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汉语学习的实质就是社会交际。因此,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的高低也就直接关乎到你的社交情况,其重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民族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只会写不会说的现象较为普遍,汉语教学工作者要因材施教,查找根本原因,对症下药,采取积极有效的合理措施来提高民族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提高 口语 能力 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243-01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掌握国家的通用语言显得尤为重要。这对于居住在信息闭塞、发展滞后的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学生更是义不容辞的事情,但因为缺少良好的汉语语言环境,接触汉语的机会较少,民族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相对较差。如何培养和提高边远山区民族学生的汉语口语的表达能力,现在既是我们进行汉语教学的重点,也是当前进行汉语课程改革的难点。那么如何提高民族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我就结合自己几年从事汉语教学的经验,谈谈自己一些浅显的看法。
1.民族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差的原因
1.1填鸭式教学缺乏灵活性
边远山区的教师由于和外界接触机会不多,不能迅速掌握新的教学改革理念,仍旧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教学方法单一,课堂环节设计缺乏灵活性,学生不能充分发挥学习主体作用,一味地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汉语课堂失去了应有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学生不能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在思维到语言的转换阶段和表达阶段出现了阻碍,缺乏应有的锻炼,然而零碎的片断一时在学生的大脑中很难快速准确的变成流利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
1.2学习方法缺乏合理性
死记硬背现在已成为边远山区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主要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也是导致学生汉语口语水平不高的重要因素。学生在死记硬背的过程中不能结合生活实际,发散思维、拓展知识,只是机械式读、背,具体的内容和意思根本没有仔细思考和推敲,所记所背的知识点也只能是短暂的记忆,等到实际运用时就很难表达的恰到好处。
1.3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
民族学生所处的环境基本都是本民族语言的环境,即便是目前各所民语学校都已开设了汉语课程,但由于只是上汉语课时学生才会接触汉语,而课余时间学生采用汉语进行交流的是少之甚少,同时,民族学生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养成习惯,不会去阅读汉语书籍、观看汉语电视节目等,这也就失去了汉语“听说”锻炼的一个绝好机会。
1.4心理问题
一部分民族学生存在的性格缺陷,如过于内向、羞怯等,即便是想张口说汉语也不敢,害怕说错受到别人的嘲笑、讽刺,他们容易出现退缩行为,而因为退缩又丧失了许多锻炼的机会,得不到锻炼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加剧其自卑感,造成恶性循环。
2.提高民族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的措施和技巧
2.1因材施教,积极引导学生敢于张口
民族学生上课不敢张口的原因因人而异,有的学生由于自尊心强而不敢随意表达观点;有的学生由于性格内向而不善言辞,还有的则由于性格古怪不愿交流等。教师要通过仔细观察,了解学生不开口说汉语的根本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因材施教。对于自尊心强的学生,应该积极正确引导,告知错误不可耻,那是成功的必经之路;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我就让他和性格活泼的同学坐一起,在潜移默化中使他活跃起来;对于自卑的学生,则与他们经常谈话,激发和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克服自身各种性格缺陷后,敢于自愿开口练习汉语。
2.2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創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能有效保持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角色扮演、分小组合作、借助小故事、小游戏、多媒体教学等形式,发散学生思维,发挥其想象能力;在开展活动过程中,学生是主要参与者,教师则是组织者,评价者与咨询者,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做,对于活动中出现的错误,一一记下,待教学告一段落时,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错误进行解释与练习,这样既拓展了课堂教学的视野,也使学生将汉语学习与社会各方面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弥补了学生不能经常走出课堂到社会上去学习的缺陷。在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创造性,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主动学习新的语言结构与功能,比传统教学中被动的听教师讲解收获大得多。同时,由于语言活动量大,掌握的语言知识比较丰富,也不易遗忘。
2.3积极鼓励赞扬,激发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
汉语教学的实质是一种交际活动,汉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交际。在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学生无动于衷是普遍存在课堂现象,学生缺乏应有的口语锻炼,所学的汉语实质上就是“哑巴汉语”,因此我就结合学生学习汉语怕出错、不自信等原因,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克服怕羞的心理。在课堂上及时鼓励表扬,哪怕是一点小小的进步,尽可能地不去直接批评教育,鼓励她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经验证明,如果学生一旦树立了自信,就产生了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也就能成为课堂的主体参与者,再加上教师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学生们无限的语言潜力就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除此之外,课后应多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如:汉语手抄报、学唱汉语歌曲、讲故事比赛、汉语兴趣小组活动,组织汉语竞赛等。在这样的活动中,积极调动民族学生参与汉语交流活动的热情,创造更多更好的进行汉语交流的平台,提高他们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王菊华,《成功,教育》2008年第9期《如何提高民族学生的汉语口语交际能力》.
[2]赵英宝,《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第12期《浅谈如何提高偏远山区民族学生汉语口语的表达能力》.
