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治理,关键在“治”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n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文化管理领域重大政策理论与发展实践创新的不断深入,基于文化治理现代化要求,我们应从现代化文化市场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管理体制机制三方面着手,构建现代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我国文化建设。
  【关键词】文化治理 公共文化服务 文化管理体制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文化高度重视,其中明确指出:“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通过文化治理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文化治理,指的是依据文化自身规律,对文化资源、文化权力等进行配置,从而充分发挥文化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现代国家治理包含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方面,文化治理与其他治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它不同于政治与经济治理的“硬”治理特征,体现出“软”治理,属于“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治理。然而,我国文化治理之路,其关键在于“治”,不在于过去的“办”和“管”,所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迫切需要走出困境,充分贯彻落实文化治理建设的“三大任务”。

文化治理主体、方式、内容的特殊性


  在建设服务型政府背景下,文化治理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一方面,体现在政府在文化治理层面的地位转变,政府对文化事务不再是全面绝对的把控,而是转变为辅助引导;另一方面,文化治理的主体不再仅仅局限于政府本身,还涉及社会组织、经济组织、公民个体等。政府赋予多元化主体参与权利,对各方关系进行合理配置与责任协调。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实施的治理方式为文化管理模式,通过行政手段确保文化政策实施,对文化资源以及文化领域的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然而,新时代的文化治理模式不再是单一的文化管理模式,诸如网络化治理模式、公民自组织治理模式、数字化管理模式等开始逐步融入文化治理当中。
  文化本身具有多层次的丰富内涵,很难从某一角度进行量化评价,也正是因为如此,文化治理内容也十分广泛。广义的文化在于人类生存发展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切精神与物质财富的综合,其内容之广泛体现在多样化的文化载体、多层次的文化影响、多元化的文化表现。在文化载体方面,如文化设施、文化场所等;在文化影响方面,如综合国力、国民幸福感等;在文化表现方面,如道德、知识、信仰、风俗等,都属于我国文化治理的主要内容。

文化治理面临结构之困、组织之囿与制度之失


  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人们已经不再满足对物质的追求,而是逐步上升到对精神文化的求取,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化市场的发展。然而现阶段的文化市场体系构建面临一定的结构性困局。首先,文化体系结构不合理。这体现在文化市场主体不明确,以及进入文化市场要求较高。其次,文化要素市场发展协调性不足。文化市场中的资本及生产要素没有得到科学配置,直接影响到文化产业规模化发展。最后,文化产品市场发展不合理。在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人们对文化市场产品需求较高,但是文化产品的供给平衡性较差,出现了文化产品缺乏、文化产品过剩等问题。
  文化市场体系中包含大量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但是,随着文化市场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文化理念、资源配置、人员管理、制度设置、组织结构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程度的变化,出现了一些组织性难题。
  传统文化管理制度的封闭性自设,一方面,体现在传统文化管理制度制定中的导向问题。当前,传统文化管理制度在调查反馈方面仍处于空白阶段,难以更好地满足公众文化需求。在公共服务供给方面,个体文化权益如果不能得到承认与尊重,那么公众的文化需求势必难以保证。另一方面,体现在传统文化管理制度下的文化治理主体拓展问题。政府文化治理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间及市场的创新力。整体上看,传统文化制度缺乏创新机制,使得文化管理缺乏多元创新活力。

文化治理的三大推进路径


  建立健全的现代化文化市场体系,为我国文化治理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要建立健全的现代化文化市场体系,就需要依据文化市场体系发展特征来不断完善文化市场结构。首先,完善文化市场主体建设。主体建设是文化治理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应明确国有文化企业的主体地位,降低文化市场的准入门槛,积极发展新型文化市场主体,打破文化垄断行为,健全我国文化市场体系。其次,完善文化要素市场建设。积极拓展文化市场体系主体的融资渠道,加强文化市场体系信息建设,构建文化信息网络平台,密切联系群众,不断培育文化市场体系高素质人才。最后,完善文化产品市场建设。一方面,加强对文化基础消费品市场建设。将“以民为本”作为市场构建原则,拓展文化产品流通渠道。另一方面,根据市场需求生产优质文化产品,促进文化市场良性发展。
  随着我国文化管理领域重大政策理论与发展实践创新的不断深入。基于文化治理现代化要求,我们应从组织结构层面,构建现代公共服务体系,促进我国文化治理。首先,强化文化间接管理。借鉴国外公共文化部门基金会构建经验,建立公共文化基金管理机制,保证现代化文化服务体系的资金基础。与此同时,实施行政决策与资金审批分离政策,使得公共文化部门向社会募集资金合理化、规范化、透明化。其次,创新公共文化机构内部运营机制。一方面,整合全社会资源,合理进行资源配置,保证公共文化机构发展资源基础。另一方面,推进国有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科学管理不同行业及部门的文化机构,加强不同行政层级公共文化机构的协调联动,推动联合服务转型,实现文化单位资源整合。
  我国文化治理建设,文化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极为关键。文化管理体制如果不能做到现代化,将直接影响到文化管理的高效进行,公众的文化需求也就难以得到有效保证,文化治理相关政策的实施也会层层受阻。为了推动文化管理体制机制创新,首先,应促进单一管理向多元共治转变。以分权原则为基础,提高地方文化部门自主权,重视地区差异,构建调查反馈机制,发挥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社會组织作用,尽最大可能满足公众文化需求。其次,应促进行政管理为主向依法管理为主转变。转变传统决策模式,加快基本文化法律立法建设,促进文化治理现代化发展。再次,应促进行业规制向融合规制转变。应避免文化产业的多头管理,推动文化“大部制”管理。最后,应推动政府绩效评估发展。构建权威的评价系统,保证文化政策落到实处。
  (作者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①韩美群:《国家文化治理:定位、内涵、特征与路径创新》,《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
  责编/孙垚 美编/王梦雅
  
其他文献
浮躁的表现往往是表面大于实际,实质是给文化注水。浮躁的最大危害就是导致文化创造力降低,文化生命力减弱。"不要沾满了铜臭气",是最值得文化工作者警醒的告诫。建设文化强
95后青年群体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推动者,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践行者。积极推进95后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能够有效巩固马克思主义思
金融海啸影响了一切,政治经济金融……,也影响各个行业,房地产首当其冲。对设计师而言,2008年感触一定良多,忽然之间,房价降了,房产商不追图了,刚从忙后偷闲的窃喜中醒来,就
《走向新建筑》——勒·柯布西耶宣言,基于新技术,基于建筑个体,现代城市走向了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