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配网调控管理模式发生的重大调整现状,结合配网自动化支持系统不完善,各地区配网调度管理模式不统一,现有的业务流程和规章制度亟待修订等现状,从机构功能定位、专业管理、业务流程、标准制度、系统建设、部门协调等方面深入研究,制定符合甘肃公司实际的配网调控运行管理体系及机制建设方案,积极促进配网调控业务实现规范、高效运转,进一步提升配网调控管理水平,为配网各项业务规范、高效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大运行配网调控管理体系系统建设
1.引言
随着城乡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配电网也得到快速发展。目前,调度管理大多关注于主网,如何规范配网调度管理,提高配网调度管理水平,确保配电网安全可靠运行,成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配电网调控管理,提高配网调度规范化管理水平,成为当前调度管理需要深入研究的工作。省内地(配)、县调的调控运行管理在人员配置、调控范围、专业管理、机构设置、标准制度、业务流程、技术支持系统建设等各方面都存在着一定差异。为了能进一步完善集约融合的运行管理机制和调控管理模式,统一全省配电网调控管理模式,夯实基础管理,着力解决配电网调控管理存在问题,本文对省内配电网调控运行管理模式进行充分调研和讨论,充分借鉴省外先进成果,结合公司实际,提出一套关于公司配电网调控运行管理体系及体制建设机制,该方案从配网调控管理、技术支撑、业务界面、部门协同等多方面、多角度对公司配网调控运行管理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符合甘肃公司实际的解决方案。
2.配电网调控管理现状研究
2.1.组织构架
地调层面:城区配网、直属县供电公司调控业务已全部纳入地调统一管理,由地调统一开展调控及配网调控业务,设置配网调控班、配网抢修指挥班两个班组,班组业务职能归属于调度控制室。根据各市(州)公司电网规模及人员配置情况,各地调在配网调控及配网抢修指挥机构建设方面,采取差异化原则设置,13家地调按照2种模式增设配网抢修指挥机构。第一种模式为4家地调增设配网抢修指挥班;第二种模式是9家地调不单设配网抢修指挥班,其业务并入配网调控班,增设配网调控及抢修指挥班。
县调层面:根据县调数量、县级电网规模及地调机构设置情况,县调机构分以下二种模式。第一种模式:设置县调机构,内设方式计划、继电保护、自动化等专业技术管理岗位和调控运行班、配网抢修指挥班,对于人员编制较少的县调上述两个班组可合并设置为调控及配网抢修指挥班;第二种模式:设置县调机构,内部设调控及配网抢修指挥班,承担配网调控运行、配网故障研判、抢修协调指挥业务;县域电网除方式计划编制、继电保护整定计算、自动化主站运维等专业管理和业务外,其余专业管理和业务全部向上集约至地调。
2.2.配网调控操作模式分析
地调层面:省内对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配电网调控范围全覆盖提出明确要求,将配网线路纳入地调调控范围,由于多家地调配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未建设完成,不具备直调的技术支持,2家地调人员配置尚不满足直调所有配网设备的要求,采用许可操作的模式;由于配网调度信息系统未建成,目前配网单线图不具备拓扑着色功能,不能通过自动采集或人工置位等手段设置遥信状态,除1家公司制定和开展配网开关、刀闸相关位置管理、置位工作外,其余12家市(州)公司配网电子化图纸不具备以上功能。
县调层面:省内各县调未实现配网自动化,10kV配电线路分段或分路开关倒闸操作,均由相关10kV配电线路负责人和工作班成员配合完成就地操作。一般情况下,线路负责人为接令人和监护人,工作班成员为操作人,除拉合开关的单一操作可按调控口令直接操作外,开关转至冷备用或检修状态的操作过程均应根据调控操作令填制倒闸操作票完成。
2.3.配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现状研究
地调层面:根据电网的重要程度及供电负荷大小,目前省内有4家公司建设独立的地县一体化配网自动化系统,其余9家公司为节省项目投资,同时考虑近几年配网改造难度较大、信息接入量不大的特点,暂时不单独建设配网自动化系统,具体方案在现有的地调EMS系统基础上进行配网功能扩充,实现地县调配一体化建设。待配网改造成熟,信息量大幅增加后,再进行独立系统建设。
