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报》专访季涛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w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质疑并非针对邱先生
  记者:对北师大瓷器捐赠事件,您是什么态度?
  季涛:我公开发表过文章,可以说也是最早提出公开质疑的人。但我和圈内很多专业人士一样,不是质疑邱季端先生这次捐赠,而是希望北师大能够严谨面对捐赠,维护北师大这个百年学府的形象。邱先生有一颗公益之心,给北师大捐赠过体育馆,这次捐瓷器也是公益行为。北师大建校百年,众多名师曾在此任教。尤其是文物收藏界十分敬重的原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启功先生,毕生在北师大从事教育工作。如果邱先生自己建了一个博物馆,他放什么瓷器都可以,纯属个人行为,圈内也不会质疑。但这次挂了北师大的牌子,我觉得,邱先生的善心不要因捐赠品的品质而受到影响,北师大的声誉也不要因为这次捐赠受到影响。
  记者:是什么让包括您在内的专家认为,这批瓷器的品质有疑问?
  季涛:一开始是网上有一些图片,是在邱先生位于福建的库房拍摄的。图片里展示的瓷器,有不少“官窑”,还有的明确写着“宋官”(宋代官窑)。有很多用行话来说,这些东西“开门假”,就是假得有点离谱,还不是高仿品,是低仿品。
  北师大获捐“6000件古瓷”追踪:民间官窑真品概率低于5%
  记者:但现在也有声音说,单凭照片不能断定6000件瓷器的真伪?
  季涛:我今天正好看到,中国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原上海文物鉴定委员会流散文物处处长许勇翔接受了采访。他是圈内公认的20多年一线工作捶打出来的大师,上海市博物馆接收捐赠、上海市的拍卖行搞竞拍,都需要许勇翔老先生鉴定。他直截了当地表示,这些照片上的瓷器不是真的,是仿的。6000件瓷器,涵盖如此齐全,任何人收集起来都是非常难的。圈内听到这个数量都吓呆了,因为从两汉开始的齐全品类,故宫都做不到,故宫也是以明清瓷器为主。我问了内地、香港多家知名拍卖行的瓷器经理,结果没有人认识邱先生。所以,很多专业人士不用看,听到这个信息,都会有怀疑。
  民间流通“官窑”95%是
  仿品
  记者:有没有可能邱先生有其他渠道获得这些瓷器?
  季涛:邱先生的藏品很多都是官窑,也就是皇家、官府烧制的。这些东西,别说两汉,即便是明清的,全世界都在找,很难找到,所以才有拍卖行,才要竞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民间是不允许有官窑的。直到清末民国,八国联军弄出来一些,溥仪从宫里带出一些,还有老太监偷偷拿出来一些,才有少量流落民间。但是那之后,又有战乱、“文革”动荡等等,官窑瓷器能留存到今天的屈指可数。另外我们国家规定,元以前的瓷器,是不能拿出来流通的。除非是国外拍卖会上拍下来,回流的,但是邱先生又没有这方面的记录。国内货源,拍卖行是不允许上拍的。如果说是自己家祖传的,要证明是从哪儿来、藏在哪儿的。这些元以前的官窑都属于国宝级别,国家文物部门是会追究的,如果不能证明来源,会很麻烦。
  记者:现在市面上还有真品官窑瓷器吗?
  季涛:有,非常少,民间流通的官窑大概95%以上都是仿的。王刚做文物鉴赏节目的时候说过,老百姓送过来的东西,95%上不了节目,就是连让观者参与、让专家鉴别的意义都没有;国内拍卖行面对大众征集的数据也是这样;还有,国内某知名拍卖行去美国征集拍品,结果95%都没办法收。现在,圈里面觉得95%这个数字可能都保守了,实际仿品概率更高。所以真正的大藏家,一定是从拍卖行买东西的。私下交易的东西,买回来,出手都不好出手。大的拍卖行有信誉,必须提供瓷器的相关证明。不只是鉴定证书,还有流传记录,我们叫“流传有序”。不能证明“流传有序”,拍卖价值会大大下跌。邱先生这6000件,就算100万一件,也是60亿巨资。要真有两汉时期的,那是无价之宝,所以圈内都认为不可能。
  文物收藏全靠买家眼光
  记者:那可以认为拍卖行才是流出正品的可靠渠道吗?
  季涛:也不能这么说,拍卖行也不完全保真。世界上大多数的拍卖行都奉行一条惯例:对艺术品、古董及普通旧货可以不保证其品质,而以买家各自的眼光为准。一般而言,拍卖行不是拍卖品的主人,而谈论古董的品质常常会有分歧,拍卖行有时无法真正了解文物的真正品质,拍卖行如果作出保真承诺反而会被认为是在愚弄人。社会上很多人认为拍卖行应该对文物艺术品保真,实际上就是没弄明白文物艺术品的特性,也没搞清艺术品真伪鉴定的难度和相对性。
  记者:法律没有规定对拍卖行拍品真伪负责吗?
