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2-0097-02
“争论”的基础是不同观点之间的交锋,它必然引发学生独立思考,演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有效地缎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参与争论的学生,必然精神亢奋,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去寻求不同见解,智慧的火花必会竞相迸射。没有求异创新的思维能力,是很难奏效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组织课堂争论,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重要作用。
1 创设和谐气氛,营造争论的条件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更是培育创新精神不可或缺的氛围。教学中只有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双方以对话、包容、平等的关系相处,积极主动配合,达到和谐、融洽一致,学生才感到心情舒畅,求知欲旺盛,思维也就非常活跃、流畅,学生个体才能敢想、敢问、敢说,学生群体才有“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群体共生效应”才有可能产生。学生的创新欲望就被激活,创新的见解就会不断涌现出来。
在操作上教师要力求做到:(1)态度亲切。学生往往把教师的亲切当作一种奖赏和鼓励,从中感到温暖和甜蜜,这就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在认知满足的同时获得情感的满足。(2)师生平等。充分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才能,尊重学生,师生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论。教师就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不仅教师可以问学生,学生也可以问教师。教师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要善待学习困难的学生。要爱护而不排斥,帮助而不指责难,说服而不压服,启发而不包办。(3)民主评价学生。教师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适当点拨、启迪,并以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温和的表情、宽容的态度来调控评价过程,使学生从中受到鼓舞。(4)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自信心,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促使他们以愉快、高涨的情绪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2 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学生敢于争论的精神
疑是“争论”的起点,有了“疑”而又能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才有了“敢于争论”的思想基础。教师对学生的质疑要提倡、鼓励,使学生逐步做到敢说、爱说,甚至提出跟教师不同的想法。我在为《麻雀》一课作小结时说:“读了这篇课文,从老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我们感到了母爱的伟大。”话音刚落,一位男同学举手说:“老师,我不同意说是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公的还是母的!”老师听后笑着说:“你读得真认真,看来老师的概括不太准确。那么怎样说才确切呢?”学生的思维又一次被激活了,经过争论,最后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通过教师引导,保护了学生的独特见解,也激励了学生敢于“争论”的精神。
阅读教学中要激励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鸡蛋里面挑骨头”的创新精神。学了张继的《枫桥夜泊》,有的学生对第一句提出疑问:“月落”、“霜满天”已是深夜,怎么会有“乌啼”?在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提出:小女孩冻死在街头,为什么说她脸上挂着微笑?像这样的疑问应该说都颇有分量,表明学生动了脑筋,创造力有所发展。教师相机诱导,学生互相切磋、分析、争论,就有助于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3 创设“生疑”情境,指点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善于争论的能力
争论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由多种能力构成的,可以说是反映了一种整体的语文素质。语文课堂上的争论,有其特殊意义,即争论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过程,目的是為了达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因此,教师在争论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争论能力,也就是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进行语文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
要使学生善于争论,首先要教给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亦即“生疑”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关键在教学中注意创设问题的情境,使他们产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认识冲突。同时,还要注意倾听对方的论述,使自己的争论更具有针对性。显然,这样的争论过程,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是极具训练效果的。这样设法把学生引入教学过程,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把语言文字的训练同思维密切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在语言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思维训练的目的。
4 培养辩证思维,激发乐于争论的兴趣
辩证思维不是让我们做出非此即彼的是非选择,而在对立统一中寻找确切、新颖且有价值的解答。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善于联想,灵活性强,但往往容易走向片面化、绝对化。因此,教会学生争论的一个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培养学生学会辩证地看问题。由于争论中教师引导有方,学生实际上懂得了要辩证地看问题的方法,同时加深了对课文的认识。如《琥珀》这篇科学小品,作者写琥珀形成的过程,渗透了偶然性和必然性。个别和一般两个辩证的观点,教师引导学生争论,通过学习语言将文中的辩证思维方式传授给学生,对学生创造性思维会大有启发,并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通过表达,让学生体味成功的愉悦,能调动学生争论的兴趣。
