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人”在路上

来源 :骏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retech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姐,名张凤杰,因姐妹排行老四而被人亲切地称为“四姐”,牙克石市“福成肥牛”火锅店的创业姐妹之一,也是引领着这家餐饮店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经营者和管理者。提起创业之初的艰辛,以及创业走过的历程,四姐最深刻的感慨就是“爱与责任”这几个字。
  梦想的种子,破土在童年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四姐出生在五九煤矿的一个普通矿工之家。父亲就是头顶一盏矿灯,像地鼠一样从事着最苦最累也最危险的开采工作的“煤黑子”。在那个“嘿,咱们工人有力量”的年代,矿工之家最得意的就是生男孩儿。为了能生下顶门立户出苦力的男丁,母亲前后挨肩共生了十一个孩子,但由于贫困与疾病,夭折了四个。活下来的孩子里,四姐上面有三个姐姐,下面有一个妹妹两个弟弟。
  九口之家的生计,仅靠父亲一个人微薄的收入来维持,清贫困苦是可想而知的。可勤劳的母亲却把一家人的日子打理得井井有条有滋有味。母亲心灵手巧,亲手给孩子们做绣花鞋,做棉衣,还时常周济贫苦的邻居。身为矿工的父亲,在家绝对是优秀的“人事部长”,他按年龄段给孩子们分组分工,有负责看弟弟的,有捡煤核采野菜的,有挑水劈柴的,有洗衣服做饭的,有喂猪养鹅的……
  父母对生活的态度是很乐观的,但对孩子们的管教也是很严格的。他们的勤劳与严谨也深深影响着孩子们,四姐他们从小就养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来不拖不靠不等的好习惯。那时,父母亲常对孩子们说的一句话就是“勤劳能改变生活,勤劳能改变命运”。
  因此,在四姐幼小的心灵里,早早就种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那就是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未来美好的生活。
  贫穷的滋味是苦的,可梦想的憧憬却是甜的。四姐和五妹及小伙伴们最喜欢玩的“过家家”就是做饭了,她们把母亲的围裙扎上,用砖头搭炉砌灶的,就办起了“食堂”,极尽想象之能,换着花样把天下的美食“做”了个遍——正是这个梦想,犹如父亲额头上的矿灯,照亮了四姐的童年。
  梦想,是被“累”出来的
  由于长期营养不良,四姐是兄弟姐妹中体质最弱的一个。父母和姐妹们心疼她,1986年她初中毕业后,父亲就退岗了,把唯一的接班名额给了她,她成了煤矿上的正式职工。那年,她十七岁。她深深知道,她接了父亲的班的同时,也接过了一家人的希望与责任。
  瘦弱的四姐被安排到装车组。这个活是按计件发工资。每次来车时,都甩下六节空车皮,装满后再挂上火车头拉走。她的工作就是和工友们一起用铁锹将煤扬到传送带上装火车。
  为了多挣钱补贴家用,每次甩下空车皮,要强的四姐就会从家里带足干粮,没日没夜拼命干,经常几天几夜不回家,累了就在休息间打个盹,饿了渴了就啃口干粮喝口水。冬天就更遭罪了,穿着皮袄皮裤棉鞋棉帽,依然抵不住刺骨的冷。有装车任务时,常常是一身汗一身雾瞬间又一层冰一层霜,就跟个白毛怪似的。
  每次装完车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中时,母亲都会为她烧一锅热水。四姐擦洗身子时,都会背着家人——因为她怕母亲和姐姐们看到她抡铁锹抡得红肿的胳膊而心疼得落泪!
  那时装煤工每个月工资在八十元左右,四姐一个人却能挣到二百多!男工友都被这个体重只有八十斤的小姑娘的拼命精神深深折服。那时,支撑着四姐的信念就是:多挣一分钱,父母就少受一分累;多挣一分钱,姐妹兄弟们就多一分幸福。
  从小到大,四姐莫名地喜欢下雨天。因为下雨,就可以心安理得地休息,偷懒也不会有愧疚感了。否则,她就像上紧了发条的时钟,不会有闲下来的时候。
  梦想,是被“伤”出来的
  四姐小时候就落下了中耳炎的病根,等到接班后,每天加班加点干活,再加上长期受到传送机噪音的干扰,她的中耳炎越发严重了,听力越来越差,因没钱医治,最后竟渐渐失聪了。失聪后的四姐,学会了看人口型与人交流。
  1991年的一天,一节车皮装满煤后,四姐正在为两节车皮摘挂,她刚摘开挂,正用力将挂扣扳回时,负责绞车的工友喊话,四姐听不到。那工友误以为四姐已操作完毕,就绞动油丝绳挪动车皮,结果四姐的右手掌被挤压在两节车皮的铁挂之间,痛得她发出凄厉的惨叫,跟着车跑了几米远。绞车员慌忙按下闸片,空车皮被停住,重载的车皮由于惯性继续在铁轨上滑行而脱离开。待工友们围上前时,四姐的右手已血肉模糊,像一張粘在车挂上的肉饼了……
  治疗了半年多,她的右手虽然渐渐恢复了部分功能,但仍无法正常用力。病休期间,单位虽给全额工资,可也只有八十多元钱。不能多做计件多挣钱,就像那些钱被自己私吞了一样,四姐对自己的家人满是亏欠感。她多想赚钱,供两个弟弟好好读书呀!
