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年到14年,用历史教育打好精神底色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tianle_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春季教材将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迅速引发社会高度关注。教育部明确将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同时要求教材修改覆盖大中小所有学段、所有相关学科、所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材。
  尽管历史学界对于抗日战争的时间起点一直存在争议,但“14年”的提法早已为人熟悉。早在2015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就曾强调:“7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絕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和平的阳光再次普照大地。”
  将中国抗日战争的时间起点在全国教材中正式明确为自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起,是正本清源,更是水到渠成,是对学界的长期论争予以定音,也是对在东北、华北地区长期坚持艰苦抗战的先烈们的肯定和致敬,极大丰富了那段特殊历史的张力与内涵。
  教材是教育过程开展的基本遵循,代表了权威、标准与主导,全面体现知识、智慧,科学性与人文性。在教材中对14年的提法予以明确,就是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全面体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强调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凸显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精神。
  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接受怎样的历史教育,将直接关系到他们如何看待历史、迎接未来。在中华民族走过的漫长征程中,抗日战争是有着特殊意义的一段历史。让青少年准确了解、正视这段历史,不仅可以增强整个民族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弘扬爱国精神,更重要的是,让历史成为最好的爱国主义老师,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打下厚重饱满的精神底色。提醒孩子们,在日后真正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时,在代表国家进行国际交往之时,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因此,从8年到14年,不仅仅是数字的统一,而是对一段历史的认知,是用历史教育为孩子们更好打下精神的底色。
  (编辑:王冠婷)
其他文献
配制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必嗽平16mg+地塞米松10mg时,将地塞米松与必嗽平同时抽入注射器中后立刻出现乳白色混浊.静置30min后仍呈乳白色混浊。立即告知医生将两种药物分开使用,未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拔除尿管最佳时间。[方法]选择2008年1月-12月120例术前留置尿管、术后使用硬膜外镇痛泵(PCEA)的腹部手术病人,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