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来临,你在害怕什么?

来源 :科学Fans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gicwor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看《釜山行》了吗?”“看啦!晚上根本睡不着觉!那些僵尸太可怕啦!”最近大火的爆款僵尸电影《釜山行》,可给小伙伴们带来了极大的“心理阴影”:有人害怕面目狰狞突然暴走的僵尸,有人害怕灾难中抛弃同伴的,有人害怕资源短缺没有办法生存下去……每个人害怕的点都不尽相同。可是你知道,在这些不同的恐惧中,僵尸电影真正让我们害怕的根源是什么吗?
  群体与个体的博弈:僵尸大屠杀
  死亡的恐惧,身体的应激状态,情绪的崩溃……这些人们马上就能想到的恐惧因素,其实只是人们害怕僵尸的基本表象。但人们对于僵尸灾难爆发的真正恐惧根源,却是群体与个体的博弈。
  与其他灾难比起来,僵尸灾难的特殊性就在于我们的敌人恰好是同类——同胞、一起长大的伙伴,甚至亲人。他们由于各种原因异化为僵尸,具有了非人属性,而这就类似于一类人群对另一类人群的蓄意强制毁灭,所以也带有种族灭绝的性质。这使得僵尸灾难更像是一场由僵尸发起的大屠杀。面对种族灭绝,恐惧使人们本能地寻求他人帮助和支持,就像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回忆起街边的妇女和儿童互相依偎,既是为了取暖也为了互相安慰。由于,灾难促使了许多非正式群体的产生,个体和群体的博弈便开始了。不同于正式群体具有清晰的共同目标和团队意识,非正式群体是松散的、临时的,成员之间也没有进行过充分沟通。尽管他们都面对一个共同的外部危机——僵尸,这能促使非正式群体成员之间的合作,但这样的合作却有着各种冲突,令人充满忐忑与恐惧。
  个体利益与群体利益的冲突:囚徒困境
  在集体逃生时,最常出现冲突的是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冲突。这种冲突是人们认为一方的获益必定导致另一方的损失,因此在僵尸灾难面前自保最重要。经典的囚徒困境实验很早就关注了这种现象。囚徒困境源于检察官对两个犯人进行分别审问时采用的策略。在这种博弈中,如果两个犯人均不承认自己犯罪,那么他们将获得最轻的处罚。但事实上,许多囚犯为了减轻自己的刑期而选择了认罪。因此,尽管双方合作能使利益最大化,但囚犯双方在缺乏沟通的前提下均选择了自保。就像电影《迷雾》中,面对重重迷雾中可能存在的怪物,被困超市的小镇居民们没有人愿意为受伤的邻居回家取药,也没有人愿意护送想要回家救孩子的母亲。
  不平等的责任:责任分散效应
  除了利益冲突外,责任分散效应也影响着人们。很早就有人发现在集体拔河活动中,个人使出的力量比让他单独拔河时使用的力量更少。如果一个群体的人数众多,又不能明确互相的责任,就会出现这种社会懈怠现象。这一现象带来的责任分散效应使得人们面对突如其来的大灾难时显得特别迟钝。“怎么没有人来管管”“总该有人阻止这一切吧”,事实上并没有人真的齐心协力将救援付诸实施,这也导致了更大规模的伤亡。这似乎说明了许多电影中能够逃生成功的总是每个人都有明确参与感的小团体(通常就是自带光环的主角和他的小伙伴了)。
  做出错误的决定:群体思维的漏洞
  群体思维的漏洞也很有可能让处于灾难中的人们陷入更危险的境地之中。群体思维被认为是群体决策中为了维护彼此和睦而选择性无视异议的现象。虽然一个群体在共同完成一项目标明确且分工清晰的任务时,人多力量就大;但是当一个群体需要共同做出一个决定时,三个臭皮匠未必能赛过诸葛亮。僵尸来了,场面一片混乱,为了齐心协力保命,大家历尽艰险杀出重围,这时,僵尸袭击了团队中的一位核心人物,甲提出要报仇,乙忍无可忍,丙要血债血偿,丁举起了棍棒,戊说谁敢阻拦谁就是叛徒。于是,小群体只顾群内道义,无视其他疑虑,合理化自己的决定,产生了一致同意的错觉。有时他们甚至会通过投票来推卸责任,进一步肯定自己的决定。这样,整个团体可能就会在群体思维的裹卷下冲动地而不是更有策略地展开求生计划。面对僵尸灾难,我们害怕一个人,但也害怕一群人时单个人的弱点被集中放大。
  “害怕”的幽灵:创伤后遗症
  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恐惧后,僵尸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或是被消灭,那我们的害怕会终结吗?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这种过激反应被我们叫做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我们经历重大变故,目睹死亡、重伤或可能导致死亡或重伤的事件后产生的一系列易怒、过度警觉和失眠等不良反应。有时候这种状态会持续好几周,甚至数月,严重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经历僵尸灾难的人们,回想起这些原本同自己一样普普通通的人类突然变成了怪物,熟悉的朋友变成了自己的敌人,平静安详的家园变成了互相残杀的炼狱,才发现当时那种害怕的体验并没有结束。
  一层一层拨开恐惧的面纱才发现,原来我们心底对僵尸灾难的害怕,其实是身为一个社会人,对潜在的群体突发性灾难的深深恐惧。我们恐惧着僵尸对自己生活的侵袭,更害怕有一天,熟悉的面孔变为敌人,而我们也不得不在逃生中面对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博弈难题。