  季涛:我国《拍卖法》第61条规定,当拍卖企业无法确认拍品真伪及瑕疵时,可以声明不承担相关担保责任。这样的声明免责是合理的,准确反映出文物艺术品和拍卖经营的特点。但由于《拍卖法》规定还不够细致,也有拍卖行钻空子而不去认真选择拍品的情况。如果《拍卖法》有机会得到修改,可以更加细化有关条款,比如增补这样一段文字:“但是拍卖企业、委托人明确知道或应当知道拍卖标的有瑕疵时,免责声明无效。”
  作伪产业链利益刺激巨大
  记者:是什么人在作伪?
  季涛:景德镇有很多做仿品的。大概从二十年前就开始做低仿古瓷器,在市场上公开销售。十几年前开始有高仿品。后来,随着仿品和真品之间巨大的价值差异,作伪的人开始出现。现在去景德镇,普通人就能轻易买到低仿品,几百块钱一件,也很好看。但是,只有熟人带着,才能去窑上买到高仿品。熟了,才能买到作伪的东西。他们手段很多,用酸泡、用土埋、用特殊器物打磨。更有甚者,用老的瓷粉、瓷片、高岭土去烧,烧出来连高科技仪器也能骗过去。这些故意做旧、作伪的仿品,质量好的售价也有上万、十几万元。流通出去,能卖到几百、上千万元。这是巨大的利益刺激。
  记者:这些作伪的仿品,流到了哪里?
  季涛:有很多都流通到了新入市的老板、商人手里。他们有钱,带着投资的心态进入瓷器圈子,一开始是想买好东西,但是不懂,就被骗了。那之后,就你骗我、我骗你。我有时候跟着鉴定专家去一些老板家里看,几件瓷器,专家不需要上手,远远看一眼,就知道假的太明显,但也没法直说,就说“我看不了,您再找人吧。”没法说瓷器是假的,你说假的,老板找你拼命,这些可都是他们花高价买来的啊!
  给普通藏家三个建议
  记者:作为普通百姓,如果有兴趣进行瓷器收藏,需要注意些什么?
  季涛:我给一些成功人士做讲座、聊收藏,最后都会说,最好别碰瓷器。如果咱们《北京晚报》的读者,真喜欢瓷器,手里也有一些闲钱。我提三个建议:一,以观赏、消费、收藏为目的,别想着赚钱,放在家里摆着,好看就行;二,可以买一些便宜的、年代近的,比如民国的民窑瓷器,价格越低的越没人仿;三,可以买一些国家评定的当代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这些新瓷器造型优美、艺术价值高,拍卖行也会上拍。
  附:何谓“国宝帮”
  “国宝帮”是对一部分喜欢收藏的人的称呼,这些人对收藏“国宝”有狂热的追求,而且极其缺乏收藏和文物方面的知识,甚至对如何鉴定文物一无所知,只想收藏“国宝”,经常会把赝品当成真品而花高价买回来,然后到处炫耀,甚至再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去。这些赝品的绝大多数都是很低劣的仿品,往往都是内行人一眼就能看出真假的。这些“国宝帮”几乎都是陷入其中而不能自拔的人,比较高级的“国宝帮”就是那种知假卖假的人,把赝品包装成“国宝”来卖。我们说的“国宝帮”并非针对全部购买“国宝”的人群,我们只从收藏角度定义“国宝帮”——“国宝”消费只有作为收藏现象存在才有文化思考的意义。古玩商也可能购买“国宝”,但情况显然要复杂得多。
  因此,我们谈论的国宝帮至少是这样一群人:古玩收藏爱好者;热心的收藏文化传播者;按图索骥、依样画葫芦的执迷追随者;可能初识也可能久历,但对古玩认识模棱两可、一知半解却如痴如醉者;误入歧途而不自知者;不缺乏爱的情怀却缺乏自我否定精神者;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者;总试图以固执的主观意愿阐释其藏品的客观合理性者;不以盈利为目的者等等。 (责编:高功)
其他文献
2014年,有成都藏友从国外拍回一只金品卿、王少维合作的300件大瓶,此瓶在浅绛彩瓷收藏界甫一亮相,叫好声一片。目前,与金品卿、王少维、王凤池三人有关的此类大瓶国内共发现六只,其中景德镇陶瓷馆两只,另有两只被河北藏家收入,南昌藏家藏有一只金品卿的花鸟大瓶,再加上成都这只。无论从器型、胎釉、画意还是上面蕴含的历史信息来看,成都这只金、王合作大瓶称之为浅绛瓷器中的王者绝不为过。下面我们仔细地赏析一下此
期刊
台德穆尔古城位于叙首都大马士革东北约215公里处,是一座古罗马风格遗址,有2000多年历史,198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叙利亚军方原本担心台德穆尔古城内的珍贵古迹会遭到摧毁,但在发现城内大部分地区似乎完好如初后总算松了一口气。  此前有报道称,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已毁坏台德穆尔古城部分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包括贝尔神庙及凯旋门。不过古城内的大部分地区,包括阿戈拉和著名的罗马剧
