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安东·鲁宾斯坦,俄罗斯犹太人,作曲家、钢琴家。1848年在彼得格勒担任音乐教师。此后奔走于欧洲各地和美国,巡回演出,举办音乐会,并从事作曲,获得了极高的声誉。1861年,他在圣彼德堡创建了俄罗斯音乐学会,在此基础上,于次年创建了俄罗斯第一座音乐学院,培养了柴可夫斯基等音乐家。尼古拉·鲁宾斯坦(Nikolai Rubinstein,1835-1881),俄罗斯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教师,安东·鲁宾斯坦(Anton Rubinstein,1829-1894)的弟弟。代表作品为钢琴独奏小品《F大调旋律》
【关键词】安东·鲁宾斯坦;尼古拉·鲁宾斯坦
一
1829年11月28日,俄罗斯著名钢琴家、作曲家、指挥家、教育家安东?鲁宾斯坦诞生于维什瓦涅兹。鲁宾斯坦9岁起便在莫斯科公演,被誉为音乐神童。随后来到巴黎,在此期间努力模仿李斯特的一切.经常在演奏会中采取大音量的处理,以至槌弦崩裂。13岁起在柏林和维也纳求学,并真正开始了他享誉世界的演奏生涯。他的演出赢得了门德尔松、肖邦、李斯特等的赞美,被誉为继李斯特之后最伟大、甚至高于李斯特的钢琴家。1862年,他创立了俄罗斯第一所音乐学院(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由于他所创作的音乐作品是国际性的,所以常常与“五人强力集团”相互排斥与攻击。他的弟弟尼古拉?鲁宾斯坦也是当时著名的音乐家,是柴可夫斯基的老师和推广者、柴可夫斯基与梅克夫人的引见人。他的演奏风格对世界钢琴艺术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他创作过多种多样体裁的大量作品,包括十四部歌剧(最著名的一部是《恶魔》)、六部交响曲、五首钢琴协奏曲、以及室内乐重奏曲、钢琴曲和声乐曲等。但是,他的作品除歌剧《恶魔》、个别钢琴小品和浪漫曲外,一般很少有人演奏,而在交响音乐作品中也只有《第四钢琴协奏曲》至今仍然受到应有的欢迎。
二
鲁宾斯坦是个才华洋溢的即兴演奏家。作曲家Marigold曾对他的即兴显奏赞赏有加,他的演奏非常出色,注重在音色,技巧,即兴,所以不拘泥于细节常常不按牌理出牌。他的这种风格受到一些经过严格训练的钢琴家的非议,钢琴家William就批评他说:“如此敏锐有利的手,手指下却空无一物”。克拉拉舒曼(舒曼之妻)对他印象更差,说他根本就不是在演奏。但是一些乐评家却有不同的看法,有“钢琴巨人”,“钢琴的宙斯”,“音乐中的米开朗基罗”等等尊称。
他曾求教李斯特并在李斯特的圈圈里度过一段时间,但是一向慷慨助人的李斯特却拒绝鲁宾斯坦当他的学生,而且冷酷的对他说:“作为一个天才,必须不靠别人帮助,自谋发展的达成自己目标。”对于他所崇拜的偶像却对他这样的态度,在他心理造成了阴影;尤其在他穷迫潦倒时,李斯特也未曾伸出援手。虽然他们表面上颇为友好,但实质上却是冷漠的。鲁宾斯坦也尝试著各类型的音乐,深深受到孟德尔颂,舒曼,萧邦等的影响,因为他的音乐作品是国际性的所以他很鄙视当时“俄国五人组”的民族主义作风,也引此引起了“俄国五人组”排斥和攻击,他们也就反对鲁宾斯坦的弟弟Liechtensteiner创立的莫斯斯科音乐院,尽管如此,他们兄弟两人对俄国的音乐教育还是有极大的贡献。
鲁宾斯坦最有名的一段话,道尽了他的感慨:“对德国人来说我是俄国人,对俄国人来说我是德国人。对基督教来说,我是犹太教徒,对犹太教徒来说,我是个基督徒,对古典乐派的人来说,我是华格纳曲风,对华格纳曲风的人来说,我是保守曲风,我不是水里面的鱼,也不是地面上的禽-我是一个未完成的男人!”
