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生活着包含动物和植物等多种生物类群,它们的生存都需要一定的条件,例如水、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等。在此基础上生物个体才能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从而使这些生物类群得以延续。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从而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水、阳光、空气与动植物的关系”这一内容是小学科学四个领域之一“生命科学领域”下的一个主要概念,该概念主要阐述介绍了“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水、阳光、空气是植物和动物维持生命所必须的物质。为了维持生存,植物和动物需要不断和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水是植物和动物的重要成分,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把体内的水分散发出来,动物通过呼吸、排出体液等方式从体内向体外排出水分。植物生存需要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并在光合作用下放出氧气。动物呼吸时需要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呼出二氧化碳。阳光为植物和动物的生存提供能量。
笔者设计的调查问卷重点调查学生对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情况:
一是除了地球上的水之外,是否知道动物和植物体中都有水?
二是动物和植物的生存离不开水;
三是植物的生存需要阳光;
四是动物和植物的生存需要空气。
笔者选择了城区学校和郊区学校各一所,分别在三年级中的一个班进行问卷调查。班级情况为: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的三(8)班,学生人数为38人。房山区良乡第二小学的三(1)班,学生人数为38人。此外,还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
关于“水”
首先,小学生已经认识到在自然界中存在着海洋水和陆地水(冰川、河水、湖泊水、地下水等),但是,对于动物和植物体内存在着水,学生还没有形成清晰的认识,于是笔者提出如下问题:
题目1:在自然界中,哪里存在着水?
(题目1:动物、植物的体内有水吗?请举例说明。)
數据分析如下:
郊区学生中有55.3﹪的学生写出了海洋水,有94.7﹪的学生写出了陆地水。可见,学生对于地球上的海洋水和陆地水是比较熟悉的。还有15.8﹪的学生写出了冰、雪、云、水蒸气等大气水。认为植物体内含有水的学生占36.8﹪,认为动物体内、人体内含有水的学生分别占5.3﹪和13.2﹪。
由于问卷中出的题目过于开放,所以学生更多想到的是地球表面的水和大气水。针对这种情况,在对城区学生前测时笔者把题目改为:“动物、植物的体内有水吗?请举例说明。”
根据测结果显示,城区学生中有89.5﹪的学生认为动植物的体内有水,2.6﹪的学生认为只有动物体内有水,5.3﹪的学生认为动植物体内没有水,2.6﹪的学生没有作答。认为动植物体内有水的学生中有73.7﹪的人进行了举例说明。他们的举例大致归为以下几类:一是动物和植物都需要喝水。二是动物排泄。三是血液里有水。四是植物的枝叶中有水(汁)。五是动物和植物都需要水。
教学建议:
“水是生物体的重要成分”,这一概念对于三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难。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动物体内有水是有一定认识的,这与动物每天喝水是密不可分的。但是,对于植物体内是否含有水分,学生给出的答案是大多数水果里面有水,只有极少数学生提到了植物的枝叶中有水(汁)。教学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大量动植物体内含有水分的事实资料,帮助学生梳理认识。可以联系血液、排汗、排尿等现象帮助学生认识到水是动物和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植物体内含有水,可以让学生解剖一些植物的叶和茎,用手感觉到叶和茎中是有水分的。另外,可以做一个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用干净的塑料袋罩在一棵植物上,在土壤的上部系上塑料袋,防止土壤中的水分进入到塑料袋里面。将另一个塑料袋中装满空气,系紧。把它们放在阳光下3小时。学生会看到,有植物的塑料袋里面有水分,而只有空气的塑料袋里面没有水分,事实证明水分来自植物。通过这样一个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水是植物的重要成分。
其次,地球上的生命最初是在水中出现的,水是所有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中水占70%。水中生活着大量的水生植被等水生生物,水有利于体内化学反应的进行,在生物体内还起到运输物质的作用。水对于维持生物体温度的稳定起很大作用,假如世界上没有水,动物和植物都会死亡。因此,笔者继续提出了关于“水”的第二个问题。
题目2:如果地球上没有了水,动物和植物将会怎样呢?
