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农村(社区)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大部分。做好村级(社区)慈善工作,激发全社会的向善力量,对构建和谐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河南安阳市文峰区南关村慈善工作站搭建了一个为贫困群众零距离服务的慈善工作平台。为村级慈善事业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工作思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南关村位于安阳市城区南部,是一个比较贫困的“城中村”。辖区面积0.8平方公里,东起东风路,西至铁西路,南自文昌大道,北至文明大道。全村现有730户2356人,其中低保家庭94户267人,各类残疾人14人。村慈善工作站就设在村委会大院内。走进大院,我们很快被浓厚的慈善氛围所感染。院西墙并排4块大型宣传栏,图文并茂,全部是宣传慈善的内容。院东侧办公房及墙上也都是慈善工作的阵地。“南关村慈善工作站”和“ 南关村慈善救助物品发放处”两块金色铜牌醒目地挂在办公室门口,墙上贴满了慈善募捐公示、慈善救助公示以及慈善救助工作流程等内容。如果想初步了解该村慈善工作开展情况,只要在村委会大院走一圈就能知道个大概。为了深层次地、全面地掌握情况,我们在文峰区慈善总会负责同志的陪同下,与村党总支书记宋保才、村慈善工作站负责人徐天喜及村民代表等进行了座谈,共同分析和总结了他们的做法与体会。
健全组织,明确分工尽职尽责开展工作
“成立南关村慈善工作站,为弱势群体搭建救助平台,这是在新的形势下改善民生工作的需要。”村党总支书记宋保才回忆起前几年村里遇到重大病号和特困群众的情况。那时都是村“两委”干部带头自发捐款救助,工作比较被动和缺少计划。为此,宋保才书记和村干部们开始思索如何解决帮扶贫困群众这个民生问题。开辟慈善捐赠渠道,为弱势群体搭建救助平台,成了大家的共识。恰在这时,市里统一部署在全市组建四级慈善组织网络,南关村社区慈善工作站便应运而生。
2010年5月,南关村正式成立村慈善工作站。村党总支副书记、村委主任张东明任站长,村党总支委员、治安主任徐天喜任副站长,村委成员李云和村民代表吕彦彬、张恩庆、任桂芬任成员。工作站下设办公室,徐天喜兼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慈善募集救助工作。李云、任桂芬都是村计生干部,同时负责慈善物品的发放和管理。吕彦彬是村里管企业的干部,张恩庆是村上管治安综合治理的干部,同时还负责慈善募捐救助和宣传工作。村慈善工作站财务管理,由村委会会计兼管,设置了慈善资金专项账户。
村慈善工作站成立后结合该村实际,研究制订了慈善工作计划。他们坚持每月月初召开一次慈善工作例会,总结上月工作完成情况,研究布置本月慈善募捐及救助工作。慈善工作站成员虽然有明确分工,但遇有集中募捐和救助活动时,全体工作人员及村“两委”干部都来参加,做到既分工又合作。为了开展全民慈善工作,他们还根据居住情况,分片分组设立慈善信息员,及时联络收集本片居民募捐救助信息。
领导带头,广泛发动千方百计募集善款
募集善款是开展慈善救助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村慈善工作站的首要任务。为此,南关村慈善工作站成立后,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慈善宣传活动,如先后印发慈善倡议书3000多份,张贴标语、悬挂横幅,设立慈善文化长廊和爱心捐款箱,利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慈善工作,增强全体村民及村办企业的慈善意识,营造了“人人可慈善,慈善为人人”的良好氛围。
与此同时,他们一年来先后开展了3次集中募捐活动。第一次,是村党总支书记宋保才、村委主任张东明及村“两委”成员带头捐款,在广大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赢得了全村上下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第二次是开展“慈善救助一元捐”活动。工作站成员采取上门宣传,募捐到家的方法。在开展“慈善救助一元捐”活动时,慈善工作站人员手捧募捐箱,走街穿巷,挨门挨户进行募捐。村民代表朱先文听说“慈善救助一元捐”的消息后捐出500元。村民李秀花本人患有脑血栓,募捐工作人员并没有向她募捐,得知村里开展“慈善救助一元捐”活动,就找到募捐人员把自己身上仅有的10元钱捐了出来,献上了自己的一份爱心。第三次是广泛发动村内企业家、爱心人士捐款献爱心。村内企业家及爱心人士纷纷响应,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企业家邵玉林、赵新全,宝捷汽贸公司顾凤海、龙兴汽配耿保民等人各捐款1000元。三次活动共募集善款25720元。