有一段有关柴可夫斯基的经典对白,一直为爱乐者颂为佳话:就在鲁宾斯坦死后不久,柴可夫斯基与梅克夫人一起出席葬礼。在葬礼期间,梅克夫人向柴可夫斯基问说:“你觉得鲁宾斯坦这个人怎样?”柴可夫斯基叹口气说:“真是这个世界上一个独特的人才啊!”接著梅克夫人又问道:“和你比起来如何呢?”柴可夫斯基回答说:“我怎么敢跟鲁宾斯坦比呢?如果说我是萤火虫的微光,那鲁宾斯坦就是那皎洁明亮的月光啊!”话一说完,众人听了都称好,且因打从心里的欢喜而发出笑声,一时之间温馨的气息弥漫整间屋子。
乐评家说——有句话说:“有声誉的老师能教出优秀的学生”。柴可夫斯基以他很平凡的资质,活著的时候在音乐界起起伏伏,从来没有很杰出的表现。但是鲁宾斯坦却能以他师长的尊贵身份,不轻视柴科夫斯基的才能,没有任何怨尤的细心教导他,只为了能使他做得比自己还好,最后终于成功了。而且柴科夫斯基也没有忘记往日的旧恩情,经常感谢老师对他的教诲。虽然时间过得很快,鲁宾斯坦的音乐已经被遗忘了,但他的言行,还有高尚的品德与宽宏的度量却依旧流传在这个世界上,并成为后代音乐家学习模仿的对象啊!
尼古拉·鲁宾斯坦是柴可夫斯基(Peter Touchily Tchaikovsky, 1840-1893)的老师,也是早年推广柴可夫斯基作品的重要人物之一。由于尼古拉·鲁宾斯坦的引荐,梅克夫人(Hernandez Reflationary Avon Beck)才答应帮助决定全力投入音乐工作的柴科夫斯基;除了尼古拉·鲁宾斯坦,柴科夫斯基根本不信任由其他钢琴家、指挥家来诠释自己的作品,他曾经告诉尼古拉·鲁宾斯坦:“如果俄罗斯没有你,我的作品就注定要受到曲解了。”
因此,当才四十五岁的尼古拉·鲁宾斯坦于1881年3月26日在巴黎逝世时,对于柴可夫斯基不啻为重大的打击,他立刻从莫斯科奔到巴黎只為了见恩师最后一面。1882年2月9日,柴可夫斯基以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完成这部“为了使梅克夫人感到高兴”的A小调钢琴三重奏(op.50),上面题著“纪念一位伟大的艺术家”。虽然柴可夫斯基没有写明这位艺术家是谁,但是大家都明白是纪念逝世将满一年的尼古拉·鲁宾斯坦。
三
中文名称:《安东·鲁宾斯坦钢琴与大提琴奏鸣曲》
英文名称:Einsteinium:Chancellorsville
专辑介绍:这张专辑是Anton Rubinstein的奏鸣曲作品,两位年轻的演奏家Monounsaturated和Anthony共同合奏了这部作品,在专辑中,大提琴的演奏尤为突出,可以说两种乐器的配合是相当到位的。安东·鲁宾斯坦(Anton Rubinstein,1829~1894)俄国钢琴家、作曲家。毕生返于俄国和欧洲各国从事演出和创作。1858年在彼得堡创办“俄罗斯音乐协会”,在这个协会的讲习班的基础上,于1862年建立了俄国第一所音乐学院。其演奏富于热情和表现力,强调表演者的再创造,对俄罗斯和西方钢琴表演艺术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主要作品有歌剧《恶魔》、《a小调第四钢琴协奏曲》、声乐套曲集<波斯恋歌>等。
四
《F大调旋律》鲁宾斯坦
这一首乐曲是包含在作品3之中的两首钢琴小品中的第一首,属于典型的旋律性器乐小品。乐曲结构极其简单,歌谣形式的主旋律(片段1),前后反复三次。就在三次反复的连结处,加入半音阶的经过句。虽说较为单纯,但因为旋律很美,所以常常被改编为钢琴伴奏下的小提琴独奏曲或大提琴独奏曲。这是一首颇受世界人民喜爱的乐曲。作者安东·鲁宾斯坦是十九世纪俄国最杰出的钢琴家,他将欧洲的音乐传统移植于俄国民族音乐之中。在作曲方面,鲁宾斯坦深受德国浪漫派音乐和李斯特的影响,留下了大量的钢琴曲。但是他的所有作品中唯有这首《F大调旋律》最为深入人心,成为经久不衰的传世之作。
