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学生“人本管理”要求管理者以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等为学生管理工作的出发点,以造就人、成全人、发展人为基本落脚点。本文试论“人本管理”在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具体措施作初步探讨,改革和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使当前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向着更加全面、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人本管理;高等教育管理;大学生管理
1.前言
人本管理,其核心是把人置于管理的中心地位,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教育人、保护人,充分开发人的潜能,调动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学校管理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它是通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双向互动而进行的,只有通过人与人的诸种活动,管理工作的主客体才能有机地统一起来。与各种规范制度相比,人是高校办学各要素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要达到高等教育管理目标,就需要运用人本管理的理念和实践措施。
2.人本管理的内涵
“人本管理”的基本内涵中可以明确得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就是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要求管理者以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等为学生管理工作的出发点,以造就人、成全人、发展人为基本落脚点,从而实现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
2.1人本管理的概念界定
所谓人本管理是一种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中心和组织最重要的资源,从人性和人的需求出发,围绕着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通过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服务于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者,从而同时实现组织目标和组织成员个人目标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活动的总称。
2.2人本管理的特点和内容
2.2.1人本管理的主要特点:
人本管理的核心是人,它把人置于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的地位;人本管理实现组织目标的主要手段是利用和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人本管理活动的服务对象是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者;人本管理成功的标志是组织的目标与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都能得以实现;人本管理是一种思想理论体系和管理实践活动的综合概念。
2.2.2人本管理的主要内容:
人本管理的基本点是对人的管理。在一个组织中,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也是管理活动的客体。管理活动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人,把“人”作为管理活动核心的人本管理,更是对人的管理。人本管理的出发点是满足人的各种需求。涉及人本管理活动的人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不论是哪一方,他们处在管理活动中所具有的共同点都是为了满足各自的需求。人本管理以激励为主要方式。激励主要是通过激发人的动机,使人产生一种内在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活動过程。激励的关键是认清人的需求,对不同的需求用不同的诱因来刺激,促使人们为满足他们未得到满足的需求而努力工作。激励的实现必须使使人们按照管理要求,按目标要求行事,最后实现组织目标。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否会直接影响到组织的凝聚力、工作效率、人的身心健康和个体行为的好坏。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育和发挥团队精神,以实现组织成员之间的目标相容性和一致性是人本管理的基本要求。利用和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是人本管理的主要手段。人力资源开发就是组织和个人发展的过程,其重点是培养人,努力提高人的能力,核心是开发人的潜能。
3.人本管理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具体措施
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就是指教育管理者在学生管理过程中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差异性采取适当的管理模式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管理方法。未来的管理主要表现为一种“人—人—人”的理论,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格,顺应环境,这样才能调动全体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应该成为我们的追求,逐步形成以人格影响、人性化管理,从而达到“人和”的管理思路。
3.1实现高校学生管理者和学生自身的共同发展。
高校人本管理活动的服务对象是高校的全体学生,实现高校学生管理者和学生自身的共同发展是高校人本管理活动的终极目标,这是人本管理的内部条件。构建全校齐抓共管,师生同为管理主体的新格局。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仅仅依靠管理部门是不行的,因为学生的受教育过程、发展过程,本质上是学习主体主动学习、自我完善的过程,只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才能调动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积极性,才能营造你追我赶,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学习环境。所以要建立有效的学生参与管理制度,让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方面的决策和有关规章制度的制订,参与管理学生的具体事务,充分发挥管理客体的主体能动性。把学生管理工作与学生自我管理科学地结合起来,达到教育管理的最佳效果。通过双方目标的共同实现,从而达到“双赢”的结果,这也是高校学生管理者最想看到的结果。实现了“双赢”,高校人本管理活动才可以朝着更加健康、更加和谐的人性化方向发展,从而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
3.2对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管理中加强人本管理。
在课程设置上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学生知识基础、兴趣爱好、能力水平设计教学目标、内容和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以充分的选课自由和选师自由。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注重多种教育方式的综合运用,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评价上应抛弃传统的以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运用综合素质评价法,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和特长的培养。在对学生能力的认识上,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差异,一是承认学生的发展存在着差异性,二是要承认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在认识学生能力差异性基础上的教育才可能成为成功的教育。“以人为本”,创新教法与教材,以满足学生的个性选择。现代高校可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编写教材,也可让教师与学生把个人的经验与课程教材的规定内容联系起来,从而形成因材施教的教学效果,使教育回归以人为本的理念上来。
3.3在制度建设和环境塑造中要加强人本管理。