  于是,四姐锻炼自己用左手干活,她学会了做刨冰,向各个小卖部推销。她还养猪,在病休两年多的时间里,她前后养了四头猪。
  她的勤劳与朴实,也为她赢得了爱情。在病休时,她恋爱结婚并生下了一个女儿。可婚姻带给她的是更多的责任,因为她的公婆都没有工作,家里一贫如洗。
  梦想,是被“舍”出来的
  1994年,养好手伤的四姐又回到了矿上工作,由于无法再干重活,她被安排管计划生育。矿上有五六百职工,青壮年职工占到四分之三。由于传统理念根深蒂固,计划生育工作很难做,四姐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她又是个很要强的人,为了工作,她常把不满周岁的女儿一个人锁在家中。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煤矿经济很不景气,四姐和爱人俩人每月工资合起来还不到二百元,而且压工资很严重,矿工一年只能开两个月工资。
  尽管四姐工作很努力很出色,她年年被评为劳模、三八红旗手、优秀党员,还预备提干,可四姐的心里总觉得空落落的。她不甘心自己的人生就如运煤的车一样,只能沿着既定的轨道和方向,稳定得一成不变,错过了太多的精彩。
  在这期间,在北京姨妈的公司闯荡了几年的五妹凤翎回来了。五妹更是个敢想敢做有创新精神的巾帼女子,她就是怀揣着带着姐妹们改变家乡贫穷命运的梦想回来的。   五妹的回归,一下子将四姐心底压抑了多年的梦想点亮了。姐几个说干就干,在家乡人异样的眼光中,五九煤矿第一家简陋得只有三张桌子的个体经营的“姊妹饭店”开张了。在思想守旧观念落后的上世纪九十年代,这不啻于采矿时炸响的一炮。是见多识广的五妹,带着几个姐姐突破了封闭守旧的心理障碍,勇敢地迈出了这一步。
  当食客们频频成为回头客,饭店渐渐从三张桌扩到九张桌时,众姐妹忐忑的心才落了地。
  1999年,已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姐妹们经过深思熟虑,在牙克石市胜利西街租了一处一百六十平方米的店面,开了一家福成肥牛火锅店,开始了新的创业历程。
  四姐因为工作的缘故,无法和姐妹们再次携手创业。五姐妹中,四姐的性格最外向,之前“姊妹饭店”的管理也是她负责。新开张的火锅店急需她这样有经验有能力的人来掌舵,于是,她滋生了辞职的念头。
  亲朋好友劝她,说这份工作得之不易,是旱涝保收的“铁饭碗”;领导同事劝她,说她工作成绩突出,是前途无量的后备干部。
  当时家里人也分为三大派,三姐和五妹是力挺派,她俩支持四姐辞职,说四姐的工作就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二姐及两个年龄尚小的弟弟属于中立派,不表态。而传统观念极深的父母和大姐则是坚决的反对派,他们觉得正式工作稳定可靠,干个体不仅操心,还无法预知未来。
  那一夜,大姐与她促膝长谈,她对大姐说出了她的心里话:“姐,铁饭碗也好,金饭碗也罢,对我来说,就像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就算是纯金打造的,我也不稀罕。唯一让我心里有愧的,就是觉得对不起咱爸,我把他传承下来的饭碗弄丢了,怕他会伤心难过……”
  大姐沉思了良久,终于叹了口气对她说:“老四,姐懂你,理解你,既然你铁了心要辞职,姐也不拦着你了。咱爸妈的思想工作我来帮你做,时代不同了,相信爸妈也会理解你的。舍得舍得,没有舍,哪来的得?”
