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白皮书,libra不仅仅是一种以区块链为基础的加密数字货币,还有与其相对应的金融基础设施,包括作为内在价值依托的储备资产(Libra Reserve),和作为独立治理机构的Libra协会(Libra Association)。
【关键词】无国界货币;Libra;发展前景;监管方向
引言
今年6月19日facebook公布了libra的白皮书,从理论上看这一金融产品实现了电子支付、实物现金和部分国家信用的融合,且能够一举拥有世界上最广泛的用户。Libra一出,在世界范围内都引起热议。这不仅仅是Facebook投身数字货币浪潮的高调起步,同时也是通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拟在对libra白皮书的基础上,尝试从法律角度对其创新之处、产品风险和监管方向进行分析。
1.libra是什么
根据白皮书,libra不仅仅是一种以区块链为基础的加密数字货币,还有与其相对应的金融基础设施,包括作为内在价值依托的储备资产(Libra Reserve),和作为独立治理机构的Libra协会(Libra Association)。
1.1libra的无国界化
支持Libra的真实资产储备是一篮子法币(目前被认为将包括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的银行存款和短期政府债券。libra将以货币形式发挥作用,转账、支付是其首要功能。用户购买法币购买获得libra后,拥有libra的用户可以随时进行境内和跨境的转账、支付,也可以随时根据汇率将其兑换为当地的法币。电子支付将实物现金的特性融合进来,是显见的趋势。
目前,在大额、跨境汇款场景下,汇款的程序繁杂,而在贫穷的地区,穷人为金融服务支付的费用更多,他们不愿意接受银行的金融服务,这种不便使他们“徘徊在金融体系的边缘”。白皮书中提到libra的目标就是建立一套简单的、无国界的货币和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为世界建立更普惠的金融服务。足见facebook格局之大,libra从一开始就准备好要成为“世界货币”,成为区块链世界的领导者,与传统法币世界分庭抗礼。所以把作为管理者的libra协会建立在全球中立、对区块链开放的瑞士日内瓦。
Libra的野心让人们重新注意到五十年前哈耶克关于“货币非国家化”的设想。欧元在欧盟国家之间完全自由的流动实现了西欧经济一体化。如今区块链的应用,也使得评价超国家当局管理的新型货币来实现更大范围内的经济一体化并非天方夜谭。
1.2libra的“多中心化”
去中心化是libra的目标,受限于技术和对风险的考虑,至少五年内,“去中心化”还不会真正的实现,libra以“多中心化”的方式运作。
libra协会由Facebook牵头,目前领导着涵盖支付业、平台、电信业、区块链、风投、非营利组织和学术机构等24家公司和组织作为创始人。每个创始人负责运行一个计算机或服务器,接收来自客户的请求、执行共识、执行和存储机制(即“验证者节点”, Validator Node)。在2020年libra发布时,验证者节点计划达到100个。虽然任何消费者、开发者或公司都可以使用 Libra网络、在这个网络上构建产品,并通过他们的服务实现增值作用,但是在五年之内,都是只有经过授权的实体,才能够运行验证者节点。Libra准备以100个节点起步,不过按照白皮书规划的愿景,在未来libra协会的推动下,只要满足技术要求的实体都能够运行验证者节点,实现真正的“去中心化”。
不论是“去中心化”还是“多中心化”,都是所有节点都在清算同一笔交易。比起“中心化”,重复工作都是多余的消耗,更耗费能源或电力。区块链技术是以这些消耗为代价换取数据的可得性和完整性,防止数据破坏和篡改。这是所有以区块链为基础的数字货币的优势。
1.3 libra的性质分析
从传统的观点來看,libra是一个四不像:它像是货币,但是要法币按照汇率兑换才能拥有;能够进行转账支付,但并不通过银行结算;像基金一样有储备资产支持,由协会进行管理,但并不对用户分配利息;它的价格由作为基础产品的法币决定,可在未来时点交割,所以也能够被放进衍生品这一大口袋中。如此复杂的形态,让它能够在各种金融产品中灵活周旋。
笔者认为,libra并非“四不像”,而是一个“全能型选手”,它既是证券,是衍生品,也是货币。
就“货币”性质而言,似乎还留有一定讨论空间。但货币由三个指标构成:流通媒介、价值尺度、价值储藏。待libra在市面上进行流通之后,便能够满足上述三个指标,自然也能够被作为货币看待。不过这也并不影响libra带有证券、衍生品、基金的特点的事实,毕竟它们的内涵也并非完全对立。事实上性质定义难、监管权规划难是金融创新逃不开的问题,正如将革新事物塞进传统金融监管体系中进行部门监管难免捉襟见肘一样,或许将libra塞进一个特定的传统金融产品分类中只是折其枝叶,对于监管并无实益。其具有的灵活形态,必然需要一众监管机构的互相协作。
2.libra会颠覆现有的货币体系吗
自从libra进行大家的视野,就有不少声音认为,libra如果获得成功、发展为纯粹的信用货币,将颠覆现有的全球货币体系。这个问题项下有两个子问题:libra是否能够打破政府对货币的垄断?libra会不会动摇美元的霸主地位?