这是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有效实施“人本管理”活动的外部条件。高校学生管理者在进行制度建设时,要注意做好学生自我管理与规章制度的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合理、规范的制度来表达学校对学生的基本态度和要求。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一方面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不能太繁琐,也不能为了严格而严格。制度既要体现对人的要求,又要充分信任和尊重人,使学生愿意遵守和便于执行。制定的制度把握好可行性的原则和全面性的原则,要做到“严”与“宽”,“管”与“教”,“奖”与“罚”各方面的相结合,严肃校规校纪,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学生的自主性的行为如果违反了学校的规章制度,高校学生管理者就应该与学生交流,所有的规章制度也都应该是为了保证学生自我管理,保障学校的人本管理思想的实现。
搞好环境塑造则要求学校努力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为学生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学会自我管理。环境建设方面,改善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环境条件,给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学习和成长的环境。做好伙食、供电、供水等后勤服务工作,为学生的身体健康提供保障。建立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校园文化环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4实行发挥个体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
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认为,人的能力素质是有差异的,不能按同一僵硬的模式培养学生,主张构建以发展为核心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新模式,扩大课程科目,允许学生有充分的选择范围,安排自己的专业和课程学习。像实行学分制,就为学生主动学习、自我设计、增强能力、提高素质、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同时,学分制的实行将引起一系列配套的教育管理制度和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高校应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和信息网络系统,加强学校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实现“跨校选课”、“网上学习”、“自主学习”、“选择性学习”等等、
3.5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质量评价中的主体作用。
大学生是高校的主体,是高校学科建设中的生力军。高校可在大学生中招聘大学生教学信息员,并明确学生教学信息员的职责,职责包括随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学习上的意见、要求和建议;反馈学生们对任课教师教学情况的意见、要求以及涉及教学方面的其他意见、建议和要求,等等。高校应充分重视和发挥学生在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的主体作用,积极组织他们参与课堂组织、课外活动效果、实践教学中的能力、实践指导效果的评价和打分,这样能更大程度地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芮明杰杜锦根.《人本管理》(前言)[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
[2]兰邦华.《人本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艺术》[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总序言第2页。
[3]弗兰克·戈布尔.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M].吕明,陈红雯,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51.
[4]李春苗.《学校人本管理思想理论及方法》[Z],国研博发,2004年12月.
[5]虞胜春.《浅谈人本管理》[OL],教育网,2003.12.
[6]杨寅平.《现代大学理念的构建》[Z],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8月.
[7]彭振枢.《高校学生管理应重视人本管理》[Z]教育论苑,2004年4月.
[8]潘懋元.新世纪高等教育思想的转变[J].中国高等教育,2001,(3,4).
[9]李悦峨.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J].中国高教研究,2002,(5).
关键词:人本管理;高等教育管理;大学生管理
1.前言
人本管理,其核心是把人置于管理的中心地位,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教育人、保护人,充分开发人的潜能,调动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学校管理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它是通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双向互动而进行的,只有通过人与人的诸种活动,管理工作的主客体才能有机地统一起来。与各种规范制度相比,人是高校办学各要素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要达到高等教育管理目标,就需要运用人本管理的理念和实践措施。
2.人本管理的内涵
“人本管理”的基本内涵中可以明确得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就是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要求管理者以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等为学生管理工作的出发点,以造就人、成全人、发展人为基本落脚点,从而实现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
2.1人本管理的概念界定
所谓人本管理是一种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中心和组织最重要的资源,从人性和人的需求出发,围绕着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通过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服务于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者,从而同时实现组织目标和组织成员个人目标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活动的总称。
2.2人本管理的特点和内容
2.2.1人本管理的主要特点:
人本管理的核心是人,它把人置于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的地位;人本管理实现组织目标的主要手段是利用和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人本管理活动的服务对象是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者;人本管理成功的标志是组织的目标与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都能得以实现;人本管理是一种思想理论体系和管理实践活动的综合概念。
2.2.2人本管理的主要内容:
人本管理的基本点是对人的管理。在一个组织中,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也是管理活动的客体。管理活动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人,把“人”作为管理活动核心的人本管理,更是对人的管理。人本管理的出发点是满足人的各种需求。涉及人本管理活动的人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不论是哪一方,他们处在管理活动中所具有的共同点都是为了满足各自的需求。人本管理以激励为主要方式。激励主要是通过激发人的动机,使人产生一种内在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活動过程。激励的关键是认清人的需求,对不同的需求用不同的诱因来刺激,促使人们为满足他们未得到满足的需求而努力工作。激励的实现必须使使人们按照管理要求,按目标要求行事,最后实现组织目标。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否会直接影响到组织的凝聚力、工作效率、人的身心健康和个体行为的好坏。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育和发挥团队精神,以实现组织成员之间的目标相容性和一致性是人本管理的基本要求。利用和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是人本管理的主要手段。人力资源开发就是组织和个人发展的过程,其重点是培养人,努力提高人的能力,核心是开发人的潜能。
