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阶段是人生成长的起步阶段,幼儿时期的教育对幼儿的今后成长至关重要。对于幼儿音乐教学来说,不仅仅要传授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注重培养幼儿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培养幼儿创新精神、审美观等综合素质。因此,对教师而言,好的教学方式对培育幼儿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对幼儿音乐教学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关策略,具有一定教育意义。
【关键词】幼儿教育 音乐教学 教育
音乐作为一种声音的艺术,音乐教育是一门教育的艺术,歌唱是音乐教育的一种音乐手段。音乐需要天地,天地需要音乐。课堂是传授音乐的最佳的地方,为了适应世界的变化,为了适应当代幼儿教育的发展变化,培养每个孩子都爱唱歌的习惯,探讨幼儿音乐教育存在哪些弊病,如何来提高我们歌唱教学的效率,让歌唱成为孩子们的乐事,音乐课必须打破传统的歌唱教学模式,注重教师的教,更注重孩子的学习,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一、幼儿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重视短期效益
在音乐教学目标方面,教师往往重视短期效益,主要由于短期内对音乐知识的学习过程,而没有基于幼儿全面素质发展的角度对幼儿音乐教学进行目标定位。具体到教学实际中,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音乐的教学往往停留在简单模仿的层次,在评价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教师认为幼儿对所传授的音乐知识的学习理解程度即为评价幼儿音乐学习效果的衡量尺度,而没有从幼儿对音乐素养的提高、幼儿对音乐审美观的提升等方面进行评价,没有注重幼儿音乐综合素质的评价。
2、根据教师自身理解选择教学内容
部分音乐教师急功近利,为了追求所谓的教学成绩,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没有分析幼儿自身成长特点及幼儿层次性差异,一味根据教师自身理解选择教学内容,这往往造成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理解消化不力,学习效果不佳等结果。
3、教师在教学中完全扮演了“主角”
在幼儿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完全扮演了“主角”,教师对幼儿的授课方面,一味要求学生不断练习和训练,希望藉此加强幼儿对所传授知识的记忆。这种教学方式是极具弊端的。幼儿的成长特点决定了他们在这个阶段的学习兴趣,思维方式都是发散型的,教师在这个阶段应该注意培养幼儿的思维方式,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培养幼儿的音乐审美观,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对幼儿的音乐发展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对当代幼儿音乐教学策略分析
1、正确把握教师与幼儿的关系
教师与幼儿是教育过程中两个最主要的要素,二者之间关系如何,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的成与败。“亲其师,信其道”,和谐的师幼关系所产生的教育效果是不可估量的。只有在教师和幼儿之间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有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其能力,并能促进教师与幼儿共同的身心健康。教师能否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是师生互动顺利开展的大前提。教师必须明确幼儿教育的过程是师生互为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教育过程中师生互动是幼儿教育成功的关键。很多时候,教师往往忽视对幼儿所传递信息的反馈的教育机智,使幼儿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对教师自己的客体地位也因其隐性状态而被掩盖,这样互动变为单动,就不能发挥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在音乐活动中,要把握好良好的师生互动的关系,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当幼儿认真倾听中,教师是活动的主体,但当幼儿积极主动参与音乐活动时,幼儿就是活动的客体。我们都知道,为了使师生互动能正常进行,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但这并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去实践与实施。
