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虐童案迅速增多的背后

来源 :蓝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ahui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日本警察厅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日本全国受虐待儿童人数首次超过两万人,再创新高,虐童问题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日本社会围绕青少年的两大悖论
  近三十年来,日本针对青少年犯罪以及青少年自身犯罪行为逐年下降。据日本警察厅统计数据,2013年日本针对青少年犯罪的刑事案件已降至20万件以下,而2002年该数字曾高达40万件;针对青少年的民事案件也在逐步减少,尤其是卖淫等犯罪行为显著减少。同时,日本青少年作为加害主体的犯罪行为以及因触犯法律而被管教的青少年人数同样呈减少趋势。2014年因触犯刑法而遭起诉的青少年人数已降至4.8万,1985年时曾接近20万。
  但是,日本的儿童虐待案数量近年却在快速上升。上世纪90年代之前,经历两次大规模婴儿潮(1947~1949年、1971~1974年)的日本社会鲜有虐童案发生,每年都只在千件以下。但泡沫经济崩溃不久后的1995年,虐童案数量已翻番,超过2000件,到2012年已经达到6.6万件。此后形势更是愈演愈烈,2015年已攀升至10万件以上。
  从儿童虐待的内容来看,七成以上是心理与身体虐待,此外还有所谓“刻意忽视”与性虐待等。再看受虐儿童的年龄构成,最大群体是学龄前儿童,占比超过四成;其次是小学生,占比达35.3%。也就是说,年龄越小受虐待的比例也越高。最后从虐童案实施主体来看,亲生母亲竟是施暴的最大主体,占比超过一半(54.3%)。排在第二位的是亲生父亲,占比不仅超过三成,而且还在缓慢增加。显然,以亲生父母为主要施虐者的家庭虐待已经成为日本虐童的主流。
  另一组数据也成为这种残酷现实的佐证。统计显示,日本青少年、特别是中学生作为加害主体的家庭内施暴现象正在迅速增多。2013年日本青少年施暴案达到1806件,施暴对象的六成以上是自己的母亲,施暴动机多为报复家教过严。青少年离家出走现象也在快速增加,2013年就有超过1.8万名青少年离家出走,他们以此来回应家庭压力或虐待。
  这就形成了日本社会围绕青少年的两大悖论:犯罪率下降,虐童案却大幅增多;青少年人口大幅减少(14岁以下人口数量已经连续35年减少),却出现了以家庭为主流的虐童现象。这又该如何解释?
  社会贫富分化是深层主因
  在日本,有一种非常流行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在“宽松教育”模式下的一代人,即“宽松世代”已为人父母,他们早已丧失了日本人勤劳肯干、任劳任怨的传统。进入21世纪之后,还有人用“草食一族”来形容更年轻一代日本人,认为他们缺少积极进取的精神。
  不过,若简单地以“新生代”育儿无方来解释虐童现象骤增显然过于牵强,必须从深层原因来看。战后以来日本社会发生了诸多深刻变革,首先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女性再就业。战后日本形成了婚后男性继续工作、女性告别社会步入家庭成为专业主妇的模式,这非常有利于家庭培育儿童。但泡沫经济崩溃后,为了贴补家计,很多家庭妇女再次回归社会,再就业已经非常普遍。2014年日本的女性就业率上升至64%,其中,25~54岁女性的就业率更是超过70%。
  其次,非正式员工的出现与大幅增长,是日本社会变化的又一个显著特征。曾几何时,终身雇佣制成为战后日本就业模式的代表性特征。上世纪70年代,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甚至把它归结为日本经济快速增长的三大主因之首。然而,泡沫经济崩溃后,这一制度却在日本饱受诟病。1995年日经联(日本经营者团体联盟)发表《新时代的日本经营》报告书,提出应改造传统就业模式。于是一系列新的名词诞生了,如派遣员工、合同工、小时工等,他们都被纳入了所谓“非正式员工”阵营。据日本总务省统计局数据,2016年4~6月,日本非正式员工数量已达1989万人(其中三分之二是女性),在全部就业大军中占比超过37%。
