卑诗省枫树岭社区女中学生。她7年级时被人诱骗,在网络摄像头前拍了半裸照,结果被上传到网络,在同学、熟人中传到沸沸扬扬。那名幕后黑手更用已拍裸照要挟她拍摄更多裸照,结果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阿曼达在16岁生日前夕绝望自杀。
  一些分析家指出,当今的加拿大青少年越来越注重保护个人隐私,不愿和家长交流,而家长和学校也把“不干涉青少年私人空间”当作理所当然的事,这导致许多网络欺凌事件直到后果很严重时才被发现。对于网络欺凌最好的方式就是停止互动,并保存相关信息,向父母或他人寻求帮助。
  为了教会孩子保护自己不受侵犯,我们学校的“Planning”课特意请来谴责性侵犯和性骚扰的社交媒体“me too”向同学进行宣传教育。老师还让同学们自己上網上找到反欺凌影片,互相学习。为配合今年“反对网络欺凌的主题”老师重新设计了这门课的教程。老师让学生们用美工纸做了好多只粉红脚印,上面写的全是反欺凌的标语。我的一位日籍学生写道:站在反欺凌一边,每个人都能做点什么。一位中国学生写道:一个人力量有限,大家一起力量无边。加拿大学生写道:反欺凌不仅是认知的事,不行动起来就可能被欺凌。没几天,全校的地上到处是粉红色脚印。
  去年底,校长特意召开全校师生大会通过演讲、放录影、表演节目等形式向学生描绘了一幅理想校园秩序的图画,明确指出学生禁止在校内任何角落使用任何不尊重他人的语言及进行身体伤害,并鼓励学生不要对欺凌行为视而不见、袖手旁观,而要积极采取行动寻求帮助制止欺凌并向老师汇报。

反“校园欺凌”任重道远


  据专家分析,欺凌的人往往也曾是被欺凌者,他们想借暴力来掩饰自己内心的胆怯,试图用伤害性的言语或坚实的拳头来证明自己的威力,巩固自己的地位,他们的脆弱只因披了件吓人的外衣让人不能一眼看穿,其实,他们也害怕受到制裁。
一半以上的校园暴力和欺凌手段。都是发生在学生与学生之间。而且很多学生因为害怕,或者受到欺凌也不懂得如何求助或自我保护,结果使对方肆无忌惮变本加厉。

