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的高中生群体都是上世纪90年代出生的孩子,被称作“90后”。他们不同于70年代或80年代出生的人,这群年轻人从哇哇落地开始,就生活在市场经济社会里,各种新奇玩意层出不穷。小时候可以看到各种进口动画片,听着大街小巷都充斥着的流行歌曲,也许从认得数字的那一刻就知道了该如何打电话。有的孩子小学还没毕业就接触到了网络,到现在已是个熟练的老网民了。
他们成长在最前沿、最时尚的年代,接触着许许多多的新鲜事物,不论是着装打扮,或是言谈举止,都与以往的学生有很大不同。了解当下学生的阅读趣味是语文老师的义务,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健康向上的阅读。在我校高一年级举行的“我最喜欢的十本书”评选活动中,老牌名著和新生代作家的作品平分秋色。《鲁滨逊漂流记》、《三国演义》、《茶花女》等中外名著依然是很多学生的最爱,他们说从这些书当中可以得到很多智慧和心灵的启示,尤其是《鲁》,倍受学生们的推崇。因为里面冒险的情节,主人公坚忍不拔、以苦为乐的精神,符合高中生的心境和人生追求。按照高中新课标的要求,学生应该广泛的阅读名著,增加自己的文学修养,培养高尚的情操。从这点看,名著的魅力是永恒的,无论时代怎么变,它总是可以起到文学传承的作用。
但从另一方面看,一些80后作家又对如今出生在90年代的高中生影响颇深。例如郭敬明的新作《悲伤逆流成河》就很受学生追捧。一位学生对笔者说:“小四(郭敬明的爱称)的书我们都爱看,只要他出新书,大家都会买来传阅。”的确,笔者发现,80后作家拥有广大的市场。郭敬明主编的《最小说》、《岛》等刊物,总是销量前茅,有的学生做了大量的文字摘抄,有的学生甚至在日常的作文中还模仿郭敬明等人的文风。只有了解情况才有发言权。笔者把郭敬明写的小说,主编的期刊通读了一遍,发现里面的文字有着很浓的抒情性,往往一段话里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无论是景物描写,或是人物肖像描写都投下了作者独特的感悟。例如:“在黑色的风吹起的日子,在看到霰血鸟破空悲鸣的日子,在红莲绽放樱花伤势的日子里,在你抬头低头的笑容间,在千年万年的时光裂缝与罅隙中,我总是泪流满面。因为我总是意犹未尽地想起你。这是最残酷也是最温柔的囚禁吗?”可以说,像郭敬明这样的写手,正是因为把语言运用得很娴熟,并具有了丰富的情感,才使文章产生了一种新奇美。
不可忽视的是,如今的学生对80后作家的作品情有独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作品跟他们的情感产生了共鸣。充裕的物质生活,让90年代的孩子普遍都是顺利、平稳的成长,信息的丰富化也让他们难于判断和取舍。普通孩子都是在家庭的精心呵护下长大的,没有经受过大的打击和失败。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90年代的孩子可以说是敏感和脆弱的。他们喜欢忧伤,不管忧伤从何而来,往往很小的事情都能引发他们的情思。杂多的信息获取渠道也让现在学生的心态过于浮躁,他们喜欢形式美丽的东西,却从不仔细研究事物背后的内涵。比如台湾或日韩的偶像剧就非常受高中生的追捧,女生们模仿里面女演员的发型或服饰,学着嗲声嗲气地说话,有的孩子甚至幻想里面的恋爱情节发生在现实生活中。这些爱好从长远看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同样,他们对文学的爱好也是这样。郭敬明等人的写作水平的确不错,可以把感受写得很细腻,但仔细推敲起来,题材或情感就太过狭小了。围绕爱情或是友情,情感永远都是低沉的,把忧伤当成了文章的主基调。2004年他的大卖小说《梦里花落知多少》就是讲述一群朋友如何经历快乐却多事的青春岁月,最后大家分崩离析的。有学生说,喜欢郭敬明是因为他的作品中处处有情,处处可以打动人。“《幻城》的城门合上的时候,我们的忧伤和孤独都已得到了纪念,我们年少时那苍白凛冽的一季也在这里永久埋葬……”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如是写到。郭敬明的小说都是以悲剧收场,赚取了读者的大量眼泪。现在的学生真的有那么多的忧伤吗?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不禁要问。窗外明明是灿烂的阳光,可孩子眼里却是阴郁的乌云,长此以往是不利于学生心身健康发展的。如何让他们从狭小的读书趣味中走出来,是每一个语文教学者所面临的难题。说教或强制性要求学生去阅读名著,显然是不可取的,青春期学生特有的反叛心理会让良好的初衷得到矫枉过正的效果。我认为,要让学生选择正确或健康书籍,对人的一生有着积极向上的指导作用,首先需要从全局的角度培养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比如可以把语文和其他科目联系起来:在历史课上学习过去,在语文课上感悟思考,从历史的兴亡教训中得到人生启示。让学生从宏观上审视问题,而并非狭小的局限在一个小区域内。其次,语文是门审美的学科,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讲美”贯穿其中,而不是完全依照着教参,只注重文本的中心大意,刻意强调时代性,把很优美的文章硬是跟政治扯上关系,与时代的氛围格格不入。最后,在教学过程中身体力行地向学生推荐优秀的作家作品,例如找到和课文有联系的文章,加以解读,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他们的视野。