“争论”的基础是不同观点之间的交锋,它必然引发学生独立思考,演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有效地缎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参与争论的学生,必然精神亢奋,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去寻求不同见解,智慧的火花必会竞相迸射。没有求异创新的思维能力,是很难奏效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组织课堂争论,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重要作用。
1 创设和谐气氛,营造争论的条件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更是培育创新精神不可或缺的氛围。教学中只有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双方以对话、包容、平等的关系相处,积极主动配合,达到和谐、融洽一致,学生才感到心情舒畅,求知欲旺盛,思维也就非常活跃、流畅,学生个体才能敢想、敢问、敢说,学生群体才有“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群体共生效应”才有可能产生。学生的创新欲望就被激活,创新的见解就会不断涌现出来。
在操作上教师要力求做到:(1)态度亲切。学生往往把教师的亲切当作一种奖赏和鼓励,从中感到温暖和甜蜜,这就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在认知满足的同时获得情感的满足。(2)师生平等。充分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才能,尊重学生,师生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论。教师就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不仅教师可以问学生,学生也可以问教师。教师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要善待学习困难的学生。要爱护而不排斥,帮助而不指责难,说服而不压服,启发而不包办。(3)民主评价学生。教师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适当点拨、启迪,并以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温和的表情、宽容的态度来调控评价过程,使学生从中受到鼓舞。(4)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自信心,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促使他们以愉快、高涨的情绪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2 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学生敢于争论的精神
疑是“争论”的起点,有了“疑”而又能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才有了“敢于争论”的思想基础。教师对学生的质疑要提倡、鼓励,使学生逐步做到敢说、爱说,甚至提出跟教师不同的想法。我在为《麻雀》一课作小结时说:“读了这篇课文,从老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我们感到了母爱的伟大。”话音刚落,一位男同学举手说:“老师,我不同意说是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公的还是母的!”老师听后笑着说:“你读得真认真,看来老师的概括不太准确。那么怎样说才确切呢?”学生的思维又一次被激活了,经过争论,最后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通过教师引导,保护了学生的独特见解,也激励了学生敢于“争论”的精神。
阅读教学中要激励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鸡蛋里面挑骨头”的创新精神。学了张继的《枫桥夜泊》,有的学生对第一句提出疑问:“月落”、“霜满天”已是深夜,怎么会有“乌啼”?在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提出:小女孩冻死在街头,为什么说她脸上挂着微笑?像这样的疑问应该说都颇有分量,表明学生动了脑筋,创造力有所发展。教师相机诱导,学生互相切磋、分析、争论,就有助于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3 创设“生疑”情境,指点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善于争论的能力
争论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由多种能力构成的,可以说是反映了一种整体的语文素质。语文课堂上的争论,有其特殊意义,即争论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过程,目的是為了达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因此,教师在争论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争论能力,也就是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进行语文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
要使学生善于争论,首先要教给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亦即“生疑”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关键在教学中注意创设问题的情境,使他们产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认识冲突。同时,还要注意倾听对方的论述,使自己的争论更具有针对性。显然,这样的争论过程,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是极具训练效果的。这样设法把学生引入教学过程,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把语言文字的训练同思维密切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在语言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思维训练的目的。
4 培养辩证思维,激发乐于争论的兴趣
辩证思维不是让我们做出非此即彼的是非选择,而在对立统一中寻找确切、新颖且有价值的解答。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善于联想,灵活性强,但往往容易走向片面化、绝对化。因此,教会学生争论的一个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培养学生学会辩证地看问题。由于争论中教师引导有方,学生实际上懂得了要辩证地看问题的方法,同时加深了对课文的认识。如《琥珀》这篇科学小品,作者写琥珀形成的过程,渗透了偶然性和必然性。个别和一般两个辩证的观点,教师引导学生争论,通过学习语言将文中的辩证思维方式传授给学生,对学生创造性思维会大有启发,并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通过表达,让学生体味成功的愉悦,能调动学生争论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