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9式12.7mm重机枪列装部队后,以其优良的战斗性能、独特的结构方式、方便的操作和携行而受到部队的好评。但是该枪经过部队几年使用后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在部队调研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90%的该枪出现射击精度下降的故障,点射和连发时尤为突出。经检查和分析,我们总结出3个方面的故障原因,这3个原因归纳起来都是由结构缺陷所致。
故障分析
原因之一:枪身紧固时发生瞄准线偏移
故障现象 用光学瞄准镜瞄准目标靶时,转动枪身高低、方向角度使光学镜内十字线正对靶心。当扳紧定扳手紧固球形轴时,瞄准镜内十字线瞄准位置由原靶心偏向胸环靶右侧5~6环处,射击时,多数弹着点在胸环靶右侧5-6环处(弹着点偏右约25cm),少数弹脱靶。
原因分析 该枪枪架采用球形铰链结构,高低与方向同时紧定,枪身被固定在连接体上,连接体及连接体座用3个螺钉(两个调整螺钉,一个固定螺钉)紧固在球形轴体上。两调整螺钉在连接体及连接体座的左侧下方,用于调整连接体及连接体座之间的间隙,保证当紧定手柄用力紧固后动作确实可靠。固定螺钉(1个)在右侧方起紧固作用。架枪时,机匣为左右水平状态,准星垂直于水平面。当用力紧定时,固定螺顺时针回转,在螺纹的作用下,连接体右侧向下(以左侧两调整螺钉为支点)将球形轴夹紧,连接体带动机匣右倾,准星向右偏移,据测量连接体右侧向下倾斜约1mm,造成瞄准误差,直接影响单发射击精度。
原因之二:受弹器盖松动过大故障现象 技术检查发现,受弹器盖后端突耳与受弹器座存在0.4mm左右间隙。
原因分析 刚出厂的新枪,该处无间隙,由于训练操作中反复打开关闭、分解结合,加上射击时的震动、碰撞等因素,致使该处间隙增大,导致受弹器盖关闭后出现松动现象,表尺座固定在受弹器盖的后上方,受弹器盖卡笋经过多次打开与关闭也会产生松动现象,导致表尺(照门)的松动,改变了起始位置的瞄准线,直接影响到瞄准精度。据资料分析,照门松动1mm,靶纸上弹着点偏移12.3mm,因此,影响十分明显。
原因之三:枪管在机匣上非弹性的径向松动
故障现象 技术检查发现,枪管在机匣上的非弹性松动量在4~5mm左右。
原因分析 该枪采用导气式与管退式混合的自动方式,当枪管后坐时,部分后坐能量转化为枪机后坐能量,减小了作用于枪身上的后坐冲量。由于枪管相对机匣产生位移,本枪在结构上采用了枪管连接座导棱与机匣连接体导槽的连接方式。射击时,导棱相对导槽往复运动,产生剧烈磨擦:再加上枪管分解结合的操作,当发射一定弹数(约1000发)后,致使导棱与导槽结合处间隙增大(0.15~0.2mm之间),最终导致枪管在机匣上产生径向松动,不仅改变了起始位置的瞄准线(瞄准前就存在零位误差,影响到瞄准精度),而且增大了点射和连发时的射弹散布面,既影响单发精度,又影响连发精度。据此可以认为:枪管在机匣上的非弹性径向松动对本枪射击精度影响最大。
建议与措施
根据故障原因分析,笔者对89式12.7mm重机枪提出如下改进建议。
改进枪身紧固方式 在连接体左侧增加一个固定器扳手,左右同时紧固,保证连接体水平向下移动,这样机匣就不会右倾,准星也就不会向右偏移。
向左修正瞄准 瞄准时镜内十字线瞄向目标靶左侧5—6坏处,紧固后,十字线刚好与靶心重合。此方法必须经过反复训练,取得一定经验后才掌握。
改进表尺座固定位置,将表尺固定在机匣上 67-2式7.62mm重机枪和8.5式12.7mm高射机枪等就采用此方式,效果较好。
对已列装的装备采用陶瓷复合镀层工艺修复 在枪管连接座导棱与机匣连接体导槽的配合面处采用陶瓷复合镀层,以排除间隙。该技术已在国内模具工业、燃料发动机易损部件中应用,具有耐磨和自润滑的特性,大大延长了易损件的使用寿命。
