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4-0099-01
“非暴力不合作学习”现象,是指学生在避免严重触犯学校规章制度、避免教师严厉批评前提条件下,不仅不积极主动学习,反而有意采取相应消极措施躲避学习的一种现象。“非暴力不合作学习”现象就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而言,介于被动学习现象和厌学现象之间,产生的原因也很多,如长期的学困生最容易产生不合作学习现象,教师或同学的语言软暴力、各种原因引起的情绪波动、不够融洽的同学关系、对某学科教师产生的厌恶心理等等都容易让当前心智发育不够健全的部分中学生产生“非暴力不合作学习”现象。本文在新课程改革理念引导下,着重从创设有效教学情境这一教学环节来突破课堂中出现的“非暴力不合作学习”现象。
一、设计教学情境有效突破“非暴力不合作学习”现象的原则
学生產生“非暴力不合作学习”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对学习失去兴趣。兴趣是学生最有魅力的老师,有兴趣才有需求,有需求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而一个精彩的课堂教学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进知识迁移,促进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投入。因此,设计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情境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要有效突破“非暴力不合作学习”现象,首先,创设的情境内容必须富有吸引力,促进学生提高看、想、思考的兴趣;其次创设的情境必须以新颖、生动的形象展现出来,促进并激发学生主观的思维兴趣。兴趣是学生最有魅力的老师,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将学习问题结合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中,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诱发性原则
要有效突破“非暴力不合作学习”现象,必须注意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认真仔细分析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兴趣所在,然后根据学习对象特征确定合适的情境呈现方式,重点要造成学生恰当的心理悬念,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将学生带入我们预设的情境中,激起他们积极主动思考的欲望。正如一位德国学者说过,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溶解在一碗美味可口的汤汁中,你一定会在享用这碗汤汁时全部吸收。
(三)探究性原则
要有效突破“非暴力不合作学习”现象,必须充分认识到:作为创设情境设计中所涉及的材料或活动,应该充满思维发散性,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创造的动机。为此,一要具有可接受性,能充分注意到学生的知识面和认识水平;二要具有针对性,能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广泛思考问题;三要具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广泛的联想和类比。
二、创设教学情境的有效方法
一个理想的教学情境应具备三种功能:引起注意、激发动机、促进迁移,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有效突破“非暴力不合作学习”现象,教师应该合理创设与教学任务相适应的、具有丰富内涵和真实性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在情境中仔细观察,积极思考。有效突破“非暴力不合作学习”现象常用的创设情境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起点,也是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之间故布疑阵,把学生带入解决该问题的情境中,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问题情境要与生活紧密联系,迎合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对情境内容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学生不断地完成“同化”和“顺应”,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例如:在《网上资源检索》教学中,首先屏幕展示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的可爱形象后提问:海宝究竟表达了什么含义?虽然大家对海宝形象一清二楚,但对其具体含义却不甚明了,学生对此也很感兴趣。接下来我又展示第二个问题:你知道蚊子有多少颗牙齿吗?教室里立刻一片议论声,大家都感到很诧异,难道蚊子还有牙齿吗?学生的注意力全被吸引过来了,我紧接着提出疑问:大家如何快速找到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呢?顺理成章地引出本节课学习的主题“网上资源检索”。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注意力集中起来了,课堂的教学效果自然提高了。
(二)创设生活情境
生活情境重点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学如果不和学生现实生活相融合,就没有真实的感觉,学生也就缺乏学习的动机,应该随时从学生自身的日常生活和所接触的社会现实中选取学生所关注的话题,将身边的人和发生和事及时纳入课堂中。我在讲授《图片素材》内容时,就将学生春游时候拍下来的数码照片作为素材,提出我们是不是可以对自己照片进行一些必要的加工制作,如适当调整图像大小、添加背景、调整图片色彩亮度等。同学们看到图片中自己的身影,个个都兴奋起来。我就趁机提出了这节内容的学习要求。这节课无须老师再太多的干预,每个学生都非常投入,没有一个学生只图完成任务,都想把自己的照片做得更精美。
(三)创设美感情境
美感是人类接触到美的事物时自然而然所引起的心灵悸动,是一种赏心悦目的心理状态。对学习而言,这种由美感而引发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能够丰富学生的想象,成为推动学生积极思维的驱动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美也是无处不在。比如我在讲述《网页制作》综合活动课时,先给学生展示用FrontPage制作的关于“地下长河”和“诸葛八卦村”的两个精美网站。如诗如画的图片、活泼的动画及美妙的音乐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内心深处也产生了自己制作网页的需求,从而极大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要突破“非暴力不合作学习”现象,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首先,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只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只有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能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出发,注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有效促进学生思维正迁移,学生才会提升自己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信;其次,教学情境必须与所承载的学习任务紧密结合,情境要能以自然的方式展现学习任务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只有“非暴力不合作学习”现象远离课堂,我们才能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和谐的师生关系。
