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策划:唐华 执行:马远文
子曰:有“剩女”,就必有“剩男”,诚哉斯言!冯小刚的《非诚勿扰》就讲述了一个一夜暴富的“剩男”揣着家底在“征婚”旅程中的故事。票房大卖的背后,除了冯导和葛优的招牌,或许“剩男”也是一个热点。事实上,足球圈那些大龄男青年显然也在沦为“足坛剩男”。Single(单身,没有孩子)、Senventies(大多数生于上世纪70年代)、Stuck(被卡住了),“3S男人”至今还在围城之外乐得逍遥。这些人一般大多拥有同龄男人难以企及的财富,比他们年纪大的男人,已尽享天伦之乐,比他们年纪小的也在精挑细选后喜气洋洋地风光大婚了;比他们英俊的没他们多金,比他们阔绰的没他们年轻——可偏偏被剩下的就是他们。因为他们独立,有豪宅,有名车,普通的女人不入他们法眼,至于优秀的女人,他们更愿意享受追逐的过程。他们改追事业追名牌,泡健身房泡吧泡咖啡馆,就是不想结束单身。
“剩男”剩下有原因
如果时光回到30年前,这样的现象是很少发生的。姑娘们当时的偶像都早就成家,老球员中,济科18岁就登记结婚,舒斯特尔21岁就步入教堂,亨利·米歇尔22岁时给女儿喂奶的照片就登上《法国足球》的头版……再看看今天的球员吧:35岁的菲利波·因扎吉到现在都没张固定床位,32岁的科拉迪依然在寻找新娘,如果说像加斯科因或鲍耶这样的球棍让人感到害怕还情有可原,那怎么连被女人奉为“最优秀情人”的费拉里和科科两位活宝,也没有人愿意找他们做丈夫?探究个中原因,不外以下几点。
身份说:自上世纪90年代后,足球运动员的社会地位比过去大大提高了。最重要的是,在收入方面,球员的收入是普通工薪阶层的数倍之多,这使得他们迅速进入到财务自由的层次。更何况球员大多是身体健美、头脑简单的高级动物,符合当今社会审美观,即使是像费拉里那样在中国人眼里其貌不扬的家伙,在欧洲竟然也是最受女性欢迎的情人。面对外界种种诱惑,球员们也乐得享受这种免费的身体崇拜。形容球员和那些情人的关系,《德国彩色画刊》的话入木三分:“道德只适用于穷人,忠诚是无聊人的口头禅,胆小鬼才会有固定的两性关系。”但让人尴尬的是,在多数时候,女性甚至比球员更早表示了拒绝婚姻的态度。从因扎吉的经历可以看出,他所结识的女性,几乎没有一位明确表示过要和他结婚。
“3B”说:这看起来有点像个冷笑话,事实上,这些家伙根本不缺女人,尤其是漂亮女人。欧洲媒体给了他们更形象的标签:“3B男人”(bourbon,betting and birds,酒精、赌博和女人)。的确,“剩男”们每天都在和这些东西打交道,但至今仍沦落单身,这才是笑话的笑点。原因很好解释,正是对这些外界诱惑的过分痴迷,使他们忘乎所以,不愿回归家庭回到正统。套句老话:生活和革命都是请客吃饭,那么生活和结婚也都不外乎酒精、赌博(在欧洲合法)、女人,但如果过于沉湎,那就颠倒了人生,不是革命,而是被革了命。
制度说:作家阿尔弗雷德·瓦尔在《职业球员的生活》中提到了这种观点:在过去,球员们通常是“内婚制”,也就是球员家庭间互相通婚。但这种古朴的婚姻制度在今天已经消亡,足球早已从过去的绅士运动成为了今天的商业巨兽,球员的择偶圈和过去也大不相同。在过去,来自相同体系的妻子更能理解丈夫工作的艰辛和难处,但今天,来自先锋世界的妻子们更多只是看上了丈夫的社会地位。要知道,在上世纪60年代,球员妻子和那些矿井工人的妻子没什么分别。但今天,“WAGS”已写进了“大英词典”(WAGS:英格兰太太团)。结婚便意味着要为家庭付出并且负责,一言一行小心谨慎,稍微出了点差错,便可能遭到媒体的道德审判。通俗地说,婚前泡妞叫风流,婚后喝花酒便是背叛。对于自我意识甚高的因扎吉们而言,与其背叛,不如风流。
有此一说:也有些事例比较特殊,不过特殊的总是不可爱的。在谈到自己的婚姻时,“剩男”们都会找出很多理由来搪塞,最可笑的理由是没时间。中田英寿一度作为日本足球的领军人物,却从未在国家队发挥出重大作用,在队友们看来,这与他至今未婚有关,他有那么多时间放在时尚走秀上,却没有时间来结婚实在是有些荒唐。最不科学的理由来自费拉里,他曾对意大利媒体表示早婚不利于职业生涯,这明显和教练界的观点相悖。最叫人钦佩的理由来自前中国国青队主教练克劳琛,为了足球事业他终身未娶,而这都是出于对足球运动的热爱,不过这貌似有点恐怖。