2、要调整幼儿感兴趣的音乐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适合幼儿的成长阶段特点和个性特点。由于幼儿年龄教学,在理解和对知识的掌握上较慢,而且每个学生个性特点又有所不同,所以在内容的选择上要有针对性。对于小班学生来说,可以选择相对短小,节凑鲜明的音乐,对于中班、大班的学生,可以选择两段式、三段式音乐。同时根据个体学生理解差异,对音乐教学内容也要进行差别选择。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生活化。选择教学内容贴近幼儿日常生活,可以使幼儿对音乐的理解更容易,如根据幼儿喜欢的玩具、动物植物等选择题材对应的儿童歌曲进行教学。
3、感知音乐
处于幼儿的年龄特点,自制能力较差,喜爱敲敲摇摇,对于唱歌等教学活动更难组织,因此教学中,我们采取先整体后部分的办法,让幼儿初步感知乐曲的主旋律情绪,在练习中打出节奏类型,反复吟唱,增强了趣味性,使幼儿非常乐意接受。然后是教育幼儿用整个身心去感受音乐的风 格,学习的同时感知理解音乐,教师的分段动作用声音模拟出舞步动作,活跃课堂气氛,优化了教学效果。最后是确立以幼儿为主的思想,熟悉音乐,教师信息观察幼儿中产生的节奏型。组织幼儿将“动作谱”转换成“乐器演奏谱”。利用教室现有场地,设立乐器箱,幼儿可根据 需要选择恰当的乐器即兴表演,提高他们的演奏技能,表现力和创造力。多给幼儿自主的空间,快乐的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求知 欲,调动幼儿内在的创造潜力。
4、创新能力的培养
互相模仿学习中不断创新。歌唱时如果记不住歌词,可以把这首歌的录音经常性地播放给孩子听。孩子们生活在一个大集体中,他们在相互交往中会互相学习、模仿。教师要注重教与学的相互协调,不光强调歌 唱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引导幼儿表现美、创造美。在很大 程度上促进孩子创造性的发展。给予幼儿更多的自主创造和表现的机会,让孩子大胆地编自己的歌曲,教师要鼓励他们不泄气,尽管自己编奏的歌曲的节奏、曲式非常简单,但孩子们进行了命题创作歌曲,属于孩子自己的歌是令人陶醉的。
三、结语
总之,幼儿的音乐教育活动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专业音乐人才,也不在于教幼儿一些简单的唱唱跳跳,而是为了让幼儿在音乐中受到美的熏陶,在音乐活动中满足幼儿活动与交往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要,美化和丰富幼儿的心灵,让音乐真正走进幼儿的生活,使音乐成为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最终达到让幼儿全面健康、和谐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赵爱红.浅析幼儿音乐教学中节奏感的培养[J].大观周刊,2012.46
[2] 刘小倩.谈小学音乐教学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J].北京:沈河教育,2006
[3] 徐 浩.学前幼儿音乐教学的发展研究与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3
【关键词】幼儿教育 音乐教学 教育
音乐作为一种声音的艺术,音乐教育是一门教育的艺术,歌唱是音乐教育的一种音乐手段。音乐需要天地,天地需要音乐。课堂是传授音乐的最佳的地方,为了适应世界的变化,为了适应当代幼儿教育的发展变化,培养每个孩子都爱唱歌的习惯,探讨幼儿音乐教育存在哪些弊病,如何来提高我们歌唱教学的效率,让歌唱成为孩子们的乐事,音乐课必须打破传统的歌唱教学模式,注重教师的教,更注重孩子的学习,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一、幼儿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重视短期效益
在音乐教学目标方面,教师往往重视短期效益,主要由于短期内对音乐知识的学习过程,而没有基于幼儿全面素质发展的角度对幼儿音乐教学进行目标定位。具体到教学实际中,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音乐的教学往往停留在简单模仿的层次,在评价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教师认为幼儿对所传授的音乐知识的学习理解程度即为评价幼儿音乐学习效果的衡量尺度,而没有从幼儿对音乐素养的提高、幼儿对音乐审美观的提升等方面进行评价,没有注重幼儿音乐综合素质的评价。
2、根据教师自身理解选择教学内容
部分音乐教师急功近利,为了追求所谓的教学成绩,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没有分析幼儿自身成长特点及幼儿层次性差异,一味根据教师自身理解选择教学内容,这往往造成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理解消化不力,学习效果不佳等结果。
3、教师在教学中完全扮演了“主角”
在幼儿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完全扮演了“主角”,教师对幼儿的授课方面,一味要求学生不断练习和训练,希望藉此加强幼儿对所传授知识的记忆。这种教学方式是极具弊端的。幼儿的成长特点决定了他们在这个阶段的学习兴趣,思维方式都是发散型的,教师在这个阶段应该注意培养幼儿的思维方式,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培养幼儿的音乐审美观,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对幼儿的音乐发展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对当代幼儿音乐教学策略分析