  大姐态度的转变,一下子把纠结在四姐心头的阴霾驱散了。在姐妹们一起慢慢做通了父母的思想工作后,2001年初,她辞去了工作,全力投入到肥牛火锅店的发展经营管理中来了。
  梦想,是“坚持”出来的
  1999年,福成肥牛火锅店正式开业。可半年的时间里,客人不多,基本天天都处于眼巴巴“盼客”状态。那时吃火锅在牙克石还属于一种新生事物,人们还处于一种试吃的好奇阶段。那时,每天准备的新鲜食材都会剩余,不得不扔掉。虽然饭店处于亏损状态,可姐几个仍然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和信念。
  半年之后,回头客越来越多,天天爆满翻台不说,客人还常常因为订不上桌而闹矛盾。一次,四姐还因为客人冒顶订桌的事被客人骂哭,求客人腾桌,为客人免单……而这也坚定了她们要扩店的决心。
  2003年非典时期,四姐和五妹抓住了应时而生的“分餐制”时机,把原来烧炭的铜火锅换成了电磁炉的小单锅,并把相邻的一百多平方米的店面租下来,福成肥牛火锅店更“火”了。
  为不断提高餐饮品质,姐妹们不断加强学习,讲诚信重品质,赢得了市场也赢得了人心。几年时间,福成肥牛就成了林城食品文化的一个金字招牌。
  为了更好地发展,从创业之初,福成肥牛的姐妹们就开启了“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模式。除了家里有急事用钱可以支取外,她们从不分红,也从不计较。正是如此,她们攒了一些钱,并贷了部分款,于2006年,在牙克石西四道街买下了四百平方米的店面,福成肥牛终于有了自己的根据地。
  饭店的效益越来越好,场地又无法满足不断翻台的需要。四姐想扩大营业面积,可大姐却不同意,她认为这种“饥饿营销”模式有利于火锅店持久火下去。
  2014年,大姐有事去外地期间,火锅店楼下的门市空出来了,四姐与其他姐妹一商量,就背着大姐租下来,签了合同、装修了店面,招聘了服务员。大姐回到家时,福成肥牛饭店已经从四百平方米扩到九百平方米了,大姐是既心疼又感动。其实大姐不是没有胆识和魄力,她只是不想让妹妹们太辛苦太劳累呀!为了保证肉源和蔬菜质量,哪一道工序不是姐妹们亲自把关?拓展经营,就是妹妹们往自己的肩头加担子呀!
  饭店拓展经营后,凤杰与姐妹们加强学习与培训,凤杰的管理水平也越来越高,发展势头也越来越好。2017年,福成姐妹经过多次尝试,除空运外,又成功开启了一条周期二十天左右的“冷链”运输通道,并在海南省海口市開了一家三百平方米的分店,实现了福成姐妹“让天之涯海之角的食客,也能吃到纯正呼伦贝尔的草原牛羊肉”的又一个梦想。而这一做法,也给那些打着“呼伦贝尔牛羊肉”旗号的利欲熏心的山寨商家有力一击,为“呼伦贝尔优质肉品”正了名,反响极好,因此海口分店开得热辣火爆,四姐和姐妹们又计划今年年底再在海南开一家分店。
  梦想,是爱的回报
  福成肥牛装潢得气派高雅,服务质量也属一流,可是来到这里,你会发现,在这里工作的二十多名员工,并非都是帅男靓女。店里有年近六十的肢残者,有智力存在缺陷的流浪汉,有失足后迷途知返的浪子,有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杀马特”……
  有人对四姐提出这样的疑问:同样花钱用人,你为啥招这些别人家不屑雇佣的人?
