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孔孟的仁义与天道

来源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f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从人的情感出发阐释礼的起源.他提到的人类情感,只不过是人类情感中的一个特殊部分,基本限于家族成员之间.孟子认为,人心中不但有以孝为中心的恻隐之心的体现--仁,而且内含着调节社会生活关系的羞恶之心的体现--义.孔孟都意识到人性的体现会遇到矛盾冲突,但孟子更加注意到道德心理引发的道德行为之间的矛盾,他对仁与义的冲突进行了正面讨论.孔孟都认为矛盾的解决关键在于对自身有更高的反思,但同时也意识到必须对天道加以思考,它表明儒家道德践履所遇到的矛盾还需要有超越人的道德心理,去思考更加广泛的问题.
其他文献
2011年1月11日,“锻压行业在京媒体交流会”在中国锻压协会召开,来自锻压行业的30多家媒体参加了此次交流会。交流会期间,锻压行业的领导就过去一年锻压协会的工作做了全面的总
5月25日,人民教育出版社与中国教师研修网(www.teacherclub.com.cn)的战略合作协议正式签订。作为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为中小学教师和校长专业发展提供研修一体化服务的网络平台,中国教师研修网与人教社的合作可谓是"强强联手"。
1931年,德国女性艺术家珂勒惠支首次被鲁迅先生介绍到中国,对中国现代版画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1979年,“珂勒惠支作品展”曾在北京举行,展出了她一生中最主要的作品113件。时
快速提高汽车生产技术与装备的科技水平,是促进汽车行业发展的永恒主题。装备企业与生产业供需双方的最优合作,是实现各自企业技术与装备水平的必经之路。为此,本刊专访了中
地理学科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科渗透环境教育(包括环境伦理教育)的优势学科,但当前中学地理教师对本学科教学中能够渗透哪些环境伦理教育内容并不明晰。基于此,在兼顾中学地理课程内容与环境伦理学核心内容的基础上,从环境伦理的原则和规范两个层面来构建出一个层次清晰、内容涵盖较为全面的中学地理学科的环境伦理教育内容体系,以期为中学地理教师在本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环境伦理教育提供切实参考。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毛泽东和党中央逐步确立并初步巩固了农业作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农业基础地位的确立与初步巩固对于当时农业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恢复具有
高中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选修课制度的设立。只是在选修课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在新课程理论与教育现实、学生选课与学校设课、学生选课与学校指导、选修课程与教师发展、选修课程与班级管理等方面问题比较凸显。这就需要我们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把选修课的开设最终落实到国家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上来。
熊希龄作为近代中国著名的慈善家在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为湖南的慈善救济作出了重要贡献,无论在筹集赈款还是在查灾放赈采运中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谓灵魂式人物。他主张慈善机构
5月13日,"锐意开拓发展创新‘最具品牌影响力英语教育行业机构推荐活动'颁奖盛典"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务院新闻办一局、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文科教育处、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高中处、中国日报社有关领导以及二百余位英语教育界专家学者、出版、培训、考试、教育电子、留学及翻译服务机构的领导、教师出席。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各种投资收藏节目对艺术品鉴定知识的普及、人们对艺术品的认知度的提升等诸因素的变化促使艺术市场以惊人的速度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