1、正确把握教师与幼儿的关系
教师与幼儿是教育过程中两个最主要的要素,二者之间关系如何,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的成与败。“亲其师,信其道”,和谐的师幼关系所产生的教育效果是不可估量的。只有在教师和幼儿之间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有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其能力,并能促进教师与幼儿共同的身心健康。教师能否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是师生互动顺利开展的大前提。教师必须明确幼儿教育的过程是师生互为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教育过程中师生互动是幼儿教育成功的关键。很多时候,教师往往忽视对幼儿所传递信息的反馈的教育机智,使幼儿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对教师自己的客体地位也因其隐性状态而被掩盖,这样互动变为单动,就不能发挥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在音乐活动中,要把握好良好的师生互动的关系,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当幼儿认真倾听中,教师是活动的主体,但当幼儿积极主动参与音乐活动时,幼儿就是活动的客体。我们都知道,为了使师生互动能正常进行,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但这并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去实践与实施。
2、要调整幼儿感兴趣的音乐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适合幼儿的成长阶段特点和个性特点。由于幼儿年龄教学,在理解和对知识的掌握上较慢,而且每个学生个性特点又有所不同,所以在内容的选择上要有针对性。对于小班学生来说,可以选择相对短小,节凑鲜明的音乐,对于中班、大班的学生,可以选择两段式、三段式音乐。同时根据个体学生理解差异,对音乐教学内容也要进行差别选择。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生活化。选择教学内容贴近幼儿日常生活,可以使幼儿对音乐的理解更容易,如根据幼儿喜欢的玩具、动物植物等选择题材对应的儿童歌曲进行教学。
3、感知音乐
处于幼儿的年龄特点,自制能力较差,喜爱敲敲摇摇,对于唱歌等教学活动更难组织,因此教学中,我们采取先整体后部分的办法,让幼儿初步感知乐曲的主旋律情绪,在练习中打出节奏类型,反复吟唱,增强了趣味性,使幼儿非常乐意接受。然后是教育幼儿用整个身心去感受音乐的风 格,学习的同时感知理解音乐,教师的分段动作用声音模拟出舞步动作,活跃课堂气氛,优化了教学效果。最后是确立以幼儿为主的思想,熟悉音乐,教师信息观察幼儿中产生的节奏型。组织幼儿将“动作谱”转换成“乐器演奏谱”。利用教室现有场地,设立乐器箱,幼儿可根据 需要选择恰当的乐器即兴表演,提高他们的演奏技能,表现力和创造力。多给幼儿自主的空间,快乐的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求知 欲,调动幼儿内在的创造潜力。
4、创新能力的培养
互相模仿学习中不断创新。歌唱时如果记不住歌词,可以把这首歌的录音经常性地播放给孩子听。孩子们生活在一个大集体中,他们在相互交往中会互相学习、模仿。教师要注重教与学的相互协调,不光强调歌 唱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引导幼儿表现美、创造美。在很大 程度上促进孩子创造性的发展。给予幼儿更多的自主创造和表现的机会,让孩子大胆地编自己的歌曲,教师要鼓励他们不泄气,尽管自己编奏的歌曲的节奏、曲式非常简单,但孩子们进行了命题创作歌曲,属于孩子自己的歌是令人陶醉的。
三、结语
总之,幼儿的音乐教育活动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专业音乐人才,也不在于教幼儿一些简单的唱唱跳跳,而是为了让幼儿在音乐中受到美的熏陶,在音乐活动中满足幼儿活动与交往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要,美化和丰富幼儿的心灵,让音乐真正走进幼儿的生活,使音乐成为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最终达到让幼儿全面健康、和谐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赵爱红.浅析幼儿音乐教学中节奏感的培养[J].大观周刊,2012.46
[2] 刘小倩.谈小学音乐教学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J].北京:沈河教育,2006
[3] 徐 浩.学前幼儿音乐教学的发展研究与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