县调层面:按照“地县一体化”系统构建思路,结合地区调度技术系统建设、改造,加快推进县调终端系统建设,实现县域范围全覆盖。目前,省内有30家县调无调度自动化系统。已建立的县调自动化系统可实现变电站监控、遥控、遥调、遥测数据、电压曲线、功率报表、电量等。各县调配网自动化系统全部未建设,无法进行10kV、6kV配网线路的监控工作。根据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各县调配电网柱上开关、变压器等设备的型号、参数等都不尽相同,建设各县调配网自动化系统的规模和容量都将有所不同,按照求同存异的理念,尽量可以模块化建设方案,尽快实现配网的一体化建设,实现县调配网调管权限上划后的县调调监控运行。
3.存在问题分析
3.1.分布式电源并网管理难度大
分布式电源自并网调试起,即被视为并网运行设备,纳入相关调度机构统一调度运行管理。由于其自身点多、面广的特点,对电网运行安全影响比较大。各地(配)、县调对分布式电源并网调度管理暂无统一规定,各地、县公司目前未印发有关分布式电源并网调度运行管理的文件规定;分布式电源并网对原有装置的继电保护、配网故障处理、电压质量等方面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3.2.配电网设备异动管理难度大
由于配电网基建、改造、检修、迁改等原因引起配电网设备投运、变更、退役、报废以及设备技术参数改变,无法更新维护生产管理信息系统(PMS)、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电网资源空间管理信息系统(GIS)、电力营销业务应用系统(SG186)、配电自动化系统相应设备台帐、空间数据、电气连接关系等设备异动信息。 3.3.配电网自动化系统未全面建设
省调对10kV配电网调控范围全覆盖提出明确要求,将配网线路纳入地调调控范围,但由于13家地调中只有1家地调有配网自动化系统,并正在建设配网抢修指挥平台,其他地调都没有配网自动化系统和配网抢修指挥平台;多家地调配网调度信息系统未建设完成,不具备直调的技术支持,个别地调调管的城区配网设备较多,人员配置尚不满足直调所有配网设备的要求,部分地调仍采用许可操作的模式。由于配网调度信息系统未建成,目前配网单线图不具备拓扑着色功能,不能通过自动采集或人工置位等手段设置遥信状态。这种情况下配网调控和抢修指挥业务风險加大。
4.对策研究
4.1.规范配网调控管理工作
配网调控标准化管理就是以城市及县域配网安全运行和优质服务为导向,抓住专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明确业务流程和各部门职责界面,通过加强安全把关、提升服务水平、强化后台支持,规范人员培训、严格考核管控等各环节的具体工作,全面开展配、县调规范化建设,确保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到位,推进配网调度管理水平上新台阶。
4.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明确工作界面和业务流程
从配网调度工作界面和调度业务、设备检修及异动管理、继电保护专业管理、全省停电信息发布管理、新设备启动管理几个方面明确工作界面和业务流程,实现了配网调度业务的统一和规范。
4.3.加强安全管控,构筑配网运行安全防线
以配网运行及现场作业安全把关为着力点,总结配调安全风险管控重点,对配网调度管辖范围、检修计划管理、配网抢修指挥、用户设备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全面的安全要求,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4.4.树立优质服务理念,建设服务型配网调度
建立了以调控中心牵头,营销、运检部门共同参与的配网抢修指挥组织,负责统一协调全局服务资源解决客户诉求,配网抢修指挥班统筹协调配网抢修指挥业务,提升配网故障抢修指挥能力,实现“一次报修、一张工单、一支队伍、一次到达现场、一次解决问题”。
4.5.加快推进智能配网建设
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将对智能配电网运行以及大电网的调峰能力带来严峻考验。分布式电源上网电量引起配电网双向潮流,对配电网的规划、运行和保护都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需要加快智能配电网的建设,通过配网自动化的高级功能应用,自动计算潮流,自动分析隔离故障,满足高渗透率分布式电源接入需求,为潍坊电网分布式电源的接入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
4.6.加强配网自动化系统建设,为配网调度规范化提供有力支撑
4.6.1.配网自动化系统建设