《浪漫曲》鲁宾斯坦
这首小巧玲珑的《浪漫曲》,原本是鲁宾斯坦的钢琴曲集《彼得堡晚会》(共六曲)中的第一曲,因其旋律优美,多以小提琴独奏的改编曲演奏。浪漫曲(Romance)这种体裁,最早只用于描述爱情故事和骑士传说,后来这一名词应用于音乐作品的性质甚于实际的曲式,即浪漫曲着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不存在精确的结构形式。本曲具有歌唱性的旋律,极富深情而且充满诗意。
作者简介:樊佩斯,现在烟台南山学院人文学院音乐系。
【关键词】安东·鲁宾斯坦;尼古拉·鲁宾斯坦
一
1829年11月28日,俄罗斯著名钢琴家、作曲家、指挥家、教育家安东?鲁宾斯坦诞生于维什瓦涅兹。鲁宾斯坦9岁起便在莫斯科公演,被誉为音乐神童。随后来到巴黎,在此期间努力模仿李斯特的一切.经常在演奏会中采取大音量的处理,以至槌弦崩裂。13岁起在柏林和维也纳求学,并真正开始了他享誉世界的演奏生涯。他的演出赢得了门德尔松、肖邦、李斯特等的赞美,被誉为继李斯特之后最伟大、甚至高于李斯特的钢琴家。1862年,他创立了俄罗斯第一所音乐学院(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由于他所创作的音乐作品是国际性的,所以常常与“五人强力集团”相互排斥与攻击。他的弟弟尼古拉?鲁宾斯坦也是当时著名的音乐家,是柴可夫斯基的老师和推广者、柴可夫斯基与梅克夫人的引见人。他的演奏风格对世界钢琴艺术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他创作过多种多样体裁的大量作品,包括十四部歌剧(最著名的一部是《恶魔》)、六部交响曲、五首钢琴协奏曲、以及室内乐重奏曲、钢琴曲和声乐曲等。但是,他的作品除歌剧《恶魔》、个别钢琴小品和浪漫曲外,一般很少有人演奏,而在交响音乐作品中也只有《第四钢琴协奏曲》至今仍然受到应有的欢迎。
二
鲁宾斯坦是个才华洋溢的即兴演奏家。作曲家Marigold曾对他的即兴显奏赞赏有加,他的演奏非常出色,注重在音色,技巧,即兴,所以不拘泥于细节常常不按牌理出牌。他的这种风格受到一些经过严格训练的钢琴家的非议,钢琴家William就批评他说:“如此敏锐有利的手,手指下却空无一物”。克拉拉舒曼(舒曼之妻)对他印象更差,说他根本就不是在演奏。但是一些乐评家却有不同的看法,有“钢琴巨人”,“钢琴的宙斯”,“音乐中的米开朗基罗”等等尊称。
他曾求教李斯特并在李斯特的圈圈里度过一段时间,但是一向慷慨助人的李斯特却拒绝鲁宾斯坦当他的学生,而且冷酷的对他说:“作为一个天才,必须不靠别人帮助,自谋发展的达成自己目标。”对于他所崇拜的偶像却对他这样的态度,在他心理造成了阴影;尤其在他穷迫潦倒时,李斯特也未曾伸出援手。虽然他们表面上颇为友好,但实质上却是冷漠的。鲁宾斯坦也尝试著各类型的音乐,深深受到孟德尔颂,舒曼,萧邦等的影响,因为他的音乐作品是国际性的所以他很鄙视当时“俄国五人组”的民族主义作风,也引此引起了“俄国五人组”排斥和攻击,他们也就反对鲁宾斯坦的弟弟Liechtensteiner创立的莫斯斯科音乐院,尽管如此,他们兄弟两人对俄国的音乐教育还是有极大的贡献。
鲁宾斯坦最有名的一段话,道尽了他的感慨:“对德国人来说我是俄国人,对俄国人来说我是德国人。对基督教来说,我是犹太教徒,对犹太教徒来说,我是个基督徒,对古典乐派的人来说,我是华格纳曲风,对华格纳曲风的人来说,我是保守曲风,我不是水里面的鱼,也不是地面上的禽-我是一个未完成的男人!”