数据分析如下:
关于动物和植物的生存离不开水这一概念,城区和郊区的学生前概念情况基本相同。被测的76名学生中,全部认为如果地球上没有了水,动物和植物将会死亡。他们分别用“死”“渴死”“灭亡”等词汇描述地球上没有水动物的状况;用“渴死”“枯萎”“死”“干死”“干枯”“灭亡”等词汇描述地球上没有水植物的状况。三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到动物和植物需要水,离不开水。
教学建议:
学生已经认识到了动植物的生存离不开水,教学时可以结合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同学们,不知你们是否看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电视画面上有一个水龙头,正在艰难地往外滴着水,滴水的速度越来越慢,最后水就枯竭了。然后画面上出现了一双眼睛,从眼中流出了一滴泪水,随之出现的是这样一句话:“如果人类不珍惜水,那么我们能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自己的眼泪。”为了让世界永远充满生机,让我们一起保护水资源吧!在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应该珍惜每一滴水,用实际行动珍爱生命之水!
关于“阳光”
阳光对生命极为重要,首先,阳光的光合作用能提供生命以食物链。其次,阳光能维持生命的运动。再次,阳光能影响生物周期。
目前,小学生已经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但是阳光对于植物的具体作用不清楚。为此,笔者提出了关于“阳光”的问题。 题目3:两棵同样的植物,一棵放在黑暗的地方,另一棵放在光照比较好的地方,一段时间后放在哪里的植物生长得好?为什么?
数据分析如下:
城区学生方面:认为有阳光的地方植物生长得好的有38人,理由是植物生长需要阳光、阳光里有热量、植物吸收阳光中的营养。认为阳光能够促进植物生长的有6人:理由是阳光可以给植物杀毒、植物能够吸收阳光(的营养),不知道理由的有3人。
郊区学生方面:认为两个地方的植物生长得都很好的有1人,理由是阳光对植物生长影响不大。认为有阳光的地方植物生长得好有37人,理由是植物生长需要阳光,光照的地方很温暖,阳光里有很多营养,植物靠阳光、水、空气生活,植物能够吸收阳光里的成分,阳光可以给植物杀毒,植物吸收阳光、制造叶绿素供自己生长。
总体上说,关于植物的生存需要阳光,城区和郊区学生的前概念情况差异性很小,被测学生中,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有阳光的地方植物生长得好。但是,在为什么有阳光的地方植物生长得好这一问题上,学生的认识是模糊不清的,甚至有错误的认识。
教学建议:
学生已经认识到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在有阳光的地方植物生长得好。这些认识只是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常识),学生并没有比较过生长在黑暗地方和生长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植物的生长情况。建议教师带领学生做相同植物生长在不同地方的对比实验,一棵植物放到阳台上,一棵植物放到阴暗的角落,定时给两棵植物浇同样多的水,让学生观察记录两棵植物的生长情况。活动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关于阳光对于植物生长的具体作用可以不涉及。
关于“空气”
大部分小学生已经认识到动物和植物的生存需要空气,个别学生关于动植物的生存需要空气认识不是很清晰。于是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
题目4:如果地球上没有了空气,动物和植物将会怎样呢?