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甘肃省属供电公司将建设标准型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实现配电SCADA、半自动化馈线自动化、WEB发布等功能,建立信息交互总线,通过与上级调度自动化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等其它应用系统的互连,建立完整的配网模型,实现基于配电网拓扑的各类应用功能,主要实现功能包括:配电SCADA功能、线路故障定位和处理功能、配网运行监视功能,信息集成应用功能。
4.6.2.配网抢修指挥平台建设
为适应公司大运行体系全面建设的工作要求,支撑配电网运行监控、配电网故障研判及抢修调度业务的开展,将立足地区配电运行与管理现状,充分利用已有系统资源,在配电主站数据支撑的基础上,整合配电自动化、地理信息、生产管理等系统数据,实现地区配电正常生产指挥、综合故障研判、故障及时定位与停电信息发布等功能,
实现各种信息系统的集成应用,形成可视化的抢修过程管理,合理安排抢修计划,快速定位故障位置,实现高效、准确、合理的抢修指挥调度,全面提高故障抢修的处理能力。
5.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及法律意识的提高,对供电可靠性和优质服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使得原有的松散型配网调度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配网发展的需要。甘肃公司积极谋划,合理组织,将配网调度专业列为调度核心专业,在城市配调及县调全面开展配网调度规范化建设,以配网安全和优质服务为导向,通过加强安全管控、提升服务水平、强化后台支持,规范人员培训、完善考核管控等各环节的具体工作,实现规范化管理工作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欠缺到完善的根本转变,构筑完整的配网调度规范化管理体系,有效提升配网调控管理,对推动配电网调度管理工作向规范化、系统化、精细化方向迈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红蕾,戚伟,陈昌伟.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研究日].陕西电力2010.
[2]高晓芝.微网控制策略与电压质量改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2.
[3]王孟邻,张勇军,林建熙.分布式电源技术的发展述评[J].电气应用,2011,30(5):36-39
[4l梁有伟,胡志坚,陈允平.分布式发电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电网技术,2009,33(9):71-75.
关键词:大运行配网调控管理体系系统建设
1.引言
随着城乡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配电网也得到快速发展。目前,调度管理大多关注于主网,如何规范配网调度管理,提高配网调度管理水平,确保配电网安全可靠运行,成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配电网调控管理,提高配网调度规范化管理水平,成为当前调度管理需要深入研究的工作。省内地(配)、县调的调控运行管理在人员配置、调控范围、专业管理、机构设置、标准制度、业务流程、技术支持系统建设等各方面都存在着一定差异。为了能进一步完善集约融合的运行管理机制和调控管理模式,统一全省配电网调控管理模式,夯实基础管理,着力解决配电网调控管理存在问题,本文对省内配电网调控运行管理模式进行充分调研和讨论,充分借鉴省外先进成果,结合公司实际,提出一套关于公司配电网调控运行管理体系及体制建设机制,该方案从配网调控管理、技术支撑、业务界面、部门协同等多方面、多角度对公司配网调控运行管理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符合甘肃公司实际的解决方案。
2.配电网调控管理现状研究
2.1.组织构架
地调层面:城区配网、直属县供电公司调控业务已全部纳入地调统一管理,由地调统一开展调控及配网调控业务,设置配网调控班、配网抢修指挥班两个班组,班组业务职能归属于调度控制室。根据各市(州)公司电网规模及人员配置情况,各地调在配网调控及配网抢修指挥机构建设方面,采取差异化原则设置,13家地调按照2种模式增设配网抢修指挥机构。第一种模式为4家地调增设配网抢修指挥班;第二种模式是9家地调不单设配网抢修指挥班,其业务并入配网调控班,增设配网调控及抢修指挥班。
县调层面:根据县调数量、县级电网规模及地调机构设置情况,县调机构分以下二种模式。第一种模式:设置县调机构,内设方式计划、继电保护、自动化等专业技术管理岗位和调控运行班、配网抢修指挥班,对于人员编制较少的县调上述两个班组可合并设置为调控及配网抢修指挥班;第二种模式:设置县调机构,内部设调控及配网抢修指挥班,承担配网调控运行、配网故障研判、抢修协调指挥业务;县域电网除方式计划编制、继电保护整定计算、自动化主站运维等专业管理和业务外,其余专业管理和业务全部向上集约至地调。