关于第一个问题,笔者认为libra如果能够适应监管的要求,很可能改变目前货币由政府垄断的现状,在货币体系中实现法币和加密数字货币之间的共存。在一定程度上,这是法币的缺陷和数字货币的优势所决定的,大势所趋,无可阻挡。
或许是古老时代对政府的信任和专职时代商人对政府的屈服所留下的惯性。货币应该依靠政府信用是一种对于货币的偏见。哈耶克认为,被人普遍接受的政府垄断货币之供应的做法,显然有可能既不是必需的,也没有优势,甚至是有害的,而废除它则有巨大的好处,而这将为更为有益的发展开辟道路。以政府货币信用为背书的统一货币统一了便利了价格比较、孕育出了竞争市场,但是随着政府权限的扩大,也让人民不得不接受周期性通货膨胀和币值不稳定的代价。在今天,这些代价可能比政府信用背书的统一货币更为重要。历史上不是没有出现过与政府信用无关的、可靠的纸币——中国在宋朝时出现的交子获得了商人们的认可,正是因为它不是法币、因为它跟国家没有关系,才被人们普遍地作为货币所接受。但后来官府将印制交子的权力收归己有,面临财政危机便开动印钞机,交子沦为政府掠夺民间财富的工具。元朝、明朝也重蹈覆辙。亚当·斯密说,“世界各国的君主,都是贪婪不公的。他们欺騙臣民,把货币最初所含金属的真实分量,次第削减。”在“根据自然的自由制度政府应当承担的三项职责”中,他并没有提到控制货币的发行,能够说明一定的问题。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在过去的一百年中反复发作,面对这种情况,哈耶克开创性地提出废除政府在供应货币方面的权力,并且极力反对“通货膨胀才有可能形成长时间的经济迅速增长”的观点,认为通货膨胀是政府政策的结果,人民的财富变少,而政府从中受益。
在《货币的非国家化》中,哈耶克描绘的、在货币市场竞争的私人货币的发行权由私人掌握,可以在任何国家发行货币,其纸币价值与一篮子价值稳定的商品相挂钩并获得法律认可——这正是libra引以为傲的储备资产,通过libra协会对储备资产的管理,以及libra发币机制的限制,能够有效避免通货膨胀和紧缩给用户带来的贬值损失。但更为重要的是,在哈耶克的设想中,这一私人货币能够对供求作出反应,并且受一种自发且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作用影响,通过控制发行规模来控制私人货币价值的稳定性,从而培养自己在货币竞争中的声誉。而这是Libra无法做到的,它的增加和减少完全取决于用户的自主兑换,libra协会只是这一过程的监督者,根据白皮书,他们不能够根据libra的需求进行法币政策上的调整。对libra数量的调整是通过授权经销商(Authorized Reseller)实现的——只有当授权经销商以法币从协会买入 Libra币时,Libra币才会被制造;只有当授权经销商向协会卖出 Libra币以换取抵押资产时,Libra币才会被销毁。授权经销商的角色除了为用户提供法币与libra之间兑换的流动性之外,其他职责(包括它与libra协会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在白皮书中详述。有观点认为授权经销商会与交易所等其他机构相融合,而libra协会能通过授权经销商的需求来调整libra币的数量。但libra协会本身并不能够实施货币政策。如此与哈耶克在书中提到的“私人货币”有些许不同;与能够实施货币政策的法币相比,也不具有完全的替代效果。
关于第二个问题,事实上libra已经被视为美元的竞争对手,但libra在可预见的范围内并不会对美元的霸权地位构成威胁。在听证会上,密苏里州众议员安·瓦格纳(Ann Wagner)询问Facebook如何在不损害美元地位或破坏全球经济稳定的情况下推出一种全球货币,大卫·马库斯(David Marcus)回答称Libra最初的储备或有一半以上是美元,所以对美元的影响较小,并且表示libra无意与传统货币竞争。
马库斯无疑是给美国议会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在听证会前,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就在一片担忧的声音中难得表示了不同的想法,6月25日时他表示“libra是新生事物,将会对其抱有高期待。”鲍威尔的口风证明他认为libra对美元并不会有实际性损害。此前也有机构预测美元在储备资产的一篮子货币中可能占据的比例为47.68%。听证会后被证明猜测基本正确——由于美元的国际影响力和高度的流通性,如果libra想要实现快速兑付,其流动性和安全性必然要求美元和美债必然在储备资产中占据相当的比例。而libra是用户以法币按照汇率兑换的,那么日后libra的用户越多,libra买入的作为储备资产的美元和美债就越多,这样反而会加强美元的霸权地位。
3.libra的特点——与比特币、微信支付的对比