“剩男”也是时代病
意大利记者马泰在本世纪初出版的《感谢你上帝》一书中,也提到了类似观点。在他看来,“剩男”现象不能怪球员风流,而是时代弄人。也就是说,过去教练和媒体塑造的家庭观是错误的。“足球在这个物欲世界很好地填补了观众的精神真空,但另一方面,球员作为普通人也感受到了日益加剧的压力,为了摆脱这种心灵的煎熬,他们会通过宗教和家庭来感化自己。”这也是此前球员们都过早组织家庭的原因。从以往例子看,的确很多球员在走入教堂前都曾面临过职业生涯的转折或不幸,与此同时,教练们也不断向他们灌输结婚是避免压力甚至挽救职业生涯的灵丹妙药。
现在看来,这种感化和鼓励其实是种“欺骗”。在一项对意大利球员的调查中,我们看到,那些原本在经济和社会地位处于强势的球员在家庭中反而处于弱势,比如球员们在理财和生活方面通常都无法自主,因为过于依赖婚姻,家庭对他们的影响要比他们在单身前大得多。蒙特拉和前妻丽塔的婚姻曾被传为佳话,但自从离婚后罗马前锋再也没找回昔日的状态。都灵队门将塞雷尼一度失业,是他的妻子到处求情才为他找来了工作。这意味着,和过去一样,婚后球员的心理状态其实没有任何提高,他们依然“什么都做不了”。从这点看,尽管同样是“脆弱者”,但足坛“剩男”们采取了一种廉价和特殊的“庇护”方式,那就是偶尔的放纵和永远的风流。他们对婚姻的抗拒,也就此获得了充足的理由。
真正不容忽视的还是时代背景,上世纪60年代起成长起来的球员正好碰上了颓废时代,欧洲很多国家鼓励生育,造成社会早婚率奇高,作为社会模范的球员群体自然首当其冲。但这种“高早婚率”却导致了如今“高离婚率”,当初匆忙结婚的年轻人们婚后才发现所托非人。搁在球员身上,由于地位特殊,他们比公众更盲目,也更缺乏头脑了解对方的结婚动机,所以多数婚姻并不幸福。足坛早有教训在前,贝肯鲍尔、卡恩等当年被《法国足球》描绘成家庭楷模的到头还是各分东西,这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会影响到同辈和后辈的价值观。更要命的是,现在正处于经济危机,不但结婚更贵,离婚更离不起(看看亨利),看来今天这些剩男们还得不断地“剩”下去。
子曰:有“剩女”,就必有“剩男”,诚哉斯言!冯小刚的《非诚勿扰》就讲述了一个一夜暴富的“剩男”揣着家底在“征婚”旅程中的故事。票房大卖的背后,除了冯导和葛优的招牌,或许“剩男”也是一个热点。事实上,足球圈那些大龄男青年显然也在沦为“足坛剩男”。Single(单身,没有孩子)、Senventies(大多数生于上世纪70年代)、Stuck(被卡住了),“3S男人”至今还在围城之外乐得逍遥。这些人一般大多拥有同龄男人难以企及的财富,比他们年纪大的男人,已尽享天伦之乐,比他们年纪小的也在精挑细选后喜气洋洋地风光大婚了;比他们英俊的没他们多金,比他们阔绰的没他们年轻——可偏偏被剩下的就是他们。因为他们独立,有豪宅,有名车,普通的女人不入他们法眼,至于优秀的女人,他们更愿意享受追逐的过程。他们改追事业追名牌,泡健身房泡吧泡咖啡馆,就是不想结束单身。
“剩男”剩下有原因
如果时光回到30年前,这样的现象是很少发生的。姑娘们当时的偶像都早就成家,老球员中,济科18岁就登记结婚,舒斯特尔21岁就步入教堂,亨利·米歇尔22岁时给女儿喂奶的照片就登上《法国足球》的头版……再看看今天的球员吧:35岁的菲利波·因扎吉到现在都没张固定床位,32岁的科拉迪依然在寻找新娘,如果说像加斯科因或鲍耶这样的球棍让人感到害怕还情有可原,那怎么连被女人奉为“最优秀情人”的费拉里和科科两位活宝,也没有人愿意找他们做丈夫?探究个中原因,不外以下几点。
身份说:自上世纪90年代后,足球运动员的社会地位比过去大大提高了。最重要的是,在收入方面,球员的收入是普通工薪阶层的数倍之多,这使得他们迅速进入到财务自由的层次。更何况球员大多是身体健美、头脑简单的高级动物,符合当今社会审美观,即使是像费拉里那样在中国人眼里其貌不扬的家伙,在欧洲竟然也是最受女性欢迎的情人。面对外界种种诱惑,球员们也乐得享受这种免费的身体崇拜。形容球员和那些情人的关系,《德国彩色画刊》的话入木三分:“道德只适用于穷人,忠诚是无聊人的口头禅,胆小鬼才会有固定的两性关系。”但让人尴尬的是,在多数时候,女性甚至比球员更早表示了拒绝婚姻的态度。从因扎吉的经历可以看出,他所结识的女性,几乎没有一位明确表示过要和他结婚。
