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艺作品引领时代风范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jffh8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面对当前影视作品等文艺作品审美低俗化的现象,如何发挥文艺作品引领一个时代风气的作用,值得深思。2014年11月上映的电影《星际穿越》展现了曲折的剧情与复杂的人性和社会,较好地做到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与交流,提升了观众的精神空间,引领时代的风气。本文通过对《星际穿越》的评论,以期对文艺创作者提供借鉴及指导意义。
  关键词:文艺作品;《星际穿越》;时代;人性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12-0102-02
  一、引 言
  黑格尔在《美学》中认为,文艺作品应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2014年11月上映的《星际穿越》是一部典范作品,此电影既反应出当下的时代状况,又做到了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融合,值得文艺创作者细细品味与学习。本文就试分析《星际穿越》中崇高之处,以使当今的文艺创作者向其学习、借鉴,创作出更多引领时代风气、得以提升民众精神世界的作品。
  《星际穿越》(Interstellar)是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一部原创科幻冒险电影,由马修·麦康纳、安妮·海瑟薇、杰西卡·查斯坦及迈克尔·凯恩主演,基于知名理论物理学家基普·索恩的黑洞理论经过合理演化之后,加入人物和相关情节改编而成。主要讲述了一队探险家利用他们针对虫洞发现,超越人类对于太空旅行的极限,从而开始在广袤的宇宙中进行星际航行的故事。电影《星际穿越》在全球获得高达5亿美金的票房,受到众多观众的好评。它的成功,并非以恶俗的剧情迎合观众的口味,而是通过富有启发意义的故事引人深思,最终使本属于精英文化中枯燥的物理学、天文学术語以及对人类未来发展的思考等问题为大众文化所接纳。《星际穿越》无论在电影创作上,还是剧情及人物性格上都给我们深刻启迪。
  二、曲折的剧情与复杂人性和社会的表现
  1.《星际穿越》具有曲折的剧情,反转、发现、灾难在事件的推进中处处呈现。正如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认为,所有悲剧都具有六个要素,它们是:情节、性格、语言、思想、戏景和唱段[1]。并认为情节有三要素:反转、发现、灾难[1]。电影《星际穿越》具备了这样的特征,故事剧情曲折紧凑,引人入胜。电影先是以父女二人遇到不明飞行物等等难以解释的奇怪现象切入,然后父女二人发现宇航局,父亲驶入太空,穿越虫洞并遇到种种奇怪的物理、天文现象。宇航员的背叛,发现五维空间,故事剧情一环紧扣一环。整个故事既有反转,又有发现,还有灾难,具备了亚里士多德所认为的剧本对情节的要求。故事的反转如:父女找到航天研究所,从此这一家的人生轨迹开始转变,父亲冒着生命危险义不容辞的担任宇航员,远离家人,为人类寻找新的栖息地。灾难如:在米勒德星球上,遇到一个接一个的海浪,一位宇航员因来不急进舱门而被巨浪打死;发现如:父亲带着必死的心穿过虫洞,最后却幸免于难,发现五维空间。电影中,反转、发现、灾难的例子有很多,这就造成故事引人入胜、波澜起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2.《星际穿越》表现出了真正的人性。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对人之心理结构的如实表现。弗洛伊德将人的心理结构分为“自我”、“本我”、“超我”。心理结构的最基本层次是“本我”,它处于心灵最低层,是一种动物性的本能冲动。最上面一层是“超我”,相当于平常人所说的“良心”,代表着社会道德对个人的规范作用。中间一层是“自我”,能根据现实原则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决定自己行为的意识,按“现实原则”行动。
  电影中,布兰德教授对宇航员撒的弥天大谎造成剧情的反转和突变。宇航员竭尽全力去完成的A计划:寻找一个适宜人类生存的星球,并把地球上所有的人转移过去,在布兰德教授死亡之际却被告知实际是无法完成的,可想而知宇航员们在茫茫宇宙中航行时,得知此消息后是多么震惊与幻灭。布兰德教授这样做只是为了给宇航员们一个强大的动力去太空探险:可以为自己的家人寻找到新的星球居住。布兰德教授的行为就是心理结构中“超我”行为的表现。但是,布兰德教授明明知道A计划是错误的,那么,她把女儿送到外太空探险,究竟是为了自己的私心(本我):让女儿离开即将毁灭的地球;还是大公无私地让女儿冒着生命危险到外太空探索以拯救人类呢(超我)?亦或两者都有呢?不禁引人深思。
  《星际穿越》深刻展示出了人类的心理结构,人内心深处“自我”、“本我”、“超我”就这样互相矛盾、斗争着。
  (2)对“爱”这一伟大情感的顶礼膜拜。导演不仅如实展现出复杂的人性,亦表达了对“爱”——这一伟大情感的赞扬。宇航员们在讨论是去曼恩博士的星球还是去埃德蒙斯星球时,女宇航员提出要去自己恋人所在探索的星球——埃德蒙斯,并且她深情地讲述了这样一段话:“爱不是人类发明出来的东西,她是有意义的而且伟大的,爱是一种力量,她可以超越时间的维度”。最后导演用宇航员抵达曼恩博士的星球一无所获,证明女宇航员凭借自己的情感——爱所做出的决定是正确的。导演用戏剧性的结局表达对“爱”这一情感的赞扬。
  (3)《星际穿越》展示了人事的沧海桑田和面对残酷现实的无能为力。父亲在黑暗的外太空孤独航行,经历重重险阻。从一小时等于地球七年的米勒德星球回来时,地球已过了21年。在视频的录像中,父亲听到女儿说她与父亲已是一样的年龄但父亲仍未返回时,痛哭流涕,人生的沧海桑田、对家人的思念、在太空旅行的孤独,就这样化作父亲的眼泪留了出来。