除此之外,村慈善工作站还积极向市慈善总会、区慈善总会和市民政局、区民政局等上级机关争取救助资金和物品价值总计20余万元。村委会还特意从集体经济收入中挤出几十万余元作为善款,用于救助贫困学生、老人、军属及急需救助的村民。
公开透明,创新救助扎扎实实搞好服务
在千方百计募集善款善物的同时,村慈善工作站把困难群众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让老百姓看到慈善事业带给群众实实在在的好处。他们积极创新救助,为各类贫困弱势群众排忧解难,搞好服务。首先建立健全了各项救助规章制度,如《救助对象的条件及确定》、《救助物品发放处管理制度》、《救助物品发放流程》等。其次是公开村民救助程序。先由困难群众本人提出申请,然后是村慈善工作站派专人进行入户调查核实,最后经村慈善工作站研究后进行发放。对于家庭困难且行动不便的群众,慈善工作站派专人将物品、救助金送到受助对象的手中,并建立定期走访制度,深入群众家中,提供上门服务。
为了方便贫困群众的救助工作,南关村慈善工作站在村委会大院腾出占地30余平方米的房子,专门建立了南关村慈善救助物品发放处。 它的主要作用是存放募集来的各种救助物品,如大米、面粉、油、衣服、棉被等,为困难群众提供救助服务平台。发放处全天有人值班,受救助贫困群众随时可以来领取救助物品。据统计,一年来,村慈善工作站为辖区内的低保户、特困户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三无”人员等85户困难群众,发放各种救助物品价值20余万元。同时还为特困户和大病患者23人送去救助金2万余元。该村每年还拿出数十万元救助贫困大学生、伤残病人及军烈属等弱势群体。今年中秋节、重阳节拿出18万元给60岁以上老人发送鸡蛋、大米、食用油、蜂蜜以及衣服等礼物。当贫困群众领到救助金和物品时,都感激地称赞村慈善工作站好,为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送来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几点启示
南关村慈善工作站的做法给了我们几点启示:
一、党组织对慈善工作的重视是办好村级慈善工作站的保证。南关村慈善工作站取得的成绩,是与村党总支和村委会的支持分不开的。村(社区)级慈善工作站是改善民生、创造和谐社会的第一线。各级党组织必须高度重视,要在对慈善工作站的支持和引导上下功夫,使其能发挥较大作用。
二、深入宣传发动、增强全民慈善意识,是搞好慈善募捐工作的前提。宋保才在座谈时深有感触地说:“虽然我们做了不少工作,但总的来说宣传发动还不够深入,募集的善款较少,远远满足不了扶贫济困的需要。今后需要在这方面继续努力。”
三、慈善工作站的工作要与教育、卫生、残联及其他社会救助工作紧密结合,并争取他们的支持,方能在扶贫济困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南关村位于安阳市城区南部,是一个比较贫困的“城中村”。辖区面积0.8平方公里,东起东风路,西至铁西路,南自文昌大道,北至文明大道。全村现有730户2356人,其中低保家庭94户267人,各类残疾人14人。村慈善工作站就设在村委会大院内。走进大院,我们很快被浓厚的慈善氛围所感染。院西墙并排4块大型宣传栏,图文并茂,全部是宣传慈善的内容。院东侧办公房及墙上也都是慈善工作的阵地。“南关村慈善工作站”和“ 南关村慈善救助物品发放处”两块金色铜牌醒目地挂在办公室门口,墙上贴满了慈善募捐公示、慈善救助公示以及慈善救助工作流程等内容。如果想初步了解该村慈善工作开展情况,只要在村委会大院走一圈就能知道个大概。为了深层次地、全面地掌握情况,我们在文峰区慈善总会负责同志的陪同下,与村党总支书记宋保才、村慈善工作站负责人徐天喜及村民代表等进行了座谈,共同分析和总结了他们的做法与体会。
健全组织,明确分工尽职尽责开展工作
“成立南关村慈善工作站,为弱势群体搭建救助平台,这是在新的形势下改善民生工作的需要。”村党总支书记宋保才回忆起前几年村里遇到重大病号和特困群众的情况。那时都是村“两委”干部带头自发捐款救助,工作比较被动和缺少计划。为此,宋保才书记和村干部们开始思索如何解决帮扶贫困群众这个民生问题。开辟慈善捐赠渠道,为弱势群体搭建救助平台,成了大家的共识。恰在这时,市里统一部署在全市组建四级慈善组织网络,南关村社区慈善工作站便应运而生。
2010年5月,南关村正式成立村慈善工作站。村党总支副书记、村委主任张东明任站长,村党总支委员、治安主任徐天喜任副站长,村委成员李云和村民代表吕彦彬、张恩庆、任桂芬任成员。工作站下设办公室,徐天喜兼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慈善募集救助工作。李云、任桂芬都是村计生干部,同时负责慈善物品的发放和管理。吕彦彬是村里管企业的干部,张恩庆是村上管治安综合治理的干部,同时还负责慈善募捐救助和宣传工作。村慈善工作站财务管理,由村委会会计兼管,设置了慈善资金专项账户。
