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网络正在快速、深刻地影响着社会进程和人类的未来,影响着高校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心理发展和道德观念,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化传媒手段,不断创新网络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是高校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关键字: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世纪,作为接受新鲜事物最快的当代大学生,他们更是不断地和网络亲密接触,把网络当成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认识社会的工具,目前大学生已经成为网络用户的主体,并且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手机网络飞速发展,博客、微博和微信等形式的日益流行,更是带动了广大青少年学生利用网络的热情。所以、关于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就成为一个急需研究的课题。
一、网络时代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1网络带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机遇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参与,学生能够在网上真实地表达心声,各种观点和情感交流更加真实,从而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网络主体的平等性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说服力。网络是一个开放的信息平台,可以让大学生可以更为方便快捷地、有针对性地获取所需知识,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则有利于提供充足的教育资源,网络的交互性可以使传统的灌输教育方式转为互动教育方式。网络内容形式多样性和生动性,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吸引力。网络资讯具有声色俱全、图文并茂、声情融合、感染力强等特征,既能使大学生在形象、生动、直观的网络教育中,思想得到升华;又可以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受教育环境,使大学生感知的信息更加深刻、全面。网络有利于增强自我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比重。借助网络这个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使其能放松、零压力地发挥自主意识,从而也使思政教育工作更具有亲和力。
1.2网络带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
互联网是双刃剑,各种不同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在网上交织碰撞,内容庞杂而且良莠不齐,使得大学生周围的信息环境更为复杂,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空间更易受到污染。由于大学生存在一定的猎奇心理、判断力不够等,网络上很多不健康的信息会影响着大学生的顺利成长,有的大学生沉溺于网络,打乱了正常的生活、学习秩序,导致其生理和心理方面出现异常,甚至少数大学生的人生观发生扭曲与错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网络的高速发展,致使学生的思辨意识麻痹,思维僵化。在网络时代中,面对西方强势文化,能否准确捕获信息,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败。的确,学生凭借网络能够提高浏览信息的速度和效率,但与此同时,创造力却锐减了,长此以往会滋长其惰性,遏制其创造性思维,思想也会逐渐钝化。面对开放的网络时代,思政工作者如何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深入推进思政教育进网络工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途径
2.1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化
首先可以通过建立并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来占领网络阵地,建立一批有影响力、有特色的校园主流网站,充分发挥思政教育进网络的优势,及时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动态,落实好教育引导工作。其次要为网站建设与管理人员提供切实的保障。各高校要把握当前信息化建设的契机,不断充实网络资源,加大开发和更新力度,利用网络传播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并及时做好更新、维护工作,保证网络教育的实效性、直观性、趣味性和亲和力。
2.2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网络政工队伍
在新形势下,培养一支既懂政工业务又懂网络技术的政工队伍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这支队伍不但要具有深厚的政治理论水平和责任感,而且必须了解网络知识,熟练地操作使用网络,及时解决网络传播中的问题,否则,就会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被动。需要指出的是,现在的许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观念陈旧,对网络的发展和潜在能量缺乏全面认识,如果这种观念长期存在下去,将会对下个世纪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更多的被动,把新型网络政工队伍的培训应放在紧迫的战略地位来抓。
2.3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网上行为方式
加强网络立法和网吧监管工作是预防大学生网络犯罪的重要手段。随着每年上网人数的剧增,网络犯罪等一系列网络行为问题也日益严重,亟待解决。大学生属于道德意志薄弱的群体,很容易受网上不良信息的干扰和侵蚀,导致道德行为的失范,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开展“网德”教育,法律和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与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互相联系,相互补充。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应该相互结合,统一发挥作用。 在网络时代,人的精神存在、社会存在无不与网络存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构建与此相适应的网络道德规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2.4通过网络实现思政教育的互动
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互动特点,通过微博、信箱交流、网上对话、QQ聊天等功能,开拓校方与学生平等对话的渠道。可以利用论坛、博客、微博等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沟通交流,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和思想困惑,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大学生的心坎上。需要注意的是,高校思政工作人员要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确保正面舆论的主导地位,围绕大学生普遍关注的重大事件和思想认识上的热点问题,开设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特色的主题论坛,让学生积极参与评论,并且针对一些错误的言论要适当阐明科学立场和观点,达到思想教育的
目的。
三、结语
总而言之,互联网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方法与内容的关系,网络时代所带来的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手段的突破,更是观念和内容的革新。网络时代下,思政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的所带来的作用,要趋利避害,创造性地开展思政工作,使其成为思政教育工作的新阵地。
参考文献:
[1]葛晨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方法途径探析[J].教育探索,2009(11):121-122.
[2]刘社欣,颜伟红.网络时代学校思想教育模式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6(4):60-62.