Libra与法币挂钩,用户需要用法币购买来获得libra,它依托的是各国国家信用、政府信用,属于稳定币,价值波动相对较小。拥有libra的用户可以随时进行境内和跨境的转账、支付,使用感类似于一个能够向境内外快捷转账、支付的“支付宝”。同时,libra的出现也让人们把目光转到同樣作为加密货币的比特币上。Libra与作为电子支付工具的支付宝、微信,和作为加密货币的比特币相比,既有相通的功能和原理,也有着巨大的分野。
3.1libra vs. 比特币
Libra和比特币均以区块链为技术基础,根本区别在于二者的发币机制。Libra需要用法币来兑换(也就是购买)。而比特币数量有限,只能通过“挖矿”产生,其价格来自于市场需求,并由其稀缺性得到加强。由于没有价值依托,投机和投资成为了比特币的主要用途,一周内价格波动幅度可达20%以上。大部分购买者的目的都是希望在未来以更高的价格出售。Libra和比特币在用途上有很大的分野。有观点认为比特币也属于货币,但如前所述,货币需要满足流通媒介、价值尺度、价值储藏三个指标。比特币本身价值高度不稳定,以上标准并不能全部满足。根据哈耶克对货币概念的界定,比特币不是“货币”(Money),而是“通货”(Currency)。或者说是一种数字资产。而libra的价值波动虽然尚不明确,但以法币作为资产支持,其稳定性和比特币相比有着本质的不同。
另外,比特币是完全匿名的,所以受到灰黑产业的青睐。根据白皮书,Libra网络上的用户可以设置多个账户,相互之间不对应,libra也不会将账户和用户的真实身份对应。看似也是匿名的。但facebook对他们27亿用户的身份了如指掌。尽管Facebook建立了子公司Calibra,以确保社交数据与金融数据相互分离。但明显,完全匿名的系统是与监管态度相悖的。6月22日,白皮书公布的四天后,国际政府间合作机构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公布了反洗钱和恐怖主义融资监管指引,其中明确要求,虚拟资产服务供应商(VASP)必须与政府分享转移资金的客户信息。在白皮书和听证会中,libra都表达了将接受主动监管、考虑监管影响进行调整的意愿。所以在libra推出时,用户应当不会以完全匿名的方式使用。也有可能,Calibra和facebook并不会实现数据的完全分离。
从发币机制和匿名性的角度来说,即使同以区块链为技术基础,libra和比特币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加密数字货币,不存在相互替代的关系。
3.2 libra vs. 微信支付
在听证会上,马库斯承认将会与微信支付和支付宝进行竞争。阿里、腾讯和facebook是中美两国的互联网巨头公司,微信和facebook是两国最大的社交平台,拥有丰富的流量资源和广泛的用户群体,依托社交平台现有的支付场景,所以在此对二者进行简单比较。 根据上表,对于同样正在开拓国际市场的微信支付来说,情况可能不容乐观。一是用户量上的差距,微信支付的大本营主要限于中国,而facebook则是全球第一大的社交平台,用户量差距大(虽然以目前区块链的效率来看,有限的节点可能无法支撑庞大的运算量);二是区块链技术对传统支付工具的压倒性优势,即零手续费。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离不开银行的处理,手续费虽然已经很低,但不可避免。而Libra的结算、清算和转账依靠验证者节点的运行,不需要银行完成,所以没有强制的手续费要求。白皮书中也提到储备资产的利息的用途之一就是确保低交易费用,所以在效率和手续费上,libra对比目前所有的转账支付工具都有压倒性的优势。
4.产品风险与监管重点
听证会上,马库斯表示libra将会主动接受监管,审慎推出libra。这一新型产品的出现确实为监管提出了巨大的难题。马库斯也无法回答Libra到底受哪些机构监管。在先前与比特币的对比中,我们讨论了libra的“货币”属性,它应当被按照货币进行管理和监管。但Libra作为稳定币,还涉及到与法币间的兑换,并挑战着现有外汇管制政策和整个跨境服务(电商、物流、交易等应用场景)中产生的风险以及隐私安全,能否解决好监管与合规性是其发展道路上的最大难点。
4.1相关业务牌照
牌照是目前Facebook一直回避的问题,马库斯承认libra会符合认证客户(KYC)的要求,但对反洗钱(AML)和反恐怖主义融资(CFT)还有所保留。在libra推出之前,在其开展业务的所有国家和地区,都需要拿到与其业务相关的牌照,包括支付或电子支付、银行牌照等,此外,根据不同政府对其业务性质的定义(比如基金、衍生品、证券等等),libra作为与数字支付货币的开创者还可能需要申请额外的许可。随着业务的拓展,libra需要的许可或牌照会越来越多。
白皮书中没有对libra协会对储备资产的管理形式作出详细介绍,但很有可能是以SPV或者信托形式进行。如此libra协会还可能需要一个外部资产管理人资格的牌照以证明其管理资质。毫无疑问合规的程序将是令政府和libra都头疼的问题。