数据分析如下:
城区学生方面:所有的学生都认为没有了空气动物和植物都会死亡。理由包括:动物和植物需要空气、动物和植物不能呼吸、动物和植物需要氧气。没有说明原因的有4人,不知道理由的有6人。
郊区学生方面:关于动物与空气的关系,同样所有同学都表示没有了空气动物会死亡。其中认为因缺氧而死的有2人,认为无法呼吸而憋死的有36人。
关于植物与空气的关系:没有了空气植物会死亡的有34人,其中认为植物生存需要空气的有32人,认为因缺氧而死的有1人,认为植物会被晒死的有1人。此外,认为没有空气植物生长不了或者生长很慢的有2人,理由是植物生长需要空气。认为植物还可以生长的有1人,理由是植物吸收二氧化碳。认为植物会飞起来的有1人,理由是没有空气会形成真空的状态。
关于动物和植物的生存需要空气,城区和郊区学生的前概念情况差异性不大,被测学生中,大多数学生知道没有了空气动物和植物会死亡。城区有39.5%的学生认为动物和植物需要空气,有26.3%的学生认为没有了空气动物和植物就不能呼吸,有7.9%的学生提出动物和植物需要氧气,有10.5%的学生没有说明原因,有15.8%的学生不知道。郊区有94.7%的学生认为动物会因为无法呼吸而憋死,有5.3%的学生提出因缺氧而死。有5.3%的學生认为植物生长不了,或者生长很慢。有2.6﹪的学生认为植物还可以生长,因为植物吸收二氧化碳,认为二氧化碳不在空气之中。有2.6%的学生认为植物会飞起来,因为他联想到了真空状态。这种开放性的思维值得鼓励。
教学建议:
学生已经认识到了没有空气动物会死亡,因此,在课上可以安排一个憋气的小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下不能呼吸的感受,进一步理解动物的生存离不开空气。没有了空气植物将会死亡,这种状况在生活中是很难见到的。因此,有条件的地方建议老师们把一盆植物放到真空环境中,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植物在没有空气的条件下的生长状态,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加深学生关于植物的生存需要空气的认识。此外,建议学生先学习空气的组成,然后再学习人需要空气中的氧气,绿色植物需要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
水、阳光和空气与动植物间的具体关系是很复杂的,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只要认识到水、阳光、空气是植物和动物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动植物的生存不能离开水、阳光和空气就可以了。如果认识水、阳光和空气与动植物间的具体关系,则需要先知道空气的组成、植物的六大器官、人体的器官等相关知识。因此,学生关于水、阳光和空气与动植物间的关系的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生在科学课的学习中逐步形成完整而清晰的认识。
(作者单位: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第二小学)
“水、阳光、空气与动植物的关系”这一内容是小学科学四个领域之一“生命科学领域”下的一个主要概念,该概念主要阐述介绍了“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水、阳光、空气是植物和动物维持生命所必须的物质。为了维持生存,植物和动物需要不断和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水是植物和动物的重要成分,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把体内的水分散发出来,动物通过呼吸、排出体液等方式从体内向体外排出水分。植物生存需要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并在光合作用下放出氧气。动物呼吸时需要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呼出二氧化碳。阳光为植物和动物的生存提供能量。
笔者设计的调查问卷重点调查学生对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情况:
一是除了地球上的水之外,是否知道动物和植物体中都有水?
二是动物和植物的生存离不开水;
三是植物的生存需要阳光;
四是动物和植物的生存需要空气。
笔者选择了城区学校和郊区学校各一所,分别在三年级中的一个班进行问卷调查。班级情况为: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的三(8)班,学生人数为38人。房山区良乡第二小学的三(1)班,学生人数为38人。此外,还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
关于“水”
首先,小学生已经认识到在自然界中存在着海洋水和陆地水(冰川、河水、湖泊水、地下水等),但是,对于动物和植物体内存在着水,学生还没有形成清晰的认识,于是笔者提出如下问题:
题目1:在自然界中,哪里存在着水?
