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国人”、“想家”、“双性恋”、“幽默”、“自我”、“堕胎”、“未来式”、“占有”、“背叛”、“宿命论”……这就是一本名叫《恋人版中英词典》通过一个个词条向人们讲述的关于女孩成长的故事。而在这本小说背后,展现的则是旅英作家郭小橹对爱情、青春、成长的问询。
《恋人版中英词典》是一本女书
词典可以用来做什么?平板生硬地记录我们的生活,然后让人们随时可以从中找出一些陌生字眼的含义?郭小橹的这本《恋人版中英词典》却告诉人们。也许词典——这本世界上看上去最为枯燥冷漠的书可以做到的远远比这个要多,它可以表达爱情,呐喊悲伤,它可以追溯青春的成长。
庄来自中国的一个沙漠小镇,靠鞋厂生意赚了些钱的父母把她送到英国学习语言。在伦敦这个陌生的城市,她被强烈的孤独感所包围,那些与中文迥然不同的英语语法和单词成为隔离她与周围世界的一堵高墙。由于人们无法正确地说出她名字的发音,于是她的名字被一个字母Z代替了。就在冲破这堵高墙的过程中,她开始收集制作自己的中英词典。
在一家电影院里,Z遇到了他,她是他第一个女性恋人,而他的身上牵绊了她心中所有的爱。
然而,尽管他们彼此都爱着对方,但是他们之间的关系依然笼罩在巴别塔的巨大投影之下。她努力地学着英语,学着他的国度的语言,但她无法理解他的想法;他们做爱,她希望借助身体的融合在那一刻消除她的孤独,带来永恒的安全感,可是这依然消除不了两人之间的差异;她渴望一个家,但他似乎更想要自由;她期望永远和他在一起,但他却坚持让她独自去旅行;她认为他们是恋人,所以她可以分享他的过去、他的日记,但是在他的咆哮中,她惊恐又悲哀地在自己的词典中增加了“隐私”这个词——她不明白,他就是她的一切,为什么她不能知道他的事情……
渐渐地,她的字典越来越厚,她的英语也越来越好,但是她和他之间却越走越远……
这就是《恋人版中英词典》中所讲述的故事。这是郭小橹的一次实验性作品,她让一个女孩在异乡的成长过程中,制作了一本纯私人化的词典,就像中国某个少数民族所流传的女书。在这本私人词典中包含了80多个词条:“想家”、“双性恋”、“幽默”、“自我”、“堕胎”,“未来式”、“占有”、“背叛”、“宿命论”……里面记录的不仅是两种语言、东西方文化之间的碰撞,更是—个女孩性爱的启蒙、穿越孤独的青春成长。
尽管这本书是第一次在内地出版,但这其实并不是郭小橹的新作。《恋人版中英词典》是郭小橹第一本用英文写作的小说,刚开始写作时,和书中的女主人公Z一样,郭小橹刚刚来到英国一年,那时她的英语状况也和Z最初的水平差不多,为了制造书中语言的破碎感和碰撞感,她足足用了三年的时间才完成这本小说。
然而,当2005年,这本英语语汇和语法支离破碎的小说由英国著名的出版社兰登书屋出版时,却意外引来了如潮的好评,不仅连年入围英国独立报外国小说奖,国际IMPAC都柏林文学奖、英国柑橘小说奖,且至今已翻译成24国语言。
但是,对于中文版的推出,郭小橹却犹豫再三,“我觉得这本小说不能被翻译。文法的破碎感、时态的颠倒感,在中文里是另外一回事”。在她看来,中文与英文不同的文法体系无法忠实地传递她在小说中的表达,以至于时隔小说的英文版出版三年之久,这本小说才借由别人之手,第一次被翻译成她的母语,而书的每一页,在中文译文的旁边,都保留了郭小橹的英文原稿。“如果读者可以读英文,还是应该去读一下英文版。”郭小橹仍然没有放弃她的坚持。
从渔村到伦敦
从浙江的渔村到北京,从北京到伦敦,郭小橹就像她小说和电影中的女主人公一样,不停走在路上,不停经历成长。
郭小橹出生于浙江的石塘镇,这个并不出名的小镇更像是一个小渔村。郭小橹的父亲是一位画家,给女儿起名“小橹”,给儿子起名“大蓬”,两个名字中都蕴涵了典型的渔村元素。
在她看来,句子从小对她就有一种诱惑。在一次采访中,她直言不讳地说,文字创作让她觉得可以以此摆脱在渔村的劳动,这是她的理想。终于,在14岁那年,郭小橹第一次发表了自己的作品,那是一篇诗歌。18岁,她如愿以偿地离开了那座自己熟悉的南方小镇,来到了陌生的北方都市——北京,就读于电影学院。
