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3+掺杂位置对Er^3+:BaTiO3薄膜上转换发光的影响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o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LaNiO3/Si衬底上制备Er^3+掺杂BaTiO3薄膜。通过XRD、AFM和PL图谱分别研究薄膜的晶体结构、形貌以及上转换发光性能。结果表明,薄膜的微观结构和发光性能与Er^3+掺杂晶格的位置有关。A位掺杂薄膜较B位掺杂薄膜具有较小的晶格常数和较好的结晶。PL光谱表明:A位掺杂的薄膜和B位掺杂的薄膜都于528nm和548nm处获得较强的绿色上转换发光以及在673nm处获得较弱的红光,分别对应Er^3+离子的^2H11/2→^4I15/2,^4S3/2→^4I15/2和^4F9/2→^
其他文献
将钛铝预合金粉末和铌粉按照摩尔比9:1混合均匀,再采用等离子电火花烧结技术在1250 °C、50 MPa下烧结5 min制备细晶钛铝基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电子扫描、透射以及电
采用等温热处理工艺制备具有半固态显微组织的Mg-8%Al-1%Si合金,研究等温热处理工艺参数(等温温度和等温时间)对Mg-8%Al-1%Si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等温热处理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