3.人本管理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具体措施
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就是指教育管理者在学生管理过程中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差异性采取适当的管理模式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管理方法。未来的管理主要表现为一种“人—人—人”的理论,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格,顺应环境,这样才能调动全体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应该成为我们的追求,逐步形成以人格影响、人性化管理,从而达到“人和”的管理思路。
3.1实现高校学生管理者和学生自身的共同发展。
高校人本管理活动的服务对象是高校的全体学生,实现高校学生管理者和学生自身的共同发展是高校人本管理活动的终极目标,这是人本管理的内部条件。构建全校齐抓共管,师生同为管理主体的新格局。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仅仅依靠管理部门是不行的,因为学生的受教育过程、发展过程,本质上是学习主体主动学习、自我完善的过程,只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才能调动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积极性,才能营造你追我赶,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学习环境。所以要建立有效的学生参与管理制度,让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方面的决策和有关规章制度的制订,参与管理学生的具体事务,充分发挥管理客体的主体能动性。把学生管理工作与学生自我管理科学地结合起来,达到教育管理的最佳效果。通过双方目标的共同实现,从而达到“双赢”的结果,这也是高校学生管理者最想看到的结果。实现了“双赢”,高校人本管理活动才可以朝着更加健康、更加和谐的人性化方向发展,从而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
3.2对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管理中加强人本管理。
在课程设置上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学生知识基础、兴趣爱好、能力水平设计教学目标、内容和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以充分的选课自由和选师自由。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注重多种教育方式的综合运用,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评价上应抛弃传统的以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运用综合素质评价法,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和特长的培养。在对学生能力的认识上,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差异,一是承认学生的发展存在着差异性,二是要承认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在认识学生能力差异性基础上的教育才可能成为成功的教育。“以人为本”,创新教法与教材,以满足学生的个性选择。现代高校可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编写教材,也可让教师与学生把个人的经验与课程教材的规定内容联系起来,从而形成因材施教的教学效果,使教育回归以人为本的理念上来。
3.3在制度建设和环境塑造中要加强人本管理。
这是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有效实施“人本管理”活动的外部条件。高校学生管理者在进行制度建设时,要注意做好学生自我管理与规章制度的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合理、规范的制度来表达学校对学生的基本态度和要求。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一方面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不能太繁琐,也不能为了严格而严格。制度既要体现对人的要求,又要充分信任和尊重人,使学生愿意遵守和便于执行。制定的制度把握好可行性的原则和全面性的原则,要做到“严”与“宽”,“管”与“教”,“奖”与“罚”各方面的相结合,严肃校规校纪,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学生的自主性的行为如果违反了学校的规章制度,高校学生管理者就应该与学生交流,所有的规章制度也都应该是为了保证学生自我管理,保障学校的人本管理思想的实现。
搞好环境塑造则要求学校努力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为学生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学会自我管理。环境建设方面,改善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环境条件,给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学习和成长的环境。做好伙食、供电、供水等后勤服务工作,为学生的身体健康提供保障。建立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校园文化环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4实行发挥个体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
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认为,人的能力素质是有差异的,不能按同一僵硬的模式培养学生,主张构建以发展为核心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新模式,扩大课程科目,允许学生有充分的选择范围,安排自己的专业和课程学习。像实行学分制,就为学生主动学习、自我设计、增强能力、提高素质、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同时,学分制的实行将引起一系列配套的教育管理制度和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高校应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和信息网络系统,加强学校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实现“跨校选课”、“网上学习”、“自主学习”、“选择性学习”等等、
3.5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质量评价中的主体作用。
大学生是高校的主体,是高校学科建设中的生力军。高校可在大学生中招聘大学生教学信息员,并明确学生教学信息员的职责,职责包括随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学习上的意见、要求和建议;反馈学生们对任课教师教学情况的意见、要求以及涉及教学方面的其他意见、建议和要求,等等。高校应充分重视和发挥学生在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的主体作用,积极组织他们参与课堂组织、课外活动效果、实践教学中的能力、实践指导效果的评价和打分,这样能更大程度地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芮明杰杜锦根.《人本管理》(前言)[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
[2]兰邦华.《人本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艺术》[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总序言第2页。
[3]弗兰克·戈布尔.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M].吕明,陈红雯,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51.
[4]李春苗.《学校人本管理思想理论及方法》[Z],国研博发,2004年12月.
[5]虞胜春.《浅谈人本管理》[OL],教育网,2003.12.
[6]杨寅平.《现代大学理念的构建》[Z],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8月.
[7]彭振枢.《高校学生管理应重视人本管理》[Z]教育论苑,2004年4月.
[8]潘懋元.新世纪高等教育思想的转变[J].中国高等教育,2001,(3,4).
[9]李悦峨.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J].中国高教研究,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