4.2 Libra的内部风险管理与外部损害赔偿
虽然libra是稳定币,但其价值也不是完全可靠的。其价值的真正稳定和一篮子货币的比例、和libra协会的妥善管理、和大的经济背景有关。这是libra的内在风险。
首先是作为管理人的libra协会应当有专业的管理资质,需要科学地确定、并且在需要的时候调整一篮子货币的组合比例,并且防止任何人以盗窃或者欺诈等形式损害储备资产的安全和用户的合法权益。还需要对libra的价值进行规律地测量并且进行应对。
其次,libra需要对系统性风险进行防范。Libra不仅是货币,更是一个包含了所有用户和服务提供者在内的金融生态系统,而libra协会是生态系统的中心结构。庞大的客户总量可能使libra在推出之初或者推出后的短时间内达到相当规模。在出台之后很有可能面临“太大而不能倒”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控制风险,白皮书把libra储备资产的投资范围限定在政府债权等低风险资产中,而这可能恰恰导致libra的在储备资产管理上的风险,使得libra的收益面临负利率的境况——日本和欧洲的2年期政府债券收益率为负值。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只有1.97%,经通胀调整后也为负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甚至一直在提议将全球负利率作为未来的现状。未来监管机构可能需要以一个更宽容的心态对待协会的资产管理,对抗低风险资产的负利率,防止Libra大量赎回造成的相应资产出现流动性危机。
最后,储备资产池需要与libra协会进行资产隔离,但libra协会可能需要提供一部分自由资金来保障资产池的安全。
此外,libra也需要对外部风险做好预案。拜占庭容错机制的前提是只有至多1/3节点遭受破坏时,其他节点可以正常运行、不受干扰。但是libra遭受黑客大范围攻击后的责任负担和赔偿机制,都还没有予以明确。
4.3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为在将来满足AML、CFT的监管要求,libra协会可能会在日后推广数字身份(digital identity)。这以数字身份的诞生或许会是和libra本身一样激起千层浪。为使得这一数字身份在世界范围内通用,很可能会和支付宝、微信支付一样,以生物特征识别(如面部识别和指纹识别)的方式推出。对于缺乏这些信息的一些国家的政府而言,这些信息将是非常好的补充。届时数字身份极有可能不仅是为了满足AML和CFT的监管要求了,facebook是否会重蹈数据泄露的覆辙,对用户的隐私保护而言又是一重风险。
在前述与比特币的对比中,我们也探讨了libra的用户数据问题。在facebook泄露隐私的丑闻之后,人们对数据安全更为敏感。电子钱包Calibra和facebook的信息能否实现实质上的分离需要打一个大问号,事实上多用户多维度数据交叉使用相互推动本身就是当前大型科技公司的核心商业模式。但如果二者的数据库需要互通,至少应当征得用户的同意。
4.4跨境协调监管
在前述关于牌照监管的阐述中也提到,不同国家对同一业务的定性不同、监管标准不同、牌照要求不同。而Libra的目标是世界货币、普惠金融。以主权为单位的、割裂的监管既加重了libra的合规负担,也导致监管上的效率低下,甚至给libra以监管套利的空间(比如libra协会建立在瑞士,但是却受美国法律管辖)。如何建立一套跨境协调监管的制度,对libra和监管者而言有利的探讨。
一个办法是“替代性监管”(substituted compliance),也称“等价监管”(equivalence),即如果libra在一国已经取得了某一方面的牌照,而两国在金融和监管制度上类似、已经对libra颁发牌照的国家承诺对两国消费者予以同等程度的保护,那么另一国在认可该国牌照的基础上,可以在该领域降低或者豁免监管要求。这一监管模式可能需要一定时间的磨合才能够实现:一是因为各国政府都想在监管标准上拥有话语权,毕竟这对本国消费者而言关系重大;二是多国统一适用一套监管标准的做法可能对欧盟这种经济制度高度一体化的联盟比较管用,其他国家之间需要足够类似的制度才能拥有达成一致意见的可能。
5.结语
没有人能保证libra会是加密数字货币中的赢家,但它确实改变了加密货币世界的游戏规则。即使libra在推出和发展的过程中受阻,一个加密货币倒下了,千万个加密货币也会站起来。普惠金融已经势不可挡,加密货币技术将是未来價值互联网的基础。互联网公司已经受到启发以不同的方式看世界,或许之后还会有亚马逊币、谷歌币等等依靠商业信用而非国家信用的新型货币产品出现,那时人们或许不会再用保守的态度来看待这种创新。但毫无疑问的是,在这个数字货币崛起的过程中,如何与监管进行相互磨合还需要不断深入的研究。
华东政法大学 上海 201620
【关键词】无国界货币;Libra;发展前景;监管方向