  在教导孩子的过程中,我啃过很多别被人嫌弃的“硬骨头”,遇到过不少难下手的“瘌痢头”软硬不吃的“臭石头”,我的秘诀是善待他们,把他们当朋友,因为我发现他们其实更需要别人的同情、理解和关怀。这些孩子也许本身就是恶劣的家庭环境和拮据的经济状况的受害者,他们本来得到的就不如其他孩子多,他们想保护自己为自己争取更多利益,可年少幼稚又促使他们采取了错误的方式伤害了别人,跑偏到错误的轨道上。
  另外,孩子的欺凌行为也可能是模仿家长、电子游戏、电视或电影中看到的行为。根据反欺凌网站BullyingCanada.ca的调查,93%的视频游戏对暴力行为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向孩子发出不良暗示。专家指出欺凌会使孩子失去对他人的信任,损害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影响孩子健康的心理发展。但如果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一起努力,就可以消除欺凌。
  为帮助孩子应对欺凌,加拿大专门设立了帮助热线电话,对孩子如何避免遭受欺凌提供指导性建议。比如平时多交一些好朋友,经常与大家在一起,避免经常一个人,目光不要经常看着地,显得很孤僻和软弱,不要离开成人的视野,不要接触帮派和毒品,参加各种体育运动队,遇到事情要说出来等。
  反“校园欺凌”任重道远,但就像学生们说的那样:宽容友好是除祛欺凌敌意的清洁剂,“停止欺凌”永不能停止,我们和你站在一边······。向欺凌说“不”,不仅在“粉红衬衫日”这天。
其他文献
纷乱动荡的政治局势,肥沃的文化土壤,开放的艺术氛围,让南美电影不拘一格。从小众艺术到商业主流,南美人正在世界电影史册里写上越来越多的内容。阿方索.卡隆曾经说过:“如何吃掉一头大象?只能一天一勺了。”正是这种近乎偏执的“吃大象”精神,令南美电影积沙成塔,经年累月的佳片累积,一次次震撼全球,终于竖起了专属于这片土地的闪亮的方尖碑。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一档电视真人秀节目正在街头拍摄。  纷乱动荡的
互联网上没有远方。  漠北的冰天雪地,江南的桨声灯影,塞外的关山日暮,都在小小的手机屏幕上展现,方寸之间,浓缩天下。  以往在汹涌的城市化历程中,被忽视的田野和乡村、山川与河流、方言与汗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重新成为焦点。有人因为一个纯真的笑容而世人皆知,有人把田园梦境带到了全世界,有人经历着爆红后的幸福与烦恼……那些自由生长的乡村网紅,他们有怎样的圈子,有怎样的故事,围观他们的经历,或许可以看到
有演技、有美色、有丑闻,有争议。在荣辱参半的人生路上昂首疾行,只有丽莎.明尼里做得到。  朱迪.嘉兰,好莱坞黄金年代最闪亮的国际巨星,一生都在银幕里、舞台上制造歌舞升平的欢快梦境,人们爱她风云莫测的体型和罕见却明显吃了亏的女低音,于是颁给她诸多表演奖项,甚至把她永恒地列入美国电影史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行列。  可事实上,朱迪.嘉兰一生中最大的成就绝对不是职业生涯所给予的,除了一堆经典作品,她还留给
1951年9月3日,中國的第一个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导语:硅谷常常被称作自由和开放的发源地,但最近几年也成为了老年歧视问题最凸显现的地方,尤其对那些年老的科技从业者一点都不友好。更深刻的问题是,每个人都会变老。Ageism这个词最早见于1 969年,由美国老人学家罗伯特-巴特勒用来描述对老年人的歧视,与性别歧视、种族歧视归纳在同一词源下,而这种现象在硅谷的职场上却尤为突出。  老电影《费城青年》里的保罗·纽曼扮演的年轻能干的的律师劳伦斯,故事中劳伦
导语:一瓶“活水”从自然中取走放到容器中一个月内是最新鲜的,然后几个月之内它会慢慢变绿,然后死去变臭。大多数人永远看不到水的变绿,他们甚至意识不到,因为他们喝的所有的水都是死水。“活水”公司创始人穆汉杰·辛格在他的居住地夏威夷拉海纳附近的海滩公园。  道格·埃文斯刚刚收到了一张300美元的罚单,这是一个星期前他侵入太平洋联合铁路运公司的私人领地的处罚,他不得不这样做,因为以前到达莫司布雷瀑布的道路
对于普通的没那么狂热的体育爱好者来说,体育比赛也对他们影响巨大。如果他支持的球队输球,粉丝更有可能吃不健康的食物,他的工作效率也会降低,还有更大的可能死于心脏病。球迷可不单纯在享受体育本身的优美与和谐,他们的自我和主队的胜负结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英国宣布不参加2018年在俄罗斯举行的世界杯,一众看客眼中的“世纪大战”没有了发生的可能。2016年素有“足球流氓”恶名的英国球迷在法国欧洲杯上被剽悍
生活中,人们常被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所困扰,而心理“按摩”,是驱走不快,除去困扰的良方。心理“按摩”的方法很多。简单易行的有以下几种:  幽默 幽默能驱走烦恼,使痛苦变成欢乐。家庭中有了幽默,便有了欢乐和幸福;夫妻间有了幽默,便能相亲相爱。  逗笑 一笑解千愁。笑是心理健康的润滑剂,是生活的一种艺术、它有利于消除心理疲劳、活跃生活气氛。生活中有了笑声,就有了美的呼吸。在亲友们心情不快之时,你不妨逗他们
导语:在写给当时的情人莫顿·富勒顿的信中,伊迪丝·华顿说,“作为一个风景园丁,我比作为一个比小说家更称职,这个地方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我的作品,远远超过《欢乐之家》”。除了写书,华顿还在马萨诸塞州的伦诺克斯亲自承担起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的工作,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她建造了一座乔治亚风格的豪宅蒙特(Mou nt)和一座美丽的花园。  伊迪丝·华顿了解房子。这位美国小说家出版的第一本书是《房屋装饰Th
因为存在着不能更改替代变换重写的伟大的书,阅读经验也就没办法被允诺了无限自由幻想的电子设备和超文本系统所取消,阅读因阅读经验的唯一性而存在    1996年,博尔赫斯已经逝世10年了,苏珊桑塔格还是忍不住给他写了一封信这位美国著名的女性知识分子作家,向阿根廷前辈诉说她的苦恼:关于书籍和阅读的命运  “你向人们提供了新的想象途径,并一再宣称我们受惠于过去,尤其是受惠于文学你说我们现在和曾经有过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