  非正式员工数量大增成为日本社会贫富分化的重要原因。日本厚生劳动省最新公布的《工资基本结构统计调查》显示,2015年正式员工平均工资为321.1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1.3万元),非正式员工仅为205.1万日元。如若根据日本国税厅的统计,二者差距更高达60%。对于收入差距迅速扩大的日本等发达国家,国际劳工组织(ILO)曾发出严厉警告。ILO在《2016年世界就业与社会展望报告》中指出,非正规就业不断扩大正在加剧社会贫富分化,2012年,日本相對贫困人口已突破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贫富分化加剧瓦解了日本社会长期稳定的基石——富裕而庞大的中产阶级。1968年日本就跻身国民生产总值世界第二,1970年其总人口也突破一亿大关,当时有九成国民认为自己处于社会的“中流地位”,这就是所谓“一亿总中流”。上世纪90年代开始,贫富分化把日本逐步推向另一个方向——“格差社会”。厚生劳动省2005年“收入再分配调查”显示,其初次收入分配后的基尼系数首次突破0.5。2006年日本放送协会(NHK)播出了纪实片《穷忙族》,与此同时,北九州市接连发生了享受低保者饿死或自杀等事件。
  这种社会贫富分化也迅速波及育儿及儿童成长。根据OECD2006年所披露的调查数据,日本儿童贫困率早已突破14%,高于该组织成员国的平均水平,特别是其单亲母亲家庭的儿童贫困状况最为糟糕。日本自己的统计数字也证明了这一点,单亲母亲家庭的儿童贫困率高达66%。
  政府态度暧昧导致政策无力
  面对如此严峻的社会问题,历届日本政府态度较为暧昧,这也决定其政策方针既未能直指儿童贫困化的病灶,更没有直面社会贫富分化这一真正病因。1995年开始,日本政府开始把应对少子老龄化作为政策重心,千方百计鼓励国民增加生育,2003年还设置了专门负责少子化对策的国务大臣。但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政策显然难以奏效,不仅儿童贫困率不断攀升——从1992年5%一路上扬到如今的16.3%,其政策矛头直指的总和生育率也不升反降,2005年出现了1.26的最低值。
  从财政投入来看,日本也明显低于其他发达国家。首先,日本的“家庭相关社会支出”长期低于GDP的1%。该指标作为衡量国家对家庭育儿支持扶助力度的关键指标,内容包括对有孩子家庭的实物发放或现金配发,如生育补贴或育儿补贴等。2003年日本家庭社会支出的GDP占比仅为0.75%,远远低于北欧及英法等国,如瑞典是3.54%。另外,一些国家还采取减税等间接方式支持家庭育儿,如美国最典型。再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国家的教育支出,日本教育支出的GDP占比一直在3%左右,也远远逊色于北欧各国的5%~7%。
  在专项育儿支持政策方面,日本政府虽推出各项措施,但由于政策目标不是消除儿童贫困,而是解决少子化问题甚至是刺激经济,因此效力大打折扣,有些政策甚至产生负作用。比如,1972年日本设立了儿童补贴制度,1975年补贴额度从每月3000日元提升至5000日元后一直持续到2006年,但通胀让补贴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该制度覆盖面虽逐渐扩大——1988年从第三个孩子扩大到第二个孩子,1994年所有孩子都可领取津贴,但支持年龄却从18岁降至3岁,也就等于说国家预算并没有大幅增加。2006年后该制度历经反复调整,但力度仍不夠。此外,日本还设有一些教育支援措施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但因部门林立、手续繁琐以及覆盖率低等,也未能发挥多大作用。
  今天,安倍内阁提出了响亮的“一亿总活跃社会”口号。姑且不论短短十年能否将总和生育率由2013年的1.43人提高到1.8人左右,仅就其以2000亿日元、GDP占比0.04%的财政预算来试图解决“待机儿童”(不能入幼儿园儿童)和“介护离职”(因看护老人而被迫辞职)问题而言,就已备受质疑。事实上,日本早已陷入不能再靠财政投入来解决社会问题的困境,因为占GDP250%的沉重政府债务已令整个社会忐忑不安。改革显然是阻止和弥合社会分裂的唯一途径,但选票第一的日本政治精英们很难挥刀指向利益集团。因此,今后日本的虐童问题恐将继续恶化。
其他文献
在伦敦附近的小城哈利卡纳苏斯,有一座始建于18世纪的古堡,里面居住着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安普顿伯爵的后裔。这座古堡离一幢久负盛名的基督教堂不远,周围还有一个美丽的天然湖泊和一片牧场,风光旖旎,因此游客众多。然而,最近两三年来,安普顿伯爵的古堡却传出闹鬼的传闻,致使许多游客望而却步。  2004年8月19日凌晨,一群荷枪实弹的警察冲入这座神秘的古堡,将居住在里面的主人和他的几个帮凶逮捕,并营救出了被关押
期刊
