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开展“大脚板走一线、小分队破难题”抓落实专项行动,实现了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態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56.5亿元,同比增长7.8%,保持在全年预期水平之上,三次产业之比为3∶50.6∶46.4。财政总收入1443.5亿元,同比增长20.1%,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52.2亿元,同比增长18.4%。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企业效益显著提升。上半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7832.9亿元和1612.2亿元,分别增长16.1%和9%。在35个行业中,27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增加值总量排名前十位的行业全部呈正增长。工业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52.1,连续11个月保持平稳扩张态势。全市工业用电增长12.5%,同比提高8.6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用电增长13.2%。规上企业实现利税总额980.1亿元、利润总额574.4亿元,分别增长21.9%、29.9%;企业亏损面20.6%,为5年来同期最好。
第三产业较快增长,对外贸易明显回暖。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8%,商贸和交通运输带动作用明显。商品销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21.1%和9%,公路和水路总周转量分别增长17.7%和16.7%。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货物吞吐量分别增长14.5%和11.3%,其中宁波港域分别增长14%和14.6%。人民币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5.5%和5.6%。房地产交易高位趋缓,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33.5%,比一季度下降8个百分点。受益于国际需求回升、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上半年外贸进出口增速实现较大反弹,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3620.6亿元,增长26.2%;其中进口1235.4亿元,增长44.9%,出口2385.2亿元,增长18.3%。
创新转型步伐加快,市场主体活力迸发。上半年,规上工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增长22%,发明专利授权量2403件。装备制造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8%、11%、12.8%,均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40.3%和25.9%。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1.2%,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止跌回升,增长12.1%,较去年同期上升14.9个百分点。创业积极性显著提高,新设内资企业数和注册资金分别增长24%和103%。企业上市进度加快,新增境内上市公司12家,累计达80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5家。股权融资额230.3亿元,增长27.5%。
重点改革扎实推进,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扎实推进。两批共梳理公布“最多跑一次”审批事项1057项,占部门现有审批事项近89%,市行政服务中心40个部门158个窗口整合为8类综合办理功能区和87个“一窗受理”窗口。我市探索特定区域“打包审批、集成服务”促进投资项目早审批快落地的经验成效,得到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重大改革试点扎实推进。从今年开始三年统筹安排133亿元财政资金,出台22条精准扶持政策,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实现交易额30.4亿美元,增长49.6%,其中出口26.2亿美元,增长56.3%。“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浙东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申报和创建有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97家不锈钢行业企业落后工艺设备全部淘汰,50家铸造行业企业相继关停。全市商品房消化周期10.8个月,其中市区(不含奉化)住宅存量消化周期仅5个月。金融机构不良率2.37%,连续8个月实现“双降”。1-5月,累计为企业降本减负超232亿元。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社会发展保持平稳。民生支出力度加大,上半年我市財政对社保、就业、医疗卫生、教育、公共安全等民生领域的支出达545.9亿元,增长23.6%。民生实事工程进展顺利,提前完成民生实事项目省定目标6项,城镇污水配套管网及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新增专用停车位等项目进展较快。就业社保不断改善,全市登记失业率2%,继续保持在较低水平,出台一批深化综合医改配套实施方案,“双下沉、两提升”深入推进。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2%和7.6%,达到30340元和17099元。生态环境整治取得新成效,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7.3%,同比上升2.1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下降7.1%,市控劣V类水质断面全面消除。
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势头良好,但也出现了一些稳中有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主要指标增幅均比一季度有所回落。这其中有去年同期基数变化的因素,但也反映了经济持续向好的后劲还不够充足。二是投资带动力不足,利用外资持续下滑,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三是区域发展不平衡、要素配置不协调等问题,也有待采取更加精准有效的措施,切实予以解决。
下半年经济工作建议
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关键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践行新理念,把握总基调,提高执行力,全力抓落实,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以优异成绩向党的十九大献礼。
