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已经推荐了我30年前伦敦的老同学,3月份才回来的周文重先生担任我的职位。”4月9日,博鳌亚洲论坛2010年年会新闻发布会,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面对中外记者宣布。
3月1日,中国前驻美大使周文重正式卸下为期五年的特命全权大使一职,由华盛顿取道纽约返回北京。
从初出茅庐的一介书生到最早的留英海归,从邓小平的英文翻译到四度常驻美利坚的美国通,周文重又迎来了一个新的角色。
首度翻译“一国两制”
和老同学龙永图一样,周文重也是外交谈判高手。1968年,周文重毕业于北京外贸学院(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对外贸易专业。1970年夏,他被分配至外交部,从事翻译工作,他的外交生涯也由此开始。由于业务能力表现突出,周文重很快就成为业务骨干。
1973年,周恩来总理与来华访问的英国外相道格拉斯·霍姆达成协议:向英国派遣一批中国留学生,以培养中国重返联合国以及与大批西方国家建交所需要的人才。周文重与杨洁篪、龙永图都幸运地成为这批留学生成员,先后进入巴斯大学和伦敦经济学院就读。他们深入学习了世界经济、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等学科,并有机会到英国各地进行参观、访问,了解西方国家的政治理念和主张。后来周文重回忆说:“这些经历对我以后从事外交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外交工作的开始。”一位外交部资深人士评价说:“他们那一批留学生学习非常刻苦,外语都非常出色,基本功很扎实,掌握词汇量非常大。”
两年留学生活结束后,刚满30岁的周文重回到国内,经常在一些重要的外事活动中担任中央领导同志的现场翻译工作。1984年,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访华。邓小平在与之会见的时候第一次用了“一国两制”的说法,语惊世界,当时担任现场翻译的正是周文重。
后来在美国接受采访时,周文重回忆说:“小平同志的四川话还是比较好懂的。他说话非常简洁,但是含义深刻。所以我们要用心揣摩他讲话的内涵,这还是比较有难度的。当时还有几位给小平作翻译的同志,我们经常聚在一起讨论交流。他的观点和很多语言,我们经常研讨,力求比较准确地理解。”
“微笑外交”的美国通
5年前,周文重上任驻美大使伊始,被当时外媒评价为“周出使于一个相对稳定但很难突破的瓶颈时期,任重道远”。5年后,当周文重卸任之际,正在北京访问的美国常务副国务卿斯坦伯格要给维基百科有关周文重的简历上补充一条:“周在建设中美关系上发挥了关键作用。”《华盛顿邮报》的报道则称赞周文重温和、儒雅气质,称他在美国的外交是“微笑外交”,特别强调他在任内拜访了美国100多位参议员和众议员。
其实在担任驻美大使之前,周文重就曾先后以中国驻美大使馆随员、驻旧金山总领事馆副总领事、驻洛杉矶总领事等身份三次赴美工作。在他从事外交工作的40年中,在美国工作的时间就长达17年,接近其外交生涯的一半。可以说,周文重见证了中国和美国20年来波澜起伏的外交史。他在大使的5年任期内,就经历了布什与奥巴马两任美国总统,亲自参与了胡锦涛主席访美、奥运圣火传递、负责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等重大事件的处理与公关工作等,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美国通。
周文重在回顾17年的驻美生涯时表示,2005年他接替原驻美大使杨洁篪出任新中国第8任驻美大使,再一次回到了他熟悉的华盛顿。和当年境况非常不同的是,“中美关系已经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对两国而言也是如此。而且突发事件多,合作多,摩擦纠纷也多。所以,在美国做大使,就要随时准备处理各种棘手问题。”周文重对媒体表示。
为了化解中美关系中出现的这些新矛盾、新问题,2005年甫抵华盛顿,周文重就为自己定下了两个目标:一是遍访美国50个州,二是与尽可能多的联邦国会议员进行面谈。他认为“绝大多数美国人没有到过中国,所以,我觉得在美国工作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千方百计增加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我觉得要有耐心。”
代表亚洲的声音
历来的中国驻美国大使,因两国关系的重要性而非常引人注目,中国历任驻美大使也都以独特的外交风格赢得尊重。如第二任驻美大使章文晋被基辛格描述为:“看起来像一幅油画中的西班牙红衣主教,严肃而大方,聪明而不外露。他运用英文的能力令人敬佩。”第三任驻美大使韩叙以卓著的沟通和演讲能力在任期内赢得了挑剔的美国媒体的好评。