村慈善工作站成立后结合该村实际,研究制订了慈善工作计划。他们坚持每月月初召开一次慈善工作例会,总结上月工作完成情况,研究布置本月慈善募捐及救助工作。慈善工作站成员虽然有明确分工,但遇有集中募捐和救助活动时,全体工作人员及村“两委”干部都来参加,做到既分工又合作。为了开展全民慈善工作,他们还根据居住情况,分片分组设立慈善信息员,及时联络收集本片居民募捐救助信息。
领导带头,广泛发动千方百计募集善款
募集善款是开展慈善救助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村慈善工作站的首要任务。为此,南关村慈善工作站成立后,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慈善宣传活动,如先后印发慈善倡议书3000多份,张贴标语、悬挂横幅,设立慈善文化长廊和爱心捐款箱,利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慈善工作,增强全体村民及村办企业的慈善意识,营造了“人人可慈善,慈善为人人”的良好氛围。
与此同时,他们一年来先后开展了3次集中募捐活动。第一次,是村党总支书记宋保才、村委主任张东明及村“两委”成员带头捐款,在广大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赢得了全村上下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第二次是开展“慈善救助一元捐”活动。工作站成员采取上门宣传,募捐到家的方法。在开展“慈善救助一元捐”活动时,慈善工作站人员手捧募捐箱,走街穿巷,挨门挨户进行募捐。村民代表朱先文听说“慈善救助一元捐”的消息后捐出500元。村民李秀花本人患有脑血栓,募捐工作人员并没有向她募捐,得知村里开展“慈善救助一元捐”活动,就找到募捐人员把自己身上仅有的10元钱捐了出来,献上了自己的一份爱心。第三次是广泛发动村内企业家、爱心人士捐款献爱心。村内企业家及爱心人士纷纷响应,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企业家邵玉林、赵新全,宝捷汽贸公司顾凤海、龙兴汽配耿保民等人各捐款1000元。三次活动共募集善款25720元。
除此之外,村慈善工作站还积极向市慈善总会、区慈善总会和市民政局、区民政局等上级机关争取救助资金和物品价值总计20余万元。村委会还特意从集体经济收入中挤出几十万余元作为善款,用于救助贫困学生、老人、军属及急需救助的村民。
公开透明,创新救助扎扎实实搞好服务
在千方百计募集善款善物的同时,村慈善工作站把困难群众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让老百姓看到慈善事业带给群众实实在在的好处。他们积极创新救助,为各类贫困弱势群众排忧解难,搞好服务。首先建立健全了各项救助规章制度,如《救助对象的条件及确定》、《救助物品发放处管理制度》、《救助物品发放流程》等。其次是公开村民救助程序。先由困难群众本人提出申请,然后是村慈善工作站派专人进行入户调查核实,最后经村慈善工作站研究后进行发放。对于家庭困难且行动不便的群众,慈善工作站派专人将物品、救助金送到受助对象的手中,并建立定期走访制度,深入群众家中,提供上门服务。
为了方便贫困群众的救助工作,南关村慈善工作站在村委会大院腾出占地30余平方米的房子,专门建立了南关村慈善救助物品发放处。 它的主要作用是存放募集来的各种救助物品,如大米、面粉、油、衣服、棉被等,为困难群众提供救助服务平台。发放处全天有人值班,受救助贫困群众随时可以来领取救助物品。据统计,一年来,村慈善工作站为辖区内的低保户、特困户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三无”人员等85户困难群众,发放各种救助物品价值20余万元。同时还为特困户和大病患者23人送去救助金2万余元。该村每年还拿出数十万元救助贫困大学生、伤残病人及军烈属等弱势群体。今年中秋节、重阳节拿出18万元给60岁以上老人发送鸡蛋、大米、食用油、蜂蜜以及衣服等礼物。当贫困群众领到救助金和物品时,都感激地称赞村慈善工作站好,为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送来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几点启示
南关村慈善工作站的做法给了我们几点启示:
一、党组织对慈善工作的重视是办好村级慈善工作站的保证。南关村慈善工作站取得的成绩,是与村党总支和村委会的支持分不开的。村(社区)级慈善工作站是改善民生、创造和谐社会的第一线。各级党组织必须高度重视,要在对慈善工作站的支持和引导上下功夫,使其能发挥较大作用。
二、深入宣传发动、增强全民慈善意识,是搞好慈善募捐工作的前提。宋保才在座谈时深有感触地说:“虽然我们做了不少工作,但总的来说宣传发动还不够深入,募集的善款较少,远远满足不了扶贫济困的需要。今后需要在这方面继续努力。”
三、慈善工作站的工作要与教育、卫生、残联及其他社会救助工作紧密结合,并争取他们的支持,方能在扶贫济困中发挥更大的作用。