2.2.配网调控操作模式分析
地调层面:省内对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配电网调控范围全覆盖提出明确要求,将配网线路纳入地调调控范围,由于多家地调配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未建设完成,不具备直调的技术支持,2家地调人员配置尚不满足直调所有配网设备的要求,采用许可操作的模式;由于配网调度信息系统未建成,目前配网单线图不具备拓扑着色功能,不能通过自动采集或人工置位等手段设置遥信状态,除1家公司制定和开展配网开关、刀闸相关位置管理、置位工作外,其余12家市(州)公司配网电子化图纸不具备以上功能。
县调层面:省内各县调未实现配网自动化,10kV配电线路分段或分路开关倒闸操作,均由相关10kV配电线路负责人和工作班成员配合完成就地操作。一般情况下,线路负责人为接令人和监护人,工作班成员为操作人,除拉合开关的单一操作可按调控口令直接操作外,开关转至冷备用或检修状态的操作过程均应根据调控操作令填制倒闸操作票完成。
2.3.配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现状研究
地调层面:根据电网的重要程度及供电负荷大小,目前省内有4家公司建设独立的地县一体化配网自动化系统,其余9家公司为节省项目投资,同时考虑近几年配网改造难度较大、信息接入量不大的特点,暂时不单独建设配网自动化系统,具体方案在现有的地调EMS系统基础上进行配网功能扩充,实现地县调配一体化建设。待配网改造成熟,信息量大幅增加后,再进行独立系统建设。
县调层面:按照“地县一体化”系统构建思路,结合地区调度技术系统建设、改造,加快推进县调终端系统建设,实现县域范围全覆盖。目前,省内有30家县调无调度自动化系统。已建立的县调自动化系统可实现变电站监控、遥控、遥调、遥测数据、电压曲线、功率报表、电量等。各县调配网自动化系统全部未建设,无法进行10kV、6kV配网线路的监控工作。根据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各县调配电网柱上开关、变压器等设备的型号、参数等都不尽相同,建设各县调配网自动化系统的规模和容量都将有所不同,按照求同存异的理念,尽量可以模块化建设方案,尽快实现配网的一体化建设,实现县调配网调管权限上划后的县调调监控运行。
3.存在问题分析
3.1.分布式电源并网管理难度大
分布式电源自并网调试起,即被视为并网运行设备,纳入相关调度机构统一调度运行管理。由于其自身点多、面广的特点,对电网运行安全影响比较大。各地(配)、县调对分布式电源并网调度管理暂无统一规定,各地、县公司目前未印发有关分布式电源并网调度运行管理的文件规定;分布式电源并网对原有装置的继电保护、配网故障处理、电压质量等方面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3.2.配电网设备异动管理难度大
由于配电网基建、改造、检修、迁改等原因引起配电网设备投运、变更、退役、报废以及设备技术参数改变,无法更新维护生产管理信息系统(PMS)、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电网资源空间管理信息系统(GIS)、电力营销业务应用系统(SG186)、配电自动化系统相应设备台帐、空间数据、电气连接关系等设备异动信息。 3.3.配电网自动化系统未全面建设
省调对10kV配电网调控范围全覆盖提出明确要求,将配网线路纳入地调调控范围,但由于13家地调中只有1家地调有配网自动化系统,并正在建设配网抢修指挥平台,其他地调都没有配网自动化系统和配网抢修指挥平台;多家地调配网调度信息系统未建设完成,不具备直调的技术支持,个别地调调管的城区配网设备较多,人员配置尚不满足直调所有配网设备的要求,部分地调仍采用许可操作的模式。由于配网调度信息系统未建成,目前配网单线图不具备拓扑着色功能,不能通过自动采集或人工置位等手段设置遥信状态。这种情况下配网调控和抢修指挥业务风險加大。
4.对策研究
4.1.规范配网调控管理工作
配网调控标准化管理就是以城市及县域配网安全运行和优质服务为导向,抓住专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明确业务流程和各部门职责界面,通过加强安全把关、提升服务水平、强化后台支持,规范人员培训、严格考核管控等各环节的具体工作,全面开展配、县调规范化建设,确保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到位,推进配网调度管理水平上新台阶。
4.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明确工作界面和业务流程
