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歌唱中,除了具备一定的歌唱水平之外,还要具备一定的歌唱形体表演。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才是艺术表演追求的最高目标。具备神形兼备的表演,才能给观众带来美好的第一印象,使歌唱有一个好的开端。
关键词:舞台;形体表演;声情并茂;神形兼备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1-159-1
声乐演员在舞台上不仅要歌唱,同时又要进行“神形兼备”的舞台艺术表演。如果一个歌唱者站在舞台上从头到尾一动不动地只唱不做动作,这种演唱就显得呆板而缺乏生动感。而美好的歌声与“神形兼备”的舞台艺术表演相结合,就能使歌声更加传神,使表演更加形象化。这是歌声与形象完美统一的结果。
一、声情并茂的歌唱是前提
声情并茂是一种理想的演唱状态,而要达到这种演唱状态,只有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尽量地去把握。声音可以带来感情的变化,优美、动听的声音使人心情舒畅、愉悦;凄惨、悲凉的声音使人恐惧、哀愁。同时感情对声音质量的影响也非常大,感情能把简单、枯燥的声音变得有血有肉,并赋予灵魂。而只有感情没有声音呢,表演者泣不成声或捧腹大笑,观众不知所云,更谈不上共鸣。所以,声音是感情的载体,感情是声音的被载体,情是音乐的灵魂,情赋予音乐以生命,感情与声音在表演中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各种复杂的乃至细微的感情,均能通过眼睛表达出来。不同的眼光、眼神,反映着不同的心态与感情。京剧大师侯喜瑞老先生对舞台表演中眼睛的表现方法有着很精辟的论述:“‘眼是心中苗’虽然是句俗语,但可以说明眼睛对表演的重要性,因为人物的一切感情都要通过它看出来。所以说,手、步、身、口都对了,眼睛不精,不拢神,也没法抓住观众。”侯老先生论述京剧架子花的“眼法”,对于歌唱艺术表演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声乐演员在舞台上表演,要懂得“眼法”的表现力。首先眼睛要有神,用眼神与观众交流,用眼光示意景物的高、低、远、近,用眼睛表达情感,总之,通过眼睛各种“眼法”表演,把歌唱活了,唱出“精、气、神”来,这样才能抓住观众,才能感人。歌唱艺术的核心是情感,艺术的魅力就在于表现情感,换言之,演唱者没有歌曲的情感审美感受,就不能表现美的感情,就没有艺术。“情之相通,美寓其中。”
三、面部表情要有“春、夏、秋、冬”之分
古人曰:“凡人声音不等,各有所长。”我国古代卓越的音乐家、诗人和思想家嵇康,在他的《声无哀乐论》中说:“夫喜、怒、哀、乐、爱、憎、惭、惧凡此八者,生民所以接物传情,区别有属、而不可溢者也。”(今译:“大凡喜、怒、哀、乐、爱、憎、惭、惧这八种情绪,是人们用以接触事物传达感情、区别对待各种属类而不可能溢出范围的呀。”)人的种种感情在产生时都会在面部有所表现,这就是表情。情生于内而表于外。感情与表情直接相关,真实的感情和表情的表现是统一的;虚假的感情则表里不一,“皮笑肉不笑”。人的感情不同,体现在面部的表情也应该是各不相同。声乐演员在舞台上表达歌曲中的感情,一定要从面部表情上有所体现,要敢“做戏”、敢表演,是什么感情就要有什么感情,感情不同表情不同,使面部表情有“春、夏、秋、冬”之分。一首好歌得以流传,大都首先激起歌唱者的心弦共鸣,这种共鸣的获得,并不是靠流畅的旋律和华丽的词藻,而是靠真实的情感和对生活的共同体会,演唱者在舞台上的表演就是演唱者的再创作。因此,根据歌曲内容表达的需要来训练自己的表情是歌唱演员的基本功之一。
四、形体表演落落大方,准确塑造人物形象
声乐演员站在舞台上,一定要使人感觉这个演员落落大方、精气十足,毫无拘谨之感。当然,形体表演再带上“戏”,就更有艺术魅力了。声乐演员绝不能把生活中那种懒懒散散、随随便便的作风带到舞台上,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体动作表演和感情表达、塑造人物形象的密切关系,努力使自己的舞台艺术表演达到“神形兼备”的境界。声乐演员一出场首先要“抖擞精神”。人有了“精、气、神”,一上场的“台步”和“身段”就透着一种振奋的感觉。
在歌剧中演员的舞台形体表演分量较重,为了能塑造有个性、有血肉、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就应该懂得并掌握按角色人物的不同特征,形象、生动、准确、自然地进行形体表演塑造形象的技巧。声乐表演形式无论是独唱、合唱、歌剧、音乐剧,它们的感情呈现方式都是以激放、内省、缓急来表达。同样要注意如何塑造人物形象,要根据人物的身世、遭遇去塑造人物形象,而不能按固定的模式去表演,演员必须具有表演的才能和扎扎实实的表演功底才能演活演像角色。
总之,声乐演员的高超技艺,必须以生活为依据,从芸芸众生中寻找创作的灵感。扮演角色不同,就要有不同的性格,成为个性很强的性格演员。这是声乐演员在表演上应该努力下功夫的课题。在演出的全过程中,从头到尾都应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良好的台风,全身心地投入到歌唱艺术的创造之中,去歌颂美、表现美,把美妙的歌唱艺术献给祖国和人民。
参考文献:
[1]邹长海著.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8.
[2]石惟正著.声乐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7.
