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外国文学作品中英雄形象的嬗变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qhz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从英雄形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特点着手分析,简述了英雄形象嬗变的过程。认为理想化或者说道德化的英雄形象出现在距现在十分遥远的历史时期,这些英雄有着宏大的理想与道德情操,有着强大的感召能力。在他们身边围绕着诸多拥戴者,甚至部分英雄还具有“神性”。而自由精神与个人意志,是个人英雄主义的特征体现,此时角色形象从原始英雄的神性与道德光辉中脱离出来,更加注重自我情绪和自身观点的表达。而近代主流文学作品的主角,逐渐变得平凡,开始应对琐事。
  关键词:英雄形象;嬗变;外国文学作品
  西方文学作品中英雄主义盛行,从中世纪开始,骑士形象便深深烙印在作家与读者的心中[1]。无论是浪漫主义还是现实批判主义作品中,都能寻到英雄的痕迹。而通过梳理不同时代的英雄形象,则能了解当时社会对英雄的期许,从中窥见社会与时代风貌的一斑。
  一、理想化的英雄形象
  希腊的神话深远的影响了古典文学的志趣,希绪弗斯、赫拉克拉斯等人,不仅作为英雄存在,同时还流淌着神的血脉。这些英雄有着一定的共通点,就是对人类的亲近与保护。在洪水猛兽中拯救人类于危难,传授给人们道德与技艺。这是由于当时生产力不足,人们对世界的认识程度不够,并且面对野兽、自然灾害等,产生强烈的危机感。从而期待有一个英雄在人们需要时站出来,帮助并保护这些弱小的人们[2]。从这些英雄形象的构造中,即折射出先民对自然力量的畏惧与崇拜。同时,对人类自身不自信也是故事中总要为英雄人物寻到一条神性血脉的根由。因为人们不自信自己能对抗猛兽和自然,所以保护他们的必然是更高等级的神灵。
  《伊利亚特》作为古希腊著名史诗,以阿基琉斯为线索人物,对战争以及英雄进行赞美与歌颂[3]。从中体现出西方思想中,对个人的重视,对自由的探讨。阿基琉斯在全文中两次愤怒,并成为《伊利亚特》重点描写章节。第一次,是为了自己的荣誉与尊严,愤怒的阿基琉斯置联军的利益于不顾。第二次,是因为挚友的仇恨,阿基琉斯参与了战斗。从中表现处阿基琉斯对荣誉、尊严的重视,以及将自我价值的实现放在群体利益之上的抉择。作者对自由主义精神的颂扬从中可窥见一般。赫克托尔则与前者不同,体现出西方对集体主义的重视。
  奥德修斯的对手不是人、不是国家。可以说是对抗命运的牺牲者,也可以说是其对抗的对象,始终是他自己本身。《奥德赛》中隐喻手法应用较多,其中十年的漂泊更像是对生命的另一种描述,其象征意义高于实际意义。
  直到文艺复兴以后,英雄形象开始脱离神性光环。以真正意义上的人作为主体对象进行描写,是此后文学作品的主要特征。哈姆雷特、唐吉坷德两人可称之为代表性人物。似乎从《奥赛罗》开始,西方文学对人与自然、与世界之间的抗争之类的题材就十分感兴趣。而唐吉坷德则将这一深刻的话题用每个普通人都能体会到的情绪:“理想与现实的背离”进行阐述。着重于在接受世界现实的考验时,人是否都能把握住自己想要为之奉献一生的理想与道义。
  哈姆雷特作为一个复仇故事的主角,本身仍带有贵族属性但却沦落为平民。让普通读者产生强烈的代入感与代入意愿。在复仇的过程中,面对前所未有的考验,主角逐渐体会到人的不完美以及自我的渺小。在不安、焦虑、迷茫等多种情绪中,思考存在还是死亡这样涉及到哲学终极奥义的问题。作品中传达出一种对道德、对理想的渴望,以及对现实的不信任。从此开始,西方文学作品的主角,将逐渐从道德、理想等高端层次的思考中解脱出来,变得更加具象化、更加有普通人的性格特点。
  二、自由精神与个人意志的折射
  从文艺复兴时期关于理想、现实的探讨中衍生出近代的个人英雄主义思潮。此时的英雄形象,摆脱以往的道德观念的束缚,更加注重自我情绪和自身观点的表达。以恰尔得、曼弗雷德以及康拉德等角色为例,这些人的性格中体现出较强的玩世不恭、傲慢以及孤独等情绪。这些情绪有些是为常人所喜欢的个性特点,有些则极具负面性质。而同时,主角虽然有着许多小人物都有的负面个性特征,但都具有对正义的追求,并将正义作为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于连·索黑尔是《红与黑》中的经典角色,他拥有强烈的野心与抱负,对社会地位有着不加掩饰的追求。但同时,却又不耻上流社会的污浊之处。作者在角色身上灌注了对社会不公正现象的思索以及对等级森严的社会秩序的鄙夷。于连并不具有传统英雄的特质,身上既没有神性,有没有关于救世的伟大追求。造成其悲剧的原因在于自身的价值取向与外界的价值标准之间的差异。而产生悲剧的缘由是角色到死都坚持自身的观点,却未能对世界造成丝毫的改变。