[3]杨建军,《当代教育科学研究》,2013年第3期《关于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的探讨》.
[关键词]提高 口语 能力 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243-01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掌握国家的通用语言显得尤为重要。这对于居住在信息闭塞、发展滞后的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学生更是义不容辞的事情,但因为缺少良好的汉语语言环境,接触汉语的机会较少,民族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相对较差。如何培养和提高边远山区民族学生的汉语口语的表达能力,现在既是我们进行汉语教学的重点,也是当前进行汉语课程改革的难点。那么如何提高民族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我就结合自己几年从事汉语教学的经验,谈谈自己一些浅显的看法。
1.民族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差的原因
1.1填鸭式教学缺乏灵活性
边远山区的教师由于和外界接触机会不多,不能迅速掌握新的教学改革理念,仍旧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教学方法单一,课堂环节设计缺乏灵活性,学生不能充分发挥学习主体作用,一味地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汉语课堂失去了应有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学生不能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在思维到语言的转换阶段和表达阶段出现了阻碍,缺乏应有的锻炼,然而零碎的片断一时在学生的大脑中很难快速准确的变成流利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
1.2学习方法缺乏合理性
死记硬背现在已成为边远山区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主要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也是导致学生汉语口语水平不高的重要因素。学生在死记硬背的过程中不能结合生活实际,发散思维、拓展知识,只是机械式读、背,具体的内容和意思根本没有仔细思考和推敲,所记所背的知识点也只能是短暂的记忆,等到实际运用时就很难表达的恰到好处。
1.3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
民族学生所处的环境基本都是本民族语言的环境,即便是目前各所民语学校都已开设了汉语课程,但由于只是上汉语课时学生才会接触汉语,而课余时间学生采用汉语进行交流的是少之甚少,同时,民族学生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养成习惯,不会去阅读汉语书籍、观看汉语电视节目等,这也就失去了汉语“听说”锻炼的一个绝好机会。
1.4心理问题
一部分民族学生存在的性格缺陷,如过于内向、羞怯等,即便是想张口说汉语也不敢,害怕说错受到别人的嘲笑、讽刺,他们容易出现退缩行为,而因为退缩又丧失了许多锻炼的机会,得不到锻炼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加剧其自卑感,造成恶性循环。
2.提高民族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的措施和技巧
2.1因材施教,积极引导学生敢于张口
民族学生上课不敢张口的原因因人而异,有的学生由于自尊心强而不敢随意表达观点;有的学生由于性格内向而不善言辞,还有的则由于性格古怪不愿交流等。教师要通过仔细观察,了解学生不开口说汉语的根本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因材施教。对于自尊心强的学生,应该积极正确引导,告知错误不可耻,那是成功的必经之路;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我就让他和性格活泼的同学坐一起,在潜移默化中使他活跃起来;对于自卑的学生,则与他们经常谈话,激发和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克服自身各种性格缺陷后,敢于自愿开口练习汉语。
2.2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創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能有效保持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角色扮演、分小组合作、借助小故事、小游戏、多媒体教学等形式,发散学生思维,发挥其想象能力;在开展活动过程中,学生是主要参与者,教师则是组织者,评价者与咨询者,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做,对于活动中出现的错误,一一记下,待教学告一段落时,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错误进行解释与练习,这样既拓展了课堂教学的视野,也使学生将汉语学习与社会各方面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弥补了学生不能经常走出课堂到社会上去学习的缺陷。在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创造性,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主动学习新的语言结构与功能,比传统教学中被动的听教师讲解收获大得多。同时,由于语言活动量大,掌握的语言知识比较丰富,也不易遗忘。
2.3积极鼓励赞扬,激发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
汉语教学的实质是一种交际活动,汉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交际。在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学生无动于衷是普遍存在课堂现象,学生缺乏应有的口语锻炼,所学的汉语实质上就是“哑巴汉语”,因此我就结合学生学习汉语怕出错、不自信等原因,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克服怕羞的心理。在课堂上及时鼓励表扬,哪怕是一点小小的进步,尽可能地不去直接批评教育,鼓励她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经验证明,如果学生一旦树立了自信,就产生了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也就能成为课堂的主体参与者,再加上教师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学生们无限的语言潜力就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除此之外,课后应多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如:汉语手抄报、学唱汉语歌曲、讲故事比赛、汉语兴趣小组活动,组织汉语竞赛等。在这样的活动中,积极调动民族学生参与汉语交流活动的热情,创造更多更好的进行汉语交流的平台,提高他们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王菊华,《成功,教育》2008年第9期《如何提高民族学生的汉语口语交际能力》.
[2]赵英宝,《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第12期《浅谈如何提高偏远山区民族学生汉语口语的表达能力》.
[3]杨建军,《当代教育科学研究》,2013年第3期《关于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