  其实,四姐这样做,正是秉承了母亲骨子里的善良本性。她母亲乐善好施,经常收留乞丐在家里吃住。而四姐本人也曾受过伤,差点失去一只手,她也因失聪体验过残障人的内心需求。
  2009年,四姐耳膜穿孔,在北京做了换耳骨、置耳膜手术,终于甩掉戴了多年的助听器。可是她忘不了客人要“蒜酱”,她看口型理解成“算账”,结果被人取笑的那一幕,她特能理解那些弱势群体内心深处的声音。
  三年前的一天,年近六十的丛姐来求职,她因为右手残缺,已被多家饭店拒之门外。当四姐见到丛姐时,便料想到丛姐一定是遇到难处了。一聊,果不其然,丛姐的丈夫脑出血,丧失了劳动能力,丛姐还有一位九十岁老母依靠她赡养。四姐当即决定用丛姐做保洁员,还提前支付工资,工作时间可以不固定。丛姐喜出望外,既得到了一份工作,还能兼顾着家里的病人和老人,她说自己真是遇到了活菩萨了。   张会刚,四十多岁的单身汉,没有父母也没有家,轻微智障,酗酒,靠蹬三轮车糊口,挣点钱就跑小卖部去,空腹也能喝七八瓶啤酒。几年前四姐在菜市场上买菜时认识了他,那时,他喝酒喝得手都发抖。四姐决定收留他,让他融入福成大家庭。来到福成饭店后,张会刚感受到了被关爱的幸福,他戒了酒,整个人的精神面貌都焕然一新,人也勤快干练了许多,也知道攒钱为将来的日子做打算了。
  四姐把每一位员工都当成自己的家人,员工家里的事儿,就是福成之家的事儿。她为员工操持婚事,就跟母亲为儿女操持婚事一样,出资置办嫁妆、筹办婚礼,这对四姐来说都是最平常不过的事儿了,几年来只是为员工婚事就花掉了十多万元。
  谁的青春没迷茫过?若是那迷途的羔羊有缘来到福成肥牛之家,若是有缘结识四姐,那绝对是幸运之神的恩赐了。
  打开父女郁结多年的心结,让父女俩冰释前嫌抱头痛哭;宽容对待小偷小摸的员工,因势利导,教育失足小青年改掉偷盗恶习,自力更生;从监狱里出来的青年,在这里找到了自尊找到了自信……
  2004年,一位无助的母亲找到四姐哭诉,她那个刚升入高中的儿子十分叛逆,说啥也不想上学了。四姐明白那个母亲的良苦用心,就收下那个男孩儿当学徒。四姐每天让他干最脏最累的活,还故意挑刺克扣他的工资。当那个男孩忍无可忍时,四姐不失时机地与他谈心,给他讲自己当年创业的故事,分析男孩叛逆性格的成因,帮他重新规划人生。在福成做了两个月的工,那个男孩儿终于反省,开心地回到了学校,并发奋读书,高考时以优异的成绩被吉林大学录取。那个男孩说这一生最大的幸运就是在福成之家补习了两个月的人生课,这将使他受益终生。
  梦想,更是一种责任与传承
  作为私营企业家,四姐和她的姐妹们无疑是成功的。可是談及未来的发展规划时,四姐又说出了她掏心窝子的话:
  我的梦想,不是能挣多少钱,能发多大财。钱不是我奋斗的动力。我心疼跟我一起打拼的员工,我珍惜这些年信任福成支持福成的顾客,我想为这个社会为这个世界多做点贡献——我觉得肩上的担子依旧很重很重,社会上还有那么多需要我们的人。我也想放下担子轻松一些,可这些员工怎么办?我就想好好呵护他们,给他们一个踏实温暖的港湾,这就是我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我的想法就是让顾客在福成吃到的每一口肉都是放心肉,每一口菜都是放心菜;开创平台,多给弱势者创造就业机会;社会需要国家需要时,我能尽一份绵薄之力。将来有一天,我干不动的时候,我希望我所传承给后人的,是福成的精神、福成的品质、福成的责任!
  是啊,这些年,四姐张凤杰以及她的福成团队,做过的公益募捐以数十万计,帮助过的孤寡残弱、资助过的贫困学生、扶植过的创业青年、挽救过的失足少年许许多多。这样的爱与责任,会有止境吗?
  任重道远,追梦人在路上!
其他文献
微凉的清晨  在极浅的霞光中  总是会重复再现  你漸行渐远的葱翠  这一程千山万水  每一步都是奔向你的安祥  云朵如同洁白的哈达  远方,蓝天与草原  紧紧相连  感受天地合一  远离尘嚣  寻一个尘世的天堂  看那青青草地  如何再生繁花  草原赐予他们自由  他们还予草原生生不息的魂灵  帐篷如同洁白的蘑菇  长在森林里  长在小河边  长在草原上  心便在这水草丰美的地方生了根  小伙将
期刊