  总之,导演正是深谙人性的幽微复杂,才创作出这些令人诧异又合情合理的剧情,既使剧情跌宕曲折又引发人深思。
  3.《星际穿越》是人类所处当下时代的作品,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亦表达了导演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担忧。黑格尔在《美学》中认为“文艺作品应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星际穿越》就是这样的,它引领了时代的风气。它是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中发生的:沙尘暴肆虐,人类生活环境极其糟糕,玉米等粮食作物即将绝迹,人类面临灭亡的危险。一群宇航家为解救人类担任这样的使命:到茫茫太空寻找另一个可以适合人类生存的栖息地。电影设定在这样的时代中,令观众不禁反观自身生存环境的恶劣与不合理,对人类未来引发担忧——人类无限度的破坏环境,最终恐怕会导致自身的灭亡。   三、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
  1.高超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运用。想象力和创新力是文艺作品必不可少的因素,黑格尔认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力”[2]。所以文艺创作者在创作作品时,若不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力,这样的作品必定是暗淡无光的。《星际穿越》的导演就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我们呈现了这样一个奇妙的世界,航天、空间站、飞行员、各种各样匪夷所思的物理和天文现象,再加上波澜起伏的剧情,形成了一部与当今崇尚奢靡、浮夸、情爱等电影不一样的风格。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力,是无法完成剧情如此吸引人的电影的。电影中,女儿墨菲遇到的幽灵,竟然是他父亲。他父亲竟然在太空的另一个空间中,对女儿产生了影响,让人匪夷所思。这就是电影运用创造力和想象力、还有夸张手法的结果。
  2.电影中亦运用艺术和哲学的元素,使作品更显深沉和醇韵。电影中插入对诗的朗诵。宇航员驶入太空时布兰德教授对他们诗朗诵: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白昼将尽,暮年仍应燃烧咆哮,怒斥吧,怒斥光的消逝 。
  虽然在白昼尽头,智者自知该踏上夜途。他们的言语不再迸发出电光,尽管如此,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而您,我的父亲,在生命那悲哀之极,我求您现在用您的热泪诅咒我,祝福我吧!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怒斥吧,怒斥光的消逝。”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是英国诗人狄兰对死神带走美丽生命的控诉。布兰德教授借用这首诗告诉宇航员茫茫的宇宙是不“温和”的,充满着未知和此起彼伏的危险。虽然他们的决定和计划会有错误之处,但无论如何,宇航员要用勇气和智慧面对。诗中说:“用您的热泪诅咒,祝福我吧!”便预示着后来布兰德教授向他们讲出A计划其实无法完成的弥天大谎,并请求他们的原谅。
  四、结 语
  如今,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和审美的日常生活化侵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高雅艺术已经被大众文化与日常生活审美化趋势驱逐出中心地带了,其所发挥的提升人的精神空间、陶冶人情操的作用也日趋甚微。不少电视剧、电影为迎合普通观众的品位,获取商业利益,出现了审美低俗化的倾向。《星际穿越》做到了雅文化与俗文化之间的平衡,使阳春白雪的作品飞入寻常百姓家。此电影既不像如今众多哗众取宠的电影一样有恶俗的剧情,也不是用空泛的道德和伦理观照剧情,而是既写出了人性的复杂,又启发观众对人类未来进行思考,引领了时代风气。
  文艺作品应引领时代的风气,文艺创作者应多借鉴像《星际穿越》《黄金时代》《哈尔的移动城堡》《千与千寻》《情书》等有内涵、崇高的作品,使民众有丰富高雅的精神生活,提高民众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2] (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3] (希腊)朗吉弩斯.论崇高[M].见伍蠡甫主编《西方文论选》上卷,第35-46页,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4] 马新国.西方文論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5] 李春青.反思文艺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传馨]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公共外交”的概念产生和与时俱进,主流媒体通过传递信息符号,建构国家形象来引导公众认知。在中美关系稳定的新时期,其主流媒体基于本国新闻传统对“习近平主席访美”这一公共外交事件报道的特点有明显差异,但外媒呈现出的唯和趋势为中国针对性地开展媒体外交,应对形象危机提供了良好环境。  关键词:国事访问;媒体报道;对外传播;话语分析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技术的发展致使网络侵权行为泛滥,于是,iTunes Store作为一种合法的网络数字交易平台应运而生。但由于iTunes Store的版权保护技术过分限制消费者的使用权,引起了强烈的争议。最终苹果公司于2009年彻底取消旗下1000多万首数字音乐的DRM限制。iTunes Store模式的变迁反映了版权方利益与公众利益之间的平衡问题。而在两方利益的博弈过程中,介于两者之间的传播者具有关键的