[3]邹本初著.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11.
作者简介:
杨文华,女,陕西西安人,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12级艺术硕士,研究方向:声乐。
关键词:舞台;形体表演;声情并茂;神形兼备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1-159-1
声乐演员在舞台上不仅要歌唱,同时又要进行“神形兼备”的舞台艺术表演。如果一个歌唱者站在舞台上从头到尾一动不动地只唱不做动作,这种演唱就显得呆板而缺乏生动感。而美好的歌声与“神形兼备”的舞台艺术表演相结合,就能使歌声更加传神,使表演更加形象化。这是歌声与形象完美统一的结果。
一、声情并茂的歌唱是前提
声情并茂是一种理想的演唱状态,而要达到这种演唱状态,只有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尽量地去把握。声音可以带来感情的变化,优美、动听的声音使人心情舒畅、愉悦;凄惨、悲凉的声音使人恐惧、哀愁。同时感情对声音质量的影响也非常大,感情能把简单、枯燥的声音变得有血有肉,并赋予灵魂。而只有感情没有声音呢,表演者泣不成声或捧腹大笑,观众不知所云,更谈不上共鸣。所以,声音是感情的载体,感情是声音的被载体,情是音乐的灵魂,情赋予音乐以生命,感情与声音在表演中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各种复杂的乃至细微的感情,均能通过眼睛表达出来。不同的眼光、眼神,反映着不同的心态与感情。京剧大师侯喜瑞老先生对舞台表演中眼睛的表现方法有着很精辟的论述:“‘眼是心中苗’虽然是句俗语,但可以说明眼睛对表演的重要性,因为人物的一切感情都要通过它看出来。所以说,手、步、身、口都对了,眼睛不精,不拢神,也没法抓住观众。”侯老先生论述京剧架子花的“眼法”,对于歌唱艺术表演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声乐演员在舞台上表演,要懂得“眼法”的表现力。首先眼睛要有神,用眼神与观众交流,用眼光示意景物的高、低、远、近,用眼睛表达情感,总之,通过眼睛各种“眼法”表演,把歌唱活了,唱出“精、气、神”来,这样才能抓住观众,才能感人。歌唱艺术的核心是情感,艺术的魅力就在于表现情感,换言之,演唱者没有歌曲的情感审美感受,就不能表现美的感情,就没有艺术。“情之相通,美寓其中。”
三、面部表情要有“春、夏、秋、冬”之分
古人曰:“凡人声音不等,各有所长。”我国古代卓越的音乐家、诗人和思想家嵇康,在他的《声无哀乐论》中说:“夫喜、怒、哀、乐、爱、憎、惭、惧凡此八者,生民所以接物传情,区别有属、而不可溢者也。”(今译:“大凡喜、怒、哀、乐、爱、憎、惭、惧这八种情绪,是人们用以接触事物传达感情、区别对待各种属类而不可能溢出范围的呀。”)人的种种感情在产生时都会在面部有所表现,这就是表情。情生于内而表于外。感情与表情直接相关,真实的感情和表情的表现是统一的;虚假的感情则表里不一,“皮笑肉不笑”。人的感情不同,体现在面部的表情也应该是各不相同。声乐演员在舞台上表达歌曲中的感情,一定要从面部表情上有所体现,要敢“做戏”、敢表演,是什么感情就要有什么感情,感情不同表情不同,使面部表情有“春、夏、秋、冬”之分。一首好歌得以流传,大都首先激起歌唱者的心弦共鸣,这种共鸣的获得,并不是靠流畅的旋律和华丽的词藻,而是靠真实的情感和对生活的共同体会,演唱者在舞台上的表演就是演唱者的再创作。因此,根据歌曲内容表达的需要来训练自己的表情是歌唱演员的基本功之一。
四、形体表演落落大方,准确塑造人物形象
声乐演员站在舞台上,一定要使人感觉这个演员落落大方、精气十足,毫无拘谨之感。当然,形体表演再带上“戏”,就更有艺术魅力了。声乐演员绝不能把生活中那种懒懒散散、随随便便的作风带到舞台上,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体动作表演和感情表达、塑造人物形象的密切关系,努力使自己的舞台艺术表演达到“神形兼备”的境界。声乐演员一出场首先要“抖擞精神”。人有了“精、气、神”,一上场的“台步”和“身段”就透着一种振奋的感觉。
在歌剧中演员的舞台形体表演分量较重,为了能塑造有个性、有血肉、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就应该懂得并掌握按角色人物的不同特征,形象、生动、准确、自然地进行形体表演塑造形象的技巧。声乐表演形式无论是独唱、合唱、歌剧、音乐剧,它们的感情呈现方式都是以激放、内省、缓急来表达。同样要注意如何塑造人物形象,要根据人物的身世、遭遇去塑造人物形象,而不能按固定的模式去表演,演员必须具有表演的才能和扎扎实实的表演功底才能演活演像角色。
总之,声乐演员的高超技艺,必须以生活为依据,从芸芸众生中寻找创作的灵感。扮演角色不同,就要有不同的性格,成为个性很强的性格演员。这是声乐演员在表演上应该努力下功夫的课题。在演出的全过程中,从头到尾都应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良好的台风,全身心地投入到歌唱艺术的创造之中,去歌颂美、表现美,把美妙的歌唱艺术献给祖国和人民。
参考文献:
[1]邹长海著.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8.
[2]石惟正著.声乐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7.
[3]邹本初著.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11.
作者简介:
杨文华,女,陕西西安人,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12级艺术硕士,研究方向:声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