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一上学期就有家长跟我抱怨,说孩子不听话,不服管,总跟家长顶撞。这学期开学之初,学生潘小峰(化名)的母亲反映,小峰回家后就把自己房间的门锁上,根本无法跟他沟通。不久,学生朱小琼(化名)的母亲也打来电话说,因为小琼晚上太迟睡觉,说了她几句,中午就不回家吃饭了。难道自己关心她也错了吗?
这时的我即将成为母亲,我能体会到,作为母亲都想把最好的东西给孩子,但如何把这份爱意让孩子,尤其是叛逆期的半大人体会到呢?
于是,在班会课上,我说:“同学们,你们总觉得自己长大了,那么我们就开展了一次“护蛋”活动,我们也来当一回鸡爸爸鸡妈妈。”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议论纷纷。然后,我宣布了活动规则:
1.每人准备一个蛋,给蛋起个名字。
2.这个蛋要一直跟在你身边,不能把它弄破或弄丢。
3.小组长对本组每位同学的蛋作好记号,每天检查一次,进行登记。如有同学弄破或弄丢,重新再拿一个蛋开始。
4.本次活动时间为期一周,最后破的蛋个数最少的同学为胜利者,给予奖励。
听完活动规则,学生们很兴奋,他们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活动,充满了好奇。第一天过后,学生开始体会到护蛋的困难了,“老师,鸡蛋怎么这么容易破啊!不知不觉就破了。”“老师,鸡蛋破了弄得到处都是,我要半天打扫。”据小组长统计,第一天有24位同学(将近一半)的蛋破了。我只是微笑着接受他们反馈的信息,鼓励他们坚持。接下来的六天里,把蛋弄破或弄丢的学生人数在不断减少。我发现学生们想了很多办法保护蛋,有的用厚厚的纸团把蛋包起来,有的用棉花把蛋包起来,还有的用盒子把蛋装起来,里面再塞些防震的东西……,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周二班会课上,我们举行本次“护蛋”活动的总结暨颁奖大会。首先,请每组的最佳护蛋使者领奖,并发表自己对活动的感言。其次,请本次活动中破蛋数最多的一位同学上台谈谈感受。巧的是潘小峰破了4个蛋成为破蛋数最多的一位学生。他略带委屈地说:“如果昨晚那个蛋不打破了,我也不会是最多的一个。我从抽屉中拿书时,怕把蛋打破了,就先把它放在桌子上,不小心晃动了一下桌子,蛋就掉在地上了。我护了三天的蛋就这样没了,我觉得保护鸡蛋挺难的。”台下的学生也有同感,趁机我也谈谈自己的感受,我提高声音说:“同学们,你们当了七天的鸡妈妈鸡爸爸,有初为人母人父的兴奋,也有破蛋之后的抱怨和不舍。”学生们会心地点头,静静地聆听。我带着喜悦的心情说:“我也在保护一个蛋,我已经保护他5个月了。”停顿了一下,这时同学已经明白了,我指的是肚子里的小宝宝。“我再保护4个多月,他就出生。我想我得用一辈子的时间来保护他了。怀了宝宝的心情跟同学们护蛋的心情差不多,有刚开始的兴奋高兴,随之而来的担心害怕。我害怕他因我的不小心而受伤,我害怕他因我的食欲差而营养不良……我也只有自己当了妈妈,才体会到为什么明明我已经长大,妈妈却还总喜欢在我耳边唠叨。因为在妈妈的眼中,我永远都是孩子,是那个她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孩子,这个孩子需要她照顾保护一辈子。而我又对她做了些什么呢?小时候不懂事,不愿意听妈妈的话,惹妈妈生气;长大了忙工作,没时间听妈妈说话,让妈妈伤心。同学们,你们曾经也做过让妈妈生气、伤心的事情吗?”有些同学微微点头,有些低头不语,有些则说:“有!”“虽然无私的妈妈不会跟我们计较这些,但是我们是不是应该做些什么呢?不妨让我们把平时想说又不好意思说的话,通过写信的方式告诉父母,再回家帮妈妈做件力所能及的事,作为“三八”妇女节的礼物献给妈妈。祝妈妈永远健康、快乐!”
我给学生发了信封,让他们立即动笔来写这封特别的家书。有些学生因开头不知道怎么称呼就想了半天,有些学生因为字迹写不好,重写了好几次。可以感受到学生非常用心地在这写这封信。
信寄出后,我接到好几个家长的电话,说自己是第一次收到孩子的信,挺感动的,孩子在家脾气也明显好多了……
最让我意外的是朱小琼同学主动找我谈心,她试探性地问:“老师,你觉得自己幸福吗?”我笑着说:“很幸福!我有爱我的丈夫,疼我的父母和公婆,关心我的同事,以及活泼可爱又懂事感恩的学生。那么,你觉得幸福吗?”她开心地说,“我也觉得很幸福,我有疼我的爷爷奶奶,还有关心我学习的姐姐,而且妈妈每天早上都很早起床给我做早餐,晚上等我放学回家。我觉得我妈其实对我挺好的,只是以前都没有体会到,所以我想好好学习回报他们,但是我怕自己坚持不了,希望老师能督促我!”望着她充满期望的脸,我非常爽快地答应了。她在期中考试中真的取得了班级第一名的好成绩。
高中生正处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时期,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渥斯把它称为心理上的断乳期。随着自我意识的加强,独立思考和处理事物能力的发展,高中生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尝试脱离父母的保护和管理。高中生不论是在个人生活的安排上,还是在对人生与社会的看法上,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他们已不满足于父母、老师的讲解,或书本上现成的结论。对成年人的意见不轻信、不盲从,要求有事实的证明和逻辑的说服力。所以我觉得与其说服学生,不如让学生自己去体验,那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时的我即将成为母亲,我能体会到,作为母亲都想把最好的东西给孩子,但如何把这份爱意让孩子,尤其是叛逆期的半大人体会到呢?