“3B”说:这看起来有点像个冷笑话,事实上,这些家伙根本不缺女人,尤其是漂亮女人。欧洲媒体给了他们更形象的标签:“3B男人”(bourbon,betting and birds,酒精、赌博和女人)。的确,“剩男”们每天都在和这些东西打交道,但至今仍沦落单身,这才是笑话的笑点。原因很好解释,正是对这些外界诱惑的过分痴迷,使他们忘乎所以,不愿回归家庭回到正统。套句老话:生活和革命都是请客吃饭,那么生活和结婚也都不外乎酒精、赌博(在欧洲合法)、女人,但如果过于沉湎,那就颠倒了人生,不是革命,而是被革了命。
制度说:作家阿尔弗雷德·瓦尔在《职业球员的生活》中提到了这种观点:在过去,球员们通常是“内婚制”,也就是球员家庭间互相通婚。但这种古朴的婚姻制度在今天已经消亡,足球早已从过去的绅士运动成为了今天的商业巨兽,球员的择偶圈和过去也大不相同。在过去,来自相同体系的妻子更能理解丈夫工作的艰辛和难处,但今天,来自先锋世界的妻子们更多只是看上了丈夫的社会地位。要知道,在上世纪60年代,球员妻子和那些矿井工人的妻子没什么分别。但今天,“WAGS”已写进了“大英词典”(WAGS:英格兰太太团)。结婚便意味着要为家庭付出并且负责,一言一行小心谨慎,稍微出了点差错,便可能遭到媒体的道德审判。通俗地说,婚前泡妞叫风流,婚后喝花酒便是背叛。对于自我意识甚高的因扎吉们而言,与其背叛,不如风流。
有此一说:也有些事例比较特殊,不过特殊的总是不可爱的。在谈到自己的婚姻时,“剩男”们都会找出很多理由来搪塞,最可笑的理由是没时间。中田英寿一度作为日本足球的领军人物,却从未在国家队发挥出重大作用,在队友们看来,这与他至今未婚有关,他有那么多时间放在时尚走秀上,却没有时间来结婚实在是有些荒唐。最不科学的理由来自费拉里,他曾对意大利媒体表示早婚不利于职业生涯,这明显和教练界的观点相悖。最叫人钦佩的理由来自前中国国青队主教练克劳琛,为了足球事业他终身未娶,而这都是出于对足球运动的热爱,不过这貌似有点恐怖。
“剩男”也是时代病
意大利记者马泰在本世纪初出版的《感谢你上帝》一书中,也提到了类似观点。在他看来,“剩男”现象不能怪球员风流,而是时代弄人。也就是说,过去教练和媒体塑造的家庭观是错误的。“足球在这个物欲世界很好地填补了观众的精神真空,但另一方面,球员作为普通人也感受到了日益加剧的压力,为了摆脱这种心灵的煎熬,他们会通过宗教和家庭来感化自己。”这也是此前球员们都过早组织家庭的原因。从以往例子看,的确很多球员在走入教堂前都曾面临过职业生涯的转折或不幸,与此同时,教练们也不断向他们灌输结婚是避免压力甚至挽救职业生涯的灵丹妙药。
现在看来,这种感化和鼓励其实是种“欺骗”。在一项对意大利球员的调查中,我们看到,那些原本在经济和社会地位处于强势的球员在家庭中反而处于弱势,比如球员们在理财和生活方面通常都无法自主,因为过于依赖婚姻,家庭对他们的影响要比他们在单身前大得多。蒙特拉和前妻丽塔的婚姻曾被传为佳话,但自从离婚后罗马前锋再也没找回昔日的状态。都灵队门将塞雷尼一度失业,是他的妻子到处求情才为他找来了工作。这意味着,和过去一样,婚后球员的心理状态其实没有任何提高,他们依然“什么都做不了”。从这点看,尽管同样是“脆弱者”,但足坛“剩男”们采取了一种廉价和特殊的“庇护”方式,那就是偶尔的放纵和永远的风流。他们对婚姻的抗拒,也就此获得了充足的理由。
真正不容忽视的还是时代背景,上世纪60年代起成长起来的球员正好碰上了颓废时代,欧洲很多国家鼓励生育,造成社会早婚率奇高,作为社会模范的球员群体自然首当其冲。但这种“高早婚率”却导致了如今“高离婚率”,当初匆忙结婚的年轻人们婚后才发现所托非人。搁在球员身上,由于地位特殊,他们比公众更盲目,也更缺乏头脑了解对方的结婚动机,所以多数婚姻并不幸福。足坛早有教训在前,贝肯鲍尔、卡恩等当年被《法国足球》描绘成家庭楷模的到头还是各分东西,这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会影响到同辈和后辈的价值观。更要命的是,现在正处于经济危机,不但结婚更贵,离婚更离不起(看看亨利),看来今天这些剩男们还得不断地“剩”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