一片叶子被风摘下树梢  静静里还能听得见  熟透了的聲音  一束光穿向山的这边  打在脊背上  冷凉中掺杂着点点的暖  一池水融入寒气  浮起扁舟似的柳叶  不再热烈勃发  推开了这个季节的情怀  一位老人踱出山岗  染了一身金黄  低调而深刻地体验  大自然,将秋天许给了人  从无形的感念和旅程中  寻到一种真正的成熟  是在秋季才开始的  品一壶老秋  取一枚烧红了的叶片  温起一壶老秋  风
期刊
晨光熹微中,山野上烟霭逸尽。大火后的树林色沉如黛,大地,寥落于死寂之中。  这时,呆立于一座时缓时陡的坡上的两只野獾,哀默地注视着远方,疲于奔波的雌獾极端痛楚地呻吟着。这场可怖的使她毛骨悚然的山火,焚毁了她乐为獾母的梦想。回味那幕失魂落魄的逃生,雌獾惶惑颤栗,想起骤然变更的生活,雌獾焦灼不安;她不失依赖地望着雄獾,特想以此寻求理解和慰藉。  雄獾正沉浸在追忆之中,在他目之所及的地方,远处朦胧的山峦
期刊
2004年春天在博克图举行的“赏兴安杜鹃说森林文化”的笔会上,我和李强偶然相识,而且很巧,同住一室。  初始的感觉,人很洒脱,说话也很利落。我纳闷:呼伦贝尔的文人,我几乎都熟悉,眼前这个人是谁呢?  他很坦率:我叫李强,在牙克石市工商局工作,有事儿吱声。  我们的手握在了一起。  那晚我们聊了诸多话题,都很投机,微曦初露竟还在话语中。  后来知道他不仅写散文,而且还是牙克石市工商局的局长。工作有建
期刊
父亲走了多年,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千里兴安岭、万顷林海……我怀着一种强烈愿望和无以名状的兴奋,又回到阔别30年的故乡——内蒙古大兴安岭乌尔其汉林场。  我印象中故乡的影子早已不复存在。昔日的村舍喧嚣的小街,老黄牛的哞哞声,拖拉机马达的轰鸣……早已被历史的红尘湮没。代之而起的是满目的松林,清亮亮的流水和鸟儿们的啁啾。故乡变得似乎陌生了。然而,那苍翠的群山,澄澈的大雁河水却激活了我关于故乡所有的记忆,使我
期刊
“文如其人”,这本就是一条自古以来通常的“定理”了。古代选拔人才贤士,最主要的渠道就是“文选”。为什么莘莘学子寒窗苦读十年,最终却以一文定乾坤?就在今天看来,那也绝不是有失公允的选拔。因为一篇倾其才学的文章,足见其人思想智虑的深浅,质根析本的能力,为人为事的原则,为理为情的尺度。  文如其人,诗属文之范畴,自然人若其诗,诗品见人品。什么样的人写什么样的诗歌,这里并不是指诗歌语言的华丽程度,而是诗歌
期刊
沉睡之鸟  我们翻开诗集,等待一个投影于心的傍晚  茶杯与流散的灯光像两朵紫艳的玫瑰  在这密不透风的黑暗里相互依偎  楼道里没有三百个长夜  也没有一颗带着空虚的心  他们感受过欢乐,也珍惜这一片刻的痛苦  他向他袒露了一个无垠梦境的草原  世界仿佛咫尺之间,在这潮湿的暮色之中  像一只沉睡之鸟  给你  沿途,景色如画  面对落日,我欲言又止  我原谅你的沉默  让你一个人把影子留给山谷  那
期刊
在恩施大峡谷里  我们抬头看山  和陡峭的石壁  那是上山的时候  山让我们不得不看  还有山上空的云  和头顶上蒙受的雨  当走出峡谷时  雨停了,云朵否定了原来的云朵  不变的野草,曾在雨水的光中闪亮  石头在对面,在周围  中间涌出的水  陪着我们,一路告白  把路程的消息告诉了来去  匆匆的旅人  到更开阔的地方,我们就失去了峡谷  五月的礼歌  麦浪一片金黄  躬身埋首的是谁  那是五月
期刊
最近,金刚总是失眠,而且还咳嗽,前半夜翻来覆去睡不着,后半夜睡着了却头疼。天还没完全放亮,他只好躺在床上发呆,两条粗壮的胳膊吊在脑后,一条条青筋如蚯蚓般爬在皮肉上,他狠狠地伸了个懒腰,一双大脚蹬出被子,黝黑的身体赤条条露出来,呈现着肌肉刚劲的棱角,一股雄性荷尔蒙瞬间被荡起。他实在睡不着了,干脆到宿舍门口抽支烟。  金刚是在小煤矿上干活,睡的是十几个人一间的大通铺,人挨人睡着,冬天挤一挤还暖和,但夏
期刊
立春  这是一个值得庆祝和记住的日子。  風,从东南赶来。吹着的口哨,一声声引来得意的马蹄。  雪的真相不再是简单的白。  天空越洗越蓝了,想象里的暖离现实越来越近了。  河溪正在调弦。  群山耸了耸肩,然后,草拟发言的提纲;然后,公开第一声鸟鸣的出处;然后由内向外调集出发的兵力;然后言志与抒情。  枝条绷紧肌腱,很像极有弹性的句子,让读着的人想到唐诗宋词。  每一棵树都在举着的节日里,安排自编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