2016年7月6日,江苏男孩曹胤鹏和爸爸的骨髓移植手术顺利完成,守在手术室外的妈妈顿时泪流满面。  半年前,曹胤鹏的爸爸突然患上白血病,爷爷和奶奶因年龄太大无法做骨髓移植,一家人感到仿佛天都快塌下来了。这时候,年仅8岁的曹胤鹏挺身而出说:“我把骨髓移植给爸爸吧,我不怕疼!”然而,曹胤鹏的体重只有71斤,他要想把骨髓移植给爸爸就首先需要长胖,体重达到90斤以上才能做手术。此后3个月,小家伙就开始拼命
期刊
北京时间2016年4月13日8时许,美国洛杉矶西柯汶纳市1300街区突然响起了一阵枪声。接到报警后,警方人员很快赶到了一栋蓝白相间的两层连体别墅,发现一男一女两位华裔面孔的老人已倒在血泊中!  这栋别墅的女主人叫刁丽,多年前和丈夫结婚后移居美国,当天晚上正上夜班。接到警方电话后,刁丽火速赶回家,看见血泊中的两位老人,她瞬间就崩溃了,因为老人正是4个月前从家乡成都到美国探亲的父母,而且第二天就将返回
期刊
《诱饵搜查官》是日本国民级推理大师山田正纪五感推理系类的代表作,用人体感官的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来作为破案的关键,在探寻事件真相的背后,更展示了其独特的推理残酷美学。主角诱饵搜查官北见志穗,为解开案件之谜,以自己作诱饵,将自己的美貌与身材展现在嫌疑人面前,与她的“保镖”——“老刑警”袴田大哥,开展了独特的“诱饵式”调查!随着嫌疑人一个个被逐步排除,志穗才发现,原来悬念才刚刚开始……  作者
期刊
按照《宋史·公主传》的记载:开封一个叫李静善的尼姑,相貌酷似宋徽宗女儿柔福帝姬,在真正的柔福帝姬被金人掳走后,她便自稱柔福帝姬,找到宋高宗行骗,竟然骗得了12年的荣华富贵。  从古至今,诈骗犯罪一直就困扰着国人,各种史料记载的诈骗案也屡见不鲜。宋代,中国商品经济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与之相伴的,是骗术也随之繁荣起来。  《宋史》记载的建炎年间一起诈骗案,可以说是史上最大的诈骗案。这个诈骗案有如下特点:
期刊
2012年1月18日,家住湖北孝感不满12岁的程霖,在电话里催问妈妈杨萍:“你和爸爸什么时候回家?同学都传言你们离婚了,将我抛给外公外婆不管,是真的吗?”年关将近,杨萍与丈夫程洪振在北京经营的汽车美容店,业务量是平时的好几倍,夫妻俩忙得一天只吃两顿饭,儿子却还添乱!杨萍火了:“别听他们瞎说!我和你爸这几天就回家。”  大年三十,程霖终于等回了父母。父母一进门,他迫不及待地说:“妈,我想请老师和同学
期刊
白领小徐在微信朋友圈中找了一份“投票员”的网络兼职,令她没想到的是,不仅钱没挣到,反而被骗了200元钱。记者通过调查梳理发现,这样的招聘广泛分布在QQ群、微信群、朋友圈、贴吧、论坛,职位有打字员、投票员、影评员、快递单号录入等,而这些轻松又高薪的“工作”,到最后均需收取如“认证金、保证金、购买序列号”等各类费用,才能办理“入职”。业内人士称无论说法怎么变换,套路都是一致的,“只要让你交钱,都可以认
期刊
尽管距离包头空难发生已近12年,桂亚宁却似乎从未从2004年11月21日那天的阴影中走出来过。“我的人生从此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她说。  那一天,桂亚宁的丈夫,原A股上市公司上海复旦复华科技有限公司(600624. SH,下称复华公司)的总经理陈苏阳,乘坐中国东方航空公司MU5210航班从包头飞回上海与家人团聚。但该航班起飞后不久发生事故,飞机于8时21分坠入包头市南湖公园的水中并爆炸起火
期刊
寒冷的冬季如约而至,滑雪成为一些人首选的运动和娱乐项目。然而,滑雪本身具有一定危险性,因此,参与者在运动过程中应保持高度的注意义务,以免危及自身或他人安全。对滑雪者而言,要根据自身水平选择适合的滑雪道,按照规定要求上道,在滑行过程中既要注意自身安全,还要留意雪道上是否有他人,及时避让。事故发生后,要保留好证据,尤其是事故现场证据,应第一时间拍下现场照片,还要保留好门票、入场券等证据。  滑雪有风险
期刊
姚春明1963 年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通过自身努力和组织的培养,从广东省惠东县稔山镇供销社一名普通职工干起,逐步成长为铁涌镇党委书记、县建设局副局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惠州市旅游局副局长。  姚春明的仕途可谓顺利,但他却未加珍惜,当上领导之后,他思想逐渐起了变化,一步步滑入违纪的泥潭,在其堕落之路上演绎着多面人生。  生财有道的“姚老板”  1997年,姚春明担任惠东县铁涌镇党委书记,手中有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