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束缚的尹英华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fanyuanhang1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9-0-01
  印象中《恐怖直播》看过三遍。2013年是韩国电影口碑爆棚的一年,《七号房的礼物》、《隐秘而伟大》、《恐怖直播》一起作为电影杂志的赠品日历印在粗糙劣质的硬纸片上;2014年在点播影院为朋友庆生又看了一次;2015年年尾以功利之眼观看第三遍。好像每一次我都是不情不愿的样子,仔细想想许是种缘分,一个我不得不欣赏的理由。我从其中仿佛看见暗夜里镜子中自己,正笑得狰狞。
  身为替罪羊却又罪有应得的男主人公映射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政府腐败,更反映出面具背后令人作呕的人性。影片选择层层递进的方式,为凶手盖上朦胧而又神秘的面纱,撤销观众的额外视角专注于对主人公尹英华的关注,通过他细致入微的表情和与外界简单的沟通对话当中琢磨事件的发展,聚焦在追寻凶手的过程其实是不断挖掘人性黑暗面和无奈面的过程。而演员的演技弥补了外界环境的匮乏,观众依旧有迹可循,甚至投入到电影当中成为了主人公,感受到一样的惶恐不安。人性承担着电影最深刻的主题,因此最容易产生普遍共鸣。当主人公善良正直的妻子在摇摇欲坠的大桥上时我心头一紧;而肥头大耳的部长在直播间被炸死时我又忍不住拍手称快;影片结尾炸弹引爆的一瞬间我不自觉地落下了眼泪,恐怕这也暴露了我真实的内心。尼采曾在《希腊悲剧哲学》一书中阐释自己对人性的看法:“就像是祭祀酒神般无主见的热闹”, 疯狂失去了最后的理智。究其缘由则是人生意义的崩塌,也是对所剩无几的人性的失望。不可否认的是这没有通过考验的人性还是成了这一场悲剧式闹剧的收场。男主人公意识到事件的最后自己成了全民抹黑的公敌和舆论谴责的矛头,甚至他已经成为无可辩驳的帮凶。于是他只能放弃这个抛弃了自己的社会,以一种半妥协半反抗的方式为一场弥天大谎画上了句号。就像我说的这部电影里表达的一切都像是暗夜中镜子里的自己:连自己都难以辨别还是不是拥有白天人模狗样的面孔,但自己真切的感觉看着自己就不寒而栗。人性不过如此,既自私自利还擅长为自身做洗白的工作。影片一开始劈头盖脸的告诉观众这是一个权力与人性的对抗的战争——主人公为了重新获得主播的位置不惜扣押一条重大恐怖袭击线索却不肯报警,最终人性拿捏住人性的弱点,事情走向了不可挽回的脱轨。我不知道结尾处男主人公的后悔是出自怎样层次的理解,他企图挽留一个年轻而冲动的生命反被感染,后以灭亡的方式来处理这世界上一个渺小的公众事件。人性就是这样脆弱的不堪一击吧,当世界里最后的一点希望都泯灭,男主人公遭受到的不仅仅是总统、女警察、上司的背叛,而是全世界的背叛。他曾这样说而他自己知道自己曾经的作为和那些利令智昏的人一样不值得同情,他没有第二种选择,唯有死亡,而他死亡前按下炸弹的按钮不是为了坐实罪名或哗众取宠,而是人性的无奈与最后的哀歌。他只能当个反英雄的悲剧人物,像少年一样以生命中最大的动作来报复麻木的全社会。
  影片封闭式的场景设置和紧凑的剪辑都是一次大胆的突破,而只有这样我们再能把着眼点放置在对情节和主题上。明确的政治主题和社会批判一直是韩国电影在亚洲地区取胜的关键,主人公和犯罪少年都为了面见总统听他一句“对不起”而不知不觉走向了利益的共同点,最后一起被这个可怕的私欲社会生吞活剥。做到了“直播”的多机位拍摄,形成了类似于“戏中戏”的套层结构,观众仿佛真实的在看一场“麻浦大桥”恐怖袭击的现场报道。观众与剧中电视机前的观众视角合二为一身临其境成为了无知又可怜的冥冥中生,一样处在晦暗的社会当中变得手无缚鸡之力。一直以来,我对这样的悲剧式电影是一个《罪与“无法”罚》的故事,缓缓推进的手法和希区柯克一般令人不寒而栗,而故事一直沉得住气,需要人们屏息凝神地走进其中,诡异的气氛里弥漫的全会对这个时代和这种社会荒唐与无解的批判,冷峻的拍摄风格阻止了观众对结尾哪怕一丝丝光明的期盼。而此时手持摄像机表达的就是尹英华的心理活动,他害怕、恐惧、愧疚。在疯狂的粗声喘气中,他和整幢大楼的罪恶一起左摇右摆,把全部的情感都展露无疑。其次,小小的密闭的直播间里可以传神的东西并不多,玻璃就是其中之一,它阻隔了主人公与所有人的外界联系,隔离成了不同的世界:封闭的世界越来越缺氧,丑恶的细菌被消磨殆尽,而外界依旧是滋养自私、丑陋的绝佳场所。与外界隔离的短短几个小时当中,尹英华与社会的矛盾冲突愈演愈烈,最终一发不可收拾,成了一切后果的替罪羊,困在死局。
  有灾难悬疑作为包装,河正宇饰演的男主人公是被束缚的,而且他毫无防备的被演绎成罪无可恕的祸首。这正是吸引观众的地方,大家光看影帝秀演技就完全被征服,有人说河正宇是在用每一根头发表演,由一丝不乱到最后蓬乱灰暗满满的都是戏。韩国的确发生过底层人民要求总统为事故道歉的事件,导演犀利地捕捉到了其中的艺术韵味。恐怖活动不论怎样的理由永远不会合法,但小人物对强权的呐喊依旧是电影中上佳的情节。生活中报复社会的理由有很多,而不公平的腐败的制度却常常想逃避为这一切买单。因此导演想出拟真实化的场景来申冤。
  很多时候我们只能盲目的苟活,只能随波逐流,没有勇气也没有能力抗争。静静地过完这样平静无奈的一生,留下一聲叹息。
其他文献
摘 要:翻译活动中存在是“这样”还是“那样”的思维困境,争论的两个观点常呈现出非此即彼的主张,构成一对矛盾。文章通过类比法,汲取其他领域的思想精髓,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再解读。文章认为,通过对立统一的视角重新审视这些问题,有助于译者跨越矛盾,解决思想上的问题,更好地从事翻译实践活动。  关键词:翻译;矛盾;对立统一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