美国媒体对周文重的印象是:“周文重出言谨慎,每句话都精心组织,有着外交辞令般的完整。”
周文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新中国的外交风格是老一辈领导人,特别是周总理树立的。“从事外交工作和对美工作这么多年,我深刻地感到,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最重要的就是要牢牢把握合作这条主线,求同存异,共创双赢。就是主持公道,不卑不亢,有理有利有节。”谈到作为中国驻美国的大使,他认为首先要站在中国的立场上维护国家的利益,同时要兼顾中美关系,兼顾到中国在美国的形象等,把这些东西统筹起来,设法找到一个比较稳妥的办法,能够都兼顾到。
周文重很喜欢看外国人物传记,他认为:“如果你和国外这些人物打交道,你必须要对他的身世,各方面情况要了解,这样便于沟通。美国前政要写书也写的很多,一般退下来之后就开始写书。”他发现美国人说话,比较喜欢讲故事,用事实说话。而不是简单地去重复一些原则、立场。所以在汶川地震的时候他就以故事的形式讲给美国人听,收获了对方的感动和共鸣。
成立于2001年2月的博鳌亚洲论坛,发展至今已成为亚洲和其他大洲有关国家政府、工商界和学术界就亚洲和全球重要事务进行对话的高层次平台。即将接任新一届博鳌论坛秘书长,周文重又迎来了新角色,正如他自己所说的:“美国有句名言叫做:最伟大的成功源于合作而非冲突。这个论坛不只属于中国,而是属于整个亚洲。中国的作用就是使得这个论坛能够真正按照它的宗旨成为一个重要的平台,从亚洲的视角观察世界,向世界发出亚洲的声音。”
周文重履历
1963年—1968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习
1970年—1973年 北京外交人员服务局科员
1973年—1975年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巴斯大学、伦敦经济学院进修
1975年—1978年 外交部翻译室科员
1978年—1983年 驻美国大使馆随员、三秘
1983年—1987年 外交部翻译室二秘、副处长、处长
1987年—1990年 旧金山总领事馆副总领事
1990年—1993年 驻巴巴多斯特命全权大使兼驻安提瓜和巴布达特命全权大使
1993年—1994年 外交部美大司副司长
1994年—1995年 驻洛杉矶总领事
1995年—1998年 驻美国大使馆公使
1998年—2001年 驻澳大利亚联邦特命全权大使
2001年—2003年 外交部部长助理
2003年—2005年 外交部副部长
2005年—2010年3月 驻美国特命全权大使
3月1日,中国前驻美大使周文重正式卸下为期五年的特命全权大使一职,由华盛顿取道纽约返回北京。
从初出茅庐的一介书生到最早的留英海归,从邓小平的英文翻译到四度常驻美利坚的美国通,周文重又迎来了一个新的角色。
首度翻译“一国两制”
和老同学龙永图一样,周文重也是外交谈判高手。1968年,周文重毕业于北京外贸学院(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对外贸易专业。1970年夏,他被分配至外交部,从事翻译工作,他的外交生涯也由此开始。由于业务能力表现突出,周文重很快就成为业务骨干。
1973年,周恩来总理与来华访问的英国外相道格拉斯·霍姆达成协议:向英国派遣一批中国留学生,以培养中国重返联合国以及与大批西方国家建交所需要的人才。周文重与杨洁篪、龙永图都幸运地成为这批留学生成员,先后进入巴斯大学和伦敦经济学院就读。他们深入学习了世界经济、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等学科,并有机会到英国各地进行参观、访问,了解西方国家的政治理念和主张。后来周文重回忆说:“这些经历对我以后从事外交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外交工作的开始。”一位外交部资深人士评价说:“他们那一批留学生学习非常刻苦,外语都非常出色,基本功很扎实,掌握词汇量非常大。”
两年留学生活结束后,刚满30岁的周文重回到国内,经常在一些重要的外事活动中担任中央领导同志的现场翻译工作。1984年,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访华。邓小平在与之会见的时候第一次用了“一国两制”的说法,语惊世界,当时担任现场翻译的正是周文重。
后来在美国接受采访时,周文重回忆说:“小平同志的四川话还是比较好懂的。他说话非常简洁,但是含义深刻。所以我们要用心揣摩他讲话的内涵,这还是比较有难度的。当时还有几位给小平作翻译的同志,我们经常聚在一起讨论交流。他的观点和很多语言,我们经常研讨,力求比较准确地理解。”
“微笑外交”的美国通
5年前,周文重上任驻美大使伊始,被当时外媒评价为“周出使于一个相对稳定但很难突破的瓶颈时期,任重道远”。5年后,当周文重卸任之际,正在北京访问的美国常务副国务卿斯坦伯格要给维基百科有关周文重的简历上补充一条:“周在建设中美关系上发挥了关键作用。”《华盛顿邮报》的报道则称赞周文重温和、儒雅气质,称他在美国的外交是“微笑外交”,特别强调他在任内拜访了美国100多位参议员和众议员。