改进枪管在机匣上的连接方式 据部队调研,85式12.7mm高射机枪射击精度优于89式12.7mm重机枪,笔者认为可以借鉴该枪枪管的固定方式。
编辑/黄 俊
故障分析
原因之一:枪身紧固时发生瞄准线偏移
故障现象 用光学瞄准镜瞄准目标靶时,转动枪身高低、方向角度使光学镜内十字线正对靶心。当扳紧定扳手紧固球形轴时,瞄准镜内十字线瞄准位置由原靶心偏向胸环靶右侧5~6环处,射击时,多数弹着点在胸环靶右侧5-6环处(弹着点偏右约25cm),少数弹脱靶。
原因分析 该枪枪架采用球形铰链结构,高低与方向同时紧定,枪身被固定在连接体上,连接体及连接体座用3个螺钉(两个调整螺钉,一个固定螺钉)紧固在球形轴体上。两调整螺钉在连接体及连接体座的左侧下方,用于调整连接体及连接体座之间的间隙,保证当紧定手柄用力紧固后动作确实可靠。固定螺钉(1个)在右侧方起紧固作用。架枪时,机匣为左右水平状态,准星垂直于水平面。当用力紧定时,固定螺顺时针回转,在螺纹的作用下,连接体右侧向下(以左侧两调整螺钉为支点)将球形轴夹紧,连接体带动机匣右倾,准星向右偏移,据测量连接体右侧向下倾斜约1mm,造成瞄准误差,直接影响单发射击精度。
原因之二:受弹器盖松动过大故障现象 技术检查发现,受弹器盖后端突耳与受弹器座存在0.4mm左右间隙。
原因分析 刚出厂的新枪,该处无间隙,由于训练操作中反复打开关闭、分解结合,加上射击时的震动、碰撞等因素,致使该处间隙增大,导致受弹器盖关闭后出现松动现象,表尺座固定在受弹器盖的后上方,受弹器盖卡笋经过多次打开与关闭也会产生松动现象,导致表尺(照门)的松动,改变了起始位置的瞄准线,直接影响到瞄准精度。据资料分析,照门松动1mm,靶纸上弹着点偏移12.3mm,因此,影响十分明显。
原因之三:枪管在机匣上非弹性的径向松动
故障现象 技术检查发现,枪管在机匣上的非弹性松动量在4~5mm左右。
原因分析 该枪采用导气式与管退式混合的自动方式,当枪管后坐时,部分后坐能量转化为枪机后坐能量,减小了作用于枪身上的后坐冲量。由于枪管相对机匣产生位移,本枪在结构上采用了枪管连接座导棱与机匣连接体导槽的连接方式。射击时,导棱相对导槽往复运动,产生剧烈磨擦:再加上枪管分解结合的操作,当发射一定弹数(约1000发)后,致使导棱与导槽结合处间隙增大(0.15~0.2mm之间),最终导致枪管在机匣上产生径向松动,不仅改变了起始位置的瞄准线(瞄准前就存在零位误差,影响到瞄准精度),而且增大了点射和连发时的射弹散布面,既影响单发精度,又影响连发精度。据此可以认为:枪管在机匣上的非弹性径向松动对本枪射击精度影响最大。
建议与措施
根据故障原因分析,笔者对89式12.7mm重机枪提出如下改进建议。
改进枪身紧固方式 在连接体左侧增加一个固定器扳手,左右同时紧固,保证连接体水平向下移动,这样机匣就不会右倾,准星也就不会向右偏移。
向左修正瞄准 瞄准时镜内十字线瞄向目标靶左侧5—6坏处,紧固后,十字线刚好与靶心重合。此方法必须经过反复训练,取得一定经验后才掌握。
改进表尺座固定位置,将表尺固定在机匣上 67-2式7.62mm重机枪和8.5式12.7mm高射机枪等就采用此方式,效果较好。
对已列装的装备采用陶瓷复合镀层工艺修复 在枪管连接座导棱与机匣连接体导槽的配合面处采用陶瓷复合镀层,以排除间隙。该技术已在国内模具工业、燃料发动机易损部件中应用,具有耐磨和自润滑的特性,大大延长了易损件的使用寿命。
改进枪管在机匣上的连接方式 据部队调研,85式12.7mm高射机枪射击精度优于89式12.7mm重机枪,笔者认为可以借鉴该枪枪管的固定方式。
编辑/黄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