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从宽泛意义上考察,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研究起源于明末传教士对西方大学的介绍。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创建于清末,亦是建立在一系列具有高等教育研究性质的活动、成果之上的。清末的
【基金项目】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历史重现与现代审视”(20YJC880066)的研究成果之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宽泛意义上考察,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研究起源于明末传教士对西方大学的介绍。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创建于清末,亦是建立在一系列具有高等教育研究性质的活动、成果之上的。清末的高等教育研究呈现出如下发展特征:研究的成果形态由零散、原始的成果发展为专门成果;研究的成果内容由西方高等教育整体轮廓的模糊介绍发展为西方高等教育规章和著述的有目的译介;从研究的方法范式来说,介绍性内容为主,评论性内容较少,基于实地考察、一手资料的研究出现,提高了研究的实证性,对高等教育著述的翻译,提高了研究的学术性;从研究的成果价值来说,推动了近
其他文献
中国高等教育的专业建设,根植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深受国家逻辑、院校逻辑以及专业本身的发展逻辑的复合性影响。从国家逻辑看,制订修订专业目录的目标定位、学科依据以及
高校惩戒学生行为是单方主体决定的非难性行为,对此若无行之有效的救济路径,则难以弥补学生受到的正当权益损害。现行规范体系下,学生对高校的惩戒行为存在申诉和司法两种救
在美国联邦政府、民间学术团体和民间组织等的五个科研奖励项目中,192名获奖大学教师的院校背景显示:院校中的精英院校既是获奖者的主要培养院校也是主要任职院校。这在一定
伴随我国深度参与全球化与国际竞争,尤其是伴随国家"双一流"高校和学科建设工作的快速推进,我国高校"重教育轻指导、重管理轻服务、忽视学生需要"的管理理念已相对滞后,以学
身份认同是在"社会情境、组织情境和个体境遇中"达成的,高校艺术类教师的身份认同也遵循此逻辑。当前高校艺术类教师身份认同面临三重困境:一是社会情境中的"重术轻艺"文化传
治理是强调能效主义与扩大参与度的管理。"科层-熟人"混合管理模式是现实中很多学者所批挞的一种管理类型,其特点为科层体系与学术体系之间的认同度不高,存在等级森严的"干部
在"双一流"建设目标指引下,我国高等教育迈向国际化,源于欧美国家的平均学分绩点(GPA)成为大学生学业评价的新制度并出现了"分数膨胀"(Grade Inflation)现象,但强调微观层面
2021年3月27日,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暨学术论坛在广州南沙区召开。学会会长魏中林教授,常务副会长汤贞敏研究员,副会长卢晓中教授、马宏伟教授、骆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