其实在担任驻美大使之前,周文重就曾先后以中国驻美大使馆随员、驻旧金山总领事馆副总领事、驻洛杉矶总领事等身份三次赴美工作。在他从事外交工作的40年中,在美国工作的时间就长达17年,接近其外交生涯的一半。可以说,周文重见证了中国和美国20年来波澜起伏的外交史。他在大使的5年任期内,就经历了布什与奥巴马两任美国总统,亲自参与了胡锦涛主席访美、奥运圣火传递、负责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等重大事件的处理与公关工作等,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美国通。
周文重在回顾17年的驻美生涯时表示,2005年他接替原驻美大使杨洁篪出任新中国第8任驻美大使,再一次回到了他熟悉的华盛顿。和当年境况非常不同的是,“中美关系已经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对两国而言也是如此。而且突发事件多,合作多,摩擦纠纷也多。所以,在美国做大使,就要随时准备处理各种棘手问题。”周文重对媒体表示。
为了化解中美关系中出现的这些新矛盾、新问题,2005年甫抵华盛顿,周文重就为自己定下了两个目标:一是遍访美国50个州,二是与尽可能多的联邦国会议员进行面谈。他认为“绝大多数美国人没有到过中国,所以,我觉得在美国工作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千方百计增加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我觉得要有耐心。”
代表亚洲的声音
历来的中国驻美国大使,因两国关系的重要性而非常引人注目,中国历任驻美大使也都以独特的外交风格赢得尊重。如第二任驻美大使章文晋被基辛格描述为:“看起来像一幅油画中的西班牙红衣主教,严肃而大方,聪明而不外露。他运用英文的能力令人敬佩。”第三任驻美大使韩叙以卓著的沟通和演讲能力在任期内赢得了挑剔的美国媒体的好评。
美国媒体对周文重的印象是:“周文重出言谨慎,每句话都精心组织,有着外交辞令般的完整。”
周文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新中国的外交风格是老一辈领导人,特别是周总理树立的。“从事外交工作和对美工作这么多年,我深刻地感到,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最重要的就是要牢牢把握合作这条主线,求同存异,共创双赢。就是主持公道,不卑不亢,有理有利有节。”谈到作为中国驻美国的大使,他认为首先要站在中国的立场上维护国家的利益,同时要兼顾中美关系,兼顾到中国在美国的形象等,把这些东西统筹起来,设法找到一个比较稳妥的办法,能够都兼顾到。
周文重很喜欢看外国人物传记,他认为:“如果你和国外这些人物打交道,你必须要对他的身世,各方面情况要了解,这样便于沟通。美国前政要写书也写的很多,一般退下来之后就开始写书。”他发现美国人说话,比较喜欢讲故事,用事实说话。而不是简单地去重复一些原则、立场。所以在汶川地震的时候他就以故事的形式讲给美国人听,收获了对方的感动和共鸣。
成立于2001年2月的博鳌亚洲论坛,发展至今已成为亚洲和其他大洲有关国家政府、工商界和学术界就亚洲和全球重要事务进行对话的高层次平台。即将接任新一届博鳌论坛秘书长,周文重又迎来了新角色,正如他自己所说的:“美国有句名言叫做:最伟大的成功源于合作而非冲突。这个论坛不只属于中国,而是属于整个亚洲。中国的作用就是使得这个论坛能够真正按照它的宗旨成为一个重要的平台,从亚洲的视角观察世界,向世界发出亚洲的声音。”
周文重履历
1963年—1968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习
1970年—1973年 北京外交人员服务局科员
1973年—1975年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巴斯大学、伦敦经济学院进修
1975年—1978年 外交部翻译室科员
1978年—1983年 驻美国大使馆随员、三秘
1983年—1987年 外交部翻译室二秘、副处长、处长
1987年—1990年 旧金山总领事馆副总领事
1990年—1993年 驻巴巴多斯特命全权大使兼驻安提瓜和巴布达特命全权大使
1993年—1994年 外交部美大司副司长
1994年—1995年 驻洛杉矶总领事
1995年—1998年 驻美国大使馆公使
1998年—2001年 驻澳大利亚联邦特命全权大使
2001年—2003年 外交部部长助理
2003年—2005年 外交部副部长
2005年—2010年3月 驻美国特命全权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