其他文献
如果你是阅片无数的刑侦剧资深铁粉儿,那你一定对《犯罪心理》《24小时》《疑犯追踪》这样的美剧如数家珍。从最早的全靠自身能力破案,到现在的高科技引入,相信你一定也从这些美剧中深深体会到了科技带来的变化。随着犯罪分子们扑朔迷离的身份与难度超高的犯罪手法不断进步,探员、特工们的工作难度也在不断增加。不过,好在有先进的人工智能,能够帮助他们在调查过程中提前预测到犯罪分子的动向,查出他们的真实身份。  数据
期刊
死亡片段  夏晓曦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即便是已经参加了工作,父母对她的照顾还是没有停止。她的父母每天上午都会到她租住的房子里,把她一天的餐饮准备妥当,待她中午、晚上下班回来,就能吃上现成的饭了。  但这一天,夏晓曦的父母发现了异常。他们中午来到小房子的门口时,发现大门是虚掩的,顿时一股不祥之兆涌上心头。  果然,夏晓曦横躺在自己的卧室中,早已没有了呼吸,身边还有一摊殷红的血迹。  当夏晓曦的父母想起
期刊
刑侦基本原理:洛卡德物质交换原理  洛卡德物质交换原理(又名洛卡原理),最早是由法国著名刑事侦查学家、司法鑒定学家和警察技术实验室先驱埃德蒙·洛卡德于20世纪初撰写的《刑事侦查的方法》一书中提出。洛卡德认为,犯罪行为本质上来说是一个物质交换的过程。因为犯罪行为人作为一个物质实体,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总是跟各种各样的其他物质实体发生接触。而简单点来理解,就是只要犯罪现场两个物体发生接触,就一定会产生物
期刊
“死亡是时间对人类的羞辱。”在前段时间大热的电影《奇异博士》中,头号反派“卡西利亚斯”愤怒地对主角讲述了他堕入黑暗的动机——原来是来自他对死亡的厌恶。是啊,辛辛苦苦学得一身本领,结果没多久照样化为尘土,叫他怎么甘心?影片到了后半部分,更是揭示出一个令人震惊的秘密:永远一副云淡风轻模样的导师“古一”同样由于对死亡恐惧,冒着被黑暗吞噬心智的危险悄悄使用了禁忌的黑暗法术!人类对死亡的恐惧和抗拒,在他们身
期刊
前情提要  上期讲到,新任波斯国王薛西斯一世为了完成父亲大流士的遗愿,花了整整五年的时间来秘密招兵买马增加军备,准备对以雅典为首的希腊城邦发动一场大逆袭,然而这一切都被流亡到波斯的斯巴达废王德玛拉托斯看在了眼里。为了把这个消息送回斯巴达,他得想个办法把要传递的信息隐藏起来,不能被薛西斯的耳目发现。  蜡板的“正确”用法  德玛拉托斯的目光落在了身边的一块蜡板上面,这种蜡板是当时人们常用的书写工具,
期刊
结束亦是开始  在科幻作品中,每当人类遇到难以解决的困境时,总是喜欢将希望寄托于回到灾难发生前的时间里,然后阻止这场灾难。  1905年,爱因斯坦首次介绍了狭义相对论,认为时间与空间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拥有极强的可塑性,能被弯曲、扭曲,具有波动性。两者相互结合运动构成了我们现在所处的时空。而引力则是物质的质量能够弯曲时空的结果。直到1915年广义相对论问世,爱因斯坦时空观被人们接纳,我们也从中得知
期刊
文明与战争仿佛一对形影不离的双生子,虽然时代在变,但是以战争为主要元素的科幻作品却从来都不曾离开人们的视线。而其中最被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一定是各种威力无穷的神兵利器了。不过一般兵器的发展则是由威力、机动性、射程,以及防御能力4个因素交织而成的,考虑到射程和机动性在同一时代多半无法拉开明显差距的现实,现代兵器已经逐渐进入了矛与盾的对抗。现在就让我们来谈谈那些曾经出现在幻想中,但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与
期刊
Q 我一不留神被臭鼬“臭弹攻击”了,味道持续了一个礼拜!它为什么要攻击我,那臭味到底是什么?  A:攻击其实是自我保护。  臭鼬放臭屁,其实是它们用来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一定是你不小心踏入了臭鼬的领地,或是让臭鼬觉得自己的安全被威胁了。臭鼬的栖息地多种多样,包括树林、平原和沙漠地区,它们白天在地洞中休息,黄昏和夜晚出来活动。臭鼬一身醒目的黑白相间毛皮,就是为了警告掠食者不要随便靠近。一旦遇到敌人,
期刊
天时与地利  天生傲娇柔嫩的萤火虫,从蛹中化成成虫后,往往只有7到10天来进行交配,随后便会死去开始下一个生命的轮回。短暂的生命周期给拍摄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如果没有在合适的时间抓拍到它们,就只有来年再相逢了。而这个“合适的时间”通常是在每年5月中旬到6月中旬。而最佳观赏时期就在这一个月每晚8点到10点的时间里。早了,天还没黑,很难看清这些微弱的荧光;晚了,舞会散场,你就只能看到迟到的寥寥数只单身汉
期刊
问你一个问题:在伦敦这座世界性大都市的地下空间会存在什么?答案必定千奇百怪,地铁、耗子、忍者神龟、中世纪的地牢、旧贵族的阴魂等等,不一而足。  在七十余年前,二战炮声正隆的时候,伦敦地下修建了大量的防空人防设施,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在经过战后这么多年的沉寂之后,英国两位极具开拓精神的企业家来到这些早已被人遗忘的防空洞,做了一件令所有人都吃惊的事情——他们要把这里变为生态农场!  事实上他们做到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