于是,在班会课上,我说:“同学们,你们总觉得自己长大了,那么我们就开展了一次“护蛋”活动,我们也来当一回鸡爸爸鸡妈妈。”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议论纷纷。然后,我宣布了活动规则:
1.每人准备一个蛋,给蛋起个名字。
2.这个蛋要一直跟在你身边,不能把它弄破或弄丢。
3.小组长对本组每位同学的蛋作好记号,每天检查一次,进行登记。如有同学弄破或弄丢,重新再拿一个蛋开始。
4.本次活动时间为期一周,最后破的蛋个数最少的同学为胜利者,给予奖励。
听完活动规则,学生们很兴奋,他们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活动,充满了好奇。第一天过后,学生开始体会到护蛋的困难了,“老师,鸡蛋怎么这么容易破啊!不知不觉就破了。”“老师,鸡蛋破了弄得到处都是,我要半天打扫。”据小组长统计,第一天有24位同学(将近一半)的蛋破了。我只是微笑着接受他们反馈的信息,鼓励他们坚持。接下来的六天里,把蛋弄破或弄丢的学生人数在不断减少。我发现学生们想了很多办法保护蛋,有的用厚厚的纸团把蛋包起来,有的用棉花把蛋包起来,还有的用盒子把蛋装起来,里面再塞些防震的东西……,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周二班会课上,我们举行本次“护蛋”活动的总结暨颁奖大会。首先,请每组的最佳护蛋使者领奖,并发表自己对活动的感言。其次,请本次活动中破蛋数最多的一位同学上台谈谈感受。巧的是潘小峰破了4个蛋成为破蛋数最多的一位学生。他略带委屈地说:“如果昨晚那个蛋不打破了,我也不会是最多的一个。我从抽屉中拿书时,怕把蛋打破了,就先把它放在桌子上,不小心晃动了一下桌子,蛋就掉在地上了。我护了三天的蛋就这样没了,我觉得保护鸡蛋挺难的。”台下的学生也有同感,趁机我也谈谈自己的感受,我提高声音说:“同学们,你们当了七天的鸡妈妈鸡爸爸,有初为人母人父的兴奋,也有破蛋之后的抱怨和不舍。”学生们会心地点头,静静地聆听。我带着喜悦的心情说:“我也在保护一个蛋,我已经保护他5个月了。”停顿了一下,这时同学已经明白了,我指的是肚子里的小宝宝。“我再保护4个多月,他就出生。我想我得用一辈子的时间来保护他了。怀了宝宝的心情跟同学们护蛋的心情差不多,有刚开始的兴奋高兴,随之而来的担心害怕。我害怕他因我的不小心而受伤,我害怕他因我的食欲差而营养不良……我也只有自己当了妈妈,才体会到为什么明明我已经长大,妈妈却还总喜欢在我耳边唠叨。因为在妈妈的眼中,我永远都是孩子,是那个她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孩子,这个孩子需要她照顾保护一辈子。而我又对她做了些什么呢?小时候不懂事,不愿意听妈妈的话,惹妈妈生气;长大了忙工作,没时间听妈妈说话,让妈妈伤心。同学们,你们曾经也做过让妈妈生气、伤心的事情吗?”有些同学微微点头,有些低头不语,有些则说:“有!”“虽然无私的妈妈不会跟我们计较这些,但是我们是不是应该做些什么呢?不妨让我们把平时想说又不好意思说的话,通过写信的方式告诉父母,再回家帮妈妈做件力所能及的事,作为“三八”妇女节的礼物献给妈妈。祝妈妈永远健康、快乐!”
我给学生发了信封,让他们立即动笔来写这封特别的家书。有些学生因开头不知道怎么称呼就想了半天,有些学生因为字迹写不好,重写了好几次。可以感受到学生非常用心地在这写这封信。
信寄出后,我接到好几个家长的电话,说自己是第一次收到孩子的信,挺感动的,孩子在家脾气也明显好多了……
最让我意外的是朱小琼同学主动找我谈心,她试探性地问:“老师,你觉得自己幸福吗?”我笑着说:“很幸福!我有爱我的丈夫,疼我的父母和公婆,关心我的同事,以及活泼可爱又懂事感恩的学生。那么,你觉得幸福吗?”她开心地说,“我也觉得很幸福,我有疼我的爷爷奶奶,还有关心我学习的姐姐,而且妈妈每天早上都很早起床给我做早餐,晚上等我放学回家。我觉得我妈其实对我挺好的,只是以前都没有体会到,所以我想好好学习回报他们,但是我怕自己坚持不了,希望老师能督促我!”望着她充满期望的脸,我非常爽快地答应了。她在期中考试中真的取得了班级第一名的好成绩。
高中生正处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时期,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渥斯把它称为心理上的断乳期。随着自我意识的加强,独立思考和处理事物能力的发展,高中生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尝试脱离父母的保护和管理。高中生不论是在个人生活的安排上,还是在对人生与社会的看法上,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他们已不满足于父母、老师的讲解,或书本上现成的结论。对成年人的意见不轻信、不盲从,要求有事实的证明和逻辑的说服力。所以我觉得与其说服学生,不如让学生自己去体验,那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