有一段有关柴可夫斯基的经典对白,一直为爱乐者颂为佳话:就在鲁宾斯坦死后不久,柴可夫斯基与梅克夫人一起出席葬礼。在葬礼期间,梅克夫人向柴可夫斯基问说:“你觉得鲁宾斯坦这个人怎样?”柴可夫斯基叹口气说:“真是这个世界上一个独特的人才啊!”接著梅克夫人又问道:“和你比起来如何呢?”柴可夫斯基回答说:“我怎么敢跟鲁宾斯坦比呢?如果说我是萤火虫的微光,那鲁宾斯坦就是那皎洁明亮的月光啊!”话一说完,众人听了都称好,且因打从心里的欢喜而发出笑声,一时之间温馨的气息弥漫整间屋子。
乐评家说——有句话说:“有声誉的老师能教出优秀的学生”。柴可夫斯基以他很平凡的资质,活著的时候在音乐界起起伏伏,从来没有很杰出的表现。但是鲁宾斯坦却能以他师长的尊贵身份,不轻视柴科夫斯基的才能,没有任何怨尤的细心教导他,只为了能使他做得比自己还好,最后终于成功了。而且柴科夫斯基也没有忘记往日的旧恩情,经常感谢老师对他的教诲。虽然时间过得很快,鲁宾斯坦的音乐已经被遗忘了,但他的言行,还有高尚的品德与宽宏的度量却依旧流传在这个世界上,并成为后代音乐家学习模仿的对象啊!
尼古拉·鲁宾斯坦是柴可夫斯基(Peter Touchily Tchaikovsky, 1840-1893)的老师,也是早年推广柴可夫斯基作品的重要人物之一。由于尼古拉·鲁宾斯坦的引荐,梅克夫人(Hernandez Reflationary Avon Beck)才答应帮助决定全力投入音乐工作的柴科夫斯基;除了尼古拉·鲁宾斯坦,柴科夫斯基根本不信任由其他钢琴家、指挥家来诠释自己的作品,他曾经告诉尼古拉·鲁宾斯坦:“如果俄罗斯没有你,我的作品就注定要受到曲解了。”
因此,当才四十五岁的尼古拉·鲁宾斯坦于1881年3月26日在巴黎逝世时,对于柴可夫斯基不啻为重大的打击,他立刻从莫斯科奔到巴黎只為了见恩师最后一面。1882年2月9日,柴可夫斯基以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完成这部“为了使梅克夫人感到高兴”的A小调钢琴三重奏(op.50),上面题著“纪念一位伟大的艺术家”。虽然柴可夫斯基没有写明这位艺术家是谁,但是大家都明白是纪念逝世将满一年的尼古拉·鲁宾斯坦。
三
中文名称:《安东·鲁宾斯坦钢琴与大提琴奏鸣曲》
英文名称:Einsteinium:Chancellorsville
专辑介绍:这张专辑是Anton Rubinstein的奏鸣曲作品,两位年轻的演奏家Monounsaturated和Anthony共同合奏了这部作品,在专辑中,大提琴的演奏尤为突出,可以说两种乐器的配合是相当到位的。安东·鲁宾斯坦(Anton Rubinstein,1829~1894)俄国钢琴家、作曲家。毕生返于俄国和欧洲各国从事演出和创作。1858年在彼得堡创办“俄罗斯音乐协会”,在这个协会的讲习班的基础上,于1862年建立了俄国第一所音乐学院。其演奏富于热情和表现力,强调表演者的再创造,对俄罗斯和西方钢琴表演艺术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主要作品有歌剧《恶魔》、《a小调第四钢琴协奏曲》、声乐套曲集<波斯恋歌>等。
四
《F大调旋律》鲁宾斯坦
这一首乐曲是包含在作品3之中的两首钢琴小品中的第一首,属于典型的旋律性器乐小品。乐曲结构极其简单,歌谣形式的主旋律(片段1),前后反复三次。就在三次反复的连结处,加入半音阶的经过句。虽说较为单纯,但因为旋律很美,所以常常被改编为钢琴伴奏下的小提琴独奏曲或大提琴独奏曲。这是一首颇受世界人民喜爱的乐曲。作者安东·鲁宾斯坦是十九世纪俄国最杰出的钢琴家,他将欧洲的音乐传统移植于俄国民族音乐之中。在作曲方面,鲁宾斯坦深受德国浪漫派音乐和李斯特的影响,留下了大量的钢琴曲。但是他的所有作品中唯有这首《F大调旋律》最为深入人心,成为经久不衰的传世之作。
《浪漫曲》鲁宾斯坦
这首小巧玲珑的《浪漫曲》,原本是鲁宾斯坦的钢琴曲集《彼得堡晚会》(共六曲)中的第一曲,因其旋律优美,多以小提琴独奏的改编曲演奏。浪漫曲(Romance)这种体裁,最早只用于描述爱情故事和骑士传说,后来这一名词应用于音乐作品的性质甚于实际的曲式,即浪漫曲着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不存在精确的结构形式。本曲具有歌唱性的旋律,极富深情而且充满诗意。
作者简介:樊佩斯,现在烟台南山学院人文学院音乐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