[3]邓丽敏.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与渠道[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174-175.
[4]庄新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18-22.
关键字: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世纪,作为接受新鲜事物最快的当代大学生,他们更是不断地和网络亲密接触,把网络当成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认识社会的工具,目前大学生已经成为网络用户的主体,并且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手机网络飞速发展,博客、微博和微信等形式的日益流行,更是带动了广大青少年学生利用网络的热情。所以、关于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就成为一个急需研究的课题。
一、网络时代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1网络带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机遇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参与,学生能够在网上真实地表达心声,各种观点和情感交流更加真实,从而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网络主体的平等性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说服力。网络是一个开放的信息平台,可以让大学生可以更为方便快捷地、有针对性地获取所需知识,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则有利于提供充足的教育资源,网络的交互性可以使传统的灌输教育方式转为互动教育方式。网络内容形式多样性和生动性,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吸引力。网络资讯具有声色俱全、图文并茂、声情融合、感染力强等特征,既能使大学生在形象、生动、直观的网络教育中,思想得到升华;又可以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受教育环境,使大学生感知的信息更加深刻、全面。网络有利于增强自我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比重。借助网络这个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使其能放松、零压力地发挥自主意识,从而也使思政教育工作更具有亲和力。
1.2网络带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
互联网是双刃剑,各种不同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在网上交织碰撞,内容庞杂而且良莠不齐,使得大学生周围的信息环境更为复杂,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空间更易受到污染。由于大学生存在一定的猎奇心理、判断力不够等,网络上很多不健康的信息会影响着大学生的顺利成长,有的大学生沉溺于网络,打乱了正常的生活、学习秩序,导致其生理和心理方面出现异常,甚至少数大学生的人生观发生扭曲与错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网络的高速发展,致使学生的思辨意识麻痹,思维僵化。在网络时代中,面对西方强势文化,能否准确捕获信息,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败。的确,学生凭借网络能够提高浏览信息的速度和效率,但与此同时,创造力却锐减了,长此以往会滋长其惰性,遏制其创造性思维,思想也会逐渐钝化。面对开放的网络时代,思政工作者如何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深入推进思政教育进网络工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途径
2.1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化
首先可以通过建立并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来占领网络阵地,建立一批有影响力、有特色的校园主流网站,充分发挥思政教育进网络的优势,及时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动态,落实好教育引导工作。其次要为网站建设与管理人员提供切实的保障。各高校要把握当前信息化建设的契机,不断充实网络资源,加大开发和更新力度,利用网络传播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并及时做好更新、维护工作,保证网络教育的实效性、直观性、趣味性和亲和力。
2.2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网络政工队伍
在新形势下,培养一支既懂政工业务又懂网络技术的政工队伍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这支队伍不但要具有深厚的政治理论水平和责任感,而且必须了解网络知识,熟练地操作使用网络,及时解决网络传播中的问题,否则,就会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被动。需要指出的是,现在的许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观念陈旧,对网络的发展和潜在能量缺乏全面认识,如果这种观念长期存在下去,将会对下个世纪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更多的被动,把新型网络政工队伍的培训应放在紧迫的战略地位来抓。
2.3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网上行为方式
加强网络立法和网吧监管工作是预防大学生网络犯罪的重要手段。随着每年上网人数的剧增,网络犯罪等一系列网络行为问题也日益严重,亟待解决。大学生属于道德意志薄弱的群体,很容易受网上不良信息的干扰和侵蚀,导致道德行为的失范,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开展“网德”教育,法律和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与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互相联系,相互补充。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应该相互结合,统一发挥作用。 在网络时代,人的精神存在、社会存在无不与网络存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构建与此相适应的网络道德规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2.4通过网络实现思政教育的互动
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互动特点,通过微博、信箱交流、网上对话、QQ聊天等功能,开拓校方与学生平等对话的渠道。可以利用论坛、博客、微博等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沟通交流,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和思想困惑,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大学生的心坎上。需要注意的是,高校思政工作人员要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确保正面舆论的主导地位,围绕大学生普遍关注的重大事件和思想认识上的热点问题,开设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特色的主题论坛,让学生积极参与评论,并且针对一些错误的言论要适当阐明科学立场和观点,达到思想教育的
目的。
三、结语
总而言之,互联网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方法与内容的关系,网络时代所带来的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手段的突破,更是观念和内容的革新。网络时代下,思政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的所带来的作用,要趋利避害,创造性地开展思政工作,使其成为思政教育工作的新阵地。
参考文献:
[1]葛晨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方法途径探析[J].教育探索,2009(11):121-122.
[2]刘社欣,颜伟红.网络时代学校思想教育模式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6(4):60-62.
[3]邓丽敏.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与渠道[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174-175.
[4]庄新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