引言
今年6月19日facebook公布了libra的白皮书,从理论上看这一金融产品实现了电子支付、实物现金和部分国家信用的融合,且能够一举拥有世界上最广泛的用户。Libra一出,在世界范围内都引起热议。这不仅仅是Facebook投身数字货币浪潮的高调起步,同时也是通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拟在对libra白皮书的基础上,尝试从法律角度对其创新之处、产品风险和监管方向进行分析。
1.libra是什么
根据白皮书,libra不仅仅是一种以区块链为基础的加密数字货币,还有与其相对应的金融基础设施,包括作为内在价值依托的储备资产(Libra Reserve),和作为独立治理机构的Libra协会(Libra Association)。
1.1libra的无国界化
支持Libra的真实资产储备是一篮子法币(目前被认为将包括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的银行存款和短期政府债券。libra将以货币形式发挥作用,转账、支付是其首要功能。用户购买法币购买获得libra后,拥有libra的用户可以随时进行境内和跨境的转账、支付,也可以随时根据汇率将其兑换为当地的法币。电子支付将实物现金的特性融合进来,是显见的趋势。
目前,在大额、跨境汇款场景下,汇款的程序繁杂,而在贫穷的地区,穷人为金融服务支付的费用更多,他们不愿意接受银行的金融服务,这种不便使他们“徘徊在金融体系的边缘”。白皮书中提到libra的目标就是建立一套简单的、无国界的货币和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为世界建立更普惠的金融服务。足见facebook格局之大,libra从一开始就准备好要成为“世界货币”,成为区块链世界的领导者,与传统法币世界分庭抗礼。所以把作为管理者的libra协会建立在全球中立、对区块链开放的瑞士日内瓦。
Libra的野心让人们重新注意到五十年前哈耶克关于“货币非国家化”的设想。欧元在欧盟国家之间完全自由的流动实现了西欧经济一体化。如今区块链的应用,也使得评价超国家当局管理的新型货币来实现更大范围内的经济一体化并非天方夜谭。
1.2libra的“多中心化”
去中心化是libra的目标,受限于技术和对风险的考虑,至少五年内,“去中心化”还不会真正的实现,libra以“多中心化”的方式运作。
libra协会由Facebook牵头,目前领导着涵盖支付业、平台、电信业、区块链、风投、非营利组织和学术机构等24家公司和组织作为创始人。每个创始人负责运行一个计算机或服务器,接收来自客户的请求、执行共识、执行和存储机制(即“验证者节点”, Validator Node)。在2020年libra发布时,验证者节点计划达到100个。虽然任何消费者、开发者或公司都可以使用 Libra网络、在这个网络上构建产品,并通过他们的服务实现增值作用,但是在五年之内,都是只有经过授权的实体,才能够运行验证者节点。Libra准备以100个节点起步,不过按照白皮书规划的愿景,在未来libra协会的推动下,只要满足技术要求的实体都能够运行验证者节点,实现真正的“去中心化”。
不论是“去中心化”还是“多中心化”,都是所有节点都在清算同一笔交易。比起“中心化”,重复工作都是多余的消耗,更耗费能源或电力。区块链技术是以这些消耗为代价换取数据的可得性和完整性,防止数据破坏和篡改。这是所有以区块链为基础的数字货币的优势。
1.3 libra的性质分析
从传统的观点來看,libra是一个四不像:它像是货币,但是要法币按照汇率兑换才能拥有;能够进行转账支付,但并不通过银行结算;像基金一样有储备资产支持,由协会进行管理,但并不对用户分配利息;它的价格由作为基础产品的法币决定,可在未来时点交割,所以也能够被放进衍生品这一大口袋中。如此复杂的形态,让它能够在各种金融产品中灵活周旋。
笔者认为,libra并非“四不像”,而是一个“全能型选手”,它既是证券,是衍生品,也是货币。
就“货币”性质而言,似乎还留有一定讨论空间。但货币由三个指标构成:流通媒介、价值尺度、价值储藏。待libra在市面上进行流通之后,便能够满足上述三个指标,自然也能够被作为货币看待。不过这也并不影响libra带有证券、衍生品、基金的特点的事实,毕竟它们的内涵也并非完全对立。事实上性质定义难、监管权规划难是金融创新逃不开的问题,正如将革新事物塞进传统金融监管体系中进行部门监管难免捉襟见肘一样,或许将libra塞进一个特定的传统金融产品分类中只是折其枝叶,对于监管并无实益。其具有的灵活形态,必然需要一众监管机构的互相协作。
2.libra会颠覆现有的货币体系吗
自从libra进行大家的视野,就有不少声音认为,libra如果获得成功、发展为纯粹的信用货币,将颠覆现有的全球货币体系。这个问题项下有两个子问题:libra是否能够打破政府对货币的垄断?libra会不会动摇美元的霸主地位?