从配网调度工作界面和调度业务、设备检修及异动管理、继电保护专业管理、全省停电信息发布管理、新设备启动管理几个方面明确工作界面和业务流程,实现了配网调度业务的统一和规范。
4.3.加强安全管控,构筑配网运行安全防线
以配网运行及现场作业安全把关为着力点,总结配调安全风险管控重点,对配网调度管辖范围、检修计划管理、配网抢修指挥、用户设备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全面的安全要求,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4.4.树立优质服务理念,建设服务型配网调度
建立了以调控中心牵头,营销、运检部门共同参与的配网抢修指挥组织,负责统一协调全局服务资源解决客户诉求,配网抢修指挥班统筹协调配网抢修指挥业务,提升配网故障抢修指挥能力,实现“一次报修、一张工单、一支队伍、一次到达现场、一次解决问题”。
4.5.加快推进智能配网建设
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将对智能配电网运行以及大电网的调峰能力带来严峻考验。分布式电源上网电量引起配电网双向潮流,对配电网的规划、运行和保护都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需要加快智能配电网的建设,通过配网自动化的高级功能应用,自动计算潮流,自动分析隔离故障,满足高渗透率分布式电源接入需求,为潍坊电网分布式电源的接入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
4.6.加强配网自动化系统建设,为配网调度规范化提供有力支撑
4.6.1.配网自动化系统建设
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甘肃省属供电公司将建设标准型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实现配电SCADA、半自动化馈线自动化、WEB发布等功能,建立信息交互总线,通过与上级调度自动化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等其它应用系统的互连,建立完整的配网模型,实现基于配电网拓扑的各类应用功能,主要实现功能包括:配电SCADA功能、线路故障定位和处理功能、配网运行监视功能,信息集成应用功能。
4.6.2.配网抢修指挥平台建设
为适应公司大运行体系全面建设的工作要求,支撑配电网运行监控、配电网故障研判及抢修调度业务的开展,将立足地区配电运行与管理现状,充分利用已有系统资源,在配电主站数据支撑的基础上,整合配电自动化、地理信息、生产管理等系统数据,实现地区配电正常生产指挥、综合故障研判、故障及时定位与停电信息发布等功能,
实现各种信息系统的集成应用,形成可视化的抢修过程管理,合理安排抢修计划,快速定位故障位置,实现高效、准确、合理的抢修指挥调度,全面提高故障抢修的处理能力。
5.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及法律意识的提高,对供电可靠性和优质服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使得原有的松散型配网调度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配网发展的需要。甘肃公司积极谋划,合理组织,将配网调度专业列为调度核心专业,在城市配调及县调全面开展配网调度规范化建设,以配网安全和优质服务为导向,通过加强安全管控、提升服务水平、强化后台支持,规范人员培训、完善考核管控等各环节的具体工作,实现规范化管理工作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欠缺到完善的根本转变,构筑完整的配网调度规范化管理体系,有效提升配网调控管理,对推动配电网调度管理工作向规范化、系统化、精细化方向迈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红蕾,戚伟,陈昌伟.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研究日].陕西电力2010.
[2]高晓芝.微网控制策略与电压质量改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2.
[3]王孟邻,张勇军,林建熙.分布式电源技术的发展述评[J].电气应用,2011,30(5):36-39
[4l梁有伟,胡志坚,陈允平.分布式发电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电网技术,2009,33(9):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