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经济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形势下,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创新意识是人们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能力,对人们的成长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对此,在中职《植物生产与环境》教学中,教师就应当在教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其更好地适应当前时代的要求。
关键词:中职学校;《植物生产与环境》;创新能力
《植物生产与环境》是中职教学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的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遵循强化技能、注重实践这一宗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的知识点,从而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需要注意的是,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那么教师就应当意识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將这一目标落实到位。
一、 组织探究式教学,培养创新精神
就中职《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材而言,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知识内容,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假设没有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以及学习方法,那么学生就会一头雾水,不知从而下手。时间一长,学生就跟不上教师的节奏,从而丧失对该课程的兴趣。对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采取不一样的教学手段,通过多种方式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其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发散其思维,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基于此,教师就可以采取探究式的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和帮助学生,使其学会自主思考、探究。例如:在教学“根的形态与功能”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首先就可以给学生引申出相关的案例,如在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有一个这样的情节,即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以此对鲁智深这一人物进行生动的刻画。在实际生活中,则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语句:你算哪根葱?以此表达对他人的不满。这个时候,就可以给学生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如垂杨柳和葱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环境才能生长呢?它们在根系分布上有什么异同点呢?它们是否可以进行间种和套种呢?等,通过这种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其自主的搜集相应的学习资源,从而展开深刻的探讨,从而得出相应的答案:在土壤中,根系分布相对较浅的叫作浅根系,而分布相对较深的则叫作深根系,垂杨柳属于前者,葱则属于后者。根系不一的植物可以进行间种和套种……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就得到了全面的调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学会了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于本节课的内容也有更深的理解,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其创新精神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二、 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创新意识
在《植物生产与环境》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实激发其创新意识。相关实践证明,轻松的教学氛围能够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给学生创造有利的思考空间,使其自主思考。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公。例如:在教学“植物营养器官的变态”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提出相关的疑问,如:“为什么人们都会说一个萝卜一个坑,但是却没有听到过一个土豆一个坑的说法呢?”这个时候,学生的兴趣被充分的激发,在一番探讨之后,教师可以选择几名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当学生回答正确时,那么教师就应当予以相应的肯定和激励,并且对问题展开进一步的分析;当学生回答有误时,也不应当全权否定,可以对其中较为新颖的看法予以相应的认可,随后指导学生进行改正。这样一来,就得出了最后的答案,即由于主根变态与侧根变态所造成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不但教学了本节课的知识,还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一举多得。
三、 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创新能力
相关实践证明,看与听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长学生的见识,但是效果却远不如实践操作给人的体会,实践操作能够加深印象,并且记忆得更加深刻,还能够将理论付诸实践。由此可见,教师要想有效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就应当适当的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就现阶段中职《植物生产与环境》这一课程教学的情况来看,教材中包含了许多丰富的实验,然而却由于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次数相对较少,甚至有部分教师从始至终都没有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教学,这对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是十分不利的。对此,教师就可以引导和鼓励学生充分的运用自身的想象力以及创新能力,从而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例如:在教学《叶的形态与功能》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则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校园内的植物园,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在教学完成后,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谈谈单、双子叶植物叶片的构造有什么不同点等。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将课堂所学的知识整合起来,并且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从而得到更加新颖的回答。
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中职《植物生产与环境》教学中,教师要想切实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就必须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进一步促进其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科.中职学校《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浅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22):195-196.
[2]王宝花.植物生产与环境教学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2016(24):155.
[3]宁桂湘.谈案例教学法在《植物生产与环境》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农业,2015(1):109.
作者简介:
汪和明,安徽省宣城市,宣城旅游学校。
关键词:中职学校;《植物生产与环境》;创新能力
《植物生产与环境》是中职教学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的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遵循强化技能、注重实践这一宗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的知识点,从而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需要注意的是,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那么教师就应当意识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將这一目标落实到位。
一、 组织探究式教学,培养创新精神
就中职《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材而言,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知识内容,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假设没有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以及学习方法,那么学生就会一头雾水,不知从而下手。时间一长,学生就跟不上教师的节奏,从而丧失对该课程的兴趣。对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采取不一样的教学手段,通过多种方式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其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发散其思维,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基于此,教师就可以采取探究式的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和帮助学生,使其学会自主思考、探究。例如:在教学“根的形态与功能”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首先就可以给学生引申出相关的案例,如在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有一个这样的情节,即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以此对鲁智深这一人物进行生动的刻画。在实际生活中,则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语句:你算哪根葱?以此表达对他人的不满。这个时候,就可以给学生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如垂杨柳和葱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环境才能生长呢?它们在根系分布上有什么异同点呢?它们是否可以进行间种和套种呢?等,通过这种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其自主的搜集相应的学习资源,从而展开深刻的探讨,从而得出相应的答案:在土壤中,根系分布相对较浅的叫作浅根系,而分布相对较深的则叫作深根系,垂杨柳属于前者,葱则属于后者。根系不一的植物可以进行间种和套种……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就得到了全面的调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学会了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于本节课的内容也有更深的理解,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其创新精神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二、 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创新意识
在《植物生产与环境》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实激发其创新意识。相关实践证明,轻松的教学氛围能够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给学生创造有利的思考空间,使其自主思考。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公。例如:在教学“植物营养器官的变态”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提出相关的疑问,如:“为什么人们都会说一个萝卜一个坑,但是却没有听到过一个土豆一个坑的说法呢?”这个时候,学生的兴趣被充分的激发,在一番探讨之后,教师可以选择几名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当学生回答正确时,那么教师就应当予以相应的肯定和激励,并且对问题展开进一步的分析;当学生回答有误时,也不应当全权否定,可以对其中较为新颖的看法予以相应的认可,随后指导学生进行改正。这样一来,就得出了最后的答案,即由于主根变态与侧根变态所造成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不但教学了本节课的知识,还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一举多得。
三、 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创新能力
相关实践证明,看与听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长学生的见识,但是效果却远不如实践操作给人的体会,实践操作能够加深印象,并且记忆得更加深刻,还能够将理论付诸实践。由此可见,教师要想有效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就应当适当的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就现阶段中职《植物生产与环境》这一课程教学的情况来看,教材中包含了许多丰富的实验,然而却由于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次数相对较少,甚至有部分教师从始至终都没有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教学,这对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是十分不利的。对此,教师就可以引导和鼓励学生充分的运用自身的想象力以及创新能力,从而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例如:在教学《叶的形态与功能》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则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校园内的植物园,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在教学完成后,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谈谈单、双子叶植物叶片的构造有什么不同点等。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将课堂所学的知识整合起来,并且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从而得到更加新颖的回答。
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中职《植物生产与环境》教学中,教师要想切实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就必须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进一步促进其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科.中职学校《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浅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22):195-196.
[2]王宝花.植物生产与环境教学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2016(24):155.
[3]宁桂湘.谈案例教学法在《植物生产与环境》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农业,2015(1):109.
作者简介:
汪和明,安徽省宣城市,宣城旅游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