关于第一个问题,笔者认为libra如果能够适应监管的要求,很可能改变目前货币由政府垄断的现状,在货币体系中实现法币和加密数字货币之间的共存。在一定程度上,这是法币的缺陷和数字货币的优势所决定的,大势所趋,无可阻挡。
或许是古老时代对政府的信任和专职时代商人对政府的屈服所留下的惯性。货币应该依靠政府信用是一种对于货币的偏见。哈耶克认为,被人普遍接受的政府垄断货币之供应的做法,显然有可能既不是必需的,也没有优势,甚至是有害的,而废除它则有巨大的好处,而这将为更为有益的发展开辟道路。以政府货币信用为背书的统一货币统一了便利了价格比较、孕育出了竞争市场,但是随着政府权限的扩大,也让人民不得不接受周期性通货膨胀和币值不稳定的代价。在今天,这些代价可能比政府信用背书的统一货币更为重要。历史上不是没有出现过与政府信用无关的、可靠的纸币——中国在宋朝时出现的交子获得了商人们的认可,正是因为它不是法币、因为它跟国家没有关系,才被人们普遍地作为货币所接受。但后来官府将印制交子的权力收归己有,面临财政危机便开动印钞机,交子沦为政府掠夺民间财富的工具。元朝、明朝也重蹈覆辙。亚当·斯密说,“世界各国的君主,都是贪婪不公的。他们欺騙臣民,把货币最初所含金属的真实分量,次第削减。”在“根据自然的自由制度政府应当承担的三项职责”中,他并没有提到控制货币的发行,能够说明一定的问题。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在过去的一百年中反复发作,面对这种情况,哈耶克开创性地提出废除政府在供应货币方面的权力,并且极力反对“通货膨胀才有可能形成长时间的经济迅速增长”的观点,认为通货膨胀是政府政策的结果,人民的财富变少,而政府从中受益。
在《货币的非国家化》中,哈耶克描绘的、在货币市场竞争的私人货币的发行权由私人掌握,可以在任何国家发行货币,其纸币价值与一篮子价值稳定的商品相挂钩并获得法律认可——这正是libra引以为傲的储备资产,通过libra协会对储备资产的管理,以及libra发币机制的限制,能够有效避免通货膨胀和紧缩给用户带来的贬值损失。但更为重要的是,在哈耶克的设想中,这一私人货币能够对供求作出反应,并且受一种自发且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作用影响,通过控制发行规模来控制私人货币价值的稳定性,从而培养自己在货币竞争中的声誉。而这是Libra无法做到的,它的增加和减少完全取决于用户的自主兑换,libra协会只是这一过程的监督者,根据白皮书,他们不能够根据libra的需求进行法币政策上的调整。对libra数量的调整是通过授权经销商(Authorized Reseller)实现的——只有当授权经销商以法币从协会买入 Libra币时,Libra币才会被制造;只有当授权经销商向协会卖出 Libra币以换取抵押资产时,Libra币才会被销毁。授权经销商的角色除了为用户提供法币与libra之间兑换的流动性之外,其他职责(包括它与libra协会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在白皮书中详述。有观点认为授权经销商会与交易所等其他机构相融合,而libra协会能通过授权经销商的需求来调整libra币的数量。但libra协会本身并不能够实施货币政策。如此与哈耶克在书中提到的“私人货币”有些许不同;与能够实施货币政策的法币相比,也不具有完全的替代效果。
关于第二个问题,事实上libra已经被视为美元的竞争对手,但libra在可预见的范围内并不会对美元的霸权地位构成威胁。在听证会上,密苏里州众议员安·瓦格纳(Ann Wagner)询问Facebook如何在不损害美元地位或破坏全球经济稳定的情况下推出一种全球货币,大卫·马库斯(David Marcus)回答称Libra最初的储备或有一半以上是美元,所以对美元的影响较小,并且表示libra无意与传统货币竞争。
马库斯无疑是给美国议会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在听证会前,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就在一片担忧的声音中难得表示了不同的想法,6月25日时他表示“libra是新生事物,将会对其抱有高期待。”鲍威尔的口风证明他认为libra对美元并不会有实际性损害。此前也有机构预测美元在储备资产的一篮子货币中可能占据的比例为47.68%。听证会后被证明猜测基本正确——由于美元的国际影响力和高度的流通性,如果libra想要实现快速兑付,其流动性和安全性必然要求美元和美债必然在储备资产中占据相当的比例。而libra是用户以法币按照汇率兑换的,那么日后libra的用户越多,libra买入的作为储备资产的美元和美债就越多,这样反而会加强美元的霸权地位。
3.libra的特点——与比特币、微信支付的对比