摘 要:《论科学与艺术》和《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是18世纪中叶法国著名作家卢梭为参加第戎学院的有奖征文活动而作。这两篇短文是卢梭早期思想的代表作,在文中表露出了卢梭对他所处时代的相关思考,在第一篇论文中他认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类没有好处。第二篇文章中卢梭希望通过论证人类不平等起源来唤起法国第三阶级的奋起,充满了哲学思考。这两篇文章,是卢梭思想非常重要的部分,通过对这两篇文章的解读,期望达到对卢梭早
摘 要:木心的散文《乌镇》以优美的笔触写下作者多年后返乡后人非物非的故乡乌镇的所见所感,体现着木心一贯的创作风格,将中国传统散文的感性美与西方散文的理性美很好的融合,在景物的描写中,又点出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关键词:木心;《乌镇》;智性美  作者简介:王荣(1991-),女,汉族,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创伤”的病理学研究始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现已发展成为一项跨学科研究。心理创伤研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英美国家掀起了热潮,创伤理论主要用于研究战争对军人所造成的心理创伤及治疗方法。德国小说家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的小说《西线无战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以下简称《西线》)是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本文将从创伤理论的视角对《西线》进行解读
摘 要:本文从李铁的中篇小说《护林员的女人》出发,以主人公李慧珍为中心,分析故事中的人物,通过分析李慧珍执着地守护锦湖边那片林子这种既令人不解又令人赞叹的行为,阐释了在滚滚向前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个人对精神的守护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护林员的女人》;时代发展;精神守护;矛盾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3-0-01 
摘 要: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性的形象标准是弗吉尼亚·沃尔夫提出的“家中天使”。她们善良、纯洁、忠诚并且以家庭为重心。在文学创作中时常出现一些与传统的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迥异的女性人物颠覆了“家中天使”的形象。例如《简爱》中的柏莎· 梅恩和《奥德利夫人的秘密》中的露西被赋予疯癫的形象,这些人物形象向传统的男权社会观念制度提出了反抗。她们的疯癫并非是一种绝对的病理现象,而理性的疯癫,是对男权社会的不公
摘 要:雪漠于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大漠祭》,以生活在西部沙漠边缘的农民“老顺”一家一年的生活遭遇为主线,展示了西部地区农民生活的无奈和西部沙漠的闭塞。小说无论是在价值追求还是语言运用上都与西部现实情况息息相关,显示出了西部的原生态生活以及西部精神的现实写照  关键词:雪漠;《大漠祭》;西部现实  作者简介:高娜(1992.2-),女,辽宁铁岭调兵山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
摘 要:《孤独者》这篇小说的主人公表面上是魏连殳,实际上是魏连殳和申飞——也就是“我”的集合体,有人说这个集合体便是鲁迅本人,并且越来越多的人认同这个说法。但在我看来,这个集合体固然有鲁迅本人的影子,却更可以看作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一部分缩影。而仔细想来,我们每一个人都将会或已经走上了魏连殳的道路,只不过这过程与结果并不似魏连殳那般显眼而已。  关键词:《孤独者》;魏连殳;矛盾  作者简介;胡丛欢(1
摘 要:剪纸作为中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学习剪纸也是民间艺术传承和发扬的重要开端,学习者包括从事剪纸业的民间艺人、剪纸协会、学生、业余爱好者等,在学习过程中喜忧参半。本文以个人学习剪纸为例,总结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给剪纸爱好初学者提供一些借鉴经验,轻松学习剪纸。  关键词:学习剪纸;遇到问题;解决方法  作者简介:张彩丽(1992.1-),女,河北邯郸人,天
摘 要:词按其风格,大体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秦观和李清照虽都为婉约派正宗,但在写作手法、创作风格、抒情方式、意象选择等方面存在差异。探讨他们婉约词风的同中之异是文章的重点。  关键词:婉约词;秦观;李清照;比较  作者简介:赵阳,女,汉族,河南许昌人,湖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唐宋方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