期刊
摘 要:时下火爆的电视节目,如《爸爸去哪儿》《十二道锋味》《奔跑吧!兄弟》等都属于户外真人秀节目的范畴,本文以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为例进行分析,通过叙述户外真人秀节目的热播现状,总结国内户外真人秀节目的特点,对其进行热播背后的冷思考,指出户外真人秀节目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之道。  关键词:户外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明星嘉宾;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在当今信息和传媒高度发达的社会中,“粉丝”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这种力量不仅体现在社会、经济、文化方面,也体现在名人危机从潜伏到解决的整个过程中。本文以柯震东吸毒危机发生后网络粉丝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粉丝在柯震东吸毒危机事件中四个阶段的表现及作用,最后就如何利用粉丝进行后期形象修复提出个人建议。  关键词:粉丝;名人危机;形象修复  中图分类号:C912.3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如今,新媒体已经成为民众最便捷的利益表达诉求和赢取公众支持的通道。本文针对2015年“十一”国庆长假期间“青岛天价大虾”事件游客走正常渠道投诉无门,通过微博求助和吐槽为例,分析此事件的原因并指出了政府在构建旅游城市品牌战略的同时,在新媒体环境下建立科学的危机传播管理机制,强化危机风险管理意识,重塑和維护旅游城市形象提出一些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旅游城市;危机传播管理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新媒体环境下,微博、微信、网络因为传播迅速、使用广泛往往成为突发事件传播的最先渠道,凸显了其短时间内的文本信息聚焦能力。但在不确定性的消除方面,新媒体具有与生俱来的弱点。地方媒体在报导本地突发新闻事件中具有专业性、权威性、地域和心理接近性的优势。如能有效运用地方媒体的新媒体传播矩阵,通过多平台融合报道有助于短期内大幅度提升地方媒体传播效果,既担负起在具体事件上引导社会舆论走
期刊
摘 要:地铁新时代的到来对城市的格局和发展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尤其是对地产经济的影响不容小觑。同时,地铁的高速发展也为地铁报等新兴媒体带来了空间和舞台。本文试图从地铁报这一媒介为切入点,从地铁报的诞生、发展和优势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河南省会郑州和《中原地铁报》为例,探索地铁对郑州的经济发展起到的作用和《中原地铁报》对乘客生活的影响。  关键词:地铁报;地铁经济;乘客阅读;中原地铁报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 要:目前,以互联网和移动多媒体为主要形式的新媒体业务快速发展,对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形成了巨大冲击。传统媒体不可避免地要应对新媒体的挑战,而与新媒体的有效融合,则成为传统媒体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主要阐述了西安市无线广播的发展现状及设备状况,并从新老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对西安无线广播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无线广播;媒体融合;探索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文章以英剧《黑镜·国歌》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巴赫金的狂欢理论,从后现代视角对这一影视剧作品进行文本细读,揭示出在科技快速发展、媒介无处不在的现代社会,狂欢自身的内涵转变——狂欢节由颠覆官方严肃、压抑并且弘扬自由、平等乌托邦的内涵,逐渐演变成了一场字面意义上的狂欢节。媒介科技的发展使得颠覆不再具有颠覆性,而成为一场全民狂欢。狂欢和人们的参与,已经不是主义,而成为了一种娱乐化的生活方式与状态。因
期刊
摘 要:通过对嘎纳创意节区域赛事迪拜创意节获奖作品的分析研究,本文认为社会责任诉求在阿拉伯广告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社会责任广告在创意方面,一是直接发起运动提倡新观念,二是对重大主题进行响应。执行方面重视唤起社会公众的参与及互动,通过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共同发力,区域内媒体与西方媒体的共同关注,社会责任广告在阿拉伯地区取得良好效果。影响阿拉伯地区社会责任广告的深层原因既有经济两极分化所带来的调和社会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