Libra与法币挂钩,用户需要用法币购买来获得libra,它依托的是各国国家信用、政府信用,属于稳定币,价值波动相对较小。拥有libra的用户可以随时进行境内和跨境的转账、支付,使用感类似于一个能够向境内外快捷转账、支付的“支付宝”。同时,libra的出现也让人们把目光转到同樣作为加密货币的比特币上。Libra与作为电子支付工具的支付宝、微信,和作为加密货币的比特币相比,既有相通的功能和原理,也有着巨大的分野。
3.1libra vs. 比特币
Libra和比特币均以区块链为技术基础,根本区别在于二者的发币机制。Libra需要用法币来兑换(也就是购买)。而比特币数量有限,只能通过“挖矿”产生,其价格来自于市场需求,并由其稀缺性得到加强。由于没有价值依托,投机和投资成为了比特币的主要用途,一周内价格波动幅度可达20%以上。大部分购买者的目的都是希望在未来以更高的价格出售。Libra和比特币在用途上有很大的分野。有观点认为比特币也属于货币,但如前所述,货币需要满足流通媒介、价值尺度、价值储藏三个指标。比特币本身价值高度不稳定,以上标准并不能全部满足。根据哈耶克对货币概念的界定,比特币不是“货币”(Money),而是“通货”(Currency)。或者说是一种数字资产。而libra的价值波动虽然尚不明确,但以法币作为资产支持,其稳定性和比特币相比有着本质的不同。
另外,比特币是完全匿名的,所以受到灰黑产业的青睐。根据白皮书,Libra网络上的用户可以设置多个账户,相互之间不对应,libra也不会将账户和用户的真实身份对应。看似也是匿名的。但facebook对他们27亿用户的身份了如指掌。尽管Facebook建立了子公司Calibra,以确保社交数据与金融数据相互分离。但明显,完全匿名的系统是与监管态度相悖的。6月22日,白皮书公布的四天后,国际政府间合作机构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公布了反洗钱和恐怖主义融资监管指引,其中明确要求,虚拟资产服务供应商(VASP)必须与政府分享转移资金的客户信息。在白皮书和听证会中,libra都表达了将接受主动监管、考虑监管影响进行调整的意愿。所以在libra推出时,用户应当不会以完全匿名的方式使用。也有可能,Calibra和facebook并不会实现数据的完全分离。
从发币机制和匿名性的角度来说,即使同以区块链为技术基础,libra和比特币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加密数字货币,不存在相互替代的关系。
3.2 libra vs. 微信支付
在听证会上,马库斯承认将会与微信支付和支付宝进行竞争。阿里、腾讯和facebook是中美两国的互联网巨头公司,微信和facebook是两国最大的社交平台,拥有丰富的流量资源和广泛的用户群体,依托社交平台现有的支付场景,所以在此对二者进行简单比较。 根据上表,对于同样正在开拓国际市场的微信支付来说,情况可能不容乐观。一是用户量上的差距,微信支付的大本营主要限于中国,而facebook则是全球第一大的社交平台,用户量差距大(虽然以目前区块链的效率来看,有限的节点可能无法支撑庞大的运算量);二是区块链技术对传统支付工具的压倒性优势,即零手续费。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离不开银行的处理,手续费虽然已经很低,但不可避免。而Libra的结算、清算和转账依靠验证者节点的运行,不需要银行完成,所以没有强制的手续费要求。白皮书中也提到储备资产的利息的用途之一就是确保低交易费用,所以在效率和手续费上,libra对比目前所有的转账支付工具都有压倒性的优势。
4.产品风险与监管重点
听证会上,马库斯表示libra将会主动接受监管,审慎推出libra。这一新型产品的出现确实为监管提出了巨大的难题。马库斯也无法回答Libra到底受哪些机构监管。在先前与比特币的对比中,我们讨论了libra的“货币”属性,它应当被按照货币进行管理和监管。但Libra作为稳定币,还涉及到与法币间的兑换,并挑战着现有外汇管制政策和整个跨境服务(电商、物流、交易等应用场景)中产生的风险以及隐私安全,能否解决好监管与合规性是其发展道路上的最大难点。
4.1相关业务牌照
牌照是目前Facebook一直回避的问题,马库斯承认libra会符合认证客户(KYC)的要求,但对反洗钱(AML)和反恐怖主义融资(CFT)还有所保留。在libra推出之前,在其开展业务的所有国家和地区,都需要拿到与其业务相关的牌照,包括支付或电子支付、银行牌照等,此外,根据不同政府对其业务性质的定义(比如基金、衍生品、证券等等),libra作为与数字支付货币的开创者还可能需要申请额外的许可。随着业务的拓展,libra需要的许可或牌照会越来越多。
白皮书中没有对libra协会对储备资产的管理形式作出详细介绍,但很有可能是以SPV或者信托形式进行。如此libra协会还可能需要一个外部资产管理人资格的牌照以证明其管理资质。毫无疑问合规的程序将是令政府和libra都头疼的问题。