在电影学院,她一口气读到硕士,同时过着写剧本、做电影导演、发表小说和影评的日子。在《恋人版中英词典》之前,她出版有文集《电影地图》、《电影理论笔记》,小说《芬芳的三十七度二》、《我心中的石头镇》和电影剧本《我妈妈的男朋友是谁》等等。2002年,应英国国立电影电视学院之邀,郭小橹获得了去伦敦做访问学者的机会。于是,从浙江到北京,从北京到伦敦,郭小橹开始了她的第二次跨越之旅。
《恋人版中英词典》并不是郭小橹第一次引起西方世界的关注。早在2004年,郭小橹的另一部长篇小说《我心中的石头镇》就被兰登书屋看中并推出了英译版。这部小说为她赢得了2005年英国《独立报》外国小说奖的提名奖。尽管最终并没有折桂,但是郭小橹的创作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接着,《恋人版中英词典》揭开了她英文创作的序幕,并由此一发不可收拾,《青春饥不择食》、《UFO的故事》、短篇小说集《在冷漠年代里的爱人们》,郭小橹俨然近年来当今世界文坛上最受瞩目的新锐华文女作家。
在文字之外,电影学院毕业的她,也许电影更像是本行。纵观她的电影履历,会发现,这个女子表达在影像上的能量丝毫不逊于她的文字。至今为止。郭小橹已拍了六部长短片,其中记录北京申奥期间农工悲苦心声及城市样貌的《嵌入肉体的城市》获得法国巴黎“国际人权影展”大奖,描写城乡及归乡情结的《今天的鱼怎么样?》获得2007年法国Creteil“国际女性影展”评审团大奖。不久前,她的新片《中国姑娘》入围了8月份举办的瑞士诺佳诺电影节,另一部纪录片《曾经的无产者》也入选了9月份开幕的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
《中国姑娘》让人不禁想起了Z,讲述的也是一个小镇女孩青春成长的旅程,在这个旅程中,她遇到不同的人,与之发生着不同的爱情。成长,又是关于这个命题,郭小橹似乎格外偏爱对成长的探索。在她看来,女人的成长是一种内在更新。“成长可能是伤痛的和失落的,而这种伤痛是人从出生到死亡必经的一个正常的和丰富的过程。”
也许成长会是这位不停走在路上的女人一个永恒探索的主题。
《恋人版中英词典》是一本女书
词典可以用来做什么?平板生硬地记录我们的生活,然后让人们随时可以从中找出一些陌生字眼的含义?郭小橹的这本《恋人版中英词典》却告诉人们。也许词典——这本世界上看上去最为枯燥冷漠的书可以做到的远远比这个要多,它可以表达爱情,呐喊悲伤,它可以追溯青春的成长。
庄来自中国的一个沙漠小镇,靠鞋厂生意赚了些钱的父母把她送到英国学习语言。在伦敦这个陌生的城市,她被强烈的孤独感所包围,那些与中文迥然不同的英语语法和单词成为隔离她与周围世界的一堵高墙。由于人们无法正确地说出她名字的发音,于是她的名字被一个字母Z代替了。就在冲破这堵高墙的过程中,她开始收集制作自己的中英词典。
在一家电影院里,Z遇到了他,她是他第一个女性恋人,而他的身上牵绊了她心中所有的爱。
然而,尽管他们彼此都爱着对方,但是他们之间的关系依然笼罩在巴别塔的巨大投影之下。她努力地学着英语,学着他的国度的语言,但她无法理解他的想法;他们做爱,她希望借助身体的融合在那一刻消除她的孤独,带来永恒的安全感,可是这依然消除不了两人之间的差异;她渴望一个家,但他似乎更想要自由;她期望永远和他在一起,但他却坚持让她独自去旅行;她认为他们是恋人,所以她可以分享他的过去、他的日记,但是在他的咆哮中,她惊恐又悲哀地在自己的词典中增加了“隐私”这个词——她不明白,他就是她的一切,为什么她不能知道他的事情……
渐渐地,她的字典越来越厚,她的英语也越来越好,但是她和他之间却越走越远……
这就是《恋人版中英词典》中所讲述的故事。这是郭小橹的一次实验性作品,她让一个女孩在异乡的成长过程中,制作了一本纯私人化的词典,就像中国某个少数民族所流传的女书。在这本私人词典中包含了80多个词条:“想家”、“双性恋”、“幽默”、“自我”、“堕胎”,“未来式”、“占有”、“背叛”、“宿命论”……里面记录的不仅是两种语言、东西方文化之间的碰撞,更是—个女孩性爱的启蒙、穿越孤独的青春成长。
