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然而我们许多老师在教学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本《唐诗宋词选读》时,并没有真正发挥这一教材的“例子”作用。教学时教师总是对其中的每首诗词从作家背景讲起,读诗、理解分析到背诵默写各个环节都做得非常到位,可是到了高三后期复习才发现,所学知识除了积累一些诗词名篇之外几乎没有多大作用。而这些诗词名篇在高考试卷上不会出现,也不在高考背诵篇目之列。仔细想想,原来是我们片面地领会了课标精神,错误地使用了选修教材。实际上,《唐诗宋词选读》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面,能更加系统地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只是在教学时我们不能把它当作死板的教科书来教学,而是应当在学习选修课本时指导学生学会品味思考、学会阅读理解、提高鉴赏能力,这样才能瞄准高考进行有效教学。笔者就以高中语文选修课本《唐诗宋词选读》的教学为例,具体说说如何依托“教材”这个“例子”进行高考诗词鉴赏教学。
一、指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含义
理解诗歌是答题的基础,是一种必须经过长期训练才能形成的能力。我们在教学时应抓住《唐诗宋词选读》这一选修课本,培养学生理解诗歌的能力。一是指导学生抓住诗歌题目。任何一篇诗文的题目与它的内容都有密切的关系而且起到交代、概括、点题的作用。在诗歌鉴赏中,对诗歌的题目进行关注,有时会获得意想不到的帮助。二要知晓作者背景。诗歌作品是作者在特定时期思想感情的反映。它离不开诗人的生平经历、性格特点,也离不开产生诗作时具体环境和事件的刺激。我们在鉴赏诗歌时,要学会知人论世。这是解读文学作品的重要方法,它有助于读者了解诗歌传达的感情,更深层次地分析诗歌塑造的形象。三要进入情境吟诵诗歌。古诗词声韵优美,情真意切,理解诗歌一定要像古人一样会吟诗,“吟”应该比“读”更投入。要养成吟诵诗歌的习惯,让学生在吟颂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四是展开想象理解诗歌。诗人凭借联想和想象来创作诗歌;读者也必须凭借联想和想象,去理解诗歌,才能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再者,优秀的古典诗歌,都追求简约含蓄之美,选取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有的审美情趣的意象来写景抒情,且语言凝炼,所以只有展开联想,才能真正把握整首诗歌的意境和思想情感。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寥寥十字,仅仅是六种景物的组合,无一字抒情。但是经过读者的想象,枯燥的语言符号就会化成一幅动态画面:晨鸡长啼,月映茅店,一位风尘仆仆的旅人,踏过结满白霜的木板小桥,留下一串远去的脚印……羁旅之苦、怀乡之情溢于言表。所以,理解诗歌不能置身诗外,要进入诗境去体会想象,才能真正感受到诗歌的意境美。总之,学习《唐诗宋词选读》时要让学生养成抓住题目的习惯,在了解作家背景的基础上进入情境,想景悟情,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基本含义。
二、指导学生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找出意象,组合画面,想景悟情是感受诗歌意境的有效途径。首先是找出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是一种富于更多的主观色彩、迥异于生活原态且能为人所感知的具体艺术形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情感的东西。所以教学《唐诗宋词选读》时想要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一定要先让学生抓住这些意象来理解诗歌。其次是组合画面,想景悟情。找出的意象经过读者的想象可以组合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自然就可以从这一幅幅画面感受到诗歌意境和作者的情感了。如唐代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诗选取的主要意象是月、海、烛,那么我们可以抓住这几个意象来展开想象,组合画面: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升起,远在天涯的亲人与我同样望月。多情的人,埋怨漫漫长夜,整个晚上想念亲人。屋里光照耀眼,于是将烛火熄灭,披衣步出门庭,月明夜深,露水湿衣,寒意袭人,此刻,恨不能捧一把月光送给远方亲人。但是月光又怎么能抓在手里呢,还是回去再睡吧,也许能在梦中与亲人相会。从诗歌联想到的几个画面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远在天涯,在漫长月夜竟彻夜难眠的真切的相思之情。
三、指导学生明确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技巧主要指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双关、设问、反问、互文、通感、对比、用典等。表现手法主要有以动写静,以乐景写哀情,虚实结合,小中见大,点面结合,想象联想,象征寄托,白描、渲染等。《唐诗宋词选读》的教学一定不能忽视这些技巧的存在,要告之这些手法的概念,在教学时要教会学生识别,并能体会分析其妙处。这样到高三复习诗词鉴赏专题时做这类练习才会得心应手。如杜甫的五言律诗《旅夜抒怀》。诗的前半部分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开成都是迫于无奈。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白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我们应让学生知道,这里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被经常使用的。再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诗句中夸张和反衬手法的应用。王维的《山居秋暝》中“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以动衬静手法的运用等等。