坚定发展目标,着力保持稳定增长。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期增长7.5%左右,在实际工作中努力争取更好成绩,力争为全省大局作出更大贡献。一是狠抓有效投资稳增长。结合“大脚板走一线、小分队破难题”抓落实专项行动,全力加快重大项目投资建设,切实增强投资对稳增长的带动力。全面落实投资责任,细化项目清单、责任清单,定期监测分析投资总量、结构目标进展情况。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激发民间资本活力。二是激活消费潜力稳增长。以宁波周、购物节等活动为载体,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打造消费大市场。优化商业布局,打造高品质消费集聚区,推动商贸、旅游、文化、体育等产业跨界融合。深入推进电商进农村、进社区,继续扩大网络消费。三是开拓外贸市场稳增长。抓住外贸需求反弹态势,继续落实和完善出口促进政策,努力在传统和新兴出口市场同步形成新增量。加快完善服务贸易政策支持体系,打造宁波外贸新的增长点。全力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推动跨境电商由进口为主向进出口并重转变。 厚植发展动能,着力释放改革红利。继续加大改革攻坚力度,以政府自身改革撬动经济社会各领域改革。一是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度梳理规范“最多跑一次”事项,确保年底基本实现“最多跑一次是原则、跑多次是例外”的要求。继续推进政务服务“四个集成”,逐步实现市域范围 “全城通办”。联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四个平台”建设,加快乡镇(街道)“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二是深化国家战略试点。全力创建中国(宁波)“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细化重点试验内容,坚持边建边创、以建促创,保持快人一步的势头。加快 “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争创“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全面推进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规划建设保险创新产业园,推动重大保险平台、项目、企业落地。三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分类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加快“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建设。
拓寬发展路径,着力加快转型升级。坚定不移、持续深入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落实好下一步打好组合拳的三大任务。一是以“拆治归”倒逼转型升级。全力打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和治危拆违两大攻坚战,全面清理违法建筑、整治城乡危旧房、改造城中村。协同推进“五水共治”“五气共治”,坚决消灭劣V类水质断面。健全浙商甬商回归工作协调机制,推动浙商甬商回归扩量提质增效。二是以创新驱动引领转型升级。全面落实年初制定的科技创新九方面政策意见,持续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创建浙东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一带两湾”创新发展新空间,推进三大“科技城”建设,推动多种形式高等教育发展。高水平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优化科技大市场和股权交易中心功能,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三是以配优资源支撑转型升级。坚持市场化导向,把资源要素配置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逐步建立统一的市场准入标准,健全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机制和差别化资源要素价格机制,强化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促进优胜劣汰。开展国家土地二级市场试点,建立统一的二级市场交易平台。
共享发展成果,着力提升民生福祉。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一是提升社会保障能力。实施新修订的宁波市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对最低生活保障实行城乡一体化,将低保对象从“收入型”贫困家庭向“支出型”贫困家庭拓展。完善就业促进政策,扶持大学生等创业实体。支持相对薄弱区域发展,促进低收入农户持续增收。二是提升城乡人居品质。加快轨道交通、城市快速路网、跨江桥梁建设,优化停车设施布局,方便群众交通出行。推进棚户区改造和城市街道、立面、道路改造,加快主城区主干道及两侧综合提升工程,美化城区形象。持续推进农村“安居宜居美居”专项行动,深化农村综合环境整治。三是提升民生事业水平。制定实施“健康宁波2030”行动纲要,推进“互联网+”健康服务,争创全国健康城市示范市。深化综合医改工作,促进“双下沉、两提升”,持續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深化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进一步提高养老机构医疗卫生服务覆盖率。加快市图书馆新馆、奥体中心等设施建设,大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
抓牢发展责任,着力强化风险防控。紧紧抓牢稳定这个第一责任,进一步强化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助力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一是强化平安宁波建设。围绕“迎接十九大、全力保平安”这一主轴,聚焦最突出、最迫切的问题,把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建强基层堡垒、强化基层保障,有效预防化解源头性、热点性、隐患性问题,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二是强化金融风险防控。逐步把互联网金融、逃废债及企业“两链”等风险监测纳入基层社会治理网格,落实分级治理制度和属地管理责任,精准打击各类金融乱象。建立健全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积极化解企业“两链”风险,进一步压低不良贷款率,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这条底线。三是强化房地产市场调控。按照因地制宜、因情施策、因时出招的思路,精准实施房地产市场调控,把房地产价格控制在合理区间。实施商务楼宇改造提升,通过业态调整、功能置换和定向招商等方式,加快商业用房去库存进度。坚决查处房地产市场违法违规行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吴 剑