4.2 Libra的内部风险管理与外部损害赔偿
虽然libra是稳定币,但其价值也不是完全可靠的。其价值的真正稳定和一篮子货币的比例、和libra协会的妥善管理、和大的经济背景有关。这是libra的内在风险。
首先是作为管理人的libra协会应当有专业的管理资质,需要科学地确定、并且在需要的时候调整一篮子货币的组合比例,并且防止任何人以盗窃或者欺诈等形式损害储备资产的安全和用户的合法权益。还需要对libra的价值进行规律地测量并且进行应对。
其次,libra需要对系统性风险进行防范。Libra不仅是货币,更是一个包含了所有用户和服务提供者在内的金融生态系统,而libra协会是生态系统的中心结构。庞大的客户总量可能使libra在推出之初或者推出后的短时间内达到相当规模。在出台之后很有可能面临“太大而不能倒”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控制风险,白皮书把libra储备资产的投资范围限定在政府债权等低风险资产中,而这可能恰恰导致libra的在储备资产管理上的风险,使得libra的收益面临负利率的境况——日本和欧洲的2年期政府债券收益率为负值。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只有1.97%,经通胀调整后也为负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甚至一直在提议将全球负利率作为未来的现状。未来监管机构可能需要以一个更宽容的心态对待协会的资产管理,对抗低风险资产的负利率,防止Libra大量赎回造成的相应资产出现流动性危机。
最后,储备资产池需要与libra协会进行资产隔离,但libra协会可能需要提供一部分自由资金来保障资产池的安全。
此外,libra也需要对外部风险做好预案。拜占庭容错机制的前提是只有至多1/3节点遭受破坏时,其他节点可以正常运行、不受干扰。但是libra遭受黑客大范围攻击后的责任负担和赔偿机制,都还没有予以明确。
4.3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为在将来满足AML、CFT的监管要求,libra协会可能会在日后推广数字身份(digital identity)。这以数字身份的诞生或许会是和libra本身一样激起千层浪。为使得这一数字身份在世界范围内通用,很可能会和支付宝、微信支付一样,以生物特征识别(如面部识别和指纹识别)的方式推出。对于缺乏这些信息的一些国家的政府而言,这些信息将是非常好的补充。届时数字身份极有可能不仅是为了满足AML和CFT的监管要求了,facebook是否会重蹈数据泄露的覆辙,对用户的隐私保护而言又是一重风险。
在前述与比特币的对比中,我们也探讨了libra的用户数据问题。在facebook泄露隐私的丑闻之后,人们对数据安全更为敏感。电子钱包Calibra和facebook的信息能否实现实质上的分离需要打一个大问号,事实上多用户多维度数据交叉使用相互推动本身就是当前大型科技公司的核心商业模式。但如果二者的数据库需要互通,至少应当征得用户的同意。
4.4跨境协调监管
在前述关于牌照监管的阐述中也提到,不同国家对同一业务的定性不同、监管标准不同、牌照要求不同。而Libra的目标是世界货币、普惠金融。以主权为单位的、割裂的监管既加重了libra的合规负担,也导致监管上的效率低下,甚至给libra以监管套利的空间(比如libra协会建立在瑞士,但是却受美国法律管辖)。如何建立一套跨境协调监管的制度,对libra和监管者而言有利的探讨。
一个办法是“替代性监管”(substituted compliance),也称“等价监管”(equivalence),即如果libra在一国已经取得了某一方面的牌照,而两国在金融和监管制度上类似、已经对libra颁发牌照的国家承诺对两国消费者予以同等程度的保护,那么另一国在认可该国牌照的基础上,可以在该领域降低或者豁免监管要求。这一监管模式可能需要一定时间的磨合才能够实现:一是因为各国政府都想在监管标准上拥有话语权,毕竟这对本国消费者而言关系重大;二是多国统一适用一套监管标准的做法可能对欧盟这种经济制度高度一体化的联盟比较管用,其他国家之间需要足够类似的制度才能拥有达成一致意见的可能。
5.结语
没有人能保证libra会是加密数字货币中的赢家,但它确实改变了加密货币世界的游戏规则。即使libra在推出和发展的过程中受阻,一个加密货币倒下了,千万个加密货币也会站起来。普惠金融已经势不可挡,加密货币技术将是未来價值互联网的基础。互联网公司已经受到启发以不同的方式看世界,或许之后还会有亚马逊币、谷歌币等等依靠商业信用而非国家信用的新型货币产品出现,那时人们或许不会再用保守的态度来看待这种创新。但毫无疑问的是,在这个数字货币崛起的过程中,如何与监管进行相互磨合还需要不断深入的研究。
华东政法大学 上海 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