四、指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思想情感
古人云“诗言情”、“诗言志”。诗歌是所有文学形式中最擅长抒情的一种,好的诗歌具有思想美、情感美、哲理美,能给人带来情感的共鸣和震撼,所以《唐诗宋词选读》的教学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其情之切、理之真。以苏轼的作品为例,《定风波》如果不是刻画了一个穿着草鞋、拄着竹杖、迎着疾风骤雨、缓缓而行、时而吟唱时而长啸的潇洒旷达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表现了无论遭遇多少苦难都坦然面对、乐观自信、潇洒旷达、绝不沮丧沉沦的人格精神,又有什么值得叹赏的地方?《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如果不是描绘了“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等几幅激动人心的生活画面,表达了饱经沧桑的身世之慨和对爱侣的刻骨铭心的深切怀念,又怎能具备“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的感人力量?
五、指导学生掌握规范的答题策略
《唐诗宋词选读》教学首先要告之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感受古典诗词之美,同时从实际角度看,也是为了应对高考的诗歌鉴赏题。教者要让学生了解诗歌的相关知识,掌握必要的专业术语,如意象、意境、平仄、押韵、对仗、诗眼、用典、情景交融等等;还要明确考纲考点,熟悉高考试题,以及常见的答题思路。这样才能学有所用。如结合诗歌语言鉴赏题型的考查,我们要教给学生答题的步骤:第一步,指出该字,或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简要分析,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什么感情。炼字(用词巧妙),风格特色,意境。“炼字”多炼动词和形容词,可以炼数词,也可以炼特殊词,还可以炼词语活用。又如结合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题型的考查,我们要让学生明确规范答题的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再如结合赏析表达技巧题型的考查,规范的答题步骤是: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为何用这种手法。第三步,指出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设想一下,如果我们教师在对选读的每一首唐诗宋词进行教学时,都能做个有心人,有意识地规范指导,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一定会大大提高。
[作者通联:江苏淮安清江中学]
一、指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含义
理解诗歌是答题的基础,是一种必须经过长期训练才能形成的能力。我们在教学时应抓住《唐诗宋词选读》这一选修课本,培养学生理解诗歌的能力。一是指导学生抓住诗歌题目。任何一篇诗文的题目与它的内容都有密切的关系而且起到交代、概括、点题的作用。在诗歌鉴赏中,对诗歌的题目进行关注,有时会获得意想不到的帮助。二要知晓作者背景。诗歌作品是作者在特定时期思想感情的反映。它离不开诗人的生平经历、性格特点,也离不开产生诗作时具体环境和事件的刺激。我们在鉴赏诗歌时,要学会知人论世。这是解读文学作品的重要方法,它有助于读者了解诗歌传达的感情,更深层次地分析诗歌塑造的形象。三要进入情境吟诵诗歌。古诗词声韵优美,情真意切,理解诗歌一定要像古人一样会吟诗,“吟”应该比“读”更投入。要养成吟诵诗歌的习惯,让学生在吟颂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四是展开想象理解诗歌。诗人凭借联想和想象来创作诗歌;读者也必须凭借联想和想象,去理解诗歌,才能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再者,优秀的古典诗歌,都追求简约含蓄之美,选取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有的审美情趣的意象来写景抒情,且语言凝炼,所以只有展开联想,才能真正把握整首诗歌的意境和思想情感。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寥寥十字,仅仅是六种景物的组合,无一字抒情。但是经过读者的想象,枯燥的语言符号就会化成一幅动态画面:晨鸡长啼,月映茅店,一位风尘仆仆的旅人,踏过结满白霜的木板小桥,留下一串远去的脚印……羁旅之苦、怀乡之情溢于言表。所以,理解诗歌不能置身诗外,要进入诗境去体会想象,才能真正感受到诗歌的意境美。总之,学习《唐诗宋词选读》时要让学生养成抓住题目的习惯,在了解作家背景的基础上进入情境,想景悟情,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基本含义。