(题目1:动物、植物的体内有水吗?请举例说明。)
數据分析如下:
郊区学生中有55.3﹪的学生写出了海洋水,有94.7﹪的学生写出了陆地水。可见,学生对于地球上的海洋水和陆地水是比较熟悉的。还有15.8﹪的学生写出了冰、雪、云、水蒸气等大气水。认为植物体内含有水的学生占36.8﹪,认为动物体内、人体内含有水的学生分别占5.3﹪和13.2﹪。
由于问卷中出的题目过于开放,所以学生更多想到的是地球表面的水和大气水。针对这种情况,在对城区学生前测时笔者把题目改为:“动物、植物的体内有水吗?请举例说明。”
根据测结果显示,城区学生中有89.5﹪的学生认为动植物的体内有水,2.6﹪的学生认为只有动物体内有水,5.3﹪的学生认为动植物体内没有水,2.6﹪的学生没有作答。认为动植物体内有水的学生中有73.7﹪的人进行了举例说明。他们的举例大致归为以下几类:一是动物和植物都需要喝水。二是动物排泄。三是血液里有水。四是植物的枝叶中有水(汁)。五是动物和植物都需要水。
教学建议:
“水是生物体的重要成分”,这一概念对于三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难。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动物体内有水是有一定认识的,这与动物每天喝水是密不可分的。但是,对于植物体内是否含有水分,学生给出的答案是大多数水果里面有水,只有极少数学生提到了植物的枝叶中有水(汁)。教学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大量动植物体内含有水分的事实资料,帮助学生梳理认识。可以联系血液、排汗、排尿等现象帮助学生认识到水是动物和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植物体内含有水,可以让学生解剖一些植物的叶和茎,用手感觉到叶和茎中是有水分的。另外,可以做一个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用干净的塑料袋罩在一棵植物上,在土壤的上部系上塑料袋,防止土壤中的水分进入到塑料袋里面。将另一个塑料袋中装满空气,系紧。把它们放在阳光下3小时。学生会看到,有植物的塑料袋里面有水分,而只有空气的塑料袋里面没有水分,事实证明水分来自植物。通过这样一个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水是植物的重要成分。
其次,地球上的生命最初是在水中出现的,水是所有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中水占70%。水中生活着大量的水生植被等水生生物,水有利于体内化学反应的进行,在生物体内还起到运输物质的作用。水对于维持生物体温度的稳定起很大作用,假如世界上没有水,动物和植物都会死亡。因此,笔者继续提出了关于“水”的第二个问题。
题目2:如果地球上没有了水,动物和植物将会怎样呢?
数据分析如下:
关于动物和植物的生存离不开水这一概念,城区和郊区的学生前概念情况基本相同。被测的76名学生中,全部认为如果地球上没有了水,动物和植物将会死亡。他们分别用“死”“渴死”“灭亡”等词汇描述地球上没有水动物的状况;用“渴死”“枯萎”“死”“干死”“干枯”“灭亡”等词汇描述地球上没有水植物的状况。三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到动物和植物需要水,离不开水。
教学建议:
学生已经认识到了动植物的生存离不开水,教学时可以结合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同学们,不知你们是否看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电视画面上有一个水龙头,正在艰难地往外滴着水,滴水的速度越来越慢,最后水就枯竭了。然后画面上出现了一双眼睛,从眼中流出了一滴泪水,随之出现的是这样一句话:“如果人类不珍惜水,那么我们能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自己的眼泪。”为了让世界永远充满生机,让我们一起保护水资源吧!在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应该珍惜每一滴水,用实际行动珍爱生命之水!
关于“阳光”
阳光对生命极为重要,首先,阳光的光合作用能提供生命以食物链。其次,阳光能维持生命的运动。再次,阳光能影响生物周期。
目前,小学生已经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但是阳光对于植物的具体作用不清楚。为此,笔者提出了关于“阳光”的问题。 题目3:两棵同样的植物,一棵放在黑暗的地方,另一棵放在光照比较好的地方,一段时间后放在哪里的植物生长得好?为什么?