期刊
记者:您如何看待网上热议的6000件陶瓷器捐北师大,以及成立北师大邱季端中国古陶瓷博物馆这个事件?  许勇翔:“北师大捐赠”这个事件我是上礼拜刚知道,看了以后挺吃惊的。微信上有关于瓷器的图片,我一看这些个图片,觉得问题来了。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校长等出席了捐赠仪式,还有我们的相关人员,什么中国某某委员会的会长姚政、某某博物馆的研究员雷从云都出场了,笑话闹大了。去年,浙江师范大学也在捐赠事件中闹过
期刊
玉手镯是中国古代玉器中一个较为独特的品种,制作时“因材施工”,形制基本大致相同。手镯除腕饰之用外,古代或从护臂铠甲演化而来,而通常手镯所戴之位置,正好是腕上要穴、内关、外关之位。有说法,此穴位易遭外邪入侵,也容易受伤,故手镯还具有保护功能。后逐渐成为人们随身佩戴的装饰品,其造型单一,纹饰简洁,但材质却多样化,有金、银、玉、翡翠、玛瑙、象牙等,比比皆是。在玉器的海洋中,白玉手镯同样也呈现出一片独特的
期刊
19世纪中后期,清王朝的统治江河日下,那些学而优则仕的文人官员,开始更加注重内心感受,他们寄情笔翰,在一幅幅书画作品中表达自己的心灵诉求与向往。刘秉琳便是其中的一位代表人物。刘秉琳字昆圃,湖北黄安人,咸丰二年(1852年)进士,授顺天宝坻知县,卒于公元1882年。据《清史稿·刘秉琳传》记载,他是一位持躬清苦、抚恤孤寡、惩除豪猾的清官。从其收藏的八幅扇面均署上款“昆圃”等题识,可知这些作品都是当时的
期刊
2016年4月30日,“星云大师捐赠北齐佛首合璧入藏暨一笔字书法展开幕仪式”在河北博物院隆重举行。至此,流失二十年之久的河北灵寿幽居寺北齐汉白玉释迦牟尼佛首与博物院展出的佛身造像“金身合璧”正式展现在公众面前,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在河北博物院阳光大厅展出一个月后,6月1日正式移至“曲阳石雕”陈列展厅幽居寺文物专区进行展出。  这尊释迦牟尼佛造像,雕刻于我国北齐时期,质地为汉白玉白石,高206厘米
期刊
松树,在人们心目中,向来被视为高品嘉木,它经寒不凋,四季常青,青翠苍劲。因秦始皇曾于泰山封其为“五大夫松”,后即以“五大夫松”为之别名。柏树与松树具有同样的材质,故文坛常以“松柏”来比喻一个人的操节坚贞;又因松与竹均严冬不凋,常用“松筠”喻赞人的志向,如《梁书·元法僧等传论》曾有“志当松筠,心同铁石”,还把松、竹、梅合称为“岁寒三友”;松在树木中,寿命最长,所以民间常用“福如东海水,寿比南山松”联
期刊
刚从徽州回来,满脑子晃来晃去的仍是齐云山水润秀、恬淡、清幽的画卷,嗅觉里一直保持着徽州五月的气息,黟县程门家乡的风情余韵不绝,恍惚身在现实的昨天。  近日被一片浅绛瓷画折磨着,分秒忐忑,这日子过得局促。牵记揪心于旁人不觉察、或根本就不值他人在意的独自内心不可释然!是的,有形有影且占据有一定空间可以量化的实体,在人们身上完全可能是一个精神的存在或不存在。世间事,什么是大、什么是小,轻重缓急皆因人而异
期刊
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馆草创于1981年,2003年6月29日被安徽省政府批准为首家非国有博物馆。于2009年5月1日新馆正式接待观众,先后接待了文化部蔡武部长等国家及省市领导。目前拥有关于安徽历史文化、重大事件、政治名人、楹联匾额、徽州三雕、民风民俗等相关文物藏品近6万件,占地面积50余亩,拥有十三馆一群落,最终将建设三十座徽文化专题博物馆和古民居群落,形成在国际上最具规模化、系列化、学术性的
期刊
“三彩”一词,始见于民国,这与其首次发现密切相关。20世纪初,不见于史册的唐三彩惊现于河南洛阳之邙山。其出土地除却陕西西安、河南洛阳之外,江苏扬州、山西太原、甘肃泰安和辽宁朝阳等地亦有出土。而西安、洛阳同为唐三彩发源地,出土数量最多,其他地区相对较少。唐三彩品种众多、内容丰富,从现出土之唐三彩器物来看,大致分为俑、生活用具和建筑模型三大类。著名考古学专家冯先铭先生曾以“斑驳灿烂,变化万千”八字概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