二、指导学生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找出意象,组合画面,想景悟情是感受诗歌意境的有效途径。首先是找出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是一种富于更多的主观色彩、迥异于生活原态且能为人所感知的具体艺术形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情感的东西。所以教学《唐诗宋词选读》时想要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一定要先让学生抓住这些意象来理解诗歌。其次是组合画面,想景悟情。找出的意象经过读者的想象可以组合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自然就可以从这一幅幅画面感受到诗歌意境和作者的情感了。如唐代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诗选取的主要意象是月、海、烛,那么我们可以抓住这几个意象来展开想象,组合画面: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升起,远在天涯的亲人与我同样望月。多情的人,埋怨漫漫长夜,整个晚上想念亲人。屋里光照耀眼,于是将烛火熄灭,披衣步出门庭,月明夜深,露水湿衣,寒意袭人,此刻,恨不能捧一把月光送给远方亲人。但是月光又怎么能抓在手里呢,还是回去再睡吧,也许能在梦中与亲人相会。从诗歌联想到的几个画面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远在天涯,在漫长月夜竟彻夜难眠的真切的相思之情。
三、指导学生明确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技巧主要指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双关、设问、反问、互文、通感、对比、用典等。表现手法主要有以动写静,以乐景写哀情,虚实结合,小中见大,点面结合,想象联想,象征寄托,白描、渲染等。《唐诗宋词选读》的教学一定不能忽视这些技巧的存在,要告之这些手法的概念,在教学时要教会学生识别,并能体会分析其妙处。这样到高三复习诗词鉴赏专题时做这类练习才会得心应手。如杜甫的五言律诗《旅夜抒怀》。诗的前半部分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开成都是迫于无奈。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白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我们应让学生知道,这里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被经常使用的。再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诗句中夸张和反衬手法的应用。王维的《山居秋暝》中“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以动衬静手法的运用等等。
四、指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思想情感
古人云“诗言情”、“诗言志”。诗歌是所有文学形式中最擅长抒情的一种,好的诗歌具有思想美、情感美、哲理美,能给人带来情感的共鸣和震撼,所以《唐诗宋词选读》的教学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其情之切、理之真。以苏轼的作品为例,《定风波》如果不是刻画了一个穿着草鞋、拄着竹杖、迎着疾风骤雨、缓缓而行、时而吟唱时而长啸的潇洒旷达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表现了无论遭遇多少苦难都坦然面对、乐观自信、潇洒旷达、绝不沮丧沉沦的人格精神,又有什么值得叹赏的地方?《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如果不是描绘了“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等几幅激动人心的生活画面,表达了饱经沧桑的身世之慨和对爱侣的刻骨铭心的深切怀念,又怎能具备“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的感人力量?
五、指导学生掌握规范的答题策略
《唐诗宋词选读》教学首先要告之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感受古典诗词之美,同时从实际角度看,也是为了应对高考的诗歌鉴赏题。教者要让学生了解诗歌的相关知识,掌握必要的专业术语,如意象、意境、平仄、押韵、对仗、诗眼、用典、情景交融等等;还要明确考纲考点,熟悉高考试题,以及常见的答题思路。这样才能学有所用。如结合诗歌语言鉴赏题型的考查,我们要教给学生答题的步骤:第一步,指出该字,或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简要分析,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什么感情。炼字(用词巧妙),风格特色,意境。“炼字”多炼动词和形容词,可以炼数词,也可以炼特殊词,还可以炼词语活用。又如结合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题型的考查,我们要让学生明确规范答题的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再如结合赏析表达技巧题型的考查,规范的答题步骤是: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为何用这种手法。第三步,指出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设想一下,如果我们教师在对选读的每一首唐诗宋词进行教学时,都能做个有心人,有意识地规范指导,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一定会大大提高。
[作者通联:江苏淮安清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