数据分析如下:
城区学生方面:认为有阳光的地方植物生长得好的有38人,理由是植物生长需要阳光、阳光里有热量、植物吸收阳光中的营养。认为阳光能够促进植物生长的有6人:理由是阳光可以给植物杀毒、植物能够吸收阳光(的营养),不知道理由的有3人。
郊区学生方面:认为两个地方的植物生长得都很好的有1人,理由是阳光对植物生长影响不大。认为有阳光的地方植物生长得好有37人,理由是植物生长需要阳光,光照的地方很温暖,阳光里有很多营养,植物靠阳光、水、空气生活,植物能够吸收阳光里的成分,阳光可以给植物杀毒,植物吸收阳光、制造叶绿素供自己生长。
总体上说,关于植物的生存需要阳光,城区和郊区学生的前概念情况差异性很小,被测学生中,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有阳光的地方植物生长得好。但是,在为什么有阳光的地方植物生长得好这一问题上,学生的认识是模糊不清的,甚至有错误的认识。
教学建议:
学生已经认识到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在有阳光的地方植物生长得好。这些认识只是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常识),学生并没有比较过生长在黑暗地方和生长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植物的生长情况。建议教师带领学生做相同植物生长在不同地方的对比实验,一棵植物放到阳台上,一棵植物放到阴暗的角落,定时给两棵植物浇同样多的水,让学生观察记录两棵植物的生长情况。活动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关于阳光对于植物生长的具体作用可以不涉及。
关于“空气”
大部分小学生已经认识到动物和植物的生存需要空气,个别学生关于动植物的生存需要空气认识不是很清晰。于是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
题目4:如果地球上没有了空气,动物和植物将会怎样呢?
数据分析如下:
城区学生方面:所有的学生都认为没有了空气动物和植物都会死亡。理由包括:动物和植物需要空气、动物和植物不能呼吸、动物和植物需要氧气。没有说明原因的有4人,不知道理由的有6人。
郊区学生方面:关于动物与空气的关系,同样所有同学都表示没有了空气动物会死亡。其中认为因缺氧而死的有2人,认为无法呼吸而憋死的有36人。
关于植物与空气的关系:没有了空气植物会死亡的有34人,其中认为植物生存需要空气的有32人,认为因缺氧而死的有1人,认为植物会被晒死的有1人。此外,认为没有空气植物生长不了或者生长很慢的有2人,理由是植物生长需要空气。认为植物还可以生长的有1人,理由是植物吸收二氧化碳。认为植物会飞起来的有1人,理由是没有空气会形成真空的状态。
关于动物和植物的生存需要空气,城区和郊区学生的前概念情况差异性不大,被测学生中,大多数学生知道没有了空气动物和植物会死亡。城区有39.5%的学生认为动物和植物需要空气,有26.3%的学生认为没有了空气动物和植物就不能呼吸,有7.9%的学生提出动物和植物需要氧气,有10.5%的学生没有说明原因,有15.8%的学生不知道。郊区有94.7%的学生认为动物会因为无法呼吸而憋死,有5.3%的学生提出因缺氧而死。有5.3%的學生认为植物生长不了,或者生长很慢。有2.6﹪的学生认为植物还可以生长,因为植物吸收二氧化碳,认为二氧化碳不在空气之中。有2.6%的学生认为植物会飞起来,因为他联想到了真空状态。这种开放性的思维值得鼓励。
教学建议:
学生已经认识到了没有空气动物会死亡,因此,在课上可以安排一个憋气的小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下不能呼吸的感受,进一步理解动物的生存离不开空气。没有了空气植物将会死亡,这种状况在生活中是很难见到的。因此,有条件的地方建议老师们把一盆植物放到真空环境中,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植物在没有空气的条件下的生长状态,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加深学生关于植物的生存需要空气的认识。此外,建议学生先学习空气的组成,然后再学习人需要空气中的氧气,绿色植物需要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
水、阳光和空气与动植物间的具体关系是很复杂的,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只要认识到水、阳光、空气是植物和动物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动植物的生存不能离开水、阳光和空气就可以了。如果认识水、阳光和空气与动植物间的具体关系,则需要先知道空气的组成、植物的六大器官、人体的器官等相关知识。因此,学生关于水、阳光和空气与动植物间的关系的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生在科学课的学习中逐步形成完整而清晰的认识。
(作者单位: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