  三、价值观颠覆下的角色形象
  当文学艺术发展到当代,在娱乐至上的大环境下严肃文学没有立足之地,娱乐一切正是当代思潮的写照。但娱乐所娱乐的对象从来都只是萦绕在光辉形象外在的光环,其本质所探讨的依旧是严肃的话题,甚至比严肃文学更加严肃。
  以《尤利西斯》为例,主角平庸、故事中弥漫着肮脏的气息,主角所受到屈辱让读者不愿意产生代入感,或者说更容易产生代入感。然而,整个故事中所折射出的是西方普通民众的生活,也让读者合卷后慨叹。没有命运、没有死亡的故事中主角不再具有传统英雄的特质。但正如《第二十二条军规》里的尤索林一样,现实的无法战胜也将成为赋予主角的枷锁,而其面对枷锁的行为将决定其是否成为英雄。
  四、结语
  先民对自然伟力的崇拜与敬畏,体现在神话英雄人物形象中。而自我觉醒和自我审视后的文学作品,将英雄的形象赋予了更多的人的特质。随着人类自信的提升,英雄形象逐渐向平凡靠拢,所要探讨的问题也逐渐归于社会、生活以及人的本身。
  【参考文献】
  [1]许芳芳.外国文学中英雄形象的嬗变[J].文学教育:中,2015(01):30-31
  [2]孙旭光.外国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跨文化分析[J].文学教育:中,2014(12):35-35
  [3]李晓凡.浅析外国文学中英雄形象的演变[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2):146-147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目前,对于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与中毒性巨结肠的关系研究不少,但是对于是否HCMV在中毒性巨结肠是更频繁的比在急性结肠炎中却并不清晰~([1-3])。本研究
期刊
目的是于历史古城地域文化,对公共设施导识系统提出以文化遗产为导向的设计思路,为人文景点的导识系统开发提供借鉴.方法是通过实地调研从古城导识系统现状入手,针对问题提出
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到大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是提高大学数学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并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有效途径.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
各个国家和民族都十分重视人们的文明礼貌教育,文明交往,礼貌待人已成为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俄罗斯民族日常交际中的一些行为规范礼仪.
读过的人都知道,方鸿渐在欧洲游学四年,读过三所大学,没有混到一张货真价实的文凭,临回国前,在要看报条的父亲和要契据的丈人的双重夹攻下,只得从爱尔兰人手上买来一张克来敦
编者的话:rn理想与职业有关,但职业肯定不是理想的全部.理想也与信仰相关,但理想与信仰,肯定无法替代现实的生活.
在国学领域。他与季羡林并称为“南饶北季”。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是什么成就了这样一位博学多才的国学大师?    在香港,有很多关于饶宗颐的传奇故事,香港人总喜欢将国学大师饶宗颐和他广东潮州的老乡李嘉诚相提并论。他们说:要说挣钱,没有几个人能挣得过李嘉诚。而读书也没有几个人能读得过饶宗颐。李嘉诚出身贫寒,靠自身打拼创造了一个财富奇迹;而饶宗颐出身当地首富,连初中都没有毕业,靠自学成就一代国学泰斗。 
当下,中国社会已经具有了浓厚的消费意味,以大众文化为标志的消费文化类型逐渐取得主导地位。而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在经历着发展困境的同时,也不断探索自身的出路,努力寻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