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態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56.5亿元,同比增长7.8%,保持在全年预期水平之上,三次产业之比为3∶50.6∶46.4。财政总收入1443.5亿元,同比增长20.1%,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52.2亿元,同比增长18.4%。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企业效益显著提升。上半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7832.9亿元和1612.2亿元,分别增长16.1%和9%。在35个行业中,27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增加值总量排名前十位的行业全部呈正增长。工业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52.1,连续11个月保持平稳扩张态势。全市工业用电增长12.5%,同比提高8.6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用电增长13.2%。规上企业实现利税总额980.1亿元、利润总额574.4亿元,分别增长21.9%、29.9%;企业亏损面20.6%,为5年来同期最好。
第三产业较快增长,对外贸易明显回暖。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8%,商贸和交通运输带动作用明显。商品销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21.1%和9%,公路和水路总周转量分别增长17.7%和16.7%。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货物吞吐量分别增长14.5%和11.3%,其中宁波港域分别增长14%和14.6%。人民币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5.5%和5.6%。房地产交易高位趋缓,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33.5%,比一季度下降8个百分点。受益于国际需求回升、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上半年外贸进出口增速实现较大反弹,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3620.6亿元,增长26.2%;其中进口1235.4亿元,增长44.9%,出口2385.2亿元,增长18.3%。
创新转型步伐加快,市场主体活力迸发。上半年,规上工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增长22%,发明专利授权量2403件。装备制造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8%、11%、12.8%,均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40.3%和25.9%。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1.2%,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止跌回升,增长12.1%,较去年同期上升14.9个百分点。创业积极性显著提高,新设内资企业数和注册资金分别增长24%和103%。企业上市进度加快,新增境内上市公司12家,累计达80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5家。股权融资额230.3亿元,增长27.5%。
重点改革扎实推进,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扎实推进。两批共梳理公布“最多跑一次”审批事项1057项,占部门现有审批事项近89%,市行政服务中心40个部门158个窗口整合为8类综合办理功能区和87个“一窗受理”窗口。我市探索特定区域“打包审批、集成服务”促进投资项目早审批快落地的经验成效,得到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重大改革试点扎实推进。从今年开始三年统筹安排133亿元财政资金,出台22条精准扶持政策,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实现交易额30.4亿美元,增长49.6%,其中出口26.2亿美元,增长56.3%。“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浙东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申报和创建有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97家不锈钢行业企业落后工艺设备全部淘汰,50家铸造行业企业相继关停。全市商品房消化周期10.8个月,其中市区(不含奉化)住宅存量消化周期仅5个月。金融机构不良率2.37%,连续8个月实现“双降”。1-5月,累计为企业降本减负超232亿元。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社会发展保持平稳。民生支出力度加大,上半年我市財政对社保、就业、医疗卫生、教育、公共安全等民生领域的支出达545.9亿元,增长23.6%。民生实事工程进展顺利,提前完成民生实事项目省定目标6项,城镇污水配套管网及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新增专用停车位等项目进展较快。就业社保不断改善,全市登记失业率2%,继续保持在较低水平,出台一批深化综合医改配套实施方案,“双下沉、两提升”深入推进。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2%和7.6%,达到30340元和17099元。生态环境整治取得新成效,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7.3%,同比上升2.1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下降7.1%,市控劣V类水质断面全面消除。
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势头良好,但也出现了一些稳中有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主要指标增幅均比一季度有所回落。这其中有去年同期基数变化的因素,但也反映了经济持续向好的后劲还不够充足。二是投资带动力不足,利用外资持续下滑,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三是区域发展不平衡、要素配置不协调等问题,也有待采取更加精准有效的措施,切实予以解决。
下半年经济工作建议
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关键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践行新理念,把握总基调,提高执行力,全力抓落实,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以优异成绩向党的十九大献礼。