我们期待每一个学生能在自己人生刚启程的时候,从文学中收获知识、陶冶情感,得到可以终身受益的精神食粮,让他们的人生扬帆远航。
郑宏,教师,现居湖北武汉。
他们成长在最前沿、最时尚的年代,接触着许许多多的新鲜事物,不论是着装打扮,或是言谈举止,都与以往的学生有很大不同。了解当下学生的阅读趣味是语文老师的义务,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健康向上的阅读。在我校高一年级举行的“我最喜欢的十本书”评选活动中,老牌名著和新生代作家的作品平分秋色。《鲁滨逊漂流记》、《三国演义》、《茶花女》等中外名著依然是很多学生的最爱,他们说从这些书当中可以得到很多智慧和心灵的启示,尤其是《鲁》,倍受学生们的推崇。因为里面冒险的情节,主人公坚忍不拔、以苦为乐的精神,符合高中生的心境和人生追求。按照高中新课标的要求,学生应该广泛的阅读名著,增加自己的文学修养,培养高尚的情操。从这点看,名著的魅力是永恒的,无论时代怎么变,它总是可以起到文学传承的作用。
但从另一方面看,一些80后作家又对如今出生在90年代的高中生影响颇深。例如郭敬明的新作《悲伤逆流成河》就很受学生追捧。一位学生对笔者说:“小四(郭敬明的爱称)的书我们都爱看,只要他出新书,大家都会买来传阅。”的确,笔者发现,80后作家拥有广大的市场。郭敬明主编的《最小说》、《岛》等刊物,总是销量前茅,有的学生做了大量的文字摘抄,有的学生甚至在日常的作文中还模仿郭敬明等人的文风。只有了解情况才有发言权。笔者把郭敬明写的小说,主编的期刊通读了一遍,发现里面的文字有着很浓的抒情性,往往一段话里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无论是景物描写,或是人物肖像描写都投下了作者独特的感悟。例如:“在黑色的风吹起的日子,在看到霰血鸟破空悲鸣的日子,在红莲绽放樱花伤势的日子里,在你抬头低头的笑容间,在千年万年的时光裂缝与罅隙中,我总是泪流满面。因为我总是意犹未尽地想起你。这是最残酷也是最温柔的囚禁吗?”可以说,像郭敬明这样的写手,正是因为把语言运用得很娴熟,并具有了丰富的情感,才使文章产生了一种新奇美。
不可忽视的是,如今的学生对80后作家的作品情有独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作品跟他们的情感产生了共鸣。充裕的物质生活,让90年代的孩子普遍都是顺利、平稳的成长,信息的丰富化也让他们难于判断和取舍。普通孩子都是在家庭的精心呵护下长大的,没有经受过大的打击和失败。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90年代的孩子可以说是敏感和脆弱的。他们喜欢忧伤,不管忧伤从何而来,往往很小的事情都能引发他们的情思。杂多的信息获取渠道也让现在学生的心态过于浮躁,他们喜欢形式美丽的东西,却从不仔细研究事物背后的内涵。比如台湾或日韩的偶像剧就非常受高中生的追捧,女生们模仿里面女演员的发型或服饰,学着嗲声嗲气地说话,有的孩子甚至幻想里面的恋爱情节发生在现实生活中。这些爱好从长远看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同样,他们对文学的爱好也是这样。郭敬明等人的写作水平的确不错,可以把感受写得很细腻,但仔细推敲起来,题材或情感就太过狭小了。围绕爱情或是友情,情感永远都是低沉的,把忧伤当成了文章的主基调。2004年他的大卖小说《梦里花落知多少》就是讲述一群朋友如何经历快乐却多事的青春岁月,最后大家分崩离析的。有学生说,喜欢郭敬明是因为他的作品中处处有情,处处可以打动人。“《幻城》的城门合上的时候,我们的忧伤和孤独都已得到了纪念,我们年少时那苍白凛冽的一季也在这里永久埋葬……”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如是写到。郭敬明的小说都是以悲剧收场,赚取了读者的大量眼泪。现在的学生真的有那么多的忧伤吗?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不禁要问。窗外明明是灿烂的阳光,可孩子眼里却是阴郁的乌云,长此以往是不利于学生心身健康发展的。如何让他们从狭小的读书趣味中走出来,是每一个语文教学者所面临的难题。说教或强制性要求学生去阅读名著,显然是不可取的,青春期学生特有的反叛心理会让良好的初衷得到矫枉过正的效果。我认为,要让学生选择正确或健康书籍,对人的一生有着积极向上的指导作用,首先需要从全局的角度培养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比如可以把语文和其他科目联系起来:在历史课上学习过去,在语文课上感悟思考,从历史的兴亡教训中得到人生启示。让学生从宏观上审视问题,而并非狭小的局限在一个小区域内。其次,语文是门审美的学科,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讲美”贯穿其中,而不是完全依照着教参,只注重文本的中心大意,刻意强调时代性,把很优美的文章硬是跟政治扯上关系,与时代的氛围格格不入。最后,在教学过程中身体力行地向学生推荐优秀的作家作品,例如找到和课文有联系的文章,加以解读,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他们的视野。
我们期待每一个学生能在自己人生刚启程的时候,从文学中收获知识、陶冶情感,得到可以终身受益的精神食粮,让他们的人生扬帆远航。
郑宏,教师,现居湖北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