(作者单位:兰溪市第三中学)
“非暴力不合作学习”现象,是指学生在避免严重触犯学校规章制度、避免教师严厉批评前提条件下,不仅不积极主动学习,反而有意采取相应消极措施躲避学习的一种现象。“非暴力不合作学习”现象就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而言,介于被动学习现象和厌学现象之间,产生的原因也很多,如长期的学困生最容易产生不合作学习现象,教师或同学的语言软暴力、各种原因引起的情绪波动、不够融洽的同学关系、对某学科教师产生的厌恶心理等等都容易让当前心智发育不够健全的部分中学生产生“非暴力不合作学习”现象。本文在新课程改革理念引导下,着重从创设有效教学情境这一教学环节来突破课堂中出现的“非暴力不合作学习”现象。
一、设计教学情境有效突破“非暴力不合作学习”现象的原则
学生產生“非暴力不合作学习”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对学习失去兴趣。兴趣是学生最有魅力的老师,有兴趣才有需求,有需求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而一个精彩的课堂教学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进知识迁移,促进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投入。因此,设计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情境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要有效突破“非暴力不合作学习”现象,首先,创设的情境内容必须富有吸引力,促进学生提高看、想、思考的兴趣;其次创设的情境必须以新颖、生动的形象展现出来,促进并激发学生主观的思维兴趣。兴趣是学生最有魅力的老师,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将学习问题结合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中,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诱发性原则
要有效突破“非暴力不合作学习”现象,必须注意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认真仔细分析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兴趣所在,然后根据学习对象特征确定合适的情境呈现方式,重点要造成学生恰当的心理悬念,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将学生带入我们预设的情境中,激起他们积极主动思考的欲望。正如一位德国学者说过,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溶解在一碗美味可口的汤汁中,你一定会在享用这碗汤汁时全部吸收。
(三)探究性原则
要有效突破“非暴力不合作学习”现象,必须充分认识到:作为创设情境设计中所涉及的材料或活动,应该充满思维发散性,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创造的动机。为此,一要具有可接受性,能充分注意到学生的知识面和认识水平;二要具有针对性,能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广泛思考问题;三要具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广泛的联想和类比。
二、创设教学情境的有效方法
一个理想的教学情境应具备三种功能:引起注意、激发动机、促进迁移,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有效突破“非暴力不合作学习”现象,教师应该合理创设与教学任务相适应的、具有丰富内涵和真实性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在情境中仔细观察,积极思考。有效突破“非暴力不合作学习”现象常用的创设情境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起点,也是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之间故布疑阵,把学生带入解决该问题的情境中,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问题情境要与生活紧密联系,迎合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对情境内容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学生不断地完成“同化”和“顺应”,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例如:在《网上资源检索》教学中,首先屏幕展示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的可爱形象后提问:海宝究竟表达了什么含义?虽然大家对海宝形象一清二楚,但对其具体含义却不甚明了,学生对此也很感兴趣。接下来我又展示第二个问题:你知道蚊子有多少颗牙齿吗?教室里立刻一片议论声,大家都感到很诧异,难道蚊子还有牙齿吗?学生的注意力全被吸引过来了,我紧接着提出疑问:大家如何快速找到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呢?顺理成章地引出本节课学习的主题“网上资源检索”。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注意力集中起来了,课堂的教学效果自然提高了。
(二)创设生活情境
生活情境重点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学如果不和学生现实生活相融合,就没有真实的感觉,学生也就缺乏学习的动机,应该随时从学生自身的日常生活和所接触的社会现实中选取学生所关注的话题,将身边的人和发生和事及时纳入课堂中。我在讲授《图片素材》内容时,就将学生春游时候拍下来的数码照片作为素材,提出我们是不是可以对自己照片进行一些必要的加工制作,如适当调整图像大小、添加背景、调整图片色彩亮度等。同学们看到图片中自己的身影,个个都兴奋起来。我就趁机提出了这节内容的学习要求。这节课无须老师再太多的干预,每个学生都非常投入,没有一个学生只图完成任务,都想把自己的照片做得更精美。
(三)创设美感情境
美感是人类接触到美的事物时自然而然所引起的心灵悸动,是一种赏心悦目的心理状态。对学习而言,这种由美感而引发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能够丰富学生的想象,成为推动学生积极思维的驱动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美也是无处不在。比如我在讲述《网页制作》综合活动课时,先给学生展示用FrontPage制作的关于“地下长河”和“诸葛八卦村”的两个精美网站。如诗如画的图片、活泼的动画及美妙的音乐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内心深处也产生了自己制作网页的需求,从而极大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要突破“非暴力不合作学习”现象,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首先,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只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只有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能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出发,注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有效促进学生思维正迁移,学生才会提升自己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信;其次,教学情境必须与所承载的学习任务紧密结合,情境要能以自然的方式展现学习任务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只有“非暴力不合作学习”现象远离课堂,我们才能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和谐的师生关系。
(作者单位:兰溪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