尽管这本书是第一次在内地出版,但这其实并不是郭小橹的新作。《恋人版中英词典》是郭小橹第一本用英文写作的小说,刚开始写作时,和书中的女主人公Z一样,郭小橹刚刚来到英国一年,那时她的英语状况也和Z最初的水平差不多,为了制造书中语言的破碎感和碰撞感,她足足用了三年的时间才完成这本小说。
然而,当2005年,这本英语语汇和语法支离破碎的小说由英国著名的出版社兰登书屋出版时,却意外引来了如潮的好评,不仅连年入围英国独立报外国小说奖,国际IMPAC都柏林文学奖、英国柑橘小说奖,且至今已翻译成24国语言。
但是,对于中文版的推出,郭小橹却犹豫再三,“我觉得这本小说不能被翻译。文法的破碎感、时态的颠倒感,在中文里是另外一回事”。在她看来,中文与英文不同的文法体系无法忠实地传递她在小说中的表达,以至于时隔小说的英文版出版三年之久,这本小说才借由别人之手,第一次被翻译成她的母语,而书的每一页,在中文译文的旁边,都保留了郭小橹的英文原稿。“如果读者可以读英文,还是应该去读一下英文版。”郭小橹仍然没有放弃她的坚持。
从渔村到伦敦
从浙江的渔村到北京,从北京到伦敦,郭小橹就像她小说和电影中的女主人公一样,不停走在路上,不停经历成长。
郭小橹出生于浙江的石塘镇,这个并不出名的小镇更像是一个小渔村。郭小橹的父亲是一位画家,给女儿起名“小橹”,给儿子起名“大蓬”,两个名字中都蕴涵了典型的渔村元素。
在她看来,句子从小对她就有一种诱惑。在一次采访中,她直言不讳地说,文字创作让她觉得可以以此摆脱在渔村的劳动,这是她的理想。终于,在14岁那年,郭小橹第一次发表了自己的作品,那是一篇诗歌。18岁,她如愿以偿地离开了那座自己熟悉的南方小镇,来到了陌生的北方都市——北京,就读于电影学院。
在电影学院,她一口气读到硕士,同时过着写剧本、做电影导演、发表小说和影评的日子。在《恋人版中英词典》之前,她出版有文集《电影地图》、《电影理论笔记》,小说《芬芳的三十七度二》、《我心中的石头镇》和电影剧本《我妈妈的男朋友是谁》等等。2002年,应英国国立电影电视学院之邀,郭小橹获得了去伦敦做访问学者的机会。于是,从浙江到北京,从北京到伦敦,郭小橹开始了她的第二次跨越之旅。
《恋人版中英词典》并不是郭小橹第一次引起西方世界的关注。早在2004年,郭小橹的另一部长篇小说《我心中的石头镇》就被兰登书屋看中并推出了英译版。这部小说为她赢得了2005年英国《独立报》外国小说奖的提名奖。尽管最终并没有折桂,但是郭小橹的创作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接着,《恋人版中英词典》揭开了她英文创作的序幕,并由此一发不可收拾,《青春饥不择食》、《UFO的故事》、短篇小说集《在冷漠年代里的爱人们》,郭小橹俨然近年来当今世界文坛上最受瞩目的新锐华文女作家。
在文字之外,电影学院毕业的她,也许电影更像是本行。纵观她的电影履历,会发现,这个女子表达在影像上的能量丝毫不逊于她的文字。至今为止。郭小橹已拍了六部长短片,其中记录北京申奥期间农工悲苦心声及城市样貌的《嵌入肉体的城市》获得法国巴黎“国际人权影展”大奖,描写城乡及归乡情结的《今天的鱼怎么样?》获得2007年法国Creteil“国际女性影展”评审团大奖。不久前,她的新片《中国姑娘》入围了8月份举办的瑞士诺佳诺电影节,另一部纪录片《曾经的无产者》也入选了9月份开幕的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
《中国姑娘》让人不禁想起了Z,讲述的也是一个小镇女孩青春成长的旅程,在这个旅程中,她遇到不同的人,与之发生着不同的爱情。成长,又是关于这个命题,郭小橹似乎格外偏爱对成长的探索。在她看来,女人的成长是一种内在更新。“成长可能是伤痛的和失落的,而这种伤痛是人从出生到死亡必经的一个正常的和丰富的过程。”
也许成长会是这位不停走在路上的女人一个永恒探索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