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癌前病变和早期食管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来源 :系统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kew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并研讨食管癌前病变及早期食管癌采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1月该科室接诊的74例食管癌前病变及早期食管癌患者开展研究,依据随机数字法进行组别的区分,可将其分为对照组(n=37)和研究组(n=37),接受传统开胸手术者纳入对照组,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者纳入研究组,比较两组效果,如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及复发率等.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依次为(0.35±0.07)h、(258.36±15.19)mL、(4.51±0.75)d;对照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依次为(1.52±1.12)h、(465.38±24.41)mL、(8.96±1.13)d,研究组明显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42、43.800、19.958,P<0.001).研究组食管反流、迟发性出血、创口感染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41%(2/37),复发率为2.70%(1/37),对照组食管反流、迟发性出血、创口感染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7.03%(10/37),复发率为21.62%(7/37),两组数据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66、4.554,P=0.012、0.033).研究组剥离面积、单位时间切除率分别为(10.25±3.25)cm2、(18.61±4.85)mm2/min;对照组剥离面积、单位时间切除率分别为(7.65±1.68)cm2、(12.17±2.13)mm2/min,研究组明显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23、7.395,P<0.001).结论 食管癌前病变及早期食管癌采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效果令人满意,使用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对脑出血急性期脑损伤患者运用安宫牛黄丸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脑钠肽水平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7年10月—2019年10月该院收治的140例脑出血急性期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安宫牛黄丸加减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70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14%)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单项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35,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脑钠肽水平(80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结肠癌的效果.方法 抽取2018年4月—2020年5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4例进展期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分配法将其分成两组实施研究
目的 探讨肥胖或超重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联合恩格列净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该院内分泌科血糖控制不佳肥胖或超重2型糖尿病
目的研究洛铂与多西他赛联用对晚期肺癌患者疗效与毒副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琼海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2016年2月—2019年3月自愿参与的108例晚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顺铂、多西他赛联合治疗,观察组实施洛铂、多西他赛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局。结果对照组、观察组癌症控制率分别为83.33%、96.30%,相比之下观察组控制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60,P=0.026)。两组患者在疼痛、咳嗽、呼吸困难及咯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