坚定发展目标,着力保持稳定增长。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期增长7.5%左右,在实际工作中努力争取更好成绩,力争为全省大局作出更大贡献。一是狠抓有效投资稳增长。结合“大脚板走一线、小分队破难题”抓落实专项行动,全力加快重大项目投资建设,切实增强投资对稳增长的带动力。全面落实投资责任,细化项目清单、责任清单,定期监测分析投资总量、结构目标进展情况。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激发民间资本活力。二是激活消费潜力稳增长。以宁波周、购物节等活动为载体,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打造消费大市场。优化商业布局,打造高品质消费集聚区,推动商贸、旅游、文化、体育等产业跨界融合。深入推进电商进农村、进社区,继续扩大网络消费。三是开拓外贸市场稳增长。抓住外贸需求反弹态势,继续落实和完善出口促进政策,努力在传统和新兴出口市场同步形成新增量。加快完善服务贸易政策支持体系,打造宁波外贸新的增长点。全力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推动跨境电商由进口为主向进出口并重转变。 厚植发展动能,着力释放改革红利。继续加大改革攻坚力度,以政府自身改革撬动经济社会各领域改革。一是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度梳理规范“最多跑一次”事项,确保年底基本实现“最多跑一次是原则、跑多次是例外”的要求。继续推进政务服务“四个集成”,逐步实现市域范围 “全城通办”。联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四个平台”建设,加快乡镇(街道)“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二是深化国家战略试点。全力创建中国(宁波)“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细化重点试验内容,坚持边建边创、以建促创,保持快人一步的势头。加快 “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争创“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全面推进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规划建设保险创新产业园,推动重大保险平台、项目、企业落地。三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分类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加快“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建设。
拓寬发展路径,着力加快转型升级。坚定不移、持续深入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落实好下一步打好组合拳的三大任务。一是以“拆治归”倒逼转型升级。全力打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和治危拆违两大攻坚战,全面清理违法建筑、整治城乡危旧房、改造城中村。协同推进“五水共治”“五气共治”,坚决消灭劣V类水质断面。健全浙商甬商回归工作协调机制,推动浙商甬商回归扩量提质增效。二是以创新驱动引领转型升级。全面落实年初制定的科技创新九方面政策意见,持续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创建浙东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一带两湾”创新发展新空间,推进三大“科技城”建设,推动多种形式高等教育发展。高水平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优化科技大市场和股权交易中心功能,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三是以配优资源支撑转型升级。坚持市场化导向,把资源要素配置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逐步建立统一的市场准入标准,健全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机制和差别化资源要素价格机制,强化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促进优胜劣汰。开展国家土地二级市场试点,建立统一的二级市场交易平台。
共享发展成果,着力提升民生福祉。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一是提升社会保障能力。实施新修订的宁波市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对最低生活保障实行城乡一体化,将低保对象从“收入型”贫困家庭向“支出型”贫困家庭拓展。完善就业促进政策,扶持大学生等创业实体。支持相对薄弱区域发展,促进低收入农户持续增收。二是提升城乡人居品质。加快轨道交通、城市快速路网、跨江桥梁建设,优化停车设施布局,方便群众交通出行。推进棚户区改造和城市街道、立面、道路改造,加快主城区主干道及两侧综合提升工程,美化城区形象。持续推进农村“安居宜居美居”专项行动,深化农村综合环境整治。三是提升民生事业水平。制定实施“健康宁波2030”行动纲要,推进“互联网+”健康服务,争创全国健康城市示范市。深化综合医改工作,促进“双下沉、两提升”,持續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深化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进一步提高养老机构医疗卫生服务覆盖率。加快市图书馆新馆、奥体中心等设施建设,大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
抓牢发展责任,着力强化风险防控。紧紧抓牢稳定这个第一责任,进一步强化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助力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一是强化平安宁波建设。围绕“迎接十九大、全力保平安”这一主轴,聚焦最突出、最迫切的问题,把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建强基层堡垒、强化基层保障,有效预防化解源头性、热点性、隐患性问题,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二是强化金融风险防控。逐步把互联网金融、逃废债及企业“两链”等风险监测纳入基层社会治理网格,落实分级治理制度和属地管理责任,精准打击各类金融乱象。建立健全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积极化解企业“两链”风险,进一步压低不良贷款率,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这条底线。三是强化房地产市场调控。按照因地制宜、因情施策、因时出招的思路,精准实施房地产市场调控,把房地产价格控制在合理区间。实施商务楼宇改造提升,通过业态调整、功能置换和定向招商等方式,加快商业用房去库存进度。坚决查处房地产市场违法违规行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吴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