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那山那水那乡愁

来源 :当代县域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lin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时,蛙鼓在梯田,唱日出日落,也唱晚风拂稻花香;那时,虫鸣在山头,唱月照月没,也唱江枫渔火……
  那山与那水,那镇与那村,县域承载着乡愁,承载着乡亲的春夏与秋冬。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习总书记对县域的发展与未来期望殷殷,血脉中那份既远且近,共有且独有的基因、记忆和傳统,在县域的山山水水间传扬。
  每一座山,都有那座山的情感、故事与细节;每一片水,都有那片水独有的内涵、传承与温柔。乡愁,正是承载那些山和那些水的那片土地的独有的故事和怀想。
  中国最广大的农村在县域,急剧变革深刻影响并重构着农村,乡愁既轻且重。记住乡愁,就是要记住那些根记住那些魂——
  “农民”是中心。农民是这片土地上最辛勤的劳动者、田野里最朴实的守望者、农耕文明最虔诚的传承者。搞现代农业离不开农民,资本下乡是要带动农民,而不是舍弃农民、剥夺农民。要创新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采用合作社、入股等方式,让农民平等参与,让农民增收致富。农村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带到老乡共同富裕,同步迈向小康社会。
  “农业”是基础。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基础,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根基,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石。现代农业不管如何发展,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精深加工……其根基是农业。以此为根基,挖掘乡间尘封的遗存,唤醒乡村沉睡的资源,激活创业创新的热情,把农业培育成令人向往的产业。
  “农村”是灵魂。农村是农民的精神家园,是乡愁最为纯粹的承载体,是民族数千年的农耕文明的积淀,涵养着那山那水那县,是魂牵梦萦的所在。乡音难改,乡情难忘。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必须立足地方和民族的历史地理、传统文化、民俗情感,讲好那山那水那人那事,勾勒最神往的故乡,书写最动人的乡愁。
  山水变迁,县域农业现代化正加速推进,不变的仍是那份情怀。保护田园风光、保留原始风貌、保持乡土味道,记住那山那水的乡愁,防止农村变成城市的缩小版,县域任重而道长。
  天人共美,相生共荣;山水相依,乡愁久远。
其他文献
流火七月,“的的的”马蹄催人急,“放管服”鼓声又已密集敲响。  “从根本上是要转变政府职能”“从观念到体制机制的深刻革命”,6月13日,国务院深化“放管服”改革会议上,再一次擂响了政府职能转变的战鼓,县级政府,当仁不让的是这场变革的主角之一。  “放管服”,就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放管服’改革实质是政府自我革命,要削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割自己的肉。”距去年5月9
商业道德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全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全社会的商业道德水平,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因此,必须把它当作一项
邓小平1978年的"北方谈话"和1992年的"南方谈话",都是他创造性理论活动的经典之作.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两者在形成背景、创新内容以及功能特征上存在许多共性,而在阶段性、层次
0 引言大肠癌的浸润转移是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在其转移的每一步都涉及多个分子的相互作用以及不同基因在DNA或RNA水平上的一过性或永久变化.因此,加强对其分子基础和作用机
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调研时强调,全党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的发展理念上来,这为我们指明了今后五年的经济发展方向——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  五大发展理念,紧紧相扣,不可分割,相互依存。创新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就要着力推动“双创”,进一步释放经济发展的活力;协调就是要贯彻经济发展的整体思维,使城乡间、产业结构间实现更为合理的发展;绿色是要
党的十六大把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作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把它确定为全面推进新世纪党的建设的一项总要求.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