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运用变换分析法,对汉语中的“V+了+数量+N”结构进行辨析:从V与N的语义关系上看,该结构可以划分为三类,分别表达“行为+受事”、“行为+施事”、“行为+结果”;结合数量结构的语义特征来看,该结构中的数量结构起到了有界化、无定化和陈述化三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V+了+数量+N;变换分析法;语义关系;数量结构;语义特征
A1类数量结构可以修饰受事宾语,但是A2类不能。如果要加上数量结构,只能加在动作V的后面。沈家煊先生曾强调数量词具有使无界概念变为有界概念的语法功能。无界概念具有同质性、可伸缩性和不可重复性,有界概念具有异质性、不可伸缩性和可重复性。很显然,A1类是使名词性成分的空间概念有界[+有界,+空间],A2类是使动词性的时间概念有界[+有界,+时间]。部分A2Ⅰ类数量结构侧重有界概念的可重复性,强调动作的频率[+有界,+时间,+频率];剩下的A2Ⅱ类中的数量结构侧重有界概念的可伸缩性,强调动作的时长[+有界,+时间,+时长]。
三、B类结构
(一)V与N:行为与施事
B类结构只能滿足一种变换,即T主:“V+了+数量+N” “N+V+了”。B类结构可以看作是主谓倒装句,V与N是行为与施事的关系,施事语义成分由主语变成宾语。而从历史上看,B类结构是由广义的存现句演化而来的。
(二)数量结构的无定性
石毓智强调这类存现句的特点之一是宾语是不定的名词。在B类格式中,数量结构可完全省去或只留下量词,因为光杆名词在动词后也被自动赋予了无定的特征。但是不能把数词换成“这、那”或在数量结构前加上“这、那”变成定指:
死了一盆花 死了花 *死了那盆花 *死了这一盆花
可见B类格式中的数量结构具有[-有定]的语义特征。
四、结语
(一)“V+了+数量+N”的结构类型总结
参考文献
[1]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8
[2]孙天琦、郭锐:《论汉语的“述隐式”结构》,语言科学,2015(9)
[3]沈家煊:《“有界”与“无界”》,语言研究,1995(5)
[4]陆俭明:《变换分析在汉语研究中的应用》,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3)
[5]石毓智:《语言学假设中的证据问题——论“王冕死了父亲”之类句子产生的历史条件》,语言科学,2007(4)
[6]沈家煊:“王冕死了父亲”的生成方式——兼说汉语“糅合”造句,中国语文,2006(4)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关键词:V+了+数量+N;变换分析法;语义关系;数量结构;语义特征
A1类数量结构可以修饰受事宾语,但是A2类不能。如果要加上数量结构,只能加在动作V的后面。沈家煊先生曾强调数量词具有使无界概念变为有界概念的语法功能。无界概念具有同质性、可伸缩性和不可重复性,有界概念具有异质性、不可伸缩性和可重复性。很显然,A1类是使名词性成分的空间概念有界[+有界,+空间],A2类是使动词性的时间概念有界[+有界,+时间]。部分A2Ⅰ类数量结构侧重有界概念的可重复性,强调动作的频率[+有界,+时间,+频率];剩下的A2Ⅱ类中的数量结构侧重有界概念的可伸缩性,强调动作的时长[+有界,+时间,+时长]。
三、B类结构
(一)V与N:行为与施事
B类结构只能滿足一种变换,即T主:“V+了+数量+N” “N+V+了”。B类结构可以看作是主谓倒装句,V与N是行为与施事的关系,施事语义成分由主语变成宾语。而从历史上看,B类结构是由广义的存现句演化而来的。
(二)数量结构的无定性
石毓智强调这类存现句的特点之一是宾语是不定的名词。在B类格式中,数量结构可完全省去或只留下量词,因为光杆名词在动词后也被自动赋予了无定的特征。但是不能把数词换成“这、那”或在数量结构前加上“这、那”变成定指:
死了一盆花 死了花 *死了那盆花 *死了这一盆花
可见B类格式中的数量结构具有[-有定]的语义特征。
四、结语
(一)“V+了+数量+N”的结构类型总结
参考文献
[1]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8
[2]孙天琦、郭锐:《论汉语的“述隐式”结构》,语言科学,2015(9)
[3]沈家煊:《“有界”与“无界”》,语言研究,1995(5)
[4]陆俭明:《变换分析在汉语研究中的应用》,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3)
[5]石毓智:《语言学假设中的证据问题——论“王冕死了父亲”之类句子产生的历史条件》,语言科学,2007(4)
[6]沈家煊:“王冕死了父亲”的生成方式